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937全球速递-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特别是随着马歇尔提拔的那批中青年军官逐渐在参谋部站住了脚跟,约翰这个“有想法、能干事、眼界开阔、学习能力强”的年轻人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成为了在陆军某些精英小团体里颇受欢迎的人物。

    在这个过程中,约翰也结识了不少还没有“发迹”的未来“大神”。比如参谋部新闻图片处处长小弗兰克·艾伦上校。

    这个将来率领“大红一师”(陆军第1机械化步兵师,是美国陆军的王牌部队)从北非一路浴血厮杀到西西里的彪悍师长,竟然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每餐之前必做祷告,跟后世电影中坐在吉普车里满嘴脏话的形象完全不一样。

    再比如克拉克现在的顶头上司,训练处副处长洛厄斯·鲁克斯上校。这是个严肃认真,特别注重规则和纪律性的严厉长官。不过他和布莱德利的私交不错,还是布莱德利女儿的教父。约翰知道,将来布莱德利出任第二军军长时,鲁克斯就是他的参谋长。后来他还担任过盟军最高司令部的作战处副处长。

    在这些人中,跟约翰关系最好的是伦纳德·杰罗中校和罗伯特·麦克卢尔少校。

    杰罗现在是内文斯副处长手下的主任参谋,经常和约翰一起去参加各种会议。几天相处下来,约翰发现杰罗不仅精力充沛、学识渊博,而且性格温和,特别有耐心。从那以后,约翰就把杰罗当成了自己的半个老师,有什么问题都喜欢向他请教。

    约翰有时候会想,历史上,陆军部选中杰罗来担任第15集团军的中将司令并非没有道理。(二战期间,杰罗先后担任过第29师师长和第五军军长,并于1945年1月出任新成立的第15集团军的中将司令)。

    这个第15集团军简直就是二战期间美军的一朵奇葩。整个集团军总共只有3000多人,全部都是军官(军衔还都不低),没有一名士兵。这些人都是赶在战争结束前来军队镀金的美国上流阶层子弟,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编写战史。

    所谓第15集团军司令这个职务其实就跟保姆差不多,主要工作就是看着这帮富家子弟别到处惹事。在当时美军的高级将领中,也就只有杰罗这个学术功底深厚,性格温和又有耐心的人才能胜任得了这份中作,换个其他人来非捅娄子不可。

    顺便说一句,巴顿将军在被解除第三集团军司令职务后,做为安抚,在1945年11月被派来接替杰罗成为了第15集团军的第二任司令官。结果上任不到一个月,他就在外出打猎的时候遭遇车祸去世了。

    约翰结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军事情报处的少校参谋罗伯特·麦克卢尔在某些方面正好与杰罗相反。杰罗是个温文尔雅的学者型军官,喜欢专心致志地研究战略战术问题。麦克卢尔则是个非常有活力的年轻人,交友非常广阔,跟谁都能自来熟,而且很有眼色,一点也不讨人厌。

    在陆军参谋部里,麦克卢尔几乎跟谁都能聊得来,信息灵通得很。约翰能这么快和他成为好友(主要是麦克卢尔自己主动贴上来的),跟他的这种性格有很大关系。

    约翰知道,麦克卢尔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的这种天赋,将在二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1941年的时候,他曾经一个人担任了美国驻九个国家的大使馆武官(英国和其他八个在英国的流亡政府)。因为表现出色(弄到了不少军事情报)被艾森豪威尔选中担任了欧洲战区情报处的处长,从此一路跟着艾森豪威尔走进了盟军最高司令部。

    在盟军最高司令部公共关系处和心理战处拆分之前,麦克卢尔几乎等于一个人负责了公共关系、心理战和新闻审查三个重要部门的工作。虽然军衔只是个准将,但却是盟军最高司令部里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一天下午,约翰和杰罗一起代表作战计划处去参加由陆军航空兵司令部牵头组织的关于“12月18日的赫尔戈兰湾空战”的战例分析会。

    阿诺德将军没有出席,会议将由老熟人哈罗德·乔治中校来主持。不对,人家现在已经是准将了。这位绰号“哈尔”的陆军航空兵司令部作战处处长跟布莱德利一样,已经借助陆军领导层更迭的东风,一跃进入了将官的行列。

    一进会议室,约翰就看到了自己在军工生产委员会时结识的老朋友霍伊特·范登堡和海伍德·汉塞尔。这两个战略轰炸派的核心骨干最近也获得了晋升,肩膀上跟约翰一样扛着对银树叶。

    “约翰,好久不见。”霍伊特开心地跟约翰打着招呼,“自打你去了宪法大街那边,就没在弹药大厦(陆军航空队司令部所在地)见到过你了。”

    “你好,霍伊特。”约翰首先对他的晋升表示了祝贺。历史上霍伊特要到明年7月才获得晋升,这一世因为马歇尔人事更迭计划的提前,他也早早地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寒暄了一阵后,约翰发现会议室的一角坐了一名表情严肃的小个子中校。约翰一开始以为他是陆军航空队的人,但看了看他的臂章,居然也是陆军参谋部这边的。

    “伦纳德,那边那个中校你认识吗?”约翰小声地问杰罗。

    “沃尔特·史密斯,马歇尔参谋长的助理秘书,他应该是替马歇尔将军来了解会议情况的。”

    好家伙,原来这个小个子就是将来艾森豪威尔最信任的助手——盟军最高司令部参谋长史密斯中将啊。约翰回忆了一下,好像战后,他还干过一任中央情报局局长和副国务卿,在日内瓦会议上用一手端咖啡一手拿曲奇来逃避与周总理握手的就是这个家伙。

第二十三章 赫尔戈兰湾空战() 
约翰没有主动上前去结识史密斯,不只是因为会议已经开始了,更是因为他不想让人产生不必要的误会。马歇尔参谋长的助理秘书,这在陆军参谋部里是个比较特殊和敏感的职位。

    他除了帮助马歇尔参谋长处理一些日常的行政事务外,最重要的工作,是坐在参谋长办公室的外间充当“挡驾人”的角色。也就是说,那些想要面见马歇尔的人,都必须先通过他这一关。由他根据马歇尔的日程安排来决定是否可以进去,或者何时可以进去。

    约翰不想贸然上去套近乎,这很容易让史密斯和其他人误以为自己想以此来接近马歇尔。自从听史汀生叔叔说了马歇尔之前对他的“使用安排”后,约翰就在这一问题上尤为小心。

    归根结底,史汀生叔叔和马歇尔只是盟友关系。两人虽然在大方向上保持了一致,合作得也还算默契,但各自的利益诉求还是有差别的。约翰作为史汀生的亲近晚辈,在工作上保持积极配合的态度就可以了,实在没有必要主动往马歇尔身边凑,况且凑过去也没有用。

    约翰很清楚自己在参谋部里的定位,老老实实干自己的事。该有的待遇一样也不会少,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也不会牵扯到他,但想要额外的优待也是不可能的。

    况且他压根就没想过要长期在军界发展,什么军衔、职务都对他没有太大意义。还不如乘机学点东西,结交点人脉来的实在。

    很快,约翰就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了陆军航空队情报参谋对赫尔戈兰湾空战的情况介绍上。这场空战的规模不大,参战的英国轰炸机和德国战斗机加起来也就只有一百架出头,而且并没有全部发生接触。

    战斗的过程也不算复杂,英国皇家空军的24架威灵顿轰炸机在一个天气十分晴朗的白天从本土出发,尝试袭击德国北部港口内的德国军舰。结果在赫尔戈兰湾上空,遭到了德国地面防空火炮和空军战斗机部队的拦截,被揍下来了12架。德军只损失了3架战斗机,没有一枚炸弹成功落入港区。

    这么简单的一场战斗有什么好分析研究的呢?你还别说,值得研究的地方还挺多。尤其对于“哈尔”、霍伊特、海伍德这些陆军航空队的战略轰炸派来说,这次糟糕的轰炸作战所带了的经验实在太宝贵了。

    这些年,战略轰炸理论已经逐渐被各国空军所接受。“只要大力建设负责进攻的轰炸机部队,就能依靠轰炸迫使敌国投降”的想法不只是在英国皇家空军有市场,在美国陆军航空队里同样拥有一批支持者。

    但是理论就是理论,即使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围绕这一思路来建设和发展自己的空军。但到底实战效果如何,谁也不知道。这次发生在赫尔戈兰湾的空战可以说是对战略轰炸理论的一次实战检验。

    虽然战果不佳,但为改进和完善战略轰炸理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历史上,这场规模不大的空战,彻底改变了二战中的战略轰炸作战模式,被英国和德国的官方史学家一致评为“整场战争中最重要的战斗之一”。

    情报参谋介绍完情况后,会议里就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争论的焦点很快就集中到了密集轰炸机阵型能否仅凭速度和火力突破敌方拦截的问题上。

    在此之前,各国的战略轰炸理论都存在一个漏洞,没有认识到“轰炸机永远都能突破防线”这个理论前提是不存在的。但发生在赫尔戈兰湾的这场空战给他们泼了一头冷水。

    白天,轰炸机编队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很难突破对方防空火力的拦截。就算轰炸机编队再怎么密集,装甲、火力再怎么加强也无法达到理想的突防效果。

    于是在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上,在场的军官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应该放弃昼间轰炸,转而主攻夜间轰炸。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对方地面防空火力和拦截战斗机的威胁,避免出现太大的损失。

    另一派则认为,夜间轰炸的精准度不高,而且只在夜间出动也大大限制了战略轰炸威力的发挥,应该派出战斗机编队为轰炸机护航。

    在约翰的记忆里,英国和美国后来在这一问题上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资源紧张,战斗机数量不足的英国皇家空军把他们的轰炸机部队转型为了一支夜间轰炸机部队,所有攻击行动几乎都是在夜间发动的。为了在夜间实现更好的低空突防效果,他们还开发出了“蚊”式这样的纯木制轰炸机。

    而财大气粗的美国陆军航空队,则投入了大量资源,在大幅提升远程轰炸机装甲、火力的同时,开发出了大航程战斗机,为战略轰炸机部队提供了护航保护。

    会上,约翰旗帜鲜明地支持了组建战斗机护航编队的提议:“我们目前使用的轰炸瞄准器(诺顿神器)虽然精度很高,但有一个使用前提,就是轰炸目标必须在机组人员视线范围之内。夜间轰炸很难保证轰炸精度,效率太低。”

    “可是目前的战斗机航程太短,无法为远程轰炸机提供有效的保护。”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那是以前发动机不行,只能靠减少战斗机的重量来保证机动性。近一年航空发动机技术发展的很快,我们完全有能力开发出大航程战斗机。”约翰这可不是吹牛,他辛辛苦苦从罗罗弄回梅林发动机不就是为了干这个的吗。

    别看休斯飞机的H…1、H…2卖的很火,但约翰知道这只是一款高空高速性能单一的飞机,做拦截机效果还不错,远程护航还要看正在研发中的P…51。P…51野马加了副油箱作战半径能达到惊人的1200公里,足够从英国飞到布拉格再飞回来了。

    约翰的话成功地引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