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图书馆-第4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则流言让那些个无知者听来,觉得是天方夜谭,商路是什么?那是南来北往贸易命脉,有人来往就有商路,怎么切断?
再说了,大唐跟高句丽就算是分属敌国,也不可能动得了天下一块的商人阶层,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唐可以控制官商,又怎么能控制民商呢?若是强制手段,恐怕大唐国内早就乱起来了吧。
不过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在大唐可不仅仅只有皇帝代表的官府能够影响商人,还有大唐商人之首,蓝田侯白凡的存在,手握天下第一商会白氏商会,下辖几个子商会:丐帮商会、终南商会、联合商会等等,可以说,仅仅白凡一人,就代表了大唐商界的半边天。
只要白凡一句话,商人需要配合灭国大计,天下没人敢顶风露头,就算是有些许铤而走险想要走私,恐怕不出一日,就会被滴水不漏的丐帮情报网擒获,可以说,这一方面,白凡比皇帝的能量更大。
即便是那些个千年传承的世家商行,也要看白凡眼色行事,谁敢不听话,很快就有白氏商会取缔原本这些人的生意,没办法,白氏商会有这个实力,不是说资金实力,而是说生产销售任何行业优质产品的实力。
话题再回到高句丽的平壤城内,跟许多反应迟钝的百姓不同,许多精明之人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不对了,特别是城中的商铺,许多商铺在流言起时,就宣布关门打烊了。
这就是商人的敏感性,即便这些人只是最下面一层的零售商,接触不到对大唐贸易的上层商行,也知道空穴不来风,如果真的是大唐断货,那么自己手上的货就不能再卖了,有人是认为奇货可居,囤一囤就变成稀有之物了,有些看得更加长远,如果真的永久断货,恐怕就是一场灾难性风暴了。
而高句丽王宫之中,许多高句丽原本的大世家大家族已经找上门了,无他,对外商贸就是这些家族敛财的通道,如今通道被官府堵住,那就该找官府去解决,纵然是大唐单方面的,也该由高句丽派使臣前往沟通解决。
渊盖苏文心道,如果真的靠外交申斥就能解决,那根本就没这些事情了,这一次明显是大唐来势汹汹,要亡我高句丽呢,一群百姓的吸血鬼,需要你们出钱出力为国的时候没见在哪里,现在挣不到钱了想起朝廷了。
心如明镜的高句丽大对卢,眼光比所有人都看的长远,这次大唐是要下死手的,就算是派外交官也无济于事,不过这些家族可不知道,所以说,趁着这个消息的时间差,倒是可以从他们怀里掏出些实际好处来。
“大唐如此欺我,绝对不可以忍。
不过嘛,如今朝廷内忧外患,边关将士还在苦苦作战御敌,朝中大臣不分昼夜忙碌不堪,这件事若是要办成,诸位是不是也考虑为保家卫国出一份力气呢?”
渊盖苏文直白的要好处了。
这些人多年经商,当然无比精明了,想要马儿跑,还要给吃草才行,早一日打通经商关卡,大家早一日挣到钱,没什么不对。
“我金粮商会出粮食千石慰劳前线将士。”一名老者当先开口道,这位是全高句丽最大的商会负责人。
“我们锦稠商会出钱五千贯。”
一个个的商人都纷纷开口,有人出钱,有人出粮,当然还是出钱的多,一来是大家手上粮食不多,二来是许多精明之人明白,眼下正逢乱世,粮食才是硬通货,钱财反倒有些无用了。
至于说这些人有没有担心过前线战争之类的,开什么玩笑?当年中原的隋朝三次兴兵两百万来犯,不照样铩羽而归?大唐二十万灭高句丽?鬼都不信,这也是许多人痛快给钱的原因。
可是五天之后,边关传来噩耗,派往大唐的外交官,全部被扣押成了阶下囚,连一个报信的回来都没有,大唐征东大元帅李靖亲自告令安市城守将,大唐与高句丽分属敌国,永不通商,一件货品都不许流入高句丽,至于外交官?拿钱来赎,以报上次杀我大唐使节团之仇。
只是李靖开的价码有点高,快能买下高句丽一座城池了,所以渊盖苏文是不可能同意的。
很快这则消息就经由安市城守军传到了国内,如此之前的流言就得到了官方证实,百姓们全乱了。
渊盖苏文怒不可遏,大唐卑鄙,扣下使节,无非就是防止我们捂住消息,同时阴谋通过边关将士之口造成国内百姓的恐慌,好狠毒的计策。
百姓们不得不恐慌,大唐若是切断了商道,不说什么衣服布匹,就说粮食,粮食肯定是不够吃了,往年高句丽自己产的粮食可以说糊口一年都不够,许多都是大唐的粮商高价卖过来的。
至于说大唐商人买卖粮食到高句丽,这种行为是不是叛国,明显在大唐不是,就算在前隋也不是。
百姓手中的粮食,除了每年必须交的粮税给朝廷之外,其余就都是家中余粮了,有些百姓田亩较多,产粮充足,自然不会放任囤积的粮食在仓库放烂,就会卖给朝廷的官商,或者卖给民商收粮的。
这样一来,这些商人手中的粮食,有些是卖给城里没有田产的人口,更多的就是卖给了外邦成了出口粮食,这样可是暴利,多数时候,朝廷管辖的官商也会被上面推动做这个生意,可以拉动经济,更快敛财。
而这一次,大唐切断了商路,就是切断了粮路,就在城中粮铺关门的那天,连一个普通百姓都知道不好,家中余粮不足以过冬了,到时非得闹饥荒不可。
没错,不单单是平壤城,高句丽其他城池全都是这样,民间还好,多数百姓都是种田留下的口粮,可是眼睁睁看着秋收的时候被官府硬夺走五成,如今吃粮可以用紧巴来形容了,若不是算着吃,恐怕这个冬天要饿死人了。
第七百六十三章 屯粮,无限屯粮()
就在外交失败之后,高句丽朝廷就已经瞒不住任何消息了,但凡有些身份的贵族都知道一个灾难来了,兴许不用大唐军队打过来,国内就要因为吃粮先爆发一场大战了。
金粮商会被大对卢渊盖苏文弄走一千石粮食只不过是九牛之一毛,全高句丽粮食行业,金粮商会占据六成,可以说每个城池都有他们的粮铺,就算没有大唐的粮食过来,单靠他们的屯粮,就可以在国内正常出售一个月不断货。
只是这个时期,纵然谁家手中有粮食也要藏着掖着,谁也不敢大肆宣传自己有多少屯粮,不然四周都是红了眼的百姓,说不定就会为了生存的口粮做出什么危险的事情。
可是纵然如此,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特别是在金粮商会内部人员出问题的时候,监守自盗,一名店掌柜无意间透露出来总部存粮数据之后,已经恐慌半个月的百姓们不淡定了。
从一个小城市开始,有几家穷凶极恶的地痞纠结起来,直接抢了那座城池的金粮商会粮铺。
金粮商会大为愤怒,上告官府严惩凶手,可是刚刚处理了这一批劫匪之后,临近城池抢劫再发,随后就像是引爆了火药桶一样,哪个城池没有那些吃不上饭的百姓?
这可不单单指穷困百姓,富裕的也有,城中需要买粮食的一般都是自己没有田产,靠金钱买粮食,可是现在倒好,你一个粮行商会关门屯粮不卖,我们吃什么?
饿极了的百姓可不分高低贵贱有没有钱,与其抢其他路人的粮食,不如来一票大的,直接抢了粮行一劳永逸,也可以解解恨,虽然粮行解释说是大唐不给活路,可是我们又不认识什么大唐人,只找断我们粮食的。
所以三天时间,全国所有城池的金粮商会粮铺全都被抢,商会会长已经昏过去三次了。
亲自前往高句丽王宫告御状,高句丽王不理事久矣,大对卢渊盖苏文连声答应追回。
可是此人前脚刚走,渊盖苏文就召来一名心腹。
“听说这个金粮商会掌握着全国六成零散粮食的贩卖,呵呵,眼下是战时,也是他们为国出力的时候了,正所谓法不责众,百姓是无过的,那么只能是他们的错。
去带一队人,查明他们商行总部屯粮所在,这些全都是我们前线未来的军粮。”
那人有些难以置信道:“这,大对卢,我们是官府,直接抢粮会不会”
“哦?我们是官府吗?
那好,叫兄弟们去的时候全部穿便装,不准透漏自己身份,动作利索点,一粒粮食都不能浪费,能不能扛过大唐的威逼,就看你们的努力了。”
渊盖苏文阴森道,他此时直接想到的就是大唐那粮山,可以吃十个月的粮山,如果他们不来进攻,是否就是要跟我们耗过十个月,我们就胜利了?
三天之后,金粮商会宣布解散,会长直接吊死在自己家里。
从此之后,高句丽国内粮食之争更加激烈了,各地盗匪劫掠不断,只是慑于官府的威压,还没人敢对官府的粮仓动手。
除了官府,许多大户大贵族手上肯定有多年屯粮,这时候全都韬光养晦隐藏起来了,连往日时常祸害百姓的纨绔、贵族等等也都收敛了许多,没人想跟一帮红了眼的百姓发生交集。
如此暗流涌动的高句丽,就这么如履薄冰的度过了两个月,天气渐冷,眼看就要入冬了,一直听说大唐驻军边境在进攻高句丽,可是几个月过去了,大唐人一兵一卒都没有动,根本没有打仗。
这时候的百姓们不干了,既然没有打仗,朝廷多收我们两成粮食做什么?一年的口粮都不给留,如此残暴?
第二波流言再起,渊盖苏文欲哭无泪,不是我们不想打仗,实在是人家不跟我们拼刀,人家就这么在城下每日吃喝,我们属于守城的,总不能喊着他们攻城吧,也不能自己十万去突击敌人二十万吧,那就是送死了。
可是你说在这个兵临城下的危急时刻,难道我们撤回十万大军,留下两万日常守城?
这就更不可能了,万一是大唐的疲兵之计呢?故意如此怠慢我们军心,等到我们大军一撤,人家二十万直接攻城,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城池,这可不好玩。
所以现在渊盖苏文可以说如坐针毡,大唐如此阳谋,自己束手无策,这就不是来打仗的,这是明摆着硬拼国力来的。
入冬之后,高句丽国内更加紧张了,因为更多的百姓家中没有了余粮,很多地方都已经出现流民了。
这个时候,许多人想起了几个月前那张莫名奇怪的传单了,一张白白的纸片上写着,大唐有粮食,有田地,吃不完的粮食,无人耕种的大片肥沃田亩,还欢迎其他国家的百姓加入大唐国籍,共享富贵。
这个念头在之前吃喝不愁的时候,高句丽百姓就当做一个笑话看看,可是如今吃饭都靠乞讨了,许多人心中的念头越长越大,一发不可收拾,于是经过一番酝酿之后,第一波咬牙试一试的先驱们出现了,虽然只是个二十多人的小队,却是高句丽第一批加入大唐国籍的百姓。
这些人明显有精明之人,知道这等于叛国之举,国内无处容身,无衣无食,若是等到了寒冬,那就是个死,与其这样,不如走出去试试,即便是被大唐人打死,也不算亏,顶多一了百了,为了这个目的,二十多人一路从平壤隐身潜行,经过十多天的苦难,终于绕过安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