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盛唐霸业-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该容易讨生活的多吧。”

    原来如此。

    像薛婉儿这样养蚕的农户,生活中要面对各种各样官吏的盘剥,想要活下来着实不容易。或许在她看来,长安这种万邦来朝的大城市要公平的多。

    荀冉不忍心告诉她真相,犹豫道:“若是如此,荀某倒是愿意将婉儿姑娘带到长安,只是。。。”

    薛婉儿闻言大喜:“只要郎君愿意将我和阿爷带到长安,我们便可自谋生计,不用郎君愁苦。”

    此时越是解释,恐怕越会起反效果。荀冉索性点了点头道:“如此,等到我离开益州时,你便和我一起走吧。”

    既然薛婉儿没有要裹挟着自己成婚的意思,那么帮助她换上一个生活环境倒也没有什么不可。荀冉虽然不能说是一个专情的人,但对梅萱儿却已经有了较深的感情。叫他此时脚踏两只船,他着实做不到。

    至于纯阳公主李仙惠,荀冉只能尽量躲着了。

    不过这次临时被调集入蜀平叛,倒是避过了十月下旬的马球赛。阴差阳错下,倒是不必急着考虑如何应付李仙惠的攻势了。

    。。。。。。

    。。。。。。

    十一月十五,荀冉在招募了近万名兵勇后,便开始对他们进行最初步的训练。

    蜀中地处大唐西南,除了要防御吐蕃、南诏,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使命。故而对于剑南道军队的作战能力,朝廷并没有什么过高的期望。

    此次招募的兵勇,虽然都是新兵蛋子,但却皆是一张白纸,易于整合训练,比那些混迹行伍多年的老兵油子要听话的多。

    募兵与府兵最大的区别便在一个钱字上。参加募兵的百姓大多是家境不好的苦哈哈,或者是那犯过轻微罪行的地痞流氓,想要避免刑罚徭役,这才硬着头皮应征从军。

    总而言之,募兵的人员相较于府军更为复杂,三教九流,鱼龙混杂。

    对待这样的人,不能仅仅靠恩惠,要想让他们真正的敬畏,最重要的是立威。

    故而在第一次训练课上,荀冉便给他们来了一记下马威。

    他命一万名新应征的兵勇分为十营,每一营军士在一演武场训练。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两人持械训练,而是团以上军团作战。参加训练的双方兵勇其军械都被去除枪头、白蜡杆子上被涂上了红粉,一切以鼓号声为准。

    鼓号一停,凡是身上涂有三处红粉者,当天的晚饭取消,五处以上者还要挨十下军棍。

    这倒不是荀冉有意为难,而是要培养这些军卒的集团作战概念。

    唐军之所以在外战中屡战屡胜,所向披靡,除了主帅的英勇外,最重要的便是能够各兵种互补,相互协作下很少能让敌人钻到空子。

    这些新人刚刚从军,与其训练他们那些枯燥的枪法,阵型,倒不如在他们心中刻下一个概念。

    袍泽之间便是兄弟,同营同团的弟兄,更是值得生死相依的伙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只有如此,他们在真正面对外敌时才能作为一个整体相互照拂,唐军的战斗力才能够得以充分的挥。

    当然,这么做有些不近乎人情。

    但所谓慈不掌兵,荀冉这么做,也是为了他们好。

    这些新招募的兵勇最终会成为东宫在益州重要的棋子,荀冉希望他们能够迅的成长。

    至于新任剑南道节度使,荀冉相信经过多方博弈,一定会是个东宫背景的人。毕竟现在晋王自身难保,经此一事后,不论是在朝堂还是地方,都很难对太子造成什么威胁。

    “面对敌人,你们要做的永远是服从将领的命令。将军以下是郎将,郎将以下是校尉,校尉以下是旅率,旅率以下是队正,队正以下是火长。。。。。。”

    演练结束以后,荀冉站在演武场的高台之上,朗声说道。

    台下的军士都累得气喘吁吁,若不是荀冉就在高台之上,恐怕不少人都要泄掉气力瘫倒在地。

    “除了对将领的服从,最重要的便是对袍泽的信任,要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兄弟看待。关键时刻,要舍得把命交给他们。”

    没有见过血的军卒是无法理解荀冉的这番话的,或许他们还会对此嗤之以鼻。

    但荀冉还是要说。

    高台之下的这些军卒,多是脸上稚气未消,有的明显还是个孩子,但既然已经从军,便要像个男人一样扛起自己肩上的责任。

    这份责任不仅仅是对他们自己,更是对蜀中父老乡亲,对朝廷,对全天下的百姓。

    经历这许多,荀冉终于明白了一些道理。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对于普通出身的百姓,要想过上安生的日子,便要站出来守护。

    守望故土,守望亲人,守望汉家儿郎的尊严。

    “只要你们没有倒下,就不能让吐蕃人、南诏人踏进我大唐的领土,就不能让其掠夺我大唐百姓的一粟一粮。

    “荀将军说的好,荀将军说的好!”

    这些兵勇都是蜀中本地人,对于南诏、吐蕃人自然没有什么好感。前些年吐蕃人经常在入秋后从高原上杀将下来打秋风,他们多少都受到过劫掠。如今从军入伍,他们从手无寸铁的贫民变成了能够守望故土的军人。

    身份的转变带来的是思想上的转变,他们知道作为一名唐人该做些什么。

    而这,或许恰恰是大唐能够屹立百年的原因。

    。。。。。。

    。。。。。。(。)

第一百五十四章 御臣之术() 
(求订阅,求订阅!)

    荀冉并不喜欢煽情,但有时候总会控制不住情绪,将自己的真实感情流露出来。

    他不可能留在益州,手把手的教这些军卒。虽然无法看着他们成长,但总要尽可能的教会他们一些基本的道理。

    从一个男孩到一个男人,转变是痛苦的,但痛苦的同时亦会有无法言说的快感。

    将蜀中一应事宜安排妥当之后,薛武礼决定班师回朝。

    至于蜀王李秀,则决定跟随薛武礼一起回长安。

    或许他想要向东宫解释一些事情,或许他认为眼下继续待在益州城会遭到言官弹劾,遭到太子的猜忌。

    毕竟有无数证据表明,他曾与萧琛走的很近。

    人心是难测的,谁也说不准东宫对这件事究竟会怎么想。

    去往长安一趟,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东宫安心。

    在权力这件事情上,谁也不能肯定自己便是赢家。

    对于李秀,示弱或许是保全自己的最好办法。

    。。。。。。

    。。。。。。

    长安城,东宫。

    太子李贞捧着手中奏疏,心情十分不错。

    西突厥被大唐连克七城,终于招架不住,主动请和。

    此时唐军已经深入河中数日,粮草补给接近极限,自然顺坡下驴同意了西突厥的求和。

    战争继续打下去绝对是两败俱伤的结果,更何况大唐不可能对河中进行有效的统治。即便强行攻陷西突厥王城,也是给自己埋下祸患。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是十分有道理的。

    如果不能将其全部同化,最好的办法便是等待时机。

    大唐对西域尚且不能完全控制,此时若是分兵强行进驻河中,只会被拖垮。

    皇帝陛下欣然接受了合约,大唐的名望在这一战后不但没有衰减反而增强了不少。怎么看,这都是一场完美的胜利。

    接受西突厥求和后,不日天子就将班师回朝。李贞终于可以卸下身上的胆子,放松一会了。

    监国的这些日子他深切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君主的不易,事无巨细,都需要一一览阅批复,实在是一个熬人的活。

    “太子殿下,薛将军到长安了。”

    张芳不知何时进了丽正殿,笑吟吟的说道:“殿下,这次荀小郎君随着薛将军可是立了大功,您想怎么奖赏他呢?”

    之前薛武礼早已将奏报派人快马加鞭送到了长安,故而李贞对此倒不是十分惊讶。

    他点了点头道:“上次围剿马贼,荀郎君便立下了不小的功绩,这次更是率先攻入益州城,立下功。两次功绩当合二为一,一起封赏。不过眼下陛下马上就要回到长安,还是等陛下亲自封赏吧。”

    其实距离大唐天子回到长安估计还要半个月,李贞这么做便是做出一个姿态给天下人看,当然也是给皇帝看。

    他们虽然实为父子,却是明面上的君臣。

    关系稍是处理不好,就会酿成大的祸患,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李贞现在已经近乎没有对手,完全没有必要留下把柄供他人指摘。

    “殿下英明。”

    张芳送上一记马屁。

    “殿下,要不要奴子去催一催荀郎君,叫他赶紧来东宫一趟。纯阳殿下那里。。。。。。”

    说到这里,李贞也不免有些尴尬。

    纯阳是他最疼爱的妹妹,她的幸福自然是很重要的。而荀冉是年轻儿郎中的翘楚,又是东宫最值得依仗的人才。若是能够促成纯阳与荀冉的婚事,不论是于东宫,还是于朝廷都是美事一桩。

    纯阳那里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荀冉却不一定的。

    李贞看的出,荀冉一直在刻意的躲避纯阳。荀冉是个聪明人,不可能看不出纯阳对他的情义。如此说来,该是他不想辜负梅萱儿了?

    这倒是有些麻烦了。

    “殿下?”

    “恩?”李贞神情稍稍一缓,摆了摆手道:“纯阳那里,你便无须记挂了。孤心里有数。”

    李贞神色一凝,眼神忽然变得阴鸷:“五斗米那个案子查的如何了?孤不信那么多贼人,京兆尹、大理寺一个都抓不到。”

    张芳顿了顿,赔笑道:“这个案子着实有些复杂,不过奴子相信,他们一定会给殿下一个满意的答复。”

    “临淄郡王那里呢?”

    “郡王爷还是不出府门。”

    自打曲江画舫沉没后,临淄郡王李隆义便一蹶不振,将自己锁在王府之中,连郎中都不瞧。

    李贞虽然对李隆义没有什么好感,但好歹对方是自己的堂弟,该有的态度他还是要表的。

    “替孤准备一份补品,派人送到临淄郡王府上。另外派一名御医到府上给他瞧瞧,落水最容易落下病根,他怎么毫不在乎。”

    “奴子记下了,殿下真是宅心仁厚。手足情深,奴子真是感动呐。”

    张芳不知何时挤出来几滴泪水,端是把李贞逗乐了。

    “好你个小老儿,在孤面前装起来了?”

    “奴子不敢,奴子这便叫人去准备。”

    在李贞身边服侍了这么多年,对这个主子的脾性张芳摸得十分清楚。若说旁的事情,或许李贞会有迷茫。惟独在处理兄弟之间关系时,他不会表现出任何的犹疑。

    李隆义尚未明确表明过立场,也许是在观望。借着这个机会将其拉到东宫一面,倒也不失为一记上策。

    张芳退下后,李贞紧闭双目倚靠在软榻之上,兀自沉思。

    对于荀冉,他越来越看不清了。如果说之前,他认为荀冉只是一个颇有才名的读书人,又有些奇思妙想,偶尔能够制出一些新奇玩意。但后来荀冉一系列颇具城府的表现,以及过人的军事天赋则让李贞极为惊奇。

    对于这样的人才,李贞自然不希望被旁人抢走,但如何施予其恩惠,则是一个很难处理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