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盛唐霸业-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蜀王本就没有太多的实权,在剑南叛乱后更是愈发的低调示人,几乎不出王府一步。指望蜀王去向荀冉荀大将军施压显然不太可能,何况他还听说蜀王曾在平叛剑南叛乱的过程中与荀冉并肩作战过,交情不浅。

    此时的杨刺史心情极差,可又不敢表现出来,别提心情有多差了。

    “荀某要讲的就是这些,还望诸位同僚能够放在心上。”

    荀冉扫视了一遍众人,在场官员纷纷点头,表示谨遵荀节度的教诲。

    少年满意的点了点头,示意自己要休息一番,叫众人都退下。

    以刺史杨怀为首的大小官员纷纷恭敬的告辞,临走还不忘叫仆人把送来的礼品原封不动的搬了回去。

    。。。。。。

    。。。。。。

    众官员离开后,荀冉便快步回到内室。

    一路劳顿荀冉也想好好休息一番,便躺在床榻上眯了一会儿。

    这一觉便睡到了晚上。

    荀冉再次睁开眼时屋外已是漆黑一片。

    好在有仆从已经进屋提前点好了红烛,屋内摆放着几碟点心,荀冉也有些饿了随手拿起一碟樱桃浇酪便吃了起来。

    这次再入锦官城,荀冉的心境很不一样。

    人一旦身居高位想的东西便会多起来,顾忌的也会变多。

    这就是为什么上位者总是多疑,总是不肯轻信旁人。

    荀冉想不到自己有一日也会变成这样的上位者,真是世事难料啊。

    好在剑南道节度使的主要职责不是理政而是军防,政务俗事自然有刺史县令去决断。

    荀冉一边吃樱桃酪,一边想着该如何整编剑南道的军队。

    他上次募集的军队人数有一万人并不算多,要想在短时间内大量募集士兵来代替府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府兵制败坏至今若是再不进行整改怕是要积重难返了。

    历史的车轮不能阻挡但可以延缓或者改变方向,荀冉要做的便是尽可能优化大唐的军队结构,让其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看来这第一刀是要砍向剑南军制了。

    。。。。。。

    。。。。。。

    翌日一早,荀冉便带着王勇封等一众亲随前往益州城折冲都督府视察府军。

    都督府的最高长官是都督,但一般这个职位都会空出来,并不会实际授予。

    所以实际掌管都督府府军的是几名副官。

    得知新任节度使驾临,都督府的副官李敢,霍慷率领校尉以上军官到大营前迎接。

    荀冉因为要视察军营,故而穿了一身银色软甲。

    此时虽未至正午,却已很炎热。

    荀冉擦了擦脸颊上的汗渍,心中暗暗叫苦。想不到蜀中的天气这般炎热,看来以后再出门要穿些轻便舒适的纱衣。

    “末将李敢,霍慷参见荀将军。”

    荀冉点了点头,淡淡笑道:“荀某此次来大营便是想看看营中实际军卒还有多少。”

    霍慷心中满是无奈,这府兵溃逃在大唐军队中已经是默认的共识了。区别只是有的府军溃逃的军卒少,有的多些罢了。

    益州城的府军在册的有三万人,可实际能够列席训练的不过两万两千人,这个缺口不可谓不大。

    荀冉若是真的铁了心追查他们肯定是蒙混不过去的。

    “荀将军,这边请!”

    李敢单臂延请,荀冉施然一笑,阔步走在前面。

    。。。。。。

    。。。。。。

    折冲都督府设有文书馆,专门存放朝廷邸报和都督府的各式文书。

    文书馆共有十六名胥吏,负责日常文书的整理,都由典正韩鼎管辖。

    文书馆的差事很清闲,对于韩鼎来说更是没有什么需要亲手去做的。

    今日韩鼎照例坐在案几前喝茶,却听得屋外一阵喧嚣。

    他蹙起眉头刚要张嘴开骂,屋门却被推开。

    “韩典正,这位是咱们新任节度使荀大将军,还不快快见过!”

    李敢见韩鼎一脸茫然,轻咳了一声以作提醒。

    “啊,节度使?荀将军?”

    韩鼎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确认自己没有在做梦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叩头如捣蒜。

    像他们这样清水衙门的官吏哪里见过节度使,韩鼎此刻甚至不敢抬起头来正视荀冉。

    “快起身吧,总跪着干什么。”

    荀冉温和的上前把韩鼎虚扶了起来,韩鼎感动的涕泗横流,颤声道:“卑职多谢将军。”

    荀冉心中好笑,这韩鼎也太没见过世面了吧?这要是来的人是太子殿下或者皇帝陛下,他还不得直接晕死过去?

    “荀某来此是想看看在营的兵卒名册。”

    荀冉也不与他相绕,开门见山的说道。

    “名册?这。。。”

    韩鼎为难的瞅向李敢和霍慷,二人皆是面容冷峻,完全不给韩鼎任何的暗示。

    韩鼎思前想后还是咬了咬牙拱手道:“还请荀将军跟卑职来。”

    荀冉点了点头跟着韩鼎朝里屋走去。

    大唐对于府军的管理十分严格,每名府兵的名姓都会登记在簿册之上,定期也会有人抽检。

    故而相较于寻常簿册,文书馆里的这些鲜少有发霉的。

    荀冉随着韩鼎进入内室,看见累牍如山的文书簿册直是有些感慨。

    在长安时他与常子邺等人去车马市翻阅马车使用记录时曾面对过这么多文书,如今他可不想再来一次。

    仿佛看出荀冉所担心的,韩鼎嘿嘿一笑道:“荀将军且看这边,咱们在册的军卒名单都在这里呢。”

    。。。。。。

    。。。。。。(。)

第二百二十三章 斥候的发现() 
(感谢书友半生狂想的打赏,本书第一个盟主,激动万分。≧≥五岳会认真写书回报大家的!)

    荀冉朝着韩鼎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个硕大的木箱便摆放在屋子的角落中。

    木箱上有一层厚厚的浮灰,看来这册子已经有很久没人查验过了。

    荀冉轻咳了一声道:“所有册子都在这里了?”

    韩鼎连忙道:“都在这里了,荀将军可要卑职一一呈给您看?”

    荀冉却是摆了摆手道:“不必了,叫人把这箱子搬到荀某府上。”

    “这。。。”

    韩鼎很为难的看着荀冉,不知到底该怎么做。

    “荀将军这样怕是不合乎规矩吧。”

    李敢试探着说道。

    “规矩都是人定的,自然不能一成不变。荀某这次既然奉了皇命任剑南节度使,就要好好整顿军制,这册子必定要细细查验的。”

    荀冉之所以不在这里查验是怕时间仓促被他们轻松蒙混过去。既然下定决心要从这里下刀就绝不能犹豫,不然割肉补疮只是拖延时间而已。

    “卑职遵命!”

    韩鼎是个识时务的人,知道胳膊是拗不过大腿的,便咬牙应了下来。

    只不过送到荀冉府上的那箱文书需要做一些修改。

    。。。。。。

    。。。。。。

    剑南道,姚州。

    一队哨骑例行对唐蕃边界进行巡视。

    相较于陇右,吐蕃对剑南明显不那么上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戍守这里的军卒可以掉以轻心。

    一旦吐蕃人从高原上席卷而来,凭借在姚州部署的这些兵力根本无法做到阻击。

    不过只要第一时间现吐蕃人的动向,联合归降的南诏拖上吐蕃人半个月还是不成问题的。

    南诏便像悬在大唐与吐蕃之间的一座浮桥,轻微的颤动都可以改变攻守之势。

    这只哨骑一共十余人,统领是队正阮安。

    他是土生土长的蜀中姚州人,对这一带的地形无比熟悉,甚至连山谷中一湾小溪,一根榉木精确在何处都了然于胸。

    今日他照例带着军卒们巡视,像他们这样的哨兵平常时闲的慌,也就是寻哨时可以撒把野,排解一番心中的愁苦。

    “我说安哥,这林子咱们都兜了几遍了,吐蕃人若是袭扰怎么也该被现了吧!咱们还是别瞎操心了,忙了一天早些回城里歇歇脚才是。”

    说话的是哨兵队射术最好的张鲁,百步穿杨在旁人那里不过是一个吹嘘夸耀的谈资罢了,可在张鲁这里确是实打实的本事。

    事实上能给进入哨兵队的都是各营的精锐,进入哨兵队后他们还需要进行刻苦甚至有些残忍的训练,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为的便是在面对各种突情况时能够很好的应对。

    打仗不是儿戏,一丝一毫的犹豫都会酿成大的载货,故而哨兵队就显得尤为重要。

    张鲁在从军之前跟其他汉子一样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户,整日汗流浃背便为着能多讨一口吃的,不饿死自家婆娘和傻小子。

    农户的名字听着好听可并没有什么鸟用,虽然地位比商贾高不少但地位又不能当饭吃。

    张鲁年纪刚刚二十八,正是需要闯荡的时候,为了自家婆娘和小子不再为了吃饭愁他毅然决定从军。

    这在之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知道农户虽然可以入府军,但那是朝廷官服征召,有很严格的标准,而且需要自备兵器马匹。像张鲁这样的农户,一没银钱,二没关系怎么去跟别人争。可是这些年朝廷广招募兵,像张鲁这样家徒四壁的人也可以去应募。

    募兵看的不是家世背景,看的是真本事。

    张鲁虽然没读过书但是气力很足,在举石块的过程中技压群雄,端是风头无两。

    大唐以武立国,对武学人才还是很看中的。

    当时负责征募兵勇的校尉便决定将张鲁召入营中。

    自此张鲁便成了一名骁武营的军卒。

    骁武营是一个典型的新老结合的军营,其中不乏与吐蕃人交过手的老兵勇,也有像张鲁这样的新兵蛋子。

    对于新兵有一个老师傅帮着指点比什么都来的重要。

    张鲁便幸得了这么一个好师父。

    有了师父的指点,张鲁的进步神,不但在短时间内掌握了大唐制式兵器的使用,更练就了一副百步穿杨的绝学。

    其实这也得益于他之前经常用自己制作的土弓猎兔子。相较于兔子,人的移动要笨拙的多。

    能够轻松射中移动中的野兔再去射人便和孩童蹴鞠般简单。

    再加上张鲁力气非凡,能够拉动五石的硬弓,这在整个骁武营中都极为罕见。

    故而张鲁便被破格录用到哨兵队中,开始了极为刻苦的训练。

    三个月后他已经成为哨兵队中最优秀的斥候,被队正阮安所倚重。

    “去你娘的,少跟老子说这些,老子看你是想你婆娘和小子了吧?”

    阮安笑骂了一句,勒紧缰绳道:“何校尉既然把他们接进了姚州城便会善待的,你无须担心。”

    张鲁挠了挠头道:“真是什么事情都瞒不过安哥,见笑了。”

    阮安指了指前面的密林道:“我们再到前面巡查一遍,若是没有什么情况我们便回城好好喝一顿!”

    众人一阵欣喜,自是鼓足了气力。

    密林以北实际上是一片河谷,因为连年干旱河水干涸,河谷便裸露了出来,平日里会有一些野鹿野羊出没,戍守军卒或者哨兵也常常回来打上几只打打牙祭。

    可是当阮安再次率队来到密林旁遥望河谷时却隐约觉得有些不对。

    “安哥,那些黑点是什么?”

    张鲁的眼力很好当即便看到一些黑点在向南移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