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草原黑暴-第8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辈。这时谢逊才明言,除了这三个坊的土地外,皇帝在大明宫外准备给几个长辈修府邸,方便他随时去几个叔叔家走动。谢逊放出的这个消息,把李铁和孙山感动得热泪长流。现如今,财富对于皇帝的几个叔叔来说就是一个数字,他们更看重张平安对待他们的态度。孙山表示皇宫外七个坊的房屋修建银钱他们几个全包圆了,不用皇帝张平安为钱财的操心。谢逊随即把在长安的情况写成奏章递往京城,看到奏疏的皇帝张平安也大为感动,他就没想到谢逊这个大忽悠动动嘴,就为帝国都城长安的建设筹集到大半的钱财。

    有了这个底气,张平安下圣旨修建帝国皇宫。都城长安的规划是张平安亲自绘制,他并没有突破长安城原有棋盘规制,而是在其基础上略做修改。至于说皇家宫殿的修建,历来讲究实用且节俭的张平安只要求修一个主殿和三个配殿,其余房屋参照破奴城帅府规制。所谓破奴城帅府规制,就是在皇宫后院增设一座军营,张平安要掌控一支听自己话的军队,震慑中华军里不安分的军头们。皇帝张平安下决心要办成的事任何人都别想阻拦,大臣们从他这一系列动作来看,已经意识到无人可以扭转皇帝的意志。不久,从破奴城传来捷报,皇帝张平安试验工坊终于制作出低成本的子弹。得到这个消息的皇帝张平安龙颜大悦,他下旨停止老式火铳生产全面打造新式火铳。为奖励工坊总管顾晓生,皇帝张平安晋升他为大帅府督办总管,全面负责中华军火铳装备。

    有了新式火铳,中华军武器有了一个大提高,在其中出力甚多的宋应星被皇帝擢升为工部右侍郎,赏黄金万两准许其衣锦还乡。接到圣旨的宋应星痛哭失声,来的破奴城十几内了他终于可以回家探望亲人了。这些年来宋应星内心憋屈不敢对外人言说,皇帝张平安就不是个善主,多次威胁宋应星要是敢再提回家之事立刻砍头。在破奴城武器工坊上万工匠赶制武器,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征西中华军配齐上阵用武器、弹药。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华军许镇部,经过几年准备将兀秃刺行营地盘拓展至乞儿吉思以东地区,整整推进了五千多里,北海湖成为了中华帝国内陆最大湖泊。为此,皇帝张平安下旨,敕封许镇为镇西候,允许嫡传子孙五代继承其爵位,赏赐许镇草原千里。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五星出东方利中华之新征程(八)() 
中华帝国三年,皇帝张平安下旨平定安南叛乱。对于安南这个小国,朝廷文官们都比较头疼。别看安南这个国家不大,却是当地最能折腾的国家。大明成祖朱棣派大军平定安南之后,在此设官府管理地方。过了不到百年时间,在武宗时期安南再次造反将明朝官员赶回了广西地界。为此,文官们纷纷上奏本反对皇帝向安南用兵。这次皇帝张平安派遣征夷行营副总管左二丫为南征主帅,中华帝国水师派遣战船六十艘,总计水陆战兵五万向升龙城进发。对付安南这个不安分的小国,要想彻底平定就必须在人口上下功夫。安南人口数量不过三百来万,这几年张平安雇佣佛郎机人在此地劫掠粮食,已经造成了安南国大量人口死亡。只是这种方法耗时过长,不符合快速平定方略。为此,皇帝张平安召见叔叔安乐伯王二木,给他一道明旨,准许海商联盟贩运该国人口。

    至于说这些人口贩卖的地方,张平安也给出明确指示,那就是北海行省允许贩卖二成,其余的发卖到辽东和乐浪国。破奴城海商联盟都清楚奴隶贩卖其中利润惊人,安南国百姓极为吃苦耐劳,他们还能种田可以说是上等奴隶。对于皇帝送来的买卖,几个奸商当即就接旨并拿出黄金二十万两作为中华军出征粮饷。对于这个结果张平安早就有所预料,战争中抓到的奴隶越多,他的几个叔叔们赚取的利润也就越高。这些奴隶发卖之后不容易聚团,他们将与其他部族奴隶一起参与辽东和北海行省的建设。张平安预计,安南奴隶五年后可能只剩下一半能存活,而安南少了当地土著帝国移民在此很容易就能安抚住这个好地方。安南土地肥美,粮食一年三熟,这里加上占城和真腊可以成为帝国今后粮仓。至于说暹罗国(泰国),张平安暂时还没有打算动它,等安南彻底稳定后再另做打算。

    中华帝国三年十一月,征夷行营在水师配合下从海路登岸安南国。海商联盟五百多艘货船和武装商船,押运着帝国大军军需物资在土伦(岘港)安营扎寨。帝国征夷行营另一支大军付瑞阁部早就在镇安府集结,这回帝国大军就没打算给安南国留活路。都统领付瑞阁向附近土司下达军令,征调广西狼兵五万参与对安南国的作战。帝国军队在这个时候正处于裁撤时期,其军队主要构成还是破奴军的底子。大明人数最多的卫所农民军被全部裁撤,结合这回丈量天下土地的机会,这些人家都分到土地。其实汉人百姓极为淳朴,皇帝只要给他们分了土地,他们很自然一心扑在田地上耕作,为自己家人今后活得更好而努力。当然了,在分配土地过程中难免有坏和尚念歪了好经,不少地方省份出现了地主与官员合谋隐瞒土地数量问题。为此,帝国朝廷的做法杀一儆百,在帝国军队的保护下强行推动这项国策,稳定中华帝国的政权基础。

    这场剿灭安南国的战役,中华帝国在裁撤全国卫所军的同时,保留了广西狼兵为这场战役的主力之一,就是考虑到安南国地形的复杂性。安南国地势狭长,东面沿海西面多为覆盖原始森林的高山。帝国军主力军多是北方汉人不太适应当地气候,这也是皇帝张平安选择在冬季征伐安南的原因所在。广西狼兵乃是大明末期强军之一,特别适应安南气候和地形作战。这场战役征调广西狼兵,帝国给出狼兵的军饷虽然比正规战兵少,却远高于大明时期战兵的数倍。狼兵以前就没有多少钱粮,帝国这次发放的军饷足以稳定其军心。不仅如此,征夷行营副总管付瑞阁给出了奖赏令,只要狼兵在战争中抓捕安南俘虏皆有奖励。有奖就有罚,帝国军令森严,任何在战争中违抗军令行为都将斩首。狼兵中千总以上军官都由中华军出任,中华军督察五千人同时派往狼兵大营。为保证战争中安南人不向西逃,帝国皇帝张平安下诏令老挝司(今天老挝)必须堵住安南人西逃出路。

    如果老挝司胆敢违抗圣命,中华军将同时剿灭该地。这场安南灭国之战,帝国参谋部给出的方略是围点打援多抓俘虏,让安南国成为帝国一个以汉人为主的省份。就在安南国战役备战之时,帝国内部出现了大问题。帝国三年本是一个好年份,皇帝张平安为聚拢读书人的人心开科举选用天下英才。本来皇帝张平安还想在科考中加入算学,但他考虑到读书人从未学习过算学,为了保留南方读书人颜面,这场科举考试暂时不考算学。他如此考虑却没有得到南方读书人应有的尊重,以南直隶为首的上万读书人上奏朝廷,抗议皇帝张平安剥夺读书人土地的行为。到这个时候张平安才明白,他下旨丈量天下土地的举动,触碰到南方地主们的利益,他们借助读书人来对抗新朝均分土地的政策。皇帝张平安身为这个政策的制定者,当然清楚推行这项政策会触及南方大地主们的根本利益,他们要反对张平安早就有心理准备。

    只不过皇帝张平安没有料到,首先跳出来唱反调的是读书人。中华帝国新立百废待兴,读书人历来是朝堂上最为重要的势力,他们反对新朝政策自然会引发朝政混乱。别看皇帝张平安在朝堂上出口成宪,过半官员都上奏章恳请皇帝收回均分土地的皇命。张平安深知,大明亡国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土地兼并过甚,他要是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机今后将再没有机会推行均田国策。破奴军南征时,基本上收缴了官府田契存档并进行销毁,这样一来地主手里的田契没有了官府存档对照就成为废纸一张。南直隶大地主多为官员,还有很大一部分挂在读书人的名下,这样做就是要逃避朝廷田税,而读书人借此可以不用耕作也有收入。大明时期官员也多是有功名的读书人,在他们名下的田产是不用上税,最后使得大明收不上来田税进而逼反了没有多少土地的百姓。对于这个让大明亡国的恶疾,手腕强硬的张平安肯定要割掉。

    直到这个时候,张平安才深刻理解了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何要大开杀戒。作为帝国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有些时候你不能表现得过于软弱,要不然,一帮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都想踩在你的头上拉屎。历史上开国皇帝多为战场厮杀多年的老将,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多比较粗暴。张平安虽然看重读书人对朝局稳定做出的贡献,但也不能由着他们反对国策。不久,中华帝国皇帝张平安下旨,科考乃是国之大事,朝令夕改朝廷威严何在?既然南方读书人不罢考,这场科举南方举子就不用上京城赴考。不仅如此,皇帝张平安下密旨,着令身处南京的侦缉处都统领许义安秘密侦办此事。皇帝张平安让许义安前往南京侦办这场罢考幕后黑手,张平安打算借此机会彻底敲断南方读书人身上那一股牛气,让他们知道中华帝国的厉害。其实张平安在给南京的许义安密旨前,大致就猜到这幕后指使人无外乎就是前朝失意官员。

    这帮人没能在新朝捞到职位,家中田产又被新朝查收,心中有怨气的他们当然想给朝廷添堵。这帮人想造反没有兵权,就算以前有兵权时根本就打不过破奴军,现在就更别提造反这件事了。然而,这个时代读书人掌控着舆论导向,他们要污蔑朝廷政策还是有很大迷惑性。这帮读书人深知,他们要直接攻击朝廷均田地新政百姓们绝对不会买账。毕竟朝廷派人丈量土地并将土地分给百姓们,得到了实际利用的百姓们,他们打心底是拥护皇帝张平安的这个政策。读书人借罢考生事,其主要目的是想,要挟朝廷恢复对读书人不征收田税的优厚待遇。让南直隶读书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帝国皇帝张平安出台一项关乎国运的政策时往往经过了十数年的谋划,一个天下免天赋的政策就是为丈量天下土地做铺垫。帝国将土地均分给没有田地的百姓又五年不用上税,这样善待百姓的皇帝天底下有谁不拥戴?

    中华帝国南方多年来文风鼎盛,要是南方举子参加科考一甲进士肯定都是南方人居多。本来这次科举皇帝张平安还在头疼南北举子在科考中比例,南方举子一罢考,到成全了张平安照顾北方举子的心思培养北方文风。帝国皇帝张平安张平安强硬表态,激怒了南方学子们,数千读书人抬着孔圣人牌位在南京贡院外闹事,要求前来南京礼部官员给一个说法。眼看着南方罢考声势愈演愈烈,远在北方的皇帝张平安不得不下诏,准许南方学子选出代表前往京城呈情。帝国皇帝张平安太多软化引来了举子们弹冠相庆,他们自认为取得了罢考斗争的胜利。而京城帝国总理衙门总理大臣陈良却是满脸哀愁,他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帝国上空即将掀起的一场血色风暴。

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五星出东方利中华之新征程(九)() 
中华帝国三年末,帝国皇帝张平安下诏侦办南直隶谋逆大案。这场针对南方读书人因反对皇帝推行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