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兴唐-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夫爱子,才是中国妇女的典范。
    姚母连忙还礼,但不匆乱,毕竟跟丈夫见过世面的。
    将李威一行,迎入姚家。
    也还是挤,三进三出的院子,放在乡下倒也算是宽敞。可一下子近百号人涌进来,只能站了,坐是不想了。好在薛讷等人不计较,有的侍卫看到山村淳朴,于是骑马提前到广成泽溜达。
    熬了三十多天,不准吃荤,不准狩猎,到了这个到处都是飞禽走兽的地方,早就耐不住了。
    姚母吩咐女儿烧茶,态度很安详。
    其实心中也在打鼓,儿子写信回来,说做了太子的对话,不是不懂,可就是不明白了,尽管对话非官非职,可这个对话要么是有学问的人当的,要么是有身份的弟子做的。自己这个儿子,去了一趟京城游学,顺便拜访了一下亡夫的忘年交魏元忠,怎么就成了太子的对话?她可不是一个真正的村妇,知道这其中的意义,现在是对话,将来太子登基,有可能比亡夫有出息得多了。
    这也不算了,还将太子诳骗自己家中。
    想询问儿子,又不好失去礼仪,忍住没有问。
    这也是一个奇女子,不然不可能带着三个子女,从云贵那边,跋涉过千山万水,扶着丈夫的灵车,回到中原。
    所以一肚子疑问,脸上却没有表露出来,端正恭敬地与李威交谈。
    狄仁杰与魏元忠对视了一眼,眼神都有些尊重。没有这样的母亲,也培养不出这样的儿子。
    但姚元崇的弟弟姚元景与妹妹,却不似她那么沉住气,不住地打量李威。心里想到,这就是太子啊,也没有长四只眼睛,两只鼻子。长得还很瘦,不象大哥,魁梧挺拨。
    不过太子倒底是太子,说话的声音,举止,听上去看上去,很是舒服。
    而且太子才华很好,在乡下里,就听到他写的那些诗,那些诗余,大哥肯定是作不出的。
    姚元景看不打紧,但小妹看,姚元崇犯疑了。
    太子大病了一场,就象开了灵窍一样,本来才华就过人的,病渐渐好了,说话又风雅有趣,态度又十分亲切,身份又那么尊贵儿。对少女直接秒杀。现在没有秒杀这个词,反正姚元崇心中就是这个意思吧。
    不然徐舍人家的小娘子都不会从长安追到洛阳,又从洛阳追到少林寺。不要说她了,上官婉儿这点大,就要生死相随。连他的妹妹都赖着他不肯离开。哎,罪过,这样想可是不好嘀。
    对自己小妹秒杀的可能性也不
    这让他十分担心。
    自己小妹是不错的,可是论家世、才学或者相貌与太子妃或者徐家小娘子,这些少女相比,终就是差些。太子一定看不上眼,反而害了小妹,空惹了相思。
    设宴款待,很丰盛,吃得差不多,在李威耳边说道:“天色不早,殿下,是不是要到行宫去安息?”
    李威也没有想到其他,带的人太多了,在这里确实叼扰姚家上下,点了一下头。
    其实姚元崇是害怕他自己的妹妹……
    可走在路上,姚元崇心中又打起了小算盘,行宫也不大妙儿,离自家也不算远。自己千算万算,怎么就没有算到这一节
    '。。'
第一百零二章 旱魅胜火 竹纸喜人(下)
    沉闷的雷声从天边滚来,然后在行宫的上空落下。、QunabEN、coM一场暴雨就到来了,只可惜与往常一样,挤了几滴,迅速雨就住了。
    雨后的景色倒是动人,竹叶上、树叶上挂满了一些雨珠,太阳一露脸,便出现五颜六色的光芒。
    坐在行宫中,狄仁杰失望地说道:“雨啊,又没有落下来。”
    其实落下来了,至少地面湿了,洼地里还有一些水花,就是不大。也比不落好,关中景情亦是如此,人喝的水总归有的,就是庄稼成长的水,很成问题。
    魏元忠也道:“河南各州尚行,就是关中啊。”
    “孤在离开东都时,曾经出了一个主意,”李威将他那个给几个爵位刺激商人的事说了出来。
    狄仁杰道:“陛下一定没有同意。”
    “是。”
    “殿下,以后这样的话还是少说不妙,虽说是赏赐了几个无干紧要的子男爵,说不定会救了无数关中百姓。可是楚王好细腰的掌故你有没有听过?”
    “听过了。”
    “圣上一动,天下效仿。今天是赏赐了几个商人爵位,可天下人认为陛下会替商人正名了。干旱只是一时的,即使今年难熬,明年却不会如此。熬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可此风一开,却是动摇国家的道德之本。这才是万世的基业。”
    会这么严重?李威心中不置与否。
    不重商业,所以国家税务只好在农民身体剥削,农民本来就可怜,国家变过来变过去,还是那些农民。当然重视商业,以现在的工商业规模,也不会让国家做到不收农民的税务。可多少分担了一些农民的压力。
    但看到狄仁杰都如此,其他人更不用说。
    本来李威还想说一件来,来开解狄仁杰的。那就是大食,大食认为商人与工人是好的,是鼓励的行业。于是商业发达,有了钱,就有了南征北战的底子。工匠技术发达,就能造出更好的武器,更多的船舶,于是又有武器与运输工具,让他们进行扩张。
    可就是说出大食,现在唐人眼中,它只是一个化外的落后之国,根本证明不了什么。
    狄仁杰又看着窗外,说道:“但这样旱下去,陛下与皇后肯定心情焦急,就怕他们最后也向殿下这个主意屈从……”
    屈从好啊,未必能将关中数百万灾民解救,可能解救许多人,还能将粮价压下来。否则这样不温不火的求援,都听闻长安米价涨了每斗六十多文。再涨下去,就是普通的市民都未必能买起米。
    其实想一想,真的很艰难,父母两位老人家,让他如履薄冰,就是想做出什么事,还要受这些落后思想制约。
    狄仁杰又说道:“殿下,竹纸要到了出来的时候吧?”
    “大约差不多吧,”李威无所谓地答道。
    竹纸焦挂的人很多,可他这个始作俑者,甚至都没有注意时间。
    “殿下,会不会成功?”
    “狄卿,孤说很多遍了,相信孤。”
    “成功就好。”狄仁杰叹道。但有一些话,他没有说出来。随着竹纸时间到来,气氛越发不对。东都有无数谣传,这已经不是民间的力量在推动了。其实细细琢磨了一下,终于明白皇后的想法。
    成功固然是好,当然旱情还是旱情,有了这个大义遮一遮,多少会改观一下。况且那个皇后的手段,又岂止是这些,如果成功了,再利用一些手腕,将它的效应扩大。于是大家相安无事。
    狄仁杰也欢迎。反正太子一时半会登不了基。不能变动。
    可是失败了,这种渲染之下,许多人也将注意力集中在竹纸身上,会有人说太子荒唐。她也可以从旱情中抽一些身体出来。不能皇后不好,皇太子又不好。难道皇后皇太子一下子换?
    不要说各个宰相,就是皇上本人,也不可能这样做的。
    皇后啊皇后,好手段。偏偏这个手段使出来,能察觉的人肯定不会有多少的。皇后慎重了,病重在乱投医。其实呢,这一步棋下出,可进可退。
    想到这里,又说道:“殿下,恐怕这一次竹纸风波过后,陛下皇后对你都会内疚,有可能召你回东都。”
    “在这里很好啊,孤都不想回去。”
    就是不能狩猎,但风景很好,山林茂盛,倒是一个避暑纳凉的好地方。又没有了人监督制约。
    “召你回去还是要回去的,否则就有了愤怨之心。略略不满倒可,可愤怨之心却不能有的。不但如此,臣在此地久留也不大妙,还要回去,想一想对付许少师的法子。这就得要回到大理寺。”
    “许少师,狄卿,能对付就对付,不能对付也无妨。不可强来。”
    那可是许敬宗,倒在他手中的大臣宰相,不计其数。尽管多少有母亲,或者父亲的意思。
    “臣不是上官仪”他指着外面与李令月嬉戏的上官婉儿道。
    ………………………………
    已经有几个低级官员拿出笔,在纸上记录。
    这是李威对刘群的吩咐,刘群又对戴至德说了。有一个调试的过程。比如不同的嫩竹,具体的沤烂时间,石灰的比例,还有后面的,培干温度与火候。别看这一次试验的规模很大。
    想得出最佳的比例,还得需要好几次,最少得多次不停的试验,才能找出来。
    推广到全国后,又要试验,不同的竹子,不同的石灰与水质,对纸张都有影响的。
    但大方案定下来,那都是其次的事了。
    工匠缓缓将竹帘提了起来,上面果然有一层薄薄的东西,很薄很均匀,因为还是纸浆,晶莹剔透,是能看到后面的事物,而且能看得很清楚。围观的百姓骚动起来,纷纷忍不住向前挤去,以便能看得更清楚一点。幸好侍卫不少,否则秩序有可能会混乱一片。
    真的成功了?
    戴至德与姜恪等人对视了一眼。
    这几个大佬表情也不大好,百姓看不到,但他们有权利看,一个个全部走近,看着这个薄层。
    果然很薄,其实也未必有那么薄,真正后世的宣纸,那才叫薄,而且韧性也比竹纸好。当然了,成本也好。
    但现在的纸能做衣服穿,可以想像纸张的厚度。与竹纸相比,至少在厚度上,一个是天,一个是地。其实竹纸的出现,可以说是纸张的第二次**,这种工艺后来唐朝也有了,很粗糙的,到了宋朝才成熟起来,但还有许多缺陷,一直到明朝,才完全成熟。即使是后世工业**时代,竹纸也没有退出舞台。不过工艺更复杂,质量也远胜于这种天工开物的竹纸。
    这不算成功,还有一些工艺。
    工匠将薄层放在事先准备好刨光的薄木板上。上面再压一块木板,再去荡料。一直荡出很多张后,抬上巨大的方条石,放在木板上,这是利用重量,挤压出薄料大部分的水份。
    所有官员都没有走,衙役送“盒饭”来了。
    反正这一带也没有什么人家,地方宽敞。一起蹲下来,将饭菜搁在地上吃。在等候。
    不是每一甑竹料都成功的。有一些甑竹料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都荡不上来料。不过也没有关系,已经有好几甑竹料荡上来了。现在竹纸肯定有了,薄度有了,就是质量问题了。
    培火是用土砖砌成的夹巷,工匠将木柴点燃,看到薄料已经滴不下来水,将方条石抬下去,木板揭开。竹料拿了起来,还有水份,因此颜色依然以透明为主,只是更薄了,也略略泛出一种好看的白色。
    人群中再一次骚动起来。
    戴至德走过去,用手抚摸着,低声道:“新纸啊。”
    很柔软,摸上去滑滑的。
    他心中盘算了一下,成本还是需要的,至于石灰与竹子成本,他已经忽略不计了,这玩艺儿,唐朝可以说大部分地区都有。就是人工与柴火的钱,算来算去,又道:“真的很便宜。”
    唉,不要求有益州黄麻那样的质量,只要能写字就成了
    工匠看到宰相要看,留下一张,让他们慢慢观看,将其余的,放入夹巷,开始培干。
    其实大太阳很毒的,在戴至德等人手中盘来盘去,也干了一些。当然,大规模生产,必须要培干,日晒上哪儿找那么大片地方?
    太阳渐渐西下。
    围观的人没有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