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少年帝国-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打蛇要打七寸。这几乎是政治斗争遵守的最基本原则。然而决定开殴的朱买臣却发现:张汤是有弱点的,但一时要找出此人的致命弱点,实在很难…
首先,张汤不贪钱;其次,他不好色;再次,他不结党。最后,此人还有一可怕的靠山——汉武帝刘彻!如此种种,要想搞掉张汤,除非神鬼相助?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马上的,朱买臣想到一绝招。说是绝招,其实就是阴谋。凡是阴谋,都是见不得人的。没办法,明斗不过,必须使暗的。
朱买臣的阴招大约如下:首先,抓了一个叫田信的商人做为攻击突破口。田信屡钻中央的政治和财政空子,大发其财。于是朱买臣就断定中央有人给他通风报信,怀疑对象便是张汤。
审讯田信后,朱买臣便向刘彻告了张汤一状:张汤和商贾狼狈为奸,通风报信,从中大吃回扣!
我们知道:张汤因盐铁专卖事件,整得天下商贾无不将他恨得咬牙切齿,朱买臣却说他与商贾勾结吃回扣,实在有点匪夷所思。
可朱买臣是内朝成员,不管他告的是黑状还是白状,刘彻都不得不多操点心。于是马上召来张汤问话“我想做什么,外面的商贾总能事先知道,然后囤积居奇,大发不义之财。是不是有人将我的话透露出去了”
张汤当时的表情,史书用了一个词形容“佯惊”就是假装惊讶的意思。张汤佯惊地回答“是啊!陛下的话,有可能被泄露了”
如果说朱买臣告的是黑状,张汤不应该畏惧刘彻问话。可是他竟然在这里表情异样,问题就大大的。这问题就是:张汤和商贾勾结吃回扣,那他应该是富的流油。但他死后,刘彻抄没他财产,全家不值五百金。所以朱买臣的黑状是不成立的。
那朱买臣敢忽悠皇帝,难不成是自己找死?
且慢!当看到张汤瞬间表情的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朱买臣要告张汤黑状,不是犯傻找抽,亦非心存侥幸,甚至还很有把握搞定张汤。因联系前后可发现:张汤和商贾勾通是有可能的,说他吃回扣则可能是瞎编的。而对朱买臣来说,瞎编不。的是:张汤自己做了亏心事!
死亡已逼近张汤!更猛的还在后面。朱买臣告完黑状后,另一个人马上跑出来接班,打汤事业。这个人就是此前一直潜伏不动的减宣。
减宣这一棍比朱买臣打的还猛。人证物证,一样不缺。御史中丞李文之死就是张汤和鲁谒居的天才杰作!
用生气来形容刘彻此时的心情,我认为非常的不恰当。刘彻这辈子家大业大,智慧也大。凡是聪明人,看不顺眼的事很多。但有两种人,估计他是看得特别不爽的。
一种是啥都不懂的傻瓜,另一种则是自以为天下第一聪明的牛人。很可惜,张汤属于后者。
曾经汲黯说张汤不可靠,刘彻不信;博士狄山说张汤诈忠,刘彻不信;朱买臣说张汤吃回扣,刘彻还不信。但当他看到减宣呈上来的罪证后,他信了。怀诈面欺、自以为天下第一聪明,第一酷的张汤,这次恐怕要玩砸了。
异常震怒的刘彻马上下旨将张汤办了。替皇帝办张汤的人,曾是张汤的好同事,也是被司马迁和班固列入汉朝十大酷吏榜上的名人:赵禹!
用酷吏整酷吏。面对赵禹,张汤什么都解释不了。哭诉已经无益,争辩纯属放屁。他知道这辈子已经玩到头了。元鼎2年BC11611月,张汤最后给自己找了一条路:自杀!
自杀前,张汤留下一封遗书,向刘彻请罪。遗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陷臣者,三长史也”陷害我的,就是丞相府那三个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
死了,也要拉个垫背的,而且一拉就是三个!
张汤死后,他的兄弟子侄们准备凑钱厚葬他。但却被一个人拦住了这个无脑的举动:张汤的母亲说“天子不是说张汤吃了回扣吗?那就让天下人好好看看:我儿子到底吃了多少回扣”于是,厚葬就改为薄葬。本来可以两张棺材装人的,张母只用一口棺材就将张汤埋了。
不久,张母薄葬张汤的消息传到了刘彻耳里。刘彻感叹“非此母不能生此子”并且怀疑错治张汤了,派人去重新审查。结果一查查出一个天大的秘密。
首先,刘彻翻出张汤吃回扣根本不是事实。因张汤的财产全部加起来都没超过五百金。既如此,三长史告的就是黑状。接着又发现:丞相庄青翟和三长史是一伙的。于是,连丞相也不放过,抓起来严审。庄青翟看自己罩不住了,12月25日于狱中自杀。不久,朱买臣等三长史被斩首。
酷吏张汤之死至此结案。四赔一,张汤赚了三个…可人都死了,白赚多少对张汤来说皆是无用。我认为:这场斗争,死的人都不算赢家,活人才算。就如汲黯被公孙弘整、被张汤整,可他将这两人都熬死了,活的比他们长。所以,汲黯还是赢了…
但终究,这场斗争,没有赢家,全都是输家!他们不是空前,也没有绝后。他们演的不过是前人演过的戏,后来者还将接着他们的戏演下去…
张骞凿空篇()
元鼎2年BC115春天,供汉武帝求神拜仙的柏梁台完工。台上有一巨大的高20丈、大7围、以铜为之的承露盘,盘上有仙人掌用以承接天露,和玉屑饮之,据说可以长生不老。史书评论“宫室之修,自此日盛”
2月,赵周被任命为丞相。3月15日,石庆被任命为御史大夫。
春天,大雨雪。夏天,大水。两场天灾使关东地区的饿死者以千数。
本年,刘彻任命孔仅为大农令、桑弘羊为大农中丞,在京城设置平准官、各郡国设置均输官,开始进行与民争利的国家垄断商业行为。同时刘彻又下令:废除使用仅仅五年的白金,再下令禁止天下各郡国私自铸钱,将铸币权收归国有,专令上林三官铸钱,天下非三官钱不准流通使用。
当年,张骞因熟悉地理,所以刘彻派他随卫青对匈作战。张骞发挥专业优势,替卫青出了很大力,也被封为博望侯。可没想到:后来和李广配合对匈作战却误了大事。结果,侯爵丢了,还差点赔了性命。
自那以后,张骞就一无了。一无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了想法。有想法,就有力量。有力量,就可能实现未来…战争让张骞懂得了:战争需要冒险,他渴望冒险,但他不适合战争。而他的梦想,在苍凉的远方,在遥远的天外…
张骞仿佛再次听到了远方的呼唤,仿佛在梦里又看到了远方。他知道:在战争中跌倒,不一定要在战争中爬起。他这辈子如想翻身,就必须再做一次伟大的旅行。
本年,张骞向汉武大帝刘彻请求:自己想再出去走一趟。终于,张骞得以借这一次远行东山再起,攀上了他人生的最高峰,也是与明朝时的郑和下西洋一起并列成为无法超越的汉民族两大向外开拓的丰碑!
从哪里走?怎么走?此时的张骞心中已有一完美的计划:
张骞认为,过去匈奴把握关道,西域不通,现在不存在这个难题了。大汉已却匈奴于漠北,而匈奴浑邪王又投降,正好给汉朝一条通往西域的道路。只要给我一双鞋,一条道,我就能再次顺利抵达西域。这是其一;第二个问题是去哪里?张骞初步确立了几个目标,重点对象是乌孙国。
现任乌孙王名唤昆莫。上一代乌孙王、昆莫之父难兜靡被大月氏人所杀、乌孙亡国、乌孙人亡走匈奴。那时,昆莫才刚出生,也被抱往匈奴哺养。一晃N多年过去,昆莫已变成一勇敢的战士,他向匈奴单于请求杀敌报父仇。匈奴单于同意了。于是昆莫带着一队兄弟,向西攻破大月氏,夺回属于自己的土地。可没想到的是:昆莫复国后就不听话了。他一直赖在自己的土地上,不肯朝请匈奴。匈奴派兵来教训他,没想到反被他教训。后来汉匈战事越来越吃紧,匈奴也只好放弃乌孙王不管了…
总结以上历史,张骞认为:蛮夷之人,向来贪求汉朝财物,我们不如拿钱去贿赂乌孙王昆莫,劝他搬家。搬到哪?浑邪王旧地。自浑邪王投降后,就空出来大片土地。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就将这片大闲地,作为乌孙国人民的新居地。只要昆莫肯来,与汉朝结成兄弟。那么,这就不亚于给匈奴制造了一个强敌,砍了匈奴的右臂。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抵抗匈奴的再次骚扰。更长远的还有:只要搞定乌孙,那么西域一带的少数民族兄弟也就容易贿赂了。逐一搞定西域诸国,使之为藩臣,整个天下,就都是汉朝的了…
张骞这一计划,不是一个三流骗子搞出来骗钱的伎俩;也不是一个梦想家提出一乌托邦式的泡沫图案;这是一个伟大的汉人,替咱们伟大的民族和国家,做出的一个伟大设想!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无论经过多少生死分离,但最终归于一统。这个一统的前提,是因为咱们光荣的历史里,几千年来一直有着一个不变的梦想:天下!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孔子一生的梦想,亦是后世儒生们共同的梦想。而张骞要告诉世界:中国的天下,不仅仅是靠打出来的,更是靠走出来的!
打出去、走出去,这是强汉时代最强悍的声音!这个声音,响彻天空,感染大地。在这一刻,已过不惑之年的42岁的汉武大帝刘彻心动了。
心动不如行动。刘彻这个巨无霸赞助商再次被张骞说服。马上的,刘彻便拜张骞为中郎将,率团出发,第二次前往开拓西域。使团成员有随从三百人、副使若干。此外,刘彻还为西域诸国准备了厚礼:马匹600、牛羊数万头、金币绸缎价值数千万。
经长途跋涉,张骞一行人终于来到此次金钱公关的第一站——乌孙国。
据《汉书西域传》乌孙国有12万户、63万口、军队有188800人,首都赤谷城距汉朝首都长安有8900里。其生活习俗与匈奴没啥区别。都是随畜逐水草,牛羊吃到哪,他们人就到哪。人到哪,就在哪住下。正所谓茫茫草原,四野为家是也。
这个乌孙国实力不小。而张骞此次西域凿空之行,最的就是要搞定乌孙国。搞定乌孙,其他国都好说;搞不定,其他国那就难说了…
担心什么就来什么。按理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然而这个乌孙国王昆莫,非但不乐,反而有些骄傲。人一骄傲,就变得无知。一无知,就对张骞无礼了。所谓无礼,是指昆莫招待张骞一行人的规格档次太低,根本不符合汉朝的要求。
于是,当乌孙王摆出无知的待客仪式,张骞决定要好好教训教训昆莫这个井底之蛙。事实上,说昆莫无礼,那是汉朝的说法。如换用乌孙王的说法,没有什么不妥。因乌孙王是仿照匈奴单于接见外国使节的仪式来招待张骞的。
然而张骞却认为:外交仪式要与国家力量相对称。匈奴单于充其量不是草原上的一个大头目、乌孙王则更只是63万人口的一个小头目。而汉朝皇帝,别名天子,通俗地讲,是天下最大的头目!
无论匈奴还是乌孙,和汉朝相比,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张骞是代表大汉天子持节来见乌孙王的,所以乌孙王不能用匈奴单于见使者的仪式见他。于是张骞就对乌孙王昆莫说了一句话“天子致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