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少年帝国-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汉!主意一定,昆莫马上派人出使汉朝,向皇帝刘彻传达了乌孙王愿和汉朝结亲的想法。可事实上,昆莫错了!所谓外交,说得好听点叫博弈。说得通俗点就叫交易。天下的交易无非两种:1你情我愿、2强买强卖。你情我愿又包括两种:1公平交易,互惠互利;2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当初张骞提出:在互惠互利原则下,两国公平交易,互相依靠。可惜昆莫当时没有远见,竟拒绝了。所谓礼尚往来,今天轮到你主动登门,求人办事,当然也没那么容易了…果然,当乌孙使者说要和汉朝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时,刘彻不点头也不摇头,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声:这个事嘛,我们要再研讨研讨。不久,刘彻就装模做样的召开会议,又装模作样的讨论。最后装模作样的通过决议:同意和乌孙国和亲,建立兄弟关系。却有附加条件:乌孙王如想娶汉朝公主,必须先凑满足够的聘礼…当初送你你不要。今天想要就得花钱!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我想:此时的昆莫王,一定连肠子都悔青了!后悔无用,昆莫只好准备了千匹好马,送与汉朝。刘彻也不客气地照单全收。之后封汉景帝刘启的曾孙女、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为公主,嫁与乌孙王昆莫。出嫁那天,西域震动。之所以震动,不是因老头子昆莫娶到了汉朝公主,而是汉朝送与乌孙国的嫁妆!史书用了四个字来形容:赠送甚盛。盛到什么程度?我们不知道,只能想象。想想都可知道:刘彻向来都以摆阔出名。况且公主出嫁,政治意义十分重大,刘彻以大手笔出手,理所当然。仅替细君公主配备的随从就有数百人,还有络绎不绝的车队,一路烟尘滚滚…此时,乌维单于听说乌孙跟汉朝结成了亲家,突然不喊打了。很快的,他也派人将自己一个女儿屁颠屁颠地送来,说要和昆莫结亲。昆莫没有拒绝,愉快地收下了。以汉朝细君公主为右夫人、匈奴贵女为左夫人。一千匹马换两门亲家、两个、N多嫁妆。昆莫这趟生意,真的赚大了!只可怜了我们的刘细君公主。作为政治婚姻的产物,她不敢去想那些单纯美丽的爱情。她现在要做的,就是跟昆莫套近乎,替他生儿育女。有朝一日,儿女长大,送回汉朝,留学渡金,认亲拜祖,也是一件很美的事…可事实上,细君公主这个小小的愿望都很难实现。因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绝大多数时间,她都是在宫中自言自语,独守空房。昆莫偶尔来看望她,就给他摆个宴席刘细君作陪。酒喝完了,挥一挥衣袖就走人了,就算是完成俩人的约会。不是昆莫故意要冷落咱们的公主。而是他已经老了,和汉朝公主非但没共同语言,甚至因言语不通,连交流都成问题。一句话:老头子也是有苦难言,心有余而力不足啊。于是,被干晾着的公主,日日思归。她的思念飘在空中,化成远飞的鸽子,飞回汉朝,落在了刘彻的掌心中。寂寞宫中泪,谁解其中味?纵有世间富贵千万种,又怎能换一颗温暖的心和一束迟来的玫瑰?事实上,公主美丽的青春被无聊的岁月消损,昆莫是知道的;公主伤感的思归之情,他也是知道的;公主孤独的心渴望被温暖,他还是知道的!于是当刘彻再次给公主送来许多华贵礼物时,心生愧疚的昆莫决定要跟公主好好谈谈她的将来。可昆莫只给细君公主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我老了”细君公主很伤感地看着昆莫:我早知道你老了…昆莫接着说“可我的孙子岑陬还很年轻”细君公主不知昆莫的葫芦里到底装着啥药?只是疑惑地看着眼前这个行将入木的老人…昆莫只好一古脑儿地盘出心思的话“我死了,你就跟我孙儿过去吧”这下子,刘细君恍然大悟。原来昆莫是想将自己留给他的孙子的?然而按辈份论,那个岑陬都可以叫她一声奶奶!听说过**,没听说过奶奶和孙子**。这事如放在汉朝,装猪笼、割舌头、四捆六绑上火架,不煎你个流油嘶叫,都不会罢休!刘细君马上晕菜,拒绝了昆莫的要求。接着修书一封,叫人送回汉朝,向刘彻哭诉了昆莫荒谬的想法…很快的,刘彻的回话到了。只有一句话“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翻译过来就是:入乡随俗吧,委屈你了。我们必须联合乌孙,灭掉匈奴!要联合乌孙,就必须留在乌孙。要留在乌孙,就必须做昆莫孙子的老婆。要做人家的老婆,就必须忍辱负重…“匈奴不灭,何以为家”这是已故将军霍去病留下的惊天理想。“国家,何不能忍”我想:这应该是细君公主想对自己说的话…
大宛绝汉篇()
 ; ; ; ;就这样,刘细君答应天子留在乌孙国。不久,昆莫死。又不久,太子岑陬继王位,改王为昆弥。按习俗,新乌孙王对旧乌孙王的财产有继承权和使用权,包括旧乌孙王的女人。再不久,岑陬顺理成章娶了刘细君公主。没有爱情,只有眼泪;没有小我,只有大我。没有索取,只有牺牲…穿过时空的烟尘,我仿佛看见:高高的城堡上,站着一个孤独的女子。她两眼沧桑,驻足远望。沙尘从眼前刮过,飞鸟从头上越过,思念却永远不老,犹如那戈壁滩上那汩汩细流,向东方流敞…本年,乌维单于去世,其子乌师庐继立为匈奴单于。乌师庐此时还未成年,“儿单于”。接着,原本直代、云中之地的单于庭更往西北迁徙。本直上谷郡以东的匈奴左方军改直云中郡;本直上谷郡以西的匈奴右方军改直酒泉、敦煌郡。本年,走在丝绸之路上的汉使开始西逾葱岭,抵达安息国。安息国派使臣,以大鸟卵、黎轩国善眩之人为礼,往长安进贡。驩潜、大益、车姑师、扜冞、苏瀣等小国也纷纷前来进贡,刘彻大悦。厚赏使者,广散财帛,以示大汉之富强。葡萄、苜蓿这些西域特产,也在汉武帝时传入中原。太初元年BC10510月,刘彻又往泰山行幸。11月冬至日,在明堂祭祠上帝。12月1日,禅高里山,祠后土,临勃海,遥祀蓬莱仙山,又不断派方士入海求仙,终无所得,于太初元年BC104春天返回。因11月22日,刚建成仅11年的柏梁台遭火焚毁。刘彻便在甘泉宫接见各诸侯,考核他们的财政状况,准备重修宫殿。越地方士勇之上奏“越中风俗:凡有火灾,便须改建。且要比旧屋更为高大,方可厌胜攘灾”于是2月,刘彻下令在未央宫西面建造更大的建章宫,宫中有千门万户。东面是高25丈的凤阙、西面是方圆数十里的虎圈、北凿太液池,池中有假山,以蓬莱、方丈、瀛洲、壶梁等传说中的海中神山取名、南面有玉堂、璧门。又立高50余丈的神明台、井幹楼,再架飞阁辇道,说不尽、描不完的豪华靡丽。本年,已被封为大中大夫的方士公孙卿,联络同官壶遂、太史令司马迁等人向汉武帝刘彻上奏“历纪坏废,宜改正朔”御史大夫兒宽与博士赐等共议之后,也认为当废去前秦正朔,宜用夏正。5月,刘彻便命公孙卿、壶遂、司马迁等人共同制定出《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色尚黄,数用五,改秦的水德为土德。更定官名、协和音律、定宗庙百官之仪,费了许多功夫,才得成章。这时,从遥远的匈奴草原上传来一个好消息:匈奴左大都尉派人秘密向汉朝传话,说他准备造儿单于的反汉朝务必做好接应工作…这不是一个假消息。左大都尉之所以要反,是因他觉得跟着儿单于混,前途实在太过缈茫。首先,那年冬天一场大雨,冻死匈奴的大部分牛马;其次,儿单于这人脾气特坏,动不动就拿刀杀人。整得匈奴国中人人自危。刘彻接到消息后大喜。将接应左大都尉造反的工作交给了因杅将军公孙敖。而公孙敖的任务就是筑城且驻军观望,准备随时出动。此城筑在五原郡汉长城以北不到50公里的地方,已匈奴境内,时称受降城。8月,刘彻行幸凉州安定郡。汗血马产自大宛。传说此马出汗如血,能日行千里。由张骞出西域时发现。刘彻觉得这汗血马比他钟爱的乌孙马还要高大威猛。于是将汗血马称为“天马”视之为宝。汗血马之宝贝,不仅是它出身高贵。更的是相对其他马来说,此马具有以下优势:速度快、力量足、耐力强,且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跑起来很帅…事实上,汉朝人对汗血马并不陌生。想当年刘邦率三十万大军北上,被冒顿的骑兵困于平城。当时刘邦见那匈奴坐骑威猛高大,具有极大的威慑力。须不知那时冒顿单于之坐骑,正是传说中的汗血宝马!刘彻不但喜欢汗血马,且多多益善。道理是很显然的:如汉朝也能像当年的匈奴那样,借汗血马武装骑兵。请问:普天之下,还有哪里是刘彻征服不了的呢?于是,寻找汗血马成了刘彻布置给出使西域的使者们的一道任务。本年,出使大宛国的使者回来了。他带给刘彻一个不幸的消息“大宛国的贰师城里有很多的汗血马,可他们全都藏住,不肯送人”刘彻一听就明白了。大宛和汉朝既非亲戚,又非好友,凭什么白白将国宝送与你呢?既如此,那花钱买总可以吧?当然所谓宝物,不是花钱都能买的。所以刘彻没说买,而是说换。拿什么换?答案是:马!以马换马?似玩笑开的大了点。不过这不是笑话。因刘彻准备的这匹好马不是活马,而是死马。却以黄金造之,别称金马。除金马外,再加千金。以黄金马和千金换你的汗血马,总可以了吧?这应该是可以的。汉使车令是这样想的、刘彻也是这样想的。但很遗憾的是:大宛人不是这样想的!当车令携着金马和千金来到大宛国,向国王说明交易事项时,大宛王想了想,对汉使打起哈哈“交换宝马这事不能由我一个人说了算。回头我跟我那帮臣属商量商量,然后再回复你们”车令只好等大宛国群臣开会讨论。可讨论的结果远超出他之所料,那就是:不换!大宛人之所以不想换马,是因他们有恃无恐。首先,汉朝距离大宛遥远,且又隔着辽阔的沼泽盐地,水草不生,兵马难渡。如汉朝发兵攻伐,最省事的办法就是从天外飞来。既想飞,就必须先造好翅膀先;其次,汉朝通西域有南、北两条路。南道沙漠千里,水草缺乏,马匹难越。汉朝使者屡屡死数过半。如此死境,大兵团出动,无异于自讨苦吃。如走北道,正合大宛人之意。因北道有匈奴守着,想来大宛,首先须闯过匈奴人的马刀!综合以上,大宛王最后得出结论:反正我拒绝,汉朝也不能拿我怎样!主意打定,他便召见汉使车令,只说了一句话“你们回去吧,我们决定不和你换金马了”郁闷或者意外,都不足形容此时车令的心情。娘的,老子一行人大老远跑一趟不容易,来回要好几年,你竟说不换就不换?我车令的面子你可以不给,可大汉朝的面子,你们竟也敢不给?愤怒的车令跳起来,指着大宛王大骂一通。然而让大宛王更想不到的是:车令竟当着大宛君臣的面,将金马敲碎,扬长而去…这下子,有好戏看了。果然,汉使一离去,大宛群臣中就也有人跳起来骂道“什么东西?汉使太嚣张了!竟丝毫不把我们大宛国当回事!既他们都能做得那么难看,我们干脆一不做两不休,将他们干了”这位大宛国贵人不是只骂骂,过过嘴瘾的。很快的,他便向大宛王建议:派人半路拦截汉使,全杀了、全抢了!大宛王同意了。大宛**队出动,半路成功拦截了汉朝代表团。最后,他们不但杀光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