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图书馆-第4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一来,基本上这些国家就没有什么好的兵力自身防守了。

    所以我们月前的出使招降取得了极大的战果,回纥这个北方草原大族,第一个投降我们,现在正在进行接收改编。

    室韦、靺鞨两族也全都表示愿意效忠归顺大唐。

    据说契丹一族,在北方李靖大帅路过的时候已经全族乞降了,丝毫阻碍都没有。”

    说到这个,李二笑道:“哈哈,这个朕清楚,药师来军报提过,当时还闹出个笑话,我军将军原本准备假途灭虢收拾契丹报仇,赚些军功的,没想到对方投降的太快,我们连误会出手的机会都找不到,可以说这样的胜利,恐怕在史书上也找不到第二个吧。”

    众人纷纷大笑。

    白凡点头道:“不错,如此再算下来,不说西北的西突厥,单说东北和半岛的势力,高句丽北方全在我大唐手中。

    高句丽跟我们直接接壤是头号大敌。

    高句丽南边百济人是墙头草,随时可灭,新罗名义上已经是我大唐的领土了,所以,算起来,他高句丽就已经被我们包围了。

    那这样的话,我们其实动不动兵都已经无妨了。

    第一策就是掐断高句丽的所有经商路线,如此一来,他们所有物资全都要靠自己产出,而他们种粮、百工、学识全都比我们大大不足,自给自足可能还有所短缺,所以不出两年就会回落到室韦倭国等蛮人时代,到时还谈什么跟我大唐作对?”

    众人心中惊骇,不错,似乎还真是这么回事,以往没发现,一直说高句丽是大敌大敌,其实这个大敌一直都是倚靠着中原上国而存活的,要是真的完全掐断所以商路,岂不就跟给孩子断奶一样了?

    “不行,两年?太久了,朕等不了,大唐同样等不了,克明的话就代表大唐的话,狠话都放出去了,没用大战还要傻等两年,岂不让敌人笑话。”李二连连摆手,表示不同意。

    白凡早有所料,直接说第二项:“第二策,那就是等到秋收之后了。”

    “怎么?还是秋收之后粮草充足了再战?那跟没说不是一样吗?

    难道你想让四周刚刚收编的蛮人整军一起包围出战?行是行,虽然蛮人士兵用着不太顺手,可是也能减少我们的伤亡,毕竟我们丝毫不缺粮草,些许蛮人,我们养得起。”李二自顾自的计算道。

    “不不,秋收之后粮草充足了,我们也不战,这样就可以不伤一兵一卒了,要知道,蛮人已经招降,现在都是我们大唐人。”白凡高深莫测的开始卖关子。

    不过没有让众人等太久,“我这一计策,叫舆论战,或者叫诛心战。

    保持如今这样,兵威边境,让他们人人自危。

    然后掐断他们所有商道,让他们资源严重匮乏。

    等到秋收之后,我们粮食极大的充足,就算是养活一个小小高句丽几百万人也不在话下。

    那时我们放出消息,大唐有高产仙粮,亩产千斤,却没有充足劳力耕种。

    大唐有千里沃野,可化亿万良田,却无人生活劳作,本想招降高句丽一国,归化为一,共享富贵,传播教化,从此人间不再有饥馑和苦难。

    谁知道高句丽朝廷无道,处处阻挠,宁愿将百姓圈养起来收割财富,也不愿让百姓得享太平安乐。

    在此百姓存亡大事上,竟然连四周邻邦的室韦、契丹、靺鞨部族都不如,着实令人愤慨悲叹。

    但大唐仁义治国,不愿起刀兵伤害无辜受难的百姓,即便你是高句丽的将军士卒,那也是千万受苦百姓之中的一员,我们只盼着尔等与我们同受王道教化,同食天赐仙粮,共享和平盛世,而不愿你我自相残杀。

    所以大唐愿意打开国门,向高句丽乃至半岛所有百姓发出邀请,只要尔等自愿举家入我大唐,必将与我大唐百姓一体视之,绝无敌对、轻慢、压迫等不公存在,有的只是吃不完的粮食,享不尽的富贵太平。

    真正的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只要大家信任前来,这里将会是我们共同的大唐未来。”

    白凡一通说完,全场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李二张了张嘴,我却半天之说了个我字。

    随后不知道是谁带头,竟然为白凡鼓掌喝彩,一时间议政殿内掌声雷动。

    杜如晦对着白凡深深一礼,“某家杜如晦今日心服口服矣!

    往常民间传言蓝田侯睚眦必报,或是传说蓝田侯杀人如麻,也有说仁人君子,也有说异族的噩梦。

    今日之论,已经超出了民族的界限,绝对的圣人之行。

    这通高论若是通传整个高句丽,莫说普通受苦百姓,就连我这大唐人都深深为之感动,若我是高句丽人,肯定会心动不已,可以想象,有此一策,可当五十万大军了。”

    “不错,侯爷高见,我等心服口服。”不少文官齐齐赞道。

    李二回过神来,再看白凡的眼神已经不一样了,本以为这小子的底自己已经看遍了,没想到,远远不够,远远没到底呢,真是深不可测,说他不是人我都信了。

    “好,起初简之说不费一兵一卒朕不信,现在朕信了,高句丽四面皆是我大唐国土,我们再将此通告晓瑜他们全国,纵然渊盖苏文手段通天,也拦不住百姓归唐之心。

    这宣传之言直接用简之原话,一字不改。”

    白凡无语,你这个意思莫非是说我古文不行,只会说大白话?百姓们都已经完全能看懂了?再说了,我说这个只是计策,不是说好了的,我提计策,然后你们给我解决难题的吗?

    “陛下,我说了,我这个计策还有巨大的难题呢。”

    李二大笑道:“良策如此高明,还有什么难题可言?说出来,纵然些许瑕疵,在座可是全大唐的智囊,也为你堵上了。”

第七百五十六章 思想的难题() 
白凡苦笑一阵,世上哪有完美的谋略?大道五十天衍四九,天道尚缺其一呢,不知道你们哪里来的自信?

    “按照这个诛心之战,不用动兵,只用秋收之后,在大唐跟高句丽边境,堆上个粮山,然后我们百姓天天大吃大喝就行了,只要高句丽有人眼馋,最后受不了饥饿所迫,就是源源不断的高句丽百姓归唐。

    可是如此一来,边境我们的二十万大军恐怕再也得不到战功了,没有战功就不能晋升,就没有赏赐富贵,这就是断人财路,事关几十万大军的军心,不可不慎。”

    白凡这么一提醒,李二瞬间就明白过来了,大唐重兵,庶民百姓想出头,从军往往是最快的途径,一场大战虽然死伤无数极尽凶险,可是一样有无数人翘首以盼。

    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试问谁人不贪恋富贵?一将功成万骨枯,大将想要青史留名,可不就靠着一次次大战吗?如今没了大战,估计从此武将再无用武之地,处理不好这个,是要出乱子的。

    即便不说将军,那些想要凭借一身武艺出人头地的普通士卒也在期盼战争,大唐如今基本上已经不缺吃喝了,那么温饱之后百姓就会有所追求,从军卫国,高官厚禄,可都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如果没有仗打,靠什么光宗耀祖?

    这时房玄龄站起来说道:“简之此言差矣。

    大唐此次准备了三十万灭国大军,可是其中意图通过战争升官发财者有多少?恐怕不足十之一二吧。

    自古每次大战征兵皆是百姓疾苦,都是经历过乱世的百姓,没有人喜欢战争,因为战争就意味着伤亡,即便是上次高昌用轰天雷三万破十万,我们也伤亡上千人。

    可能千人队三万不足道哉,但是放在大唐国内,那就是上千个家庭,恐怕里面没有一个是富裕的,如果不是因为家庭穷困,谁会愿意当兵吃那卖命的军粮?

    所以如果真的能够不战而胜,那么三十万大军不会再有伤亡,国家就不会因为战争而多添悲剧,这是天大的好事。

    无论是从朝廷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百姓家庭的角度来看,有良策不用,为何还要去照顾些许少数人的野心呢?”

    房玄龄一席话,让不少文官纷纷点头称赞,到底是一国之相,眼光老到一语中的。

    大战一起若有死伤,单单那大笔的抚恤就是不少的开支,加上现在大唐士卒福利极大提高,一个家庭有阵亡者,其家中老人朝廷赡养,家中年幼子嗣也有朝廷出面抚养教育,可以说,这就是朝廷肩上的重担。

    能不战而胜,既能保持军队战斗力,还能减少朝廷开支负担,百姓家庭也得以圆满,皆大欢喜,试问哪个一国之相不愿意看到?

    李建成开口道:“说的不错,大战耗费巨大,损失士卒还要额外支出,一进一出的账头可是不小,不划算,太不划算。

    如果有不战而胜的法子,本王第一个支持。

    至于我们前线士卒的战心问题,户部出资,给大家加发三成军饷作为一路辛苦犒赏。”

    李二看了一眼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心中给了对方一个白眼,大哥这时候大方了,以往说起战争军费问题,大哥立马化身铁公鸡,简直一毛不拔,比白凡这个天下第一巨富还精明,每每兄弟二人谈及军部粮草,都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恶战。

    杜如晦看着一时间没有说话的皇帝,其实心中知道李二陛下是不大愿意的,虽然这样好处多多,但是弊端也不是没有,在一个当世兵法大家眼中,一眼就能看穿。

    而大唐里面说到兵法,就算是军神李靖,恐怕也不得不对曾任秦王的天策上将李二说一句佩服,秦王打下半个大唐这句话可不是吹嘘出来的。

    不战而胜对于大唐灭高句丽的确是高论,而且是一击必胜的好谋算,可是对大唐来说可不一定,当然,是指长远的发展,因为李二陛下的目光可是十分深远。

    灭完高句丽还要灭西突厥、吐蕃、西域、等等,甚至估计在他有生之年还想往西一直动兵占领。

    未来战争无数,可没有那么多的不战而胜,所以在李二眼中,大唐对高句丽是必胜的一战,这就是一次绝佳的练兵时机,不仅可以在控制伤亡的情况下练出新兵的杀气,使之成为合格的老兵,还能提升大唐军队必胜的信心,为后来的战争赢得士气。

    所以,作为一个皇帝,李二可不会像一个武将那般考虑征战成名,也不会像一个文臣那般想着内部收支,皇帝第一想到的是对未来霸业的作用。

    杜如晦敢肯定,这一点蓝田侯白凡肯定也早就想到了,兴许这就是他只是沉思不愿点出的原因也说不定。

    议政殿内有文有武,现在点出了,面对文武群臣,如果皇帝选择了大战开局,虽然霸气恢弘,可是会遭到谏臣、士大夫等的阻挠,甚至会因此而影响军心,战场上损失的士卒、受伤的士卒会想,为何陛下要兴起杀伐?一点都不在乎我等的性命吗?

    所以此事被点破,恐怕皇帝已经不得不点头同意了。

    心中想为之做些什么的杜如晦上前一步开口道:“陛下,臣有一个两全之策,兴许可以调和个中矛盾。”

    李二眼前一亮,连忙催促道:“爱卿快说。”

    “既然简之的谋划是秋收之后我们在边境炫富,以此收拢高句丽百姓归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