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兴唐-第5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神囘经病才将辎重送到这里,再搬回去!
送物资是假的,迷惑才是真的,这样才能将兵力往中路调动。隔着河,斥候大声将情况喊了出来。
拉什德气极,又派了几个会水性的士兵游了过去,让他们几人一把火将这个大营全部烧掉。物资留下的不多,少量粮食,还有士兵的衣服行李,以及帐蓬,一些药材,与马的草料。
几个大食人在搞破囘坏活动,包括三名波斯人。真吸引了李威的注意,派了两队骑兵返回察看。是担心大食人出了一个冒失鬼,不顾中营安全,能在这时候渡河。东一营没有事,烧就烧吧,战争,怎么能没有损失,就是刚才一番轰炸,花了多少金囘帛下去?但怕他们危胁到东边营的民夫,别看他们手中也有武囘器盔甲,大食人一旦渡河向他们发起进攻,那会如同一只只听其宰割的绵羊。
两队骑兵返回,看到这几个捣乱的大食人,气晕了,立即围起来,将他们捆住,一路往中营拖。那三个波斯人还在喊,我们是波斯人。领首的校尉更气坏了,奶奶的,老囘子替你们波斯复国,你们这些小兔崽子却在替大食人卖命,与我们唐军反囘抗到底。一刀将脑袋瓜子割了下来。这也说明了李威的影响,象这样的傻事,以前历朝历代做过不少。若不改变,以后还继续做下去。
李威在青海的政囘策,对一些将士终于产生影响。
不过波斯与东囘突厥、青海的吐谷浑人不同。东囘突厥没药可医了,除非他们灭族,只要一天不灭族,一天就有复国的想法。青海的吐谷浑人更是与吐蕃一抹黑走到底。不下狠药,不能震慑,震慑不了,那么就要他们亡族。
波斯始终在反囘抗,也一直向唐朝表示亲近。当然,他们一旦真能击败大食,以后强大了,又不好说了。但眼下这几十年,对唐朝很友好的。所以李威采用了绥靖政囘策。
在怛逻斯城前立下的这块缠,用意也是如此,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对待。该软时必须软,该硬时必须硬。眼下效果也很好,包括那些损失船只的波斯商人,皆派人暗中表态,不会计较,相反,只要唐朝人需要,他们还会向唐朝提囘供援助。
穆阿兹也仝部明白过来,为什么过了这么久,只听到前面几次报急消息,然而那个火囘药的响声不断,却没有报急的消息传来。这是唐朝人虚张声势了,让亲信传令,边营全军拨营而起,给我立即向中路返回。决战的地方与边营无关,是在中营。中营一失,全军覆没。
亲信骑马离开,他又传令,所有士兵起营,向中营扑来。在半路就碰到了萨勒姆的斥候,这时候不需要再说了,继续往前赶路。
辛承嗣准备的时间更长,地形也有利,有一个沙山,不高,连绵着通向南边的一个很远的绿洲,沙山前还有一条小引水渠,可是渠水不深也不广,起不了多少延缓的作用。
但会起到帮助,现在很平静,越是到关健时分,那怕一分钟也是好的,将几座土桥全部拆囘除。在沙山上布置了一道防线。一会儿大食人就来了。与西路的兵力一样,拉什德也被阻住了。他手中的兵力比穆阿兹多,可是有战斗力的骑兵全部调到边营,手中皆是步兵,多以波斯人为主。架了几座浮桥,耽搁了一会儿。甚至辛承嗣在他们架浮桥时,主动冲下山来,用弓囘弩射击,造成了一些小的慌乱。
浮桥架好了,沙山不高大,可毕竟占据了居高临下的优势,居然因为时间长,让辛承嗣率领手下从这片光秃秃的沙山上准备了一些石头。扑了几次皆没有成功。
拉什德动身迟,却是先将消息送到了边营。边营主将哈勒也感到不对劲,自己将军囘队向内撤了撤,躲开了唐朝船只那种武囘器的打击,唐朝船只好在河中游弋。再加上得到了援兵,心中安下心来。这时候听到中军的爆囘炸声,离得远了,听得不清楚,似是非是。于是狐疑地看着对岸,对岸的唐朝人还在继续折腾,一会儿放船,一会儿一船,一会儿又下船,全象一群乌合之众一样,与开始的气势汹汹,成了天攘之别。
接到了拉什德的通知后,知道自己是上当了。暗恨自己胆小怕事,其实僵持到现在,一直落入下风,包括萨勒姆本人一颗心一直绷得紧紧的,唐朝真发起进攻,几乎所有将领都会感到紧张。他有这种表现,并不足以为奇。
先是集中了所有的骑兵,大约三千多人,先行赶向中营,自己率领其余的军囘队,立即拨营西向。果然看到大食人全部拨营而起,在河中游弋的船只调头不玩了,向西而下。
差一点将哈勒气疯。
等到三千多铁骑抵达沙山时天光早已大亮,一轮红日红彤彤地升出了两杆高。拉什德下令让这三千多骑兵利囘用速度优势,从南边绕过去,兜一个圈子。兜到唐朝的后面,两面夹击,将这群唐兵拿下来。
很高明的策略,大食人之所以能一直扩张也是名将辈出,军营中包括不少中低层将领,有着很高的指挥水平。
辛承嗣水平未必有拉什德高,若是原来更差,只会拼命。但跟了李威身边这么久,与许多优秀将领接囘触,多少也学了一些东西。于是说道:“各位,我们不用支持多久了。你们听我们大唐军囘队停止了轰炸已到了击溃大食主力之时,拿出勇气吧,此战各位功莫大矣。
还真让他蒙对了。
这一鼓励,将士兵激发起来,乘着骑兵没有绕到沙山背后,又做了一些布置。两军再次交战起来,十分惨烈,大家都在拼命。拉什德不打开这条通道,无法前进不能只派三千骑兵前去支援。辛承嗣必须固囘守,这是李威临行前下的死命令。那怕打得剩下最后一个人,也不能让大食军囘队会合。
很关健的一步棋,薛讷那边很轻囘松,可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旦让大食援兵赶到,不但加强了他们的力量,甚至能带动整个大食人的士气。这一战就会凶多吉少。即便大胜,惨失也变得很惨重。
这片沙山又成了死亡之地,双方的士兵不停地倒下来,鲜血几乎将两面的山坡染红。
两路唐朝军囘队的阻隔给中路军囘队赢得了胜机。
唐军的突然进攻,使大食人慌乱起来。反而使萨勒姆的命令下得不是时候。后面的军囘队想往大营里逃命盲从心理,看到唐朝军囘队骑马杀过来,认为军营是最安全的地方。前面的军囘队还没有得到通知,继续在反囘抗,可一转眼,看到后面的军囘队在逃跑,不明所以,放下武囘器,开始逃跑了。
头有唐朝士兵在喊话,是河中地区的士兵在用波斯语喊的,投降不杀,放你回家。不但两边军囘队在喊,骆务整让那群逃过来的俘虏也喊。于是又有许多波斯人放下手中武囘器,跪下投降。
场面乱成了一团。
萨勒姆知道完了,这个情况正是大溃败的前兆,以前自己大食,也是这样歼灭波斯人的。更明白河对面那个可恶的皇帝用意,先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声东击西,将自己的兵力不停的调动。结果如了他的意,两万五千名最精锐的士兵,不在东面,不在西面,而是在半路上。再利囘用以前的种种布置,发起了最后的会战。
中军一败,东西两路军囘队也随之而败。那么东方的军囘队也很难以自保。想到这里,灰心丧气,做了最后的选择,乘着唐朝军囘队还没有完全渡过河来的时候,带领部分军囘队逃向谋夫城自保,等候后方的援兵到达。但是自己仕途是完了。也很难得,换作其他的军囘队,无论河中各国的联军,西突厥的军囘队,波斯的军囘队,或者唐朝普通的军囘队,不用坚持到现在,在这么多天折磨下,有可能经过突然狂轰之后,唐军登陆成功时,就会溃不成军。
主帅一逃,没有一个人反囘抗,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溃败的逃兵满山遍里皆是。
“渡河吧”,李威对几个拜占庭的使者说道。
“不用了,我们马上回去。”马修说道。
看到了现在,这一战唐朝人定然大获全胜了。也呆了好几天,听到一些情况,大食的主力部囘队在此,此战全歼,要么东方有一些军囘队,可是在敌占区,吐火罗对他们不欢迎,此时大食人溃败,再加上东方一支唐军,这些军囘队也没有好日子过。那么大食在呼罗珊与塞斯坦的主力能几乎全歼,唐朝光囘复呼罗珊也指日可待。莫要忘记,他们手中还有波斯王子这张王牌,还有大量义军可以利囘用。
但是唐朝路远,这是劣势。很有可能如这个皇帝所说,与大食人搭成协议。
相信经过这一战过后,大食人也不敢小瞧唐囘人,毕竟人家才动用了多少兵力过来?大后方还有无穷无尽的军囘队可以调度。有可能默认呼罗珊的独囘立。那么为了向国内交待,拜占庭将会迎来大食疯狂的打击。
不如此时出兵,与唐朝人联手。化解这个皇帝的一些困难,那么他会对更富裕的信德与马克兰地区产生新的兴趣。因为文化的差异,敢情他将李威当作了亚历山大。不过李威与他们交谈时,刻意露囘出对海边这两个地区的兴趣,迷惑了他。
“那么我就不送你们了。”说着,率领手下上了船。 。
第一百零五章 兵临城下
日上三竿,天有些躁热起来。!
士兵默默地划着桨橹,他们多是河中各国的士兵,此时大捷之下,迎着上午的阳光,竟然觉得眼前这位正当年的皇帝,身上洋溢着一种神圣的光辉。
船只轻盈地来到岸边,李威上了岸,此时基本上看不到有士兵在交战了,要么各个将领追击下去,继续保持着战斗,主战场上到处是一群群被收押起来的俘虏。通过长相,能看到许多大食的士兵也投降了。其实不看长相也能区分出来的,对待波斯俘虏,各个士兵态度十分温和。临到了大食的俘虏,因为仇恨,不停地推搡着。若不是军纪严明,有可能会一起上去拳打脚踢。
骆务整与郭元振在集龘合队伍。清点大食战马,不然马匹数量不足。击溃的是大食主营,还有边上四营的士兵,没有打败,乘势扩大战果。
见到李威到来,立即行礼。
让他们起来,说道:“你们做得很好,不过还有不少敌人,还是要小心。”
“陛下,放心吧,就是大食这几名副将是檀道济,臣也会将他们打回原形。”
“也防刘康祖,更防减质。”
两句简短的对答包括了三个典故。
辛疾弃用元嘉草草规劝韩侃胄北伐时一定要小心,有讥讽意味。但这四个字说得很不公平,刘裕之子刘义隆岂是南宋几个皇帝可以比拟的?他一手开创了大名鼎鼎的元嘉威世,文治在南朝几十个皇帝当中首屈一指,连刘裕本人也不如。至于武功,是他倒霉,遇到了另一个罕见奇才,拓拔焘。此人灭掉匈奴、扫平辽东,打得强大的柔然无还手之力,帝国骑兵再上青海,击败吐谷浑,自焉耆讨龟兹,平西域。铁骑百万,战马成群,又岂是已逐步衰败的金朝可双相比?
在这个天才的彰显下,刘义隆倒霉了。
经过数年治理,南宋风调雨顺,刘义隆第一次北伐,此时南宋四员大将,檀道济最为勇猛,然后到到彦之、王仲德、胡藩。最后选定了到彦之,为什么没有用檀道济,不是刘义隆昏庸,刘裕死后,废立了几任皇帝,檀道济也参与了,再加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