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盛唐霸业-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哥伤的可重?”

    李仙惠话锋一转,问起了晋王李洪的伤势。

    谈及此,皇帝摇了摇头。

    “程昱武派人送来的加急奏报并未详写,只说他被流矢所伤,并无性命之虞。”

    对于此事,皇帝似乎并不十分焦急,这让李仙惠有些出乎意料。

    “如此便好,三哥还是尽早回到长安,由太医医治的好。”

    李仙惠思忖了片刻,咬了咬嘴唇道:“若是父皇出征,可是由大哥监国?”

    皇帝点了点头:“祖制如此,自然是由太子监国。”

    李仙惠终于明白自己为何心生不宁了。

    太子和晋王明争暗斗已非一朝一夕,她虽然锁身深宫之中,但又何尝不知道宫外如何议论。

    对她而说,不论是太子还是晋王都是她的亲哥哥,都是儿时与她一起玩耍的兄长。她不希望看到他们两个中的任意一人因为争夺皇位而受到伤害。

    如今晋王铩羽而归,心气必定跌到了谷底。皇帝御驾亲征,少说也得数月,若是在此期间太子要对晋王动手,公报私仇,那晋王真是没有一丝逃脱的机会。

    只是这层窗户纸,到底应不应该由她来捅破呢?

    见李仙惠欲言又止,李显剑眉一挑道:“仙惠,你难道有什么意见?”

    李仙惠长叹一声:“父皇,仙惠愚钝,但仙惠却认为父皇将三哥强行留在长安,极为不妥。”

    她到底还是鼓足勇气把一直想说的话说出来了。

    李显面容铁青,沉声道:“怎么,你也认为朕这么做不合礼法?”

    李仙惠既然已经破釜沉舟,就也不再拿捏辞藻语气,索性率性直言。

    “长幼尊卑,祖宗礼法无论哪一条,大哥都位尊于三哥。大哥是太子,是储君,是国本,若是不能确立这一切,朝堂内外必定议论纷纷。三哥这些年招揽贤士,豢养死士,这些父皇一定都看在眼里。仙惠不敢妄言,但仙惠知道大哥心里一定是不舒服的。三哥既然已经成年,按照祖宗礼法自然便应该就藩。父皇非但没有让其就藩,还屡次给三哥机会树立威望。父皇这不是在帮三哥,这是在害他啊!”

    李仙惠一番话说来,十分动情,竟是泣出声来。

    皇帝长叹一声道:“这满朝上下怕也只有你敢对朕说这番话了。朕原本想着洪儿尚且年幼,不忍他远离长安到北都晋阳就藩,如今看来倒真是朕误了他。”

    朝臣皆说晋王最像皇帝,李显自己也偏爱这个三子,难免娇宠他一些。

    长此以往,李洪也就恃宠而骄了起来。

    “这样吧,等你三哥养好了伤,朕班师回朝,便下谕旨着其赴封地就藩。这样满朝文武也不用再为礼法祖制吵得天翻地覆了。”

    皇帝最后还是妥协了。

    李仙惠从他眼中看出深深的绝望与无奈。

    虽然他是天子,也有自己想做却不能去做的事情。

    此时此刻,李仙惠觉得皇帝仿佛苍老了许多。

    。。。。。。

    。。。。。。

第九十章 酸梅汤与凉皮() 
(求收藏,求推荐)

    元乾九年五月二十七,大唐天子李显颁布谕旨,亲率陇右、河西十五万精兵入安西,讨伐西突厥。

    一应粮草辎重交由中书令韦应朝督办,太子李贞奉命监国。

    这个消息传到荀冉耳边时,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了。少年对皇帝的这个决定并不感到惊讶。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就不能容忍卧榻之侧有他人酣睡。西突厥对安西觊觎多年,如果任由其壮大,很可能对安西乃至中原造成极大的威胁。

    何况这位圣明天子一直以文治武功标榜自己,若是在丢掉碎叶,使者又被伏击后还未作出强硬姿态,等于是在打自己的脸。

    陇右、河西的军队调动,最大的影响便是京畿附近的兵力布局。李贞不得不调集朔方、汉中军队入关中拱卫,这也削弱了大唐在西南,定襄一线的兵力。

    不过好在此时吐蕃衰落,回鹘也与大唐交好,适当的调兵并不会带来连锁效应。

    荀冉这些时日一直练习陈善教授的槊法,闲暇时则默读卫公兵法。事实上,相较于孙子兵法,卫公兵法更为实用。前世荀冉本就是李靖的铁粉,此刻能够在卢钰等人的指点下研读李靖所写的卫公兵法自然是一件令人十分愉悦的事情。

    程明道和常子邺常来府中找自己闲聊,一坐便是一整日。荀冉现下并无实官要务缚身,可以和他们谈天说地聊开去。

    聊至酣时,梅萱儿便会端上瓜果、烧酒供三人品尝浅酌。

    荀冉更是制作出了凉皮、酸梅汤这两样消暑大杀器,在炎炎夏日可以舒适安逸的待在府中,享受午后暖意洋洋的日光。

    荀府院中设有冰窖,今日梅萱儿特意命人取来整冰捣碎,放入酸梅汤中。

    梅萱儿笑道:“郎君,这酸梅汤加冰,口感真是绝了。”

    荀冉挥手示意梅萱儿坐下。

    “怎么,起初你还觉得这东西妖异,现在爱不释手了吧?”

    梅萱儿白了荀冉一眼:“郎君真是油嘴滑舌,奴家不陪郎君聊了。”

    常子邺嘿嘿一笑:“嫂嫂这是被大哥说恼了,无妨无妨,床头争吵床尾和。”

    梅萱儿被调笑一番,脸颊涨得通红,立时转身离去了。

    荀冉苦笑道:“你这是在帮我倒忙啊,也罢,我已经习惯了。”

    常子邺一摊双手道:“荀大哥,这就是你的不是了。兄弟我可是为你操碎了心啊,要是嫂嫂在这儿,你还能畅所欲言吗?”

    少年没好气的向常子邺后脑拍上一掌道:“就属你油嘴滑舌。”

    程明道轻咳一声道:“程大哥,剑南道的沙盘已经做好,将作监昨日已经将沙盘送到大哥府中。只是小弟愚钝,不知大哥为何先敦促将作监的匠人制作剑南道的沙盘。”

    他的疑惑不是没有道理。大唐的兵力布防一向是北重南轻,西重东轻。剑南道在吐蕃衰落之前确实压力极大,但近一百年来却并未经历什么重大战事。南诏虽然偶有袭扰,但却犹如隔靴搔痒,对大唐构不成什么大的威胁。加之蜀道艰险,即便南诏蛮子攻下西蜀,也很难对关中构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

    无论从那个角度,制作安西、陇右的沙盘都比剑南道要重要。荀冉这么做,直是让程明道不解。

    “明道,你且来看。”

    荀冉拍了拍手,立时有仆人将一块蒙着黑色纱巾的沙盘抬入院子。

    少年一把揭开纱布,朝着南诏北部的位置放下一支黑色小旗。

    “若是南诏敌军派出五千骑兵从此山谷抄了我军后路,可直接奇袭曾州,进而图谋昆州!”

    此时的南诏虽然已经丢掉了曾州,却仍具备进军的实力。最可悲的是唐军在剑南道南部的布防极为畸形,主力全部在昆州一线,整个姚州尤其时曾州一线几乎没有什么有效的布置。

    程明道点了点头:“若是南诏人与吐蕃人结为盟军,吐蕃人由剑川南下,与南诏里应外合,我军甚至没有丝毫反应的机会。”

    荀冉点了点头:“吐蕃这些年虽然衰落,实力大不如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若真的起了贼心,必定会对姚州一代构成极大的威胁。”

    常子邺一拍大腿。

    “荀大哥,我们要赶紧向太子殿下禀告啊,军情从急,慢了一分就来不及了!”

    荀冉却是摇了摇头。

    这些都是他的推断,是他对南诏这一国家的既定认识下的推断。南诏历史上对唐朝的态度十分反复,经常归降后又反叛,现在虽然竖起尾巴给大唐当起看门狗,但一旦大唐受到重创,它一定会第一个跳出来咬上一口。

    但这些,他却无法作为理由讲给程明道、常子邺听。难道要让他说,自己是个穿越者,这些都是他预先知道的?

    “太子殿下政务繁忙,这件事还是以后再向他禀报罢。”

    荀冉用黑布将沙盘盖好,端起一杯酸梅汤浅酌一口。

    “且不说这些了,子邺你认为这酸梅汤和凉皮可否在泡馍馆推广?”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关中人,荀冉对凉皮的情感自然十分深厚。这种制作并不麻烦的时令小吃甚是爽口,佐餐极为合适。至于酸梅汤,更是老少皆宜的饮品。

    夏日的长安十分闷热,若是推出这两样拳头产品,一定能赚的盆满钵满。

    此时常子邺已经吃掉了一小碗凉皮,喜滋滋的说道:“荀大哥,这个主意真的不错。不过凉皮和酸梅汤要想全部推广开来,估计得一些时间。这件事便包在我身上,你便等着收银子吧。”

    荀冉淡淡一笑:“银钱的事情倒不着急。”

    程明道好奇的问道:“荀大哥,那三国演义完本后,你可曾想到什么新的故事?我那几个伯父如今可都催着我,叫你赶紧写出几个续篇来呢。”

    荀冉十分无奈的摊了摊手道:“我又不是神仙,哪里来的那么多灵感。罢了,若是以后有了新奇故事,我一定第一时间写出来交给书坊印制。”

    得了荀冉这番保证,程明道才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荀大哥,不是小弟贪财,这读书人的钱最是好赚。你叫他们在吃穿用度上花钱难于登天,但若是叫他们在女人和书籍上花钱,却是再容易不过了!”

    。。。。。。

    。。。。。。xh:。74。240。212

第九十一章 东宫恩旨() 
(求收藏,求推荐)

    初夏的长安暖意洋洋,荀冉早起喝过一杯酸梅汤,便乘着马车前往东宫。

    近来忙着练习槊法、研习卫公兵法,去东宫请安的次数少了许多。但再怎么说,少年也是东宫属官,该有的君臣礼仪还是要行的。

    当今天子自从大明宫竣工后便搬入了龙首原上的新宫,而皇太子李贞便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若是遇到皇帝下诏,他还可以入大明宫偏殿侍奉,但此时皇帝御驾亲征安西,他作为监国只得老老实实留在东宫,批阅全国各州县呈上的累牍文书。

    荀冉来到东宫,内侍张芳早已迎候在宫门前。

    “荀郎君,今儿个来得真是早啊。”

    荀冉对这样的阉人可不敢得罪,忙拱了拱手:“张中官早,殿下可在温书?”

    按照李贞的习惯,他早起梳洗后都会到崇文馆温书一个时辰,荀冉选择这个时间来到东宫,便是算准了李贞的作息习惯。

    张芳摆了摆手道:“荀郎君有所不知,这些时日太子殿下每日批阅奏疏到深夜,要到辰时才能起身。现下殿下应该还在寝宫歇息呢。不过殿下吩咐奴子,说您今儿要来东宫,要奴子先把您请到丽正殿呐。”

    荀冉点了点头。

    唐朝虽然三省六部分工明确,但毕竟大量的奏疏要皇帝亲自审阅。如今天子御驾亲征,这任务自然而然落在了太子的身上。

    “如此,荀某便先跟张中官至丽正殿偏殿等候吧。”

    “如此甚好。”

    张芳点了点头,转身向前引路。

    从嘉福门到丽正殿距离并不算远,不多时的工夫荀冉和张芳便来到了丽正殿前。

    由于太子李贞还在休憩,张芳便引荀冉到偏殿等候,这份荣宠可不是随便哪个臣子都能享受的。

    虽然是休憩,但实际上少年并不敢过于放松。毕竟是在宫中,凡事都得小心谨慎一些。

    相较于主殿,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