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变革1854-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往往是补上一刀当作逃犯了事。也算是给这些人一个痛快。
当然,当天停下休息之后,俘虏之间又再次爆了抢水冲突,看押俘虏的德国人再次视而不见。
进入沙漠七天后部队到达第一个补充水源的绿洲时,进入沙漠时的六万余人此时只剩下了不到三万。而经过这个绿洲后,还要三天才能到下一个绿洲,从下一个绿洲再走六天才能走出撒哈拉大沙漠。
伦道夫丘吉尔勋爵一路上已经记不清杀了多少人,这其中既有阿三也有英国人,反正伦道夫丘吉尔加入了一个比较幸运的抢水团队,大家有组织有计划的放哨掩护抢水,即抢英国人的水也抢阿三的水。至于一路看押他们的德国人是一直有水的,但没有人敢去抢,并不是因为德国人有枪,而是因为英国贵族作为战俘是不应该反抗管理者的。
到达******港的英国贵族从出时的八千多人锐减到不足三千,大半都倒在了撒哈拉大沙漠中。而原本五万多人的阿三俘虏则更惨,只剩下八千多人到达******港。
******港不是这些英印战俘的终点站,而只是中转站,终点站在华沙。等这些人上路的时候,在华沙郊外德国人就开始建设一个新型的战俘营或者叫做集中营更好一些。
等战俘营建设到一半的时候,赴德国访问的咸丰帝也参观了这里。在集中营的工地上,咸丰问一个波兰工人:“你们在做什么?”
波兰工人:“如您所见,搬砖盖房。”
咸丰问下一个乌克兰工人:“你们在做什么?”
乌克兰工人:“如您所见,一份工作,他们给我薪水,我给他们工作,这样我就能拿钱买面包养活家人。”
咸丰问德国工人:“你们在做什么?”
德国工人:“未来,这里将兴建起世界最先进的集中营,里面有最先进的气体多人洗浴设施和高温焚尸炉。等这里建好后,我们就会把该死的英国佬全部送进来。”
出了工地咸丰帝对左右说道:“吾常听人言道德意志不可轻辱,今日终解惑矣。”
八十章()
随着咸丰帝的
想归想,实际上是咸丰和他带领的入城队伍都处在鲜花花瓣飘洒的海洋中,道路两旁楼阁中无数向咸丰扔香手帕献飞吻的少女,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是来到了以严谨刻板而著称的德国都柏林。
而此时德国宰相俾斯麦,也在西非洲研究八旗制度的先进性。这年头总是打赢了的有道理,既然八旗能灭俄灭土,那自然有他强大的原因。
俾斯麦当然不敢拿德**制先下手,而是在新得到的部分北非和西非洲殖民地征召的黑鬼部队中先实行了八旗制度。
当然也是分成上三旗和下五旗,当然为了避免国际纠纷,俾斯麦设立的黑鬼八旗分别是赤橙黄绿青蓝紫黑八旗。上三旗都是由黑人贵族子弟组成,少说也是个小奴隶主家庭出身。而下五旗则是普通部落百姓的黑人组成。非洲部落当然也存在战争奴隶,毕竟几百年间白人都是通过黑人之间的部落战争来获取黑奴进行奴隶贸易的。
俾斯麦给非洲八旗立下的规矩就是,各部落家庭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加入德国非洲八旗兵丁,剩下的适龄人员为余丁。其中每旗三百人为一营,设营长一人,营长下设置四个连长,每个连长领五十人。五营一团,四团一旅,四旅为一师。军级是战时临时设置,包含两个师以上。仅三个月,德国就在殖民地上征了四十万非洲八旗部队。
上三旗的战士如果作战不利,家庭将会落入下五旗,奴隶被取走。下五旗的战士作战不利,其家庭成员将会被贬为奴隶。同样的,如果上三旗门下的奴隶战士作战英勇,将会被抬旗给与更高一层的身份。抬到上三旗的时候,其家人(如果有的话)那也就是小贵族了。
俾斯麦通过强硬的手腕和在驻扎的德国大军将制度推行下去之后,非洲八旗的训练却难倒了大量的前普鲁士军官——训练这么多无组织无纪律的人员还是第一次。要知道德国人很早开始就进行义务教育了,德国士兵不但素质高,在德国学校学习期间,也会培养纪律性。
可是非洲人呢,那是野惯了的。好在俾斯麦也没想着将非洲八旗的训练水平达到原普鲁士军队的地步,而且俾斯麦看得很清楚,非洲八旗的最重要的军事价值就是——夜战。
黑人的天赋点大概都点了阴影潜行、黑夜隐身、白牙整齐、疟疾抵抗等很奇怪的天赋上面。不过,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晚上那是比白天还要危险的,长久生活下来没有黑夜隐形天赋的大概都已经喂了狮子。
鉴于黑人学习火器的困难度较高,德国人给非洲八旗准备的制式武器是黑色的长矛和黑色的短刀。经过试验,大家现只要黑人不张嘴露牙,在黑夜中实在是难以现。加上一水黑色的武器,非洲八旗人人是摸营夜战的专家。
训练了四十万非洲八旗,德国相俾斯麦才松了一口气,英国人运来非洲的八百万阿三固然不全是作战部队,但其中作战部队也过四百万人,这四百万作战部队中哪怕只有一半是野战部队也有机会将二十几万德**队一口气淹没了,好在英国佬犯了自大的老毛病,总想一口撑死自己先后在三个战场上投入兵力和欧洲三个国家6军决战,想要一口气拿到整个非洲这才给了刚拿到殖民地不久的德国人反杀的机会。
咸丰访德是应德国国王威廉的邀请来到的,威廉邀请咸丰访德的主要原因却很奇怪:居然是德国人民都想见识一下这个打下了世界最大两个帝国(俄罗斯和奥斯曼土耳其),名义上统治着地跨亚欧非美四洲(东北非的一角西奈半岛和阿拉斯加)过三千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人间帝王。
在德国民间的传说中,每次战斗咸丰都身穿金甲戴着恶鬼面具,手持数十磅重的大刀,专挑敌人的高级军官决战,到此为止没有一个敌人能挡住咸丰皇帝的一刀。因为咸丰皇帝作战时每战必先,手下的八旗战士因为他们的皇帝冲在最前面而变得英勇无比。
咸丰的妻子们(其实应该是妃子们,不过德国人没这个词汇)个个也都是猛将每战必然在咸丰的周边一起和咸丰杀敌,其中咸丰的皇后使用的是一种叫做独脚铜人的奇门兵刃,专破敌人的重甲兵。
而咸丰最宠爱的妻子则用一杆长枪,虽然这位妻子的武艺也不错,但她更多的是代替咸丰帝下命令指挥部队。
收到德王威廉邀请的时候咸丰正处于打遍奥斯曼土耳其无敌手的寂寞当中,虽然奥斯曼土耳其的传统是骑马和砍杀,可架不住奥斯曼人的弯刀才几斤重,而咸丰手中的大关刀重量足足有三十八斤重。就这分量别说砍人,就是砸人,哪怕穿着铁罐头也能砸个罐头破碎。就算一下没有砸碎铁罐头,咸丰的皇后钮钴禄氏(慈安)后天练就了一身的绝世武艺。战场上用的五十七斤重的独脚铜人,咸丰当场没砸死的肯定也脑震荡了钮钴禄氏皇后拿着独脚铜人再补一下就是了。
这对砍砸夫妻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大小百余战杀敌将过千员如今还没有遇到过三合之敌。咸丰闲着还下旨封了自己一个满洲第一勇士的称号,可大家都觉得这称号一点没有水分,用的当真是恰如其分。
在欧洲民间,咸丰帝和其一家人都是活着的传说。原本的传说故事中,咸丰和其家人那都是人形的恶魔,每天不杀几个人就浑身不舒服,不吃小孩子的心肝就难受的主。那是真正的能止儿啼的人物。
等德王威廉剃易服降清之后,至少在德国境内的宣传为之一变,而且一变就是一百八十度,咸丰和其家人的形象也变得伟光正起来。现在的传说中,不止是咸丰的皇后钮钴禄氏,就连其他妃子也都是咸丰皇帝做皇子的时候从恶龙、恶魔们手中救下来的各国落难公主——几千年来欧洲人的童话故事可不就这么个套路吗,想编再复杂一些的以欧洲人的脑回路就不够用了。(后世的外国大明家、大科学家多为犹太人,古以色列地处亚洲也算不上欧洲人。看照片爱因斯坦也是黑头、黑眼睛的,不然犹太人也不会很容易的就被欧洲白人分辨出来。)
八十一章 治国纲要()
咸丰对德国的处置和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暹罗)等附属国﹤
结果就是,咸丰在柏林王宫见到德意志君臣的时候,竟有小半数的德国贵族选了大清的式和服装。这种事情在欧洲并不是第一次,当年大航海时代打通了东西方的航路之后,欧洲就有一段时间学清朝装饰来着。时间段上,大约是文艺复兴时期。可以说,没有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也就没有什么欧洲的文艺复兴。
前世辛亥年开始革了满清的命的之后,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剪辫子换衣服,都被证实对强国而言并没有什么鸟用。
僵尸剧中僵尸个个都是我大清的衣冠禽兽打扮,其实清朝的官府样式反而是继承的明朝的——满清身前也就是个通古斯原始部落,有语言而无文字,哪来的什么文明。可以说我大清的精神遗产九成是继承的我大明的。
关于头,其实对宋海平和林海洋这样开明的人来说,男人其实剃光头或者短平头才是最好的选择。这样第一打架的时候不容易被抓住,第二受了伤好治疗,也省的寄生虫滋生。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军人都是短,打仗前还要剃光头的原因——这就是科学。
科学并不是西洋人明的,而是各民族的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现总结出来的。洋人先证明了地球是园的,可是这并没有什么鸟用,大家盖房子还是要找水平而不是找地球圆弧进行天人合一的盖房子住。
洋人的数理化好像是先进一些可并不怎么接地气,除了军事上用的多一些,你看不论牛顿还是特拉斯这些物理大牛,都没有明豆腐。别的明洋人抄去以后就说自己的,可幸好当年洋人没偷学到做豆腐,做豆腐的这一项明无可置疑是中国人的,到了几百年后的22世纪,洋人还是向中国人买豆腐。
宋海平听空运公司的人说咸丰今日要去访德,看了一下最近的情报,现最近德国人的商船被英国海军抢走了不少——这也是掌握了海洋霸权的英国人战争时期的正常反应。
为了给英国人添点麻烦,宋海平给胜海舟打了电话:“我记得马六甲还在英国人手中把。”
胜海舟看了一下情报后说道:“是,英国人在马六甲只有少量炮台炮兵和老式海军的几艘战船,勉强能威胁一下附近的阿拉伯海盗。”
宋海平:“南洋这些势力也是不思进取的很,给他们这么多时间,也没拿下那个马六甲,怎么说也是郑和取得名字。是我中华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既然别人不要,就给日本好了。大家都是中华联邦一份子嘛,至于英国人,也别让他们在印度洋太猖狂了。”
前段时间,日本的任务第一是国内建设和军队建设,重点是集村并屯和城镇改造建设。日本因为地少人多,山多地少,很多村子都生活在深山老林中。
这样建设通往山中的山路就麻烦了,为了百十人的村子建设隧道或者盘山公路那自然是不值得的,这样的村子,依照林海洋的指示,最好是迁出来,当然这是自愿的。不愿意迁出来的也有优惠,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