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寻途-第3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碑文石刻上面说到:天宝十四有胡乱,帝慌遣国之师勤之。翰守关不利,都失,帝走西蜀,礼命翰旧部遂押库银追之。乃半,闻马嵬驿之变,逢武幼帝登基,遂逐之。然,翰之旧部千人无觅踪。”

    碑拓到这里什么也没有说,没了。

    “这就到这了?说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怎么看不明白啊?”胡建民手拿碑拓,对着灯光说到。

    “要是按照刘老先生的说法,这天宝十四年,就应该是李隆基唐玄宗的年号。也就是那一年闹得安史之乱最欢的时候。那个翰,我想应该是哥舒翰,一个随从高仙芝的悍将。这段历史,那些苏联的老学究可是有研究。不过,这也让我们知道了不少信息。首先是,这批宝藏确实藏了起来。至于藏到了哪里,有那么好找,唐朝的人早就找回去了。也不至于唐朝后期,产生那些军阀割据局面。朝廷没钱,怎么能控制住手下的强将呢?那个礼,应该是陈玄礼。马嵬驿之变就是此人带头发动的。要说这里没有阴谋,鬼才相信呢?这样,李隆基的旧部就只剩下郭子仪和李光弼了,他们又在灵武推举太子李亨登基。是安史之乱动摇了唐朝的根基,这和钱应该分不开。”李青山说到。

    “诶呦!你对唐朝的历史知道的还真不少?”胡建民放下碑拓说到。

    “也是这二年,找宝找的。最近又在莫斯科跟着那些教授们学习,才知道的。以前,根本啥都不知道。别说中国人研究唐朝兴盛的历史,就是外国,也有不少人在研究。怎么说呢?就算是以史为鉴吧!特别是苏联人,对这段历史更加感兴趣。一个帝国的没落,跟统治者有直接的关系。哎!扯远了!有了这个说明,我们就有方向了。最少,我们是知道有这批宝藏的存在了。”

    听李青山这么肯定的说,胡建民也展开了想象,他说到:“千人能有多少?最少是一千人吧?押送都需要千人,那这批宝藏可不再少数。”

    “古人爱泛指,只要不少于万人,都用千人代替。而且,这个故事应该是李白游历时得到的。估计宝藏很多,要不然弄得这样神秘干什么?回去,有时间了,咱们去探查一下。”李青山并没有告诉胡建民,他手里还有证据。因为他也不是很确定,那张羊皮纸记载的是不是就是藏宝队。

    有了这个碑拓作为底气,第二天他们二人想看到李阳冰小篆的愿望更强烈了。一大早,他们就出了门,打车去黄鹤矶头。轿车里的东西太重,白天出去就有点招摇过市了。所以,二人还是经过一些简单的化妆,避免被人认出来。毕竟,胡建民在这里生活了六七年。

    这次他们到了消防队那里,管事的告诉他们,保管员已经来了,不过得有武汉市文物局的手谕,他们才敢开门让二人研究。

    胡建民让李青山等在这里,他去文物局。一个文物局的介绍信,他还是能开出来的。

    临近中午时分,胡建民开回来了介绍信。想想,应该是花了不少钱。

    李青山在胡建民去开介绍信的功夫,也把墙上的诗文看了个够。针对这些诗文,李青山现在学的还是很认真的。毕竟自己的队伍的联系密码都是用这些古代诗词,就是不想学也得学。况且,一趟青城山之行,让李青山对古代诗文有了更广泛的认识。

    胡建民回来后,仓库的门被打开了。仓库里面基本上都是一些石板、石头什么的。至于那些字画、木刻,不知道都到了哪里,反正不在这里。

    有了上次那块匾额的经验,两个人专门找一些篆刻看。只要是怀疑是李阳冰的小篆,就都拓下来。当然,为了防止外人看出来,他们还拓了一些名人的石刻。比如:颜真卿的字,也有些研究价值。

    足足弄了二十多张纸,两人才把那些石板按照原样摞好。李青山看着外面晾晒的碑拓,对着那个值班的人问到:“鬼子占领武汉,这些文物没有被糟蹋,到是很稀奇的事儿?”

    “嗨!鬼子焉能放过这里?我们在武汉保卫战初期,就把这些文物埋在了山上。因为这个,还有好几个人为了保护这些文物牺牲了呢。小鬼子来中国,只要他们看上的东西,肯定会往回抢夺的。”值班员说到。

    “所以说他们必败!从他们抢夺东西往回运就能看出来,他们的东亚圣战早晚都得输。就连自己占领了这里,心里都没底。谢谢了!走了!”李青山说完,和胡建民收拾好那些碑拓,离开了黄鹤楼旧址。

    回到酒店后,胡建民出去,让人做了个装地图那样的圆筒,把那些没有用的碑拓装了进去。用胡建民的话说,这些碑拓,没有事儿的时候拿出来看,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儿。

    两张带有李阳冰小篆体的碑拓被摆到了床上。此刻,李青山正在正面端详着这些字。

    正面看这些字,根本看不出什么。只觉得小篆体非常好看。可是翻转过来,对着阳光看,字就不一样了。要说古人的智慧就是高,谁又能透过石板去看字呢?

    等李青山把纸张都贴到了窗户上,胡建民开始辨认字了。这回,他是用钢笔把字记在纸上再念。

    把一些难懂的字写在纸上,胡建民念到:“宝应初,十二仙逝,余为其草堂集做序。理其平生所做,甚感慰。然,观其幼作侠客行不与存符。逐想之遗,乃意之深。白游山川,交甚广。梁之二士,实白知交,告之秘,乃从容去。白借古喻之,示其忠。改其作,藏揭于里,望国得之。”

    念完后,胡建民说到:“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啊!就是不知道这些宝藏的具体位置。看看下一篇写的是什么?”

    说着,胡建民赶紧抓起钢笔,开始翻译下一篇碑文篆刻了。

第489章段飞主场() 
剩下的那篇碑拓,胡建民一边说,李青山一边记。原来,李白得到了一幅完整的藏宝图。由于山高路远,自己又年迈体衰,就放弃了去找宝藏的想法。又因为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他也没有把这个藏宝地告诉任何人。恰逢他失意,到了人生最低沉的谷底,投奔谁都没有人重用他。就只好来到了族叔李阳冰这里。在临终前,把藏宝图给了李阳冰,希望他能找人去寻宝,把宝藏交给朝廷。可是,据李阳冰调查,藏宝的那个近六千人的部队,只有李白遇到的两个人逃了出来。其他人不是战死,就是被冻死了。而这两个人,在交给李白一幅藏宝图之后,也都因为伤病在身,不久就去世了。

    李阳冰也想把这批宝藏找回来,可是局势的发展不容他去寻宝。别说是去小海的北面,就是去到小海那里都不可能了。外族的入侵,各地节度使的不受控制,都是找宝的障碍。最后,迫不得已,李阳冰把藏宝图和事件经过刻在了石板上,留给后人寻找。

    而且,李阳冰交代,藏宝图就在滕王阁藏着,能发现侠客行藏诗之人,一定能发现碑文里面的故事。并且,他还说,发现藏诗碑文之人,定是国学大师。否则,他这个藏宝任何人都不好发现。

    最后详细的藏宝地,李青山和胡建民都没有发现在哪里,这让他们高兴的心情似乎被泼了一盆冷水。

    “古人诚不欺我,寥寥数语,就道出了如此大的秘密。可是,具体的藏宝地,这里面也没有说明啊!”胡建民把碑拓扔到床上说到。

    李青山看着那最后那张碑拓足足有五分钟,才开口说到:“藏宝地先不急,最起码我们知道了大概的路线,那就是贝加尔湖之北。再说了,这个李白的叔叔,肯定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的,只不过我们急于求成,没有太多的发现罢了。这张纸,你好好留着,我相信,秘密一定就在这里面。因为,他没说还有另外的碑拓,只说了把这两个秘密藏在这里两个阁子里。按道理说,黄鹤楼不也属于亭子的一种吗?总之,我们在这里的使命算是完结了。”

    “好吧!这个李阳冰也是没谁了,把一个秘密藏在两个地方,要是发现了滕王阁那里的都弄不明白,解释权在黄鹤楼。这是高啊!要不是我们鬼使神差,这藏宝到哪辈子才能被知道啊?十针,你的见解真是独特,我服了!”胡建民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说到。

    “呵呵!可别给我戴高帽。三百多辆大车啊!就是每辆车装一千斤,也是个天文数字。这唐朝的金银还真是多。我现在都怕找到怎么弄?又多了一个死看死守的地方。这批宝藏,绝对不能让苏联人知道,怎么说他都是中国人的。尤其是,它现在还在苏联境内,就更不能让他们知道了。卯大劲,我们在日本多弄些金子回来。事儿肯定不能让他们知道,就是斯大林,都不告诉。懂吗?”李青山正色的说到。

    “是!要是找到了,我看在肚子里,找不到也烂在肚子里。几十万斤啊!真是不怎么好弄。”胡建民现在才感觉到,这批宝藏要是找到了,对他们的负担有多大。

    胡建民因为参与到了这件事儿里,李青山决定,等到有时间,把知道这件事儿的几个人聚到一起,把这件事儿宣布了。然后,有机会顺着那个叫小海的贝加尔湖,沿路寻找。找到了,作为超级机密封存起来。等到机会成熟,把消息告诉可信任之人。宝藏想整体拿出来,那就是在做梦。

    事情落实了,这里的事儿就是等待米哈伊的电报。当天晚上八点,他们就收到了米哈伊到达上海外海的电报。李青山告诉他们,让段飞四人上岸,来武汉集合。具体地点就是喜来登大酒店,房间号是三零五。

    第二天一天的时间,李青山和胡建民都在商场和杂货铺子里面转悠。李青山走,得带着那些金子和珠宝,这就要买些装他们的箱子和棉被之类的东西打包。最少在托运上,李青山能轻松一点。另外,李青山也打算给众人买些礼物,不为别的,就为武汉这里不常来,买些土特产回去。

    李青山这一买,就弄了四个大柳条箱子。南方人因为潮湿,出门往往都带着这种制式的柳条箱子。所以,李青山也不例外,把四个柳条箱子装的满满登登。

    这回,那些金子分开装,算是都平均了重量。每个只有百十左右斤,一个人拿着不算太费劲。

    李青山算一下时间,他到上海需要一天的时间,顺流而下比较快。然后晚上乘坐潜水艇,到月牙湾基地,也不过是三天,再乘坐专机回到莫斯科,时间正好是八月三十号,还有一天休息的时间。不过,这得取决于段飞等人到这里的早晚。

    回到酒店,正在担心段飞几个人,有人敲门。胡建民赶紧躲在门后,悄悄的开开了门。不是他太小心,是在军统多年养成的习惯。

    门一开,只见段飞和身后身后三个人依次走了进来。这次见到李青山,段飞没有像在农场里那样和李青山打着哈哈,而是进到屋里就是一个立正,嘴里喊到

    “报告将军,段飞!”

    “郝爱国”

    “彭程”

    “杜木武”

    “前来报到,请将军指示!”

    四个人说话声音很大,震得走廊里面都‘嗡嗡’的响了起来。

    李青山站起身,走到段飞对面还了一个军礼,嘴里说到:“这么快?一路上辛苦了!”

    “将军,以前段飞有所不知,多有冒犯,请原谅!”段飞走上前一步说到。

    “哪里话!是我没有跟你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