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女神不应有恨-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花雪见陈沅神色不对,以为她吃醋了,便解释道:“姐姐放心,我对姐姐一往情深,对柳如是并无非分之想。请她来,确确实实是为了给姐姐作伴,顺便教姐姐读一些书。”

    他不说还好,这一解释,反倒提醒了陈沅。陈沅当然信得过花雪,所以没往这方面想,不过花雪这么说,陈沅也愿意拿这事儿立个规矩,故作欲泣之状,低头掩面道:“姐姐知道弟弟的才华,连皇帝都亲自延请,说不得还想把什么公主郡主都嫁给弟弟。姐姐也不求什么大妇,只希望弟弟不要把姐姐也赶下堂去就好。”

    花雪当然见不得陈沅哭,不过他也不是傻的,这些天已经被陈沅戏弄过好多回了。他和陈沅之间的信任是青梅竹马积攒的,知道姐姐不会真的有此怀疑,只是想自己哄她罢了。

    于是赶紧伏低做小,哄道:“姐姐你难道不了解我?弟弟我一心一意尽在姐姐身上,别说什么郡主公主,便是那瑶池仙子,月里嫦娥,难道能比得上姐姐在弟弟心中的地位?弟弟与其他男子三妻四妾不同,弟弟今生今世,只爱姐姐一人,只娶姐姐一人。”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七十一章 唯一妻今生相伴() 
陈沅不肯抬头,道:“弟弟莫要哄我,说什么只娶我一个!哪个有出息的男子,不是三妻四妾?你与他们又哪有什么不同?”

    花雪对此早有说辞:“我与他们当然不同。姐姐你可以认为我没有什么出息吧。弟弟我胸无大志,只想陪伴姐姐一生一世。也正因为此,所以弟弟一直以来想的都是以姐姐你为主,组建保护姐姐的势力,而不是弟弟自己组建。姐姐当知道,自古而今,也不是没有不三妻四妾的男子。除了那些娶不起的,以及少数几个和弟弟一样一心一意的好男儿以外,还有一个群体的男子,基本上都是没有妾氏的。”

    陈沅被激起了好奇心,抬头问道:“还有这种男人?”

    花雪见陈沅情绪不再低落,放下心来,解释道:“当然有啊。姐姐看那些公主和郡主的驸马,基本不都是从一而终的吗?姐姐你只要把势力组建得越大,弟弟将来就算想纳什么妾,估计也没有人敢嫁给弟弟。你看弟弟想得周不周到?”

    陈沅此刻方知花雪不亲自组建势力的目的,顿时感动得无以复加,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弟弟对我竟这般好!”一时间呆立当场。

    花雪见得面前陈沅花容月貌,不再多言,也只是静静地欣赏。

    却说昨夜崇祯夜宿在苏州府后衙。因为在船上待了十多天,崇祯一行人都乏得很,所以当夜也没有什么活动,很早便歇息了。

    若这苏州知府换了旁人,说不得便要托妻献女,只要能哄好崇祯,升官发财,金票还不是大大的有?

    但陈洪谧是刚正不阿的,别说献什么秀女,连个使唤的丫鬟都没安排,安排照顾崇祯的,除了在外听候差遣的衙役,便是几个中年仆妇。

    别说崇祯一贯对此并不十分热衷,就是换了偏爱此道的孟德公,估计也下不去口。

    王承恩有些不满,但也仅仅是不满,如果陈洪谧真的找几个姑娘来,他反而也还得先査上个祖宗八代,都没有问题,才敢让其接近崇祯。

    崇祯自己就更无所谓了。他是属于哥哥嫂嫂养大的,而他的嫂嫂皇后张嫣,号称中国古代五大艳后之一,是当年从全国初选的五千名美女中,连过“八关”选出的第一美女。因为见惯了嫂嫂的绝世容颜,所以一般的庸脂俗粉基本上完全免疫了。他又是个正人君子,尊嫂嫂如母,并无逾越之举。别说在位期间没有风言风语,即便清朝对于明朝极尽抹黑之能事,也没有在他和张嫣之间传过任何绯闻。

    仅就此一点而言,崇祯在古往今来的所有皇帝之中,也是称得上最为正人君子的一个。或者说可能只有他一个正人君子?但也可能正是因为他太过正人君子,所以才会亡国。

    第二天一早,休息好了的崇祯有些茫然,本以为陈洪谧说的异人是一位隐居深山的高士,早已经做好了三顾茅庐的准备,哪知道竟然是个孩子,而且在帮忙这一点上,还异常好说话。如今就等着验证花雪关于天气的预测,以及陈子龙送来农书的资料。但这些都不是一日之功,而且都不需要他崇祯搭手。这样一来,相当于崇祯在苏州无事可做了。

    安排好的回程的船还要几日,这些日子坐船损失的元气也需要休息几日补充,这几日便只能待在这苏州了。只是自从即位以来,十年间少有休息的时候,一时间崇祯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当陈洪谧一早过来请安时,崇祯已经在王承恩的帮助下洗漱完毕,收拾停当。见到陈洪谧,便问:“总听人说天上天堂,地下苏杭,爱卿牧守苏州经年,便给朕说说苏州风土民情?”

    陈洪谧是干才能臣,又在苏州为官多年,对于苏州不敢说了如指掌,却也能如数家珍:“回陛下,苏州本是天下首富之地,历年赋税,甲于天下,又地处江南,风景如画,当得上是民丰物阜,人杰地灵。奈何自天灾频发之后,苏州也多遇灾情,致使农户屡屡少收绝收,所得温饱尚且不足,只能以往年积攒的陈粮度日。至今,大部分农户家中已无余粮,所幸丰年说今年苏州并非灾年,也算不幸中的万幸吧。

    顿了顿,陈洪谧续道:“苏州赋税,首在农桑,受灾年影响甚大。其次是纺织,苏州刺绣,自古闻名。说苑里说,春秋时,苏绣便已经出现了。苏州纺织,规模大,数量多,质量高,同样甲于天下。前几日丰年曾对臣说,这天下气温,将日趋严寒,御寒的布匹,需求量必将日增。多亏太祖当年强制推广棉花种植,否则天下将无足够御寒之棉。但因为织工的数量不足,织机的效率有限,每年有大量陈棉没有纺织成形,枉费了太祖功绩。丰年说他有意尝试改良织机,提高效率,至少不能再有棉无衣。”

    朱元璋推广棉花种植,当年反对之声不小,是采取强制措施执行的,历来多有非议。崇祯听得祖上被推崇,感觉脸上有光,对于花雪的感观又好了几分。

    陈洪谧也是有意在崇祯面前为花雪美言。他也怕花雪随性所为惹得崇祯不快,两人矛盾事小,但一旦激化,无论是崇祯伤了花雪,使得抗灾之事少一臂助,还是花雪依仗武艺伤了崇祯,都不是小事好吧,崇祯要是受了伤,那真的是国家大事了。

    陈洪谧虽然刚直,但不迂腐,为了缓和两人关系,又不违心,说几句好话并不违背他的原则。

    “至于说苏州盛景,首推有二。一曰美食,二曰园林。”

    陈洪谧虽然这么说,但是他也知道,苏州最出名的除了这两个,还有美女。但是衣食住行是百姓根本,所以跟皇帝说美食,说园林,谈的也算是民政。但若说起美人,那便是不想好了,古往今来,给君主献美人的,历来都是祸国殃民的奸佞,陈洪谧有所不为。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七十二章 不二色即日扬帆() 
“说到苏州美食,作为文人,首推茶叶。如今清明刚过,正是商户手中茶叶最多的时候。可惜虎丘茶所余无几。不过洞庭东有香茶,土人称之为‘吓杀人香’,近年来在苏州颇为风靡。”

    崇祯对于享乐的兴趣,远没有政事关注,更兼他其实不算个文人,茶什么的,兴趣倒是有,但不大,而且他惯常喝的是毛尖。不过听到虎丘茶所余无几,倒是让他听出问题来了,便问道:“这个虎丘茶怎么就所余无几了?难道天灾严重到影响茶树了?”

    陈洪谧心里给崇祯的敏锐点了个赞,这件事正是他想说的:“据臣所知,天启四年,当时的虎丘茶园归虎丘寺和尚管理,属寺产。有阉党来苏州,听闻虎丘茶大名,欲夺之向魏忠贤献媚。于是,便利用职务的方便,叫虎丘寺和尚献茶。奈何苏州本地向寺僧索茶者不止一人,加上寺僧自己饮用,就那么几十株茶树,所采茶叶有限,早就无茶可献了。阉党不信,派人把住持和尚捉来,强行索茶,下令对老和尚用刑逼茶。但没有就是没有,造又造不出来。阉党无奈,只能放回遍体伤痕的老和尚。老和尚被人抬回寺院,全寺僧众无不悲愤!老和尚自己也是悲愤欲绝,叫小和尚把茶树连根给刨了。自此以后,虎丘茶所剩无几。偶有得见,也大多不是老树上的,而是后人借由老树残枝补种的新树。如今十余年过去,新树上的茶倒也喝得,只是到底不如老树上的醇香。”

    此事陈洪谧也是道听途说,苏州民间多有传扬此事,说的并非是阉党,而是京城派来的大员,但是竟然无人知道那所谓“大员”是谁。不过天启四年,正是魏忠贤气焰滔天之时,如此嚣张的,肯定是阉党无疑。

    陈洪谧跟崇祯说起此事,其实是想劝谏崇祯,不要跟那阉党一样,看上什么东西就巧取豪夺。虽然崇祯以往并无此劣迹,但像他这种诤臣,一向是防微杜渐的。

    崇祯对于这些劝谏的套路已经很熟了,所以听过陈洪谧的故事,就知道陈洪谧想说什么。心中对此很是不以为然,他自觉自己是个极为有自制力的君主。当年刚刚登基时,魏忠贤为了讨好他,献给他带着媚药的美人,结果他愣是做到了坐怀不乱,没有被美色所诱惑,毅然对魏忠贤下了手。

    不过作为君主,臣子的谏言,只要是靠谱的,还是得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否则这些诤臣说不得就一哭二闹三撞柱,某些时候,他们和一些小姑娘都一样,都是玻璃心。

    于是崇祯一副我听明白了,并且会注意的样子,转移话题道:“还有什么美食?”

    “最著名的美食,当然是阳澄湖蟹了,体大膘肥,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肉质膏腻,十肢矫健。可惜陛下来的不是时候,吃蟹还是要在八月和九月,八月雌蟹黄满肉厚,九月雄蟹膏足肉坚。”

    崇祯心说:“你陈洪谧好歹也是个知府,怎么抠成这样,这也没有那也不是时候?不是时候你别说啊?”

    崇祯没好气地道:“那就不吃蟹,总有别的应季的?”

    陈洪谧只是不想崇祯太铺张,劳民伤财,应季的吃食还是可以贡得起的:“接下来要数长江刀鱼,不过陛下晚来了近月,这刀鱼还是要数清明节前的肉质最为鲜嫩,如今吃来,虽然也是鲜美,不过还是逊色几分。倒是太湖银鱼,宋人有‘春后银鱼霜下鲈’的说法,该是立夏之后捕捞最为合适。不过如今谷雨已过,即便离立夏还差上几天,但只要注意捕捞时放过小鱼,其实正是肉质最细腻的时候。”

    崇祯点点头,其实他对吃食也没那么讲究,不过即便不是君主,普通人到一个地方旅游,也自然是要尝尝当地特产美食的,这是人之常情。不过是因为他作为君主的特殊身份,反而把这件事弄得复杂了。

    陈洪谧问道:“陛下您看是臣派人请厨师来府衙,还是您移步去市井体察民情?”

    崇祯看了看王承恩,虽然强打起精神,但显然和他一样,晕船的后遗症还没缓过来,于是道:“今天先在府衙修养,你也不用去请什么大厨了,平时怎样就怎样。明后天朕感觉修养好了,就自去市井转一转。还有你说的园林,是私宅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