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少年帝国-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戴长乐的料,到底是不是杨恽爆的呢?戴长乐死咬不放,杨恽则坚持说他没干过那种缺德的事!部属掐架,为难的只有皇帝了。既杨恽争辩,那就先去查他!于是就把案子扔给了廷尉于定国…
官场不是娱乐界,娱乐界爆个料,报纸上炒一把、网上再喷一嘴,不久再抛出个道歉声明书,也就不了了之…然而像杨恽这种爱爆官场料的人,于定国可不能睁只眼闭只眼,要把它当回事:立案、侦察、判决,那可是累人的工作!
所以于定国和杨恽的工作,就是一个爆得不亦乐乎、一个却忙得不亦乐乎。一个爆出了大名,一个也忙出了大名。在汉朝官场,都流传这么一句话“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看到吧?多棘手的案件,只要于定国给你判了,保你心服口服,不敢说冤!
让这么一个“民自以不冤”的廷尉去治你杨恽,看你还敢说冤不冤?然而不久,杨恽却歇斯底里地喊道“冤呀,老子冤死了”
没证据证明:于定国跟杨恽的仇人戴长乐是有一腿的。最后,于定国给皇帝刘询上的奏书上是这样说的“太仆戴长乐告杨恽的那两条罪,基本成立,证人已找到。可没想到杨恽不但不服罪,还要扬言杀掉证人”接着于定国还在结尾处总结了两句“杨恽是因得到皇上的恩宠,才有今天的荣耀。他竟不懂爱惜,狂妄无知,妖言惑众,大逆不道求皇上批准逮捕”
刘询看着于定国这篇报告,久久不能说话。皇帝的确很难做人,两个部级高官掐架,两人都很牛气,一个是多年知已、一个是秉公办事的爆料大王。做为皇帝,站在哪边都不合宜。真这样的话,那就只好论罪杀了?动不动就杀,这不是政治艺术的最高形式…
政治艺术的最高形式是什么?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你好我好,和气共处。这个道理,刘询是懂的。12月,刘询下诏:免去杨恽和戴长乐的公职,降为庶人…
这就叫各打五十大板。掐架的谁都不好过,谁都还有日子过。这就是汉宣帝刘询风格的政治艺术最高形式!
案件走到这个程序,我们总算看出个端倪:告戴长乐状的多数是杨恽;杨恽口无遮拦,不积口德,犯大不敬,基本也是属实的…
按以上认知,杨恽不该喊冤,何不向他老爹杨敞学习,行乌龟缩头**,低调做人,明哲保身?但事实却告诉我们:杨恽如能学杨敞,他就不是真正的杨恽了!真正的杨恽是什么?是司马迁的克隆版本,牢骚满腹,就必然发之。当然,心里有怨气,发发牢骚,舒缓心情,也未尝不可。然而杨恽到死都没明白一个道理:牢骚可以发,但不是牢骚都能随意发的!
五凤3年BC551月26日,丞相丙吉去世。这个消息对萧望之来说,好像很爽,因老家伙终于走了,了结了他心头的一团怨气。可萧望之同时也很哀伤:老家伙晚不走早不走,偏偏自己被刘询踢下来的时候,就走了。如自己潜心忍忍,也许接下来要当丞相的,可能就是自己了?然而现在情况变了,辛辛苦苦盼望的好位子可能要留给那个人了?那个走好运的人,当然就是黄霸!
果然2月25日,御史大夫黄霸升任丞相,封建成侯。关于谁来填御史大夫的空缺,在丙吉逝世前,刘询曾向他咨询过,不过丙吉一下了好几个人。于是刘询犹豫不决,只好暂时搁下不管…
对黄霸来说,谁来接他的御史大夫工作,这不。的是:他怎么把丞相的工作搞好?可他突然发现:以前在颍川郡应付自如的模式,用到治理天下时,却总感力不从心,事事不顺。
不消多久:汉朝众卿都强烈的感觉到:黄霸当丞相,跟丙吉当丞相时,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最根本的体现在于:丙吉当丞相时,国家运转相当流畅,众卿各就各位,知道今天该做什么,明天该做什么,一切皆了如指掌。就算西北有战事,或天要塌下来,都知道哪些该是谁干的,哪些不是谁干的…
然而现在黄霸一上台,仿佛乱了套。大家犹如苍蝇碰壁,满屋子都是嗡嗡声,却理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到底问题出在哪呢?众卿想想:哦,原来如此!他们发现了:黄霸的特长是擅长地方。意思就是:让他当个汉朝第一郡太守,是没问题的,但如想当个优秀的丞相,根本就拿不出手来!
事实上,黄霸也感觉自己吃不起中央这碗饭。**年前,他从颍川郡来长安当市长的时候,也是倍感吃力,难道这次还要被拿下,再踢回颍川郡当他的天下第一太守吗?黄霸一想到这,一阵寒气自从脚起,浑身凉了个透!
怎么办?搞不出政绩,摆明就站不稳脚跟,难道就这样认了吗?当然不!这时,黄霸突然想到:大事管不了,小事总可以弄弄吧。就这样,先整出个好玩的事来,先让皇帝高兴高兴,稳住皇帝先…
黄霸想到了什么好事?当然是祥瑞!祥瑞,就是变相吹牛,也是变相佐证政绩的一个捷径。按汉宣帝刘询的认知规律:天下太平,人民安乐,祥瑞才会出现…如黄霸发现祥瑞,就能反证天下局面很好,天下好了,进一步说明他这个丞相当得还是可以的嘛…
逻辑很通,做法却很肤浅。当然,黄霸也不想做个肤浅的人,可他现在日子不好过,声誉日损,不得不肤浅一回。所以他决定上书,向皇帝汇报祥瑞一事!
黄霸汇报的祥瑞,是最近才出现的。他有理由相信:皇帝刘询看了自己的上书后,肯定会喜欢他,因这次祥瑞就降临在丞相府:一群从天而降的神雀!
只是,那不是真的神雀!黄霸并不知道,他已经被人暗算了:张敞!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黄霸郁闷篇()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赞赏!
京兆尹张敞在这多年里,看着辛家与赵充国斗、看着萧望之与韩延寿斗、与丙吉斗、与黄霸斗,他就整一个看戏的!看着看着,张敞突然发现:太无聊了!于是他决定朝台上吼两句,就算不能哄黄霸下台,整整他也是可以的!
黄霸和张敞,仅就治世功力来说,谁更厉害,还真难说。不能准确评价俩人,主要是因他们从政风格不同。黄霸搞民生教育,汉朝天下第一;张敞出手打黑,就技术含量来看,就算赵广汉还活着,张敞也能拿第一。两个都是第一,这怎么比?
或许有人说了,黄霸在长安呆不下,张敞却在长安呆下了,张敞略胜一筹。不过话不能这样说,张敞是在长安站稳了脚跟,可黄霸在颍川郡苦练八年神功,重返长安,先当太子太傅,再当御史大夫,最后升到丞相。如说张敞厉害,为啥升官速度就不如黄霸?
的确也是。张敞做官打黑,那是没得说的。可升官速度,却还是原地团团转…
很多年前,张敞在长安时有一帮好朋友:萧望之、杨恽、于定国。张敞和这三个好朋友,早年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可很多年之后,萧望之、于定国都先后当上了三公,杨恽至少也是中央一部长。可张敞至今都没挤进中央,都做了**年的京兆尹了,享受中央的部长级待遇而已…
要说工作能力嘛,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为何张敞升官就赶不上他那帮朋友,也整不过那个黄霸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你要问张敞,他还无法回答你。你最好去问一个人,肯定知道答案。那个人,当然就是汉宣帝刘询!
张敞一直升不上去,主要有两大问题:首先,他很爱管领导的闲事。曾记否:当年刘询要搞掉霍氏家族,张敞却从遥远的山阳郡传书一封,说不能那样乱搞,一搞汉朝就乱套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霍氏子弟都辞官休息,那样于人于已,都是一件好事。张敞的想法,就是避免流血冲突。可惜刘询不采纳,还拒绝张敞的召见请求…
皇帝的大事不放过,皇后的闲事也不放过。王皇后没别的爱好,就是爱出门游猎。张敞看不过去,逮了一机会递上一奏书,引古通今地讲了一大堆道理,最后总结出皇后游猎的几大弊病,搞得皇后都不好意思,从此再也不出宫门…
其次,张敞还特没官威。在汉朝,要想升官,先积官德,再行官威,这是做官之道。张敞官德颇盛,就是不太讲究官仪。在他身上曾发生过两件事,成了汉朝公务员的反面教材。第一件事:张敞罢朝上街时,故意让御史在后面赶马,他就在马上用屏风拍马,好一个娘娘腔;第二件事:传说张敞在家里特爱替妻子画眉,且还画得相当不错。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这事就传到了宫里。搞得宫里有关部门认为张敞太不像话了,于是上书弹劾他!
政治娱乐化,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还远远没有这个超前意识。刘询也认为张敞这行为的确有问题,必须找他谈谈。于是就把张敞召来训话。没想到张敞不但不引以为耻,还理直气壮顶撞道“我替自己老婆画眉,那是闺房中的乐事,关外面的人什么事?如说这行为不好,天下比这烂的多了去,凭什么要拿我画眉来说事儿”刘询被驳得无话可说,只好顺他了…
刘询之所以还能忍张敞,主要是张敞是个干实事的料。不过作为惩罚,只能让张敞呆在京兆尹了。如把他调进中央,那大汉朝威仪天下的光辉形象,到底还要不要?
终于看出张敞是个啥样的吧:对待工作,总是夏天般的热情;对待黑社会,总是冬天般的严打;对待领导,总是以秋风搅大湖的态度,起点波澜才罢休;对待老婆则春天般的温暖,丝丝入怀。好一个风情万种的男人!
既然皇帝与皇后的闲事都敢管,凭啥就不能管黄霸?在张敞看来,黄霸当了丞相后,正事没整出啥东西来,偏偏整一些无聊的事,就是动不动上奏,说今天在何处发现多少凤凰、神雀?政绩是搞实干干出来的,不是靠吹牛吹出来的。这个道理,难道黄丞相不懂?
事实上,不是黄霸不懂。只是人家日子也难过,政绩搞不出来,总不能不让他吹点牛吧,不然对皇帝怎么交待?
张敞想动黄霸,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个秘密跟萧望之有关。萧望之是张敞的好朋友,刘询热捧黄霸,冷冻萧望之萧去陪太子读书,你说萧会好受吗?萧望之不好受,张敞当然也不好受。所以如修理黄霸成功,不仅为公事,连私怨也一起算了…
一说张敞要修理黄霸,可能就有人会想:张敞到底搞啥阴谋。但别忘了张敞是什么人?一个连皇帝、黑社会、绯闻都不怕的人,还有他不敢作敢当的事吗?说张敞搞阴谋,那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事实上,在张敞的人生哲学里,没有阴谋,只有阳谋!他要做的事,都是经得住阳光考验的!
张敞行动了,他爱上了养鸟。张敞养的不是金丝雀、不是小黄鹂,而是鹖雀。鹖雀,出产于羌中,长安少见。张敞养的不是一两只,而是一群,不是圈在笼里养,而是放在地上养。很快的你就明白:张敞为啥要把这稀有鹖雀不圈着养了…
鹖雀是长翅膀的,你把它们放地上养的话,它们会跳上树、跃上屋顶,还会飞到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