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图书馆-第4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用了,我峨眉不需要他人施舍,我”

    金霞真人显然是个倔脾气,可是还未说完就被峨眉掌门在后面拉住了。

    “师祖,三思啊,九阴真经是道门至高宝典,出自终南书院,可遇不可求,即便我峨眉传承不弱,可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来参考一二也是好的,毕竟门下可以多一条传承。

    再者说了,峨眉归属道门一脉,道门宝典岂能弃之不顾?”

    听到这里,金霞真人也有些意动,紫阳真人一个小辈,在书院呆了几年就有这个成就,说明终南一脉还真的是个神奇的地方,出于对终南传承的好奇,金霞真人也就不再推辞了。

    于是,皆大欢喜,华山论剑到此时方得圆满。

    天下五绝已经决出,最终在群雄公推之下,给五位高手贺号,当然不能是东邪西毒那些了,毕竟那是故事里的,用在大唐硬搬就不合适了,比如北丐就不行,因为五绝没有丐帮的。

    所以最终定下,魁首峨眉金霞真人,封号西冠,因为她是道门女冠(女道士),峨眉地处西蜀,同时也在一语双关的冠军之意,所以称西冠。

    第二名是北方道门上清茅山一脉耆老王远知,此人是道门大能,封号北道。

    第三名是南方衡山侠隐宗的侠隐沙雕大侠,封号南侠。

    第四名是东南武夷山神武门的门主孙无忌,封号东狂。

    第五名就是中间嵩山少林的慧明禅师了,虽然此时人不在,一场大战也有失颜面,但是其高手的地位也是大家公认的,封号中神僧。

    五绝定下之后,白凡划定,依照华山论剑规矩,二十年后,二次华山论剑,群雄这才皆大欢喜的一一下山而去。

    随后就见到紫阳真人带着几个年轻人来到了白凡和袁天罡面前。

    “来来来,徒儿们,快过来拜见你们的两位师叔。

    二位师弟,这是为兄此次行走天下收下的全真七子。”

    白凡:“”

第七百一十三章 风波暂息 仙粮大火() 
峨眉派得了九阴真经,在华山论剑也没少出风头,所以在白凡有意无意暗示下,几天之后,峨眉掌门发出通告,峨眉遵奉侠义大道,认定‘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为立身宗旨,得了魁首的第一件事,就是效仿青城大义,派出一百门下精英弟子,远赴倭国擒回整个绿林的敌人——邪神。

    一时间天下再次被邪神的问题勾起了神经,不过这个时候,邪神已经从一个政治人物的旋涡之中,悄然转化成了一个武林人物,在大家看来,邪神出身黑道绿林,因为偷袭仙粮而远遁倭国,由现在白道绿林魁首的峨眉派带人追缴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运用射雕英雄、华山论剑等计划,引导大唐绿林,同时转移邪神问题,至此方才算成功,至于最后邪神何时归案,最多只是在绿林之中议论一番罢了,没有人煽风点火的话,短时间内闹不起来了。

    此次华山论剑是在春耕之后进行的,虽然是一场轰动全国的盛事,但不得不说,由于时代经济的限制,这也只是富人圈子里的东西,很少有穷苦百姓关注这个,一来费钱不讨好,二来不少地区仙粮刚刚到手,百姓们恨不得日夜跟田地同吃同睡,哪有心情关注别的。

    当然了,因为论剑比武开了赌赛,也有不少人想要碰碰运气做个发财梦的,可是赌场的风险太大,加上这一场论剑多次爆冷门,所以许多人都被赌赛坑惨了,血本无归者也有不少,这里面的典型人物就是太上皇李渊了。

    有赔钱的,就有借着冷门赚钱的,这里面武士彠就是代表,另外还有一个笑话因此产生,说有一个穷困老头孤注一掷参与赌局,没想到运气爆棚,场场买中,最后一跃成为土豪了,大家羡慕不已,说什么比赛前,是老大爷带着老大娘来碰运气,比赛后就不一样了,大爷还是那个大爷,可是身边的大娘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大娘了。

    对于这些情况,白凡是不太在意的,不少血本无归甚至因为赌博倾家荡产的,都埋怨白凡,可是这毕竟是人们嗜赌所至,再说钱财落到白凡手中,至少还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再不济那些无家可归的还有丐帮托底呢。

    三个月的论剑大会之后,那仙粮也渐渐成熟了起来,大唐仙粮第二次丰收在望,皇帝李二这次又要失眠了,仙粮之火已经点燃,从此大唐扩张将会一马平川,吃喝不愁,加上战士骁勇,武器装备先进,天下谁人能敌?

    又是一个多月过去了,仙粮果然丰收,无数百姓为之欢呼,看着那堆积如山的粮食,老人们情不自禁的流下泪来,若是这些东西放在当年饥荒的时候,恐怕自己的家人也就不用被饿死了。

    孩子们能够第一次真正敞开了吃顿饱饭,小脸上菜色尽去,无不洋溢着欢喜的光彩,只要是种植仙粮的家家户户,即便是只分到一亩粮种,也在秋收之后破例张灯结彩,收获的时候,真的比年节还让人兴奋呢。

    为此,许多家百姓全都自发的供奉着越王冯盎一家、墨家、蓝田侯的长生排位,是他们耗时三四年打造大船出海,死里逃生带回这救命仙粮,值得全大唐百姓铭记。

    根本不用朝廷宣传,百姓们口耳相传的就传遍了天下,仙粮的产量直接让全国百姓眼馋,同时也传到了四夷的探子耳中,于是乎,四周的蛮夷无不胆寒,完了,恐怕大家的末日不远了。

    高句丽的渊盖苏文立刻召集群臣,大唐仙粮丰收,稍加积累就是数之不尽的军粮,作为现如今大唐头号死敌的高句丽,将会很快面临大唐的兵锋,该如何对策?

    “大对卢,大唐有仙粮,且极其高产,这是好事呀。

    我们可以派人去买进,就算买不到也可以去平民那里窃取,只要弄回国内,我们也可以种植吧,如此一来,我们国内也解决了饥荒问题,再行招兵买马,还怕他大唐?”一名大臣建议道。

    不错,许多人都是这样想的,高句丽多年来的发展就是靠着中原上国,中原乱世的时候高句丽去打劫,盛世的时候称臣偷师,可以说这是屡试不爽的办法。

    渊盖苏文沉吟片刻,摇头道:“计谋是好计谋,可惜恐怕为时已晚了。

    大唐仙粮二次育种成功,下一次就是全国普及种植,只要全国收获一季,那么就有了灭我高句丽所用的全部军粮。

    当年我们之所以能够扛住前隋杨广三次进攻,就是因为他们远征资源匮乏,最终引起了国内民乱。想那杨广为了攻击我高句丽,在沿线建立了三个巨大粮仓,筹备了好几年,最终劳师远征也不耐久战,败退下去。

    现在大唐不一样了,有了仙粮,根本不用屯粮,每到一处,即便是县府粮仓也能短时间供应大战了。

    我们即便是偷来粮食学着种植,恐怕也至少需要三年方有成效。”

    不得不说,渊盖苏文的眼光是十分准确的,大唐根本不会给高句丽喘息的时间,而且他没有料到一件事,那就是仙粮虽然高产,但是不会种植的话,在高句丽想要普及丰收,三年根本不够。

    “看来只有求援了。”渊盖苏文沉吟道。

    于此同时,四周各国,百济、室韦、契丹、靺鞨、回纥、倭国、西突厥、吐蕃,全都收到了大唐丰收的消息,有远见的为之担忧,没远见的只能流着口水羡慕。

    皇宫之中李二已经笑开了花,千百年来,天下百姓对于交粮税问题一直都有所抵触,没有一家不想尽办法的省下一点是一点,为此每年征收粮税的时候,因为账目,百姓跟收粮官员没少发生争斗,甚至流血事件都有不少。

    但是今年不同了,种植仙粮的百姓全都抢着上缴粮税,没有丝毫缺斤短两,甚至不少百姓还主动提出愿意多交一成呢,无他,就是因为自己家里有座粮山,已经不在乎这点东西了。

    “朕打算明年仙粮推行全国,不知道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异议?”议政殿内,李二召集了一群文武进行小型讨论,仙粮乃是大计,需要早做打算。

    众人齐齐点头,推行全国那是迫在眉睫了,即便是朝廷想拖一拖,百姓都不答应。

    “陛下,仙粮此次丰收,各地均得以满仓,老臣计算过,明年推行全国的粮种绰绰有余。

    只是,有了这仙粮,大唐其他问题就显出来了,大唐由于多年战乱,形成了地广人稀的缺点,人口分布不均,许多地方大面积的荒田无人耕种。

    明年育种只需要两成今年的收益就可以了,可是根据臣的计算,大唐真正可种之田,是能够吃下五成粮种的,这两者之间的缺口就在人口。”长孙无忌站出来说道。

第七百一十四章 解散丐帮?() 
李二等众人有些不解,种田收粮不是从人出发吗?不是有多少人种多少粮吗?毕竟一个人能够耕种照顾的田亩有限,就算明知道面前有千亩良田,可是一个人也耕作不过来呀。

    “辅机?你的意思是?

    普及仙粮,难道不是确保每家每户都有仙粮可种吗?

    莫非这三成缺口对大唐有什么危害不成?”李二不解道。

    房玄龄笑道:“恐怕不是什么危害,是辅机想到了什么好处吧,若是能解决三成荒田问题,大唐可是好处多多呀。”

    长孙无忌笑道:“老房所言极是,臣正是这个想法。

    我们定下三年蛰伏计划,想要三年后兵强马壮粮草充裕,一口气平定八方。

    可是根据臣的计算,明年普及之后仙粮再种一季的收获也不一定保险,毕竟四夷人多,说不定我们需要持久战,耗时越长就需要粮草越多。

    当年杨广设下三座巨大粮仓,可面对高句丽还是失望而回,所以粮草问题不可不慎。”

    李二点头道:“既然如此,你有什么好主意?不妨直言。”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臣哪有什么好主意,只是面对这巨大面积的荒地,臣有些心疼罢了。

    如果说想要解决,恐怕还是需要侯爷出手,因为侯爷发明的铁牛,可以极大的增加耕作速度,比一人一牛的效率强了十倍不止,如果每家每户都有一台铁牛,恐怕荒地就算再多十倍也不是问题了。”

    “不错,好办法,那铁牛我们都见过,绝对是耕田利器。”

    不少人附和道。

    “此事哪有那么容易?大唐钢铁产量还没提上去,目前铁牛也只能限量供应罢了。”李二叹道。

    “既然是人口缺失,那就应该增加人口,大唐目前已经稳定,可以推行鼓励生育政策,朝廷出面鼓励生育,若是每家都能多生上三五个,用不了十几年,就是用不完的青壮。”李建成建议道。

    大家当然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十几年?我们是想一年之内就解决这个问题,可等不了十几年再去报仇灭国。

    “何不请侯爷前来,他总是奇计百出的。”长孙无忌开口道。

    是啊,直接请白凡来问问,毕竟每逢大事,白凡总有一些别人想不到的点子。

    李建成抬头看了一眼长孙无忌,总感觉今天这事有些变化,似乎这家伙有鬼呀,难不成想出什么幺蛾子?算计我家女婿?凭你一个外戚,你敢吗?

    一个时辰之后,白凡来到了议政殿,虽然路上内侍老高已经草草的解释过了议政殿的事,但是见到一群人都在抓耳挠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