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兴唐-第4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替陛下做了很多的事。”
“碧儿姐姐,你对陛下心最忠诚。”
“没有陛下,那有我今天,”碧儿看着不远处的李威,脸上洋溢着笑容,太子终于做皇帝了。而且还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韦月举起了拳头,说道:“等过两年,我也帮助陛下做做事。”
狄蕙与狄好相视一笑,可是裴雨荷心中戚戚,眉宇间隐隐地有些担忧,因为她感到自己在东宫身份尊贵,可对皇上却没有多大的帮助。自己再木讷,这两个小家伙强势的成长,她不可能不感到危胁。
想了好一会儿,李威站了起来,说道:“来人哪,到四方馆,将那些从欧洲过来的使节,喊到东宫谨见。”
想了很多事,但得慢慢落实,不能急,比如如何利用这群使者。但得先了解清楚,对欧洲的这段历史,他大多数不记得。要么知道拜占庭与大食jia战,拜占庭吃了很多苦头,落入下风,让大食人得到许多地区。要么就是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成为德意志、法兰西与意大利三个国家。在青海向胡应了解一些,可还不是很清楚。
可是上官婉儿一听他这句话,急切地走过来说道:“陛下啊,不妥,不能请。”
“为什么?”李威不解。自己在东宫谨见一群使者,有什么不妥的,至少比父母亲经常接见一群道士和尚要好。
“难道陛下真想娶那个金公主?”
“娶什么金公主?”几个v子皆是一愣。
“就是那个法兰克王国的公主。”上官婉儿在几个v子耳边悄声说,自己劝不住,大家一起劝。
这个公主几个v子见过,还有印象,全部惊讶地看着李威。
“娶什么娶啊,我接见的是这群使者,有大用途的,”李威在上官婉儿的小鼻子上按了一下,但是心里想到,若要派上用场,还真得要将这个公主纳进东宫。似乎仅此一条,就很难办啊。f
【……第八章春归如过翼(二……】a!!
第九章 春归如过翼(三)
第九章 ūn归如过翼(三)
李威眼中的一丝犹豫,狄蕙敏锐地看到。!没有说,毕竟丈夫已经是皇帝陛下,追究紧了,失去了皇帝的尊严。这准备ī下里再劝一劝,但心中十分不解。不能说陛下不爱美还是爱的,自己能感到。可陛下不是为了爱美è;不顾一切的人。
太监领旨出去。
李威又坐下来批阅奏折,忽然明白了一件事。为什么历史上出了那么多奇怪的皇帝,想一想,心惊胆战从太子,或者王爷熬到了头,做了皇帝。可做皇帝又不是想像的那么一帆风顺,心理素质好的,还能做一个守成的君主,心情不好的,长久的压制,什么事情都有了。
这样一想,事情又多了起来,要不要开设一个心理学?
一会儿,一大群人带了进来。
好在宫殿大,勉强坐下。
李威一个个询问,这些使者倒是很老实地回答,他们经过长安,又到达洛阳,见识到中原的强大,连拜占庭的使者都收起傲慢之心。但是拜占庭的使者也没有多谦卑,这时候的拜占庭虽然受阻于大食的崛起,依然占有大片的土地,包括从东哥特人手中夺下的意大意利与西西里岛。是地中海与欧洲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李威并不戒意。要虚面子的事,他不屑为之。
询问的对象主要就是这个国家的使者,其他的各部族,也许重要,也许不重要,可想抵抗大食的崛起,还必须靠这个国家与大食抵抗。婉转地说道:“自古以来,你们地中海一带的国家,包括bō斯,还有你们大秦,与我们唐朝jiā好。几十年前,我朝就打算派出使者,前往贵国姻亲,但因为种种原因,却没有成功。”
“谢过陛下恩垂。”拜占庭的使者恭敬地说道。
大唐皇帝这样说,也很有面子的。
但是李威灵机一动,又说道:“我还有三个亲弟弟,个个才华出众,仪表过人,若有意,我想派出使者迎娶你们大秦的公主,查丁使者,你意下如何?”
自己纳不起来,让老三老四先纳一个再说。
“这个不大……”查丁不敢回答。
来到唐朝很久,也知道唐朝的一些风俗,自己国家的陛下一家人全部信仰基督教,一夫一妻制,然而唐朝与大食人习惯一样,却是一夫多妻制。首先这一条,就不会让国内的大臣与教廷里的高层人士支持。还有,公主嫁给的是唐朝的亲王。唐朝亲王虽贵,可呆了这么多天,却知道有贵无权,顶多是一州刺史,却不能进入权利核心。若是皇帝本人,还可以商议一下的。
只是唐朝皇帝在示好,不能直接拒绝。
“你回去说一说,你们陛下一定会同意的。”
刚才一番jiā谈,对这个拜占庭的皇帝君士担丁四世,有了一些了解。几年前,大食哈里发穆阿维叶一世调动大军围攻君士坦丁堡,整整四年,君士坦丁堡巍然不动。
直到去年,胡应他们返回时,拜占庭军队用希腊火击溃了围城的阿拉伯军队,大食之围才化解。然后君士坦丁四世又调兵遣将,乘胜追击,在君士坦丁堡南部安纳托利亚大败大食军队。不但如此,因为他信仰的基督教教派是两论(人与神强行宣布一论(有神无人是异端。法令还没有通过,可是已经用了强硬的手段在驱逐一论教徒。
总之,是一个很有作为,一个强硬的皇帝。
以这样的皇帝,自然知道与唐朝姻亲的好处。
上官婉儿又努了一下嘴,意思说这样也不好的,同样会有争议。
李威压了压手,示意她不要作声。只是一个商议,一来一回,正式上了议程,还不知得四年或者六年,那时候自己还没有拿下国家的军国大权,形式那就危险了。
再说联亲只是一种手段,也是同盟的一个保障。可若不娶就要嫁nv,嫁nv李威肯定不喜欢的。继续说道:“并且,也不急,你可以回去后,与你们皇帝陛下商议一下,若有什么异议,或者要求,再派使者来我们唐朝。其实以你的智慧,应知道联亲是一种手段,友谊才是我们两国需要的。”
“是,”查丁眼睛放了一下光芒。
若是从公主考虑,是委屈了,可从长远看,对国家却有很多的好处。虽然陛下大败大食军队,总体上,大食还是比他们拜占庭强大。与唐朝联手,可以有很多好处,再从地域上看,唐朝在西域也有利益与大食人有jiā涉。
至于如何开口,又嫁陛下的那一个孙nv,让陛下与国内大臣考虑。但大唐的皇帝主动伸出了橄榄枝,使自己这一次出使的任务,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果。
丢下了拜占庭的使者,李威又开始与其他各国使者jiā谈。谈话进行得很慢,有的使者谈话必须经过两次通译的翻译,才能相互明白。正在jiā谈时,外面有太监进来宣武则天的口谕,让李威前往上阳宫谨见。
只好离开,看着这一群西洋人,李威又说道:“各位使者,你们不远万里,来到我们大唐,我心中十分高兴。昔日,我做皇太子时,多次视察民间疾苦,曾经听说过一些有关你们西方世界的事情。可是我们唐朝许多大臣依然不知,认为你们许多地方是不开化的夷人。对此,我一直内心很遗憾的。”
“是啊,是啊。”这一句话说中了这些使者的内心。
“其实你们每一个国家,皆有自己的文明,制度与辉煌的历史,可离得太遥远,我们唐朝又不清楚。我都有一个想法,派一些学子,借助通译,你们口叙,将你们每一个国家的文明制度与情况,大约地写出来。然后我将它们拿给我朝各个大臣传阅,增加了解,你们意下如何?”
这样听,肯定不是办法的,听一个月,都不能听完。不如让他们自己每一人讲叙出来,自己翻一翻,对欧洲的情况就比较了解。这些使者都没有想到李威的用意,主要离得太远,没有直接的利用jiā涉,连马丁都让李威上了眼一个个开开心心地离开。
到了上阳宫。
武则天正在批阅奏折,行过礼后,让他坐下来问道:“弘儿,本宫问你一件事,为什么今天倭国使者突然离开东都?”
这个隐瞒不了,倭国使者河边兽生一行,是奉刘仁轨指示,前去扬州寻找梁金柱的,要到扬州去,必须开过所。本来只是一件小事,但自己说过倭国的事,母亲不会不关注。
但是李威没有说,裴炎的掣肘,让李威心中有了很浓的戒意。道:“我也不知,裴相公不同意儿臣之举,于是儿臣唤河边兽生进宫,对他说我无能为力,其他的没有说。”
“本宫听说他好象还去了一次刘相公府上。”
“去刘相公府上?”李威装作不知,过了一会儿说道:“他去寻刘相公,刘相公也不敢帮助他。”
“你当真不知?”
“具体的儿臣是不知,但儿臣能猜中他们下江南是何用意。”
“是什么用意?”
“买船,倭国人记仇,也与我谈过,若是他们征讨新罗,儿臣没有经过朝廷允许,自然不会答应发兵相助,可是儿臣说过,不会发兵,也不会相助新罗。但他们船舶载重量小,质量又差,泉州一带船坞每年制造许多船舶,不仅提供我们唐朝的海商,也卖给大食人。大约是寻了这个主意。”
“弘儿,你所说的,本宫也认为是好事,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对新罗的时叛时服,你父皇也感到厌恶了。但是裴卿只是一个君子,他行事不得不考虑道德。”
李威没有回答,想必母亲已经猜测出是自己主使的,那又如何?能卖船给大食人,为什么不能卖船给倭国人?就是知道了,也无法阻止。难的是后期的制式武器。但那也不是问题,一旦东突厥开战,国库必紧,一紧张,什么制式武器也同意出售了。
但裴炎是君子,母亲你会相信吗?
武则天又说道:“可他本意是好的,你看一看。”
拿过来一卷奏折,李威翻了翻,是自己的一些建议,比如纳谏、节俭、备军少战、重农、求贤,皆表示通过,可这是大政,他没有递到东宫,却递到了上阳宫。
翻了翻,还是没有作声,放到桌子上。
一是递到了上阳宫,二是作了许多修改,尽管这也是李威吩咐过刘仁轨,先做一个妥让的结果,
武则天又问道:“听过你授了两人为官?”
对此武则天很好奇的,虽然官职不大,但这时候是一个微妙的时期,自己与丈夫没有除授一个官职,就是希望朝堂不要发生变动。未知因素太多,若是变动多了,后果不大好预料。这个儿子看来也很聪明,同样也没有除授任何官员。
这也是一种妥协,大家皆是心知肚明,说出来反而不大好。
这个微妙的时期,儿子却授命了两个低级官员,因此武则天查了一查,更是惊讶,一个是布衣,一个是南方偏偶小县的县丞。再查,就查不出来了,履历一片空白。
难道这又是两个人才,武则天倒不信这个邪了,儿子一眼就能从千万个百姓中,将一个个人才找出来。
心中好奇,顺便问了一问。
“母后,事情是这样的。西翀到东都前来公干,原来准备上书,因为粮价有些贵,所以暂行各仓不纳粮,平稳粮价。但被狄郎阻拦下来,狄郎是害怕东突厥谋叛,朝廷大用兵,到时候紧急调粮,粮价更高。又因为儿臣登基大礼在即,所以西翀被滞留在东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