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少年帝国-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兵团,总计30万人。

    战争,归根到底就是拼后勤。这个道理,王莽当然懂。所以他还特别注意后勤保障工作:军队的皮袄、武器、粮食、马草等物资,都从长江及淮河,源源不断地向北方输送。

    王莽总的作战方案是:部队先到预定地点暂时驻扎,等侯后进部队。等部队都集合完毕,方可开战!作战的终极目标有二:1追杀匈奴乌珠留若鞮单于,如单于逃跑,可追赶到丁令部落;2计划将匈奴切割成块,分为15个小国,将呼韩邪单于还活在世上的15个子孙全部扶持成新的傀儡单于。

    如此壮观的场面,看上去似很美。事实上却一点都不实用…

    王莽下令第三次改货币。总称“宝货”分为5物6名28品:钱货六品、金货一品、银货二品、龟货四品、贝货五品、布货十品。可不久之后,又下令取消龟货、贝货、布货等,只用大小钱。此外王莽还下令:对盗铸钱者严惩。一家铸钱,五家连坐,没入为奴婢。又禁止百姓私挟五铢钱。

    本年,王莽接受司命陈崇的意见,开始厌符命,下令禁作,命尚书大夫赵并验治。同时又始兴神仙事,听了方士苏乐等人的忽悠,建造八风台,又种五粱禾于殿中。

    王莽下令收捕甄寻。甄寻得讯先逃,其父甄丰自杀。王莽一面下令全国通缉甄寻,一面下令追查甄氏父子同党:刘歆的两个儿子刘棻、刘泳、门人丁隆、王邑之弟王奇等全部牵连入狱。甄寻随一个方士逃入华山,蛰居年余,最终仍难逃天罗地网的通缉,被抓往长安。此案牵连甚广,公卿党、亲、列侯以下,死者数百人。之后,王莽又仿效传说中舜流放四凶之故事,下令流刘棻于幽州、放甄寻于三危、殛丁隆于羽山…三人已经就戮,却将尸首载入驿车,辗转传致。

    甄丰自杀后,王莽任命姚恂为宁始将军(更始将军改名)

    始建国3年11王莽的北伐军经一年的调度,竟还没完成集结!真是辛苦将士们了,先到的没事干,整天啃风沙;后面的还在拼老命往前赶路。再等下去,这战争还要不要打啊?凡是当兵的都知道一个基本的战争原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等到士气都萎了,还打个屁呀!

    道理很合理,但领导很顽固。王莽很明确地告诉他的将军们:先到前线的,无论到多少人,都不能轻举妄动,务必等全军集合完毕,才可开战!

    王莽以为战争是拔河,人多就能赢呀?将军们都无语闭嘴了。当然,王莽也并没顽固成要变石头的那种。开战前,他已按计划做了一些热身运动:1任命赵并为田禾将军,征发戍卒,在朔方、五原两郡的北假之地屯田,以助军粮;2派中郎将蔺苞、副校尉戴级二人率万骑,携带重金去到云中郡塞下,招诱呼韩邪单于还活在世上的那15个儿子。

    所谓重金之下,必有叛徒。果然,乌珠留若鞮单于的同父异母弟、右犁汙王咸受金帛所诱,与自己的两个儿子登、助,三人来见蔺苞、戴级。蔺、戴二人当场便封咸为孝单于、助为顺单于,厚加赏赐。两个单于加起来,就称孝顺单于,充分体现了王莽的儒家精神…

    蔺、戴二人同时提出一个要求,要孝单于咸将两个儿子留在新朝长安做人质。咸不敢说不,只得一个人返回匈奴。消息传回,王莽大喜,下令封蔺苞为宣威公、虎牙将军;戴级为扬威公、虎贲将军。可同时,乌珠留若鞮单于则火了“先单于受的是汉宣帝的大恩,不可负也。而今这个王莽并非汉宣帝刘询的子孙,篡夺汉室江山,我岂可受他伪命”将咸贬为于粟置支侯(匈奴贱官之名)。这时,在长安的顺单于助病死,王莽再封登为顺单于。

    乌珠留若鞮单于派出左骨都侯、右伊秩訾王呼卢訾、左贤王乐,首先向云中益寿塞发起攻击。多年不打战的匈奴兵仍拥有嗜血的杀性,他们砍杀新朝官吏和百姓,无人可挡。接着乌珠留若鞮单于又命令匈奴左右部都尉、诸边王,对新朝边塞一齐发起攻击!战果辉煌异常,成功斩杀雁门、朔方二郡太守与都尉,抢走百姓和牲畜无数。面对匈奴兵的疯狂攻击,新朝军队却一动都不敢动,眼睁睁看着匈奴人怒吼杀人,拍拍马走人,全都不作声。

    事实上,不是匈奴兵太猛,也不是新朝军队太无能。造成今天这结果的不是别人,正是身在长安、遥控军队的新朝皇帝王莽!王莽还是那句话:大军未集结完毕前,没我的命令,谁都不许乱动!

    于是乎,不敢乱动的新朝军队,就全成了匈奴杀人的无辜看客。

    什么狗屁皇帝?简直就是乱指挥!终于,新朝将领中,有人忍不住开骂了。当然,骂人不能解决问题。要想对国家和人民负责,就必须上书,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要给王莽上书的人是讨濊将军严尤,时驻渔阳郡。相信渔阳郡也是重灾区之一,所以严尤对匈奴兵祸深有同感。于是他修了一封长书,火速传到了美丽的长安城。

    严尤奏书很长,不过观点很鲜明,整理如下:严尤认为对待匈奴的办法,历史上分别有三种办法:周朝的、秦朝的、汉朝的。周朝对待来犯的匈奴,只是把他们赶出境外,就班师回朝了。这种办法点到为止,但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属中策;秦朝对付匈奴,则舍得花大血本,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却匈奴七百余里,并修万里长城。成果似很辉煌,但几乎费尽了国家财力,可谓无策;汉朝对付匈奴也是花大血本,汉武大帝三十年如一日的追着匈奴打,倾尽国力发动战争的结果是终于把匈奴人打怕了,可同时自己国家也被弄得疲惫不堪,还差点引起内乱。这属下策。

    那什么才是上策呢?严尤先卖了个关子,先给王莽分析新朝当前军情:国家不幸遇上旱灾,连年饥馑,尤其西北一带更为严重。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内部问题还没解决,就倾国30万兵力而出,每人还要自带300天的干粮。至今一年了,还未集结完毕。花这个成本来打匈奴,实在很不划算!

    不划算的地方有如下几方面:1先到前线的部队闲着没事干,整天吹风沙,士气已低落,后方粮食又供应不上,从气势上已不能形成作战锐气;2各大边塞粮秣空虚,必须从国内运送。远水救不了近火,粮食运一程吃一程,等运到前方,都不够士兵们吃了;3西北一带都是荒漠,运粮必须靠牛。牛是要吃草的,一路上已死掉无数头牛,即使粮食再多,也无法送往前线;4西北荒漠严重缺水;5行军速度超慢…总之,这样去找匈奴打架,是很不实用的!

    只有真正实用,而又节约成本的,才是好谋略。那在严尤眼里,什么才是上谋呢?严尤认为:现在部队都出动了,再退回去是不可能的。所以,上谋就是不要等大军全部集结完毕再出击,而是命前线先头部队先向匈奴进攻。然后我率军深入匈奴,给他们一狠狠打击!

    由上可见,严尤将军才是真正的战争实用主义者。但他的报告打到长安后,王莽那充满迂腐儒气的鼻孔一哼,很不屑地把严尤的奏书丢掉不理。王莽还是那句话:必须坚持大军集结完毕,方可攻击匈奴!

    于是乎,前线无所事事的将士,只好坐啃风沙;后面赶路的则风尘滚滚,以蜗牛般的速度缓缓向前移动。由于王莽的一再坚持,最后汇集边郡的新朝军队,终于越集越多。

    然而,此时的新朝就像一恶性雪球,越滚越大,越滚越不象话,已脱离了王莽的控制,走向了他意想不到的局面!

    因来到边郡的部队越来越多,边郡要不断粮食,压力越来越大。而来到边郡的部队,其成员复杂,趁机打劫的很多,越来越多的边民忍受不了,纷纷逃亡。前方的边民在跑,后方各郡的百姓也在逃跑。因王莽派人挨家挨户,抓壮丁、催粮税。百姓被逼无奈,很多都跑到了山上安营扎寨,当起了强盗…

政君之死篇() 
此时的王莽,已把他的新朝推上了悬崖。而他自己仿佛丝毫不觉,更派出55名中郎将、绣衣执法,去督促地方,勒定严限。于是法令愈苛、地方愈乱、匈奴寇边愈甚。当年汉宣帝之后,北部边疆“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遍野”的景况已一去不复返,成了“尸骸盈路,朔漠一空”

    本年,太师王舜惊悸而死。宁始将军姚恂免职,由孔永任宁始将军。

    王莽下诏:为太子王临设置四师:师疑马宫、傅丞宗伯凤、阿辅袁圣、保拂王嘉;四友:胥附唐林、奔走李充、先后赵襄、御侮廉丹;又设置师友祭酒、侍中、谏议、六经祭酒:左咸《春秋》祭酒、满昌《诗》祭酒、国由《易》祭酒、唐昌《书》祭酒、陈咸《礼》祭酒、崔发《乐》祭酒。

    师友祭酒这一职,王莽则准备留给素有盛名的龚胜。使者奉命带上玺书、印绶、安车、驷马,前往楚地,迎接已79岁的龚老先生。

    使者来到楚地,便邀同郡太守、县长吏及三老诸生千余人,来到龚胜家中传诏。龚胜自称病笃,穿上朝服,卧于床上使者进屋。使者付玺书、奉印绶、内安车驷马,定要龚胜入朝。龚胜道“胜素愚,更兼老病,命在旦夕。若使君迫令上道,必死于途中,这岂不是辜负新朝盛意吗”使者无奈,只得上报朝廷“如今盛夏暑热秋凉起行”之后,使者便退居郡舍,每五日与太守一起去龚胜家中问起居。

    使者并去找龚胜的两个儿子、门人高晖,屡言朝廷厚意。说即便龚老先生病不能行,也应装出受诏出行的样子,此事关系子孙大业,还请三思…高晖觉得有理,便将这番话转述给龚胜听。没想到龚胜一听便大怒“吾受汉家厚恩,愧无以报。如今年已老迈,誓不能一身事二姓”随后,龚胜便让两个儿子替他准备后事。自己绝食14天而死。

    王莽得报,也为唏嘘。接着又想:纪逡、郇越、郇相、唐林、唐尊诸人皆是一时名士,已招揽入朝。可还有齐人薛方,著名已久,也应遣使招揽。于是命使者以安车驷马,往迎薛方。薛方不从,对使者拜谢道“尧舜在上,且下有巢父和许由。当今天子正以尧舜自许,我便愿做个巢父、许由,以守箕山之节”这番话说的王莽很是惬意,遂不复强征。

    南郡太守郭钦、兖州刺史蒋诩,廉直之名闻于天下。王莽摄政时,两人都托病归乡,足不出户,病卒于家。又有尚书陈咸,在王莽杀何武、鲍宣之后,辞职归乡。王莽称帝后,屡次要召其为掌寇大夫,陈咸都称病不应。就连已出仕的三个儿子陈参、陈钦、陈丰,也被陈咸陆续召回,闭门不出。还有栗融、禽庆、苏章、曹竟等一批儒生,皆去官不仕。汉书上称赞他们都是洁身自好的志士。

    本年,在冀州的魏郡,发生了列名进中国历史上八次之一的黄河大改道!在下游的清河郡以东数郡遭灾。一开始,王莽担心此次黄河大改道会影响自己老家魏郡元城县的家族墓地。现在看到影响的是下游,王莽大喜,对此次黄河大改道也彻底的撒手不管…大灾一直持续了近一个甲子,才由东汉明帝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始建国4年12大司马甄邯去世。宁始将军孔永升任大司马,侯辅任宁始将军。

    厌难将军陈钦、震狄将军王巡给王莽秘密传回一条可靠情报:经从匈奴俘虏口中得知,现在屡屡犯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