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937全球速递-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约翰知道这样会严重影响联邦快递公司的正常运转,但面对眼前这个衣冠楚楚,不够言笑的传奇探员、犯罪克星,他一时也找不到理由来进行阻挠,只能要求他们尽快完成这次清查。

    这会儿FBI刚刚成立不久,虽然近两年连续侦破了一批大案要案,在美国声名鹊起,但还远没有后世的影响力和威慑力。约翰其实可以利用范德比尔特家族的势力对FBI进行施压的,但想到梅尔文背后的那个大人物,约翰还是决定谨慎行事。

    梅尔文背后的那个人,就是联邦调查局的第一任局长——埃德加·胡佛。后世,胡佛担任联邦调查局局长长达48年,在美国他的权势甚至让总统也望尘莫及。作为美国最大的执法机关和情报机构的掌门人,美国最高秘密的守护者,胡佛的威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他的任期内,美国换了8位总统,16位总检察官,但没有一个人敢解雇他。因为没有一位总统知道胡佛究竟知道些什么,这对总统来说是最大的恐吓。1972年胡佛在任上病逝后,美国国会立即出台了规定将联邦调查局局长的最长任期限制为10年。

    约翰不想因为这种小事得罪胡佛,谁知道这个以小心眼著称的大佬会不会因此盯上他。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就曾经因为拒接胡佛的电话而被记恨,一直到死都被FBI窃听和跟踪。

    而且,在他看来,这次查封只是个小问题,带来的损失也在承受范围之内。真正让他担心的是从这件事情中暴露出来的另一个问题。1937年下半年以来,联邦快递公司扩张得太快了,雇员人数半年内迅速膨胀到了8000人,公司管理出现了明显的漏洞。否则,犯罪团伙成员怎么能这么顺利就打入公司内部了呢。

    第二天,人事主管德沃夏克就带了一票部下赶到芝加哥,开始根据约翰的要求对所有公司雇员进行清查。在他们的协助下,FBI很快就查清了卷入该案的两名雇员的底细。死的那个叫大吉姆,曾因贩卖私酒和武装抢劫商铺入狱两次,去年成功越狱后一直下落不明。跑掉的那个身份更惊人了,他是传奇大盗“漂亮男孩”弗洛伊德的小弟,曾参与了多起银行抢劫案。1934年“漂亮男孩”被警方击毙后一直销声匿迹。这两个人都是通过贿赂当地工会头目才被推荐给公司的。这个收了他们200美金的倒霉蛋很快就被FBI带走了。

    德沃夏克他们发现的问题远不止这一个,一批利用公司夹带违禁物品,盗窃倒卖货物的蠹虫也一个一个被揪了出来。连当初打电话向沃尔特报告枪战事件的那个管理员,也被发现做假账,利用报损的名义倒卖仓库货物。这时候,约翰才发现自己的公司简直是一个四处漏风的破筛子。在没有互联网和完善信息采集系统的时代,约翰很难把公司员工的底细一个一个都查清楚。要想杜绝这种事件的再次发生,公司必须建立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

    一直以来,约翰都很反感福特公司班奈特采用的那种管理模式,联邦快递公司也一直没有建立所谓的“服务部门”(公司内部警察和密探的别称)。现在看来,在司法体系尚不完善的时代,这种部门的存在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约翰召集了公司管理层,把他的担忧告诉了他们。德沃夏克坦言,由于公司扩张太快,很多时候他们都只能通过收购当地小公司来完成在各州的布局。不光是基层员工,很多公司中层的底细他们也不是很清楚。特别是在一些中西部州,那里执法力量薄弱,黑帮林立,治安状况非常不好。公司前一段时间就出现过运输车队遭遇持枪抢劫的情况,现在看来不排除内外勾结的可能。

    出身军人世家的弗雷德提出了一个建议,招募一批退伍军人组建公司自己的安保队伍。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公司内部的管理,一方面也可以在治安状况不好的路线进行武装押运,保证公司人员和货物安全。

    约翰对弗雷德的这个建议很感兴趣,他现在就有一个公司安保部门负责人的合适人选——约翰的表兄雷利。这个军火贩子在中国的时候还可以凭借陆军第十五步兵团的势力捞点油水。现在回了国,美国的军火市场可不是他这种小虾米可以掺和的。反正他最近一直闲着呢,不如让他来试试。如果做得好的话,未来还可以考虑把这个部门独立出来,单独成立一个安保公司。后世那个著名的黑水公司,他的创始人后来不就改行做物流了么。貌似他那个香港上市的物流公司在非洲和不少中国大企业合作的很愉快。

    约翰自己心里还有一个小九九,那就是他这些天一直惦记的“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招募一批退伍飞行员,把这个航空队的架子先搭起来,不是么。

    不过,要建立这种“准军事力量”,事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还真不少。国会、州议会、司法部、陆军部都要好好打点才是。

    军方那边,弗雷德表示能够帮上忙。他父亲现在是本宁堡步兵学校的校长,貌似和未来的陆军参谋长马歇尔还是同事(马歇尔要到1938年夏天才被任命为陆军部副部长。),和很多军方大佬都能说的上话。

    国会那边,威廉这么多年的联邦参议员不是白当的,影响力还是有一点的。

    州议会那边比较麻烦,得一个州一个州的谈。不过现在经济形势不好,各州失业率居高不下,这种能够提高当地就业率的事应该也不难通过。

    关键是司法部,约翰实在找不着路子。多诺万这个公司法律顾问倒是当过司法部长助理,不过他现在人在欧洲呢。而且他和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势同水火,找他出面可能会有反效果。

    有问题找哈罗德。约翰习惯性地又抓起了电话,想向他那个堂哥讨个主意。

第二十三章 再遇共济会() 
1938年1月10日晚上23:00,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40街与42街之间的纽约公共图书馆里里空无一人。这会儿已经是闭馆时间,约翰一个人坐在主阅览室315号房间的角落里。在铜质蒂方尼台灯的灯光下,他正心不在焉地翻阅着一本菲马克·肯·伯恩斯写的《南北战争》。

    虽然自己的老爸是纽约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捐助人之一,约翰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期间也经常坐在现在这位置上翻阅这里的藏书,但他从来没有这么晚来过这里。此时此刻,约翰当然不是来看书的,他在等待一个将会对他未来的人生产生巨大影响的会面。

    事情还要从几天前他和哈罗德的通话说起。当时,他给哈罗德打电话,想看看哈罗德能不能帮他与司法部的大人物搭上线,为他筹备中的保安公司疏通下关系。但是,在听完约翰的陈述后,哈罗德在电话里沉默了很久。一开始,约翰以为哈罗德有些为难,正准备就此打住这个话题,但是哈罗德却问了他一个看似不相干问题。

    “约翰,还记得你父亲留给你的那枚戒指么?”

    约翰当然记得,那是自己大学毕业那天,威廉堂兄转交给自己的。父亲在去世前将这枚戒指交给三伯萨基姆代为保管。三伯去世时有又叮嘱他的长子,也就是威廉堂兄在约翰大学毕业时将这枚戒指交还给了他。这是一枚看似普通的银质戒指,戒面上刻有分规、曲尺和书本组成的象征符号。没错,这是一枚共济会纹章戒指。分规、曲尺和书本(法典)是共济会会员完成个人实践、突破三重黑暗、重见理性光明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被称作“三重伟大之光”。

    约翰的前世曾经读过宋鸿兵的《货币战争》这本书。书中这种“罗斯柴尔德家族和共济会控制世界”的论调在后世阴谋论爱好者中很有市场。他们认为以洛克菲勒家族为首的共济会通过华尔街操纵着世界经济,并以世界结算货币美元为进攻武器,自20世纪80年代起相继扫荡了RB、拉美、东南亚及俄罗斯。

    不过这一世,约翰从没听说有洛克菲勒家族重要成员参加过共济会。事实上洛克菲勒家族一直是另一个美国秘密精英组织“骷髅会”的成员。倒是约翰的父亲和不少范德比尔特家族成员比如三伯以及威廉和阿罗德都是共济会会员。当初,他们把那枚纹章戒指交给约翰,就是在征询他是否有加入共济会的意愿。所以,约翰也通过他们对共济会有所了解。

    共济会,也称美生会,字面之意为“自由石匠”(Free…Mason)。传说中,远古共济会是一种带宗教色彩的兄弟会组织。它的成员们自称为该隐的后人,通晓天地自然以及宇宙的奥秘,曾与罗马天主教教廷发生过长达两百多年的世纪战争。不过从分规、曲尺和书本组成的象征符号上来看,约翰更倾向于相信共济会是中世纪时期,为保护一些特殊知识传承免遭宗教迫害而诞生的社会组织。

    现代共济会正式出现始于1717年的英国。当时伦敦的贵族和高级神职人员,举办了一些类似高级俱乐部的聚会,内容多半是以社交活动、娱乐和饮食为主,更像一个高端的文化沙龙。在思想启蒙运动中的,很多著名的思想家比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孔多塞侯爵等都是共济会成员。

    美国共济会组织直接传承自英格兰的总会所,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于1733在费城创办了美国的第一个共济会总会所。这批美国共济会成员在美国独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除了乔治·HSD、本杰明·富兰克林外,《独立宣言》的56位签署者中至少有8位是共济会成员。1781年第一部美国宪法的签署者中至少有10位,1789年美国宪法的40位签署者中至少有9位,乔治·HSD麾下63位开国将领中至少有31位是共济会成员。

    虽然10年前,威廉和哈罗德都曾期望约翰加入共济会,但他那会儿并没有同意。当时,涉世未深的约翰对共济会这种秘密社团并不太感冒。当然,这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到了著名的摩根事件的影响。

    威廉·摩根(WilliamMorgan)是一名砖瓦匠,他在纽约加入了共济会。由于迟迟不能在共济会内部升级而心怀怨恨,他宣称要在当地报纸上将共济会的秘密公开。这种背叛行为激怒了其他共济会成员,不久当地报社被纵火,摩根也因被告发拖欠大笔债务而入狱。后来,一个声称是摩根朋友的人到警察局保释了摩根,并将他带走,从此这两个人就杳无踪迹了。

    摩根的失踪使得事件迅速激化,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抗议共济会的运动中来。由于大多数银行家、法官、富商和政客都是共济会成员,这加重了底层民众的不安和忧虑。纽约民众开始集会号召禁止共济会员进入政府系统,因为当时的美国总统杰克逊也是共济会员,他们还建立了反对共济会党参与了之后的两次大选。

    哈罗德时隔多年再次旧事重提,让约翰感到非常诧异。“Michael(哈罗德的昵称),为什么突然提到这个?”

    “我想过去这么多年了,你应该知道组织的重要性了。”哈罗德的话显得意味深长。

    “当然,组合可以赋予个人不属于他的力量。不过调动这种力量需要付出代价,我现在付不起也并不需要,不是么?”约翰反问道。

    “不,你还不明白。当你自己的力量很弱的时候,你和组织之间的关系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