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真是皇帝-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个汉子脸上带着笑,老刘的日子不好过,他们是清楚的,刚才说那些话也只是熟人打趣。

    顽童再胡闹,也不至于把整棵树上的荔枝都偷光,况且,这四方邻居,都是老实人家,自家的孩子偷了人家的荔枝,都会原价赔偿,不会让他一个可怜的残疾人白白遭受损失的。

    “行了,不就几个荔枝嘛,能值几个钱?来,喝碗醪糟,解解暑气,这天气呀,真他娘的要人老命哟。”

    老刘脸色稍稍缓和,仔细想想,平日里,街坊邻居也没少接济他,如今果子成熟了,给他们也送过去一些尝尝鲜,那才是该有的人情,和几个稚子怄气,确实没必要。

    他一瘸一拐地走到大树底下,接过汉子递来的瓷碗,酸甜的醪糟被他一饮而尽,这胸腹中的火焰好像瞬间就熄灭了,倦懒之意一扫而空,浑身舒畅。

    几个汉子摇着蒲扇,看着不远处,街坊间不断来往的行人,其中一人感慨道:“这才是人过的日子啊。。。”

    听到他的话,其他人皆是深有体会地叹了口气,想想前几年,老天爷不给面子,不是大旱就是大涝,饿死人的事情屡见不鲜。百姓们没粮食,朝廷却不管,赋税比往年还多了一成,简直是不让人活。

    今年虽然也有旱情,豫州也发生了涝灾,但多数地方还算是风调雨顺,更重要的是,朝廷征的税少了。

    官员们也收敛了许多,没听说过哪里有横征暴敛的事情出现,原本绝望的生活突然就出现了一缕曙光,让人是又悲又喜。

    “这都是仰赖陛下之功啊!”刚才大发感慨的那汉子道。

    其他几人纷纷应和。

    “是啊,大家都说当今陛下是真龙天子下凡,是上苍派来人家,拯救咱们这些苦命人的,有陛下在,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老刘也觉得当今皇帝是个好皇帝,因为别人都这么说,只可惜的是,像他这种既不是农,又不是商,非官非贼的人却没有享受到半点好处。

    见老刘一脸的失落,几个人安慰他道:“老刘你也不要丧气,陛下英明神武,最见不得百姓受苦,不会忘记你们的。”

    “就是,老刘,你的好日子会来的。”

    “我听说,陛下前几天准备再修籍册,度量土地,把城里那些没有铺面作坊,又不是奴籍的人重新划到农籍里,分配土地,结果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哎,多好的政策,多好的陛下啊,可惜啊,可惜。。。”

    老刘闻听此言,不由浑身气血上涌,浑身颤栗。

    祖辈原是将作监的匠人,本事没有传承下去,父辈只得变卖全部家产开了家小酒馆,传到他手里的时候恰逢兵荒马乱,朝廷征丁,他被捉去充了军。

    在给大军押运粮草的途中,遇到敌袭,左腿被箭射穿,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救治,就落下残疾。

    打完仗后,朝廷就给了一贯钱作为补偿,没有表彰,没有军功,没有优待,他没有享受到任何伤残军人应该享受到的待遇,因为他只是个押运粮草的民夫,连辅军都算不上。

    瘸着腿回到家,妻子病故,扎着长生辩的儿子已经长大,四肢修长,只可惜,是个败家子,整日里和一群游侠,盗匪厮混,祖辈留下来的酒馆早就被他给卖了。

    老刘悲愤交加,相比较祖业的丢失,发妻的病逝,他更为儿子的堕落感到悲哀,可他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儿子跪在地上,指着他的鼻子吼“你除了给我血肉,什么都没给我留下,种地没田,经商无门,连在城里走动,都会被官府给抓去问话,因为我没有户籍,是个野种!”

    儿子没有一个正经的身份,自然就无法从事正经的工作,只得四处逃窜,干着见不得人的买卖,他每天晚上做梦都会梦见,儿子的头颅挂在城门口,两眼无神地看着他。

    如今好不容易有一线机会,能让自己的儿子重新获得合法身份,没想到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老刘双拳紧握,最后又无奈地松开黯然神伤,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废人,谁又肯听他的话呢?

    “这群狗官!”几个知道老刘过往的汉子,怒火难以抑制,一拳砸在树上,树叶簌簌往下掉。

    气氛突然沉默了。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类似的人往往都有类似的命运,虽然不能说穷人都得不到幸福,但穷人的生活,大多往往都是痛苦的。

    也不知是哪位大师曾经说过,你不让穷人好过,在你倒霉的时候,穷人会让你更加难过。

    落井下石这种事情,谁都干过。

    当金陵城的穷人得知,谋逆的十七族,除了曹家被流放千里之外,其余十六族皆于明日行刑时,整个金陵沸腾了。

    十六族,整整六百七十四人,女眷皆被充妓,男丁皆为斩首,浩浩荡荡的囚车队伍从天牢里开出,一直到东郊河畔,整条街道聚满了人,这一次,没人再向他们扔烂菜叶子,扔的是石块。

    如果不是禁军及时维持秩序,这些人,恐怕还没到刑场,就会先被百姓们砸死。

    刘邦看着皇城司实时传来的情报,不由长叹了一口气,这正应了一句俗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从百姓们如此强烈的恨意上就能想到,这些家伙,究竟是如何的恶事做尽,死不足惜。

    虽然,他很清楚,那六百多人里,至少有一半没有害过人,在那一半人中,还有不少人曾经接济过乞丐,流民,搀扶过老人,日行一善。

    刘邦要的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

    (本章完)

第179章 人心() 
百姓都是盲从的,即便有人受过这几家的恩惠,在众口一致,视这些被装在囚车里的人如仇寇的时候,他们也会悄悄闭上嘴巴,说不定还会和其他人一起咒骂,扔石块。

    主流永远都是正确的,那些另类的思想,另类的人都被这股洪水吞噬的连骨头渣子都不剩,即便是皇帝,也不行。

    矛盾需要一个宣泄口。

    百姓与豪族之间的矛盾就像一个放在太阳下的炸药包,只需要一点小小的火星,就会爆炸,到时,死的人恐怕就不止这六百七十四个——烽烟一起,堆尸如山,血流成河,可不是一句玩笑话。

    刘邦做过一个统计,他搜集到了近十年,地方递来的告急文书,制成图表发现:各地发生暴动的次数,规模在逐年攀升,尤其是最近五年,虽然每次叛乱都被平灭。

    但无论是从参与人数,还是破坏程度上看,这五年内,发生的暴动,都比以往有了显著的增高,大有愈演愈烈,星火燎原之势。

    触目惊心啊。

    大渝底子厚,现在还能为维持现状,可底蕴终究会有耗尽的一天,当有朝一日,朝廷无力遍地叛乱时,大渝也就气数尽了,刘邦这个皇帝也该下台了。

    那种惨烈的情景不敢想象,为了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刘邦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找替罪羊,十六个金陵显赫的大家族来当出气筒最合适不过。

    所以,百姓的愤怒是有理由的,十六族被斩尽杀绝也是应该的,故而,做出这个决定的皇帝也是没有任何错误的。

    刘邦心烦意乱地批阅奏折,脑子里不断替自己的屠夫行为找各种理由,只可惜的是——即便他给自己找了无数合法合理的借口,暗示了自己很多次这样做没有错,可当午时的钟声响起,他还是不由浑身一颤,手中的朱笔掉在奏折上,荫出一大滩殷红的印记,像血一样刺眼。

    东郊河畔。

    执法官面无表情地宣读每一族的罪状,每读完一家,监斩官刑部尚书张鲍义就扔出一块木牌,说一声‘斩’字。

    腰间系着黑布带,头上缠着红布条的刽子手,一大口酒喷在雪亮的环首刀上,双手高高举起刀,然后重重挥下,钢刀在阳光下划过一个炫目的轨迹,瞬时,人头落地,脖腔中涌出大量鲜血,冲了足足一丈多高。

    轨迹不断在空中闪过,血柱不断喷出,不一会,浓郁的血腥气便笼罩在这块区域,原本山清水秀的地方立刻成了令人作呕的修罗场。

    那些被绑在木桩上,等待行刑的人见到前面的人身首异处,顿时昏死了一大片,大小失禁。有好多人都是在昏厥状态中被砍掉脑袋的。

    在一边观刑的百姓里,有不少人蹲在地上呕吐,但更多的人是满脸兴奋,他们把眼睛睁的大大的,生怕错过一处细节,眼睛里泛着嗜血的光。

    挥刀,砍头的动作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时辰,当六百余人都被砍完时,东郊河畔早已经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东郊的河水成了和血一样的颜色,一直绵延十几里,无数的苍蝇闻到血腥味,从四面八方聚来,黑压压的,如同乌云一样,赶都赶不走。

    这地方已经没法待了,张鲍义黑着脸看那些苍蝇在尸体上下蛆产卵,好不容易熬到执法官喊完‘刑毕’两个字,便一甩袍袖,快步离开。

    其余几个陪斩官脸色同样不好看,也紧跟着长官走了,只剩下漫天飞舞的苍蝇,还有满地的尸体,天空有几只乌鸦在兴奋地鸣叫。

    在人群外围,一处地势相对较高的山坳上,两个身着青色官袍的年轻官员,握着毛笔,快速地在纸上记载着什么。

    待记载完毕,其中一个身材高挺,面容清秀的青衣男子叹了口气道:“我朝自高祖皇帝起,还从来没有像今日这样,一次杀这么多人。。。”

    另外一个青衣官员听他话犹未尽,便转头看着他,等待下文,可等了许久,那人也没说一个字。

    他转过头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这些人串通一气,起兵逼宫,所犯的乃是不赦的大罪,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咎由自取,怨不得他人,只可惜啊,这好好的草木秀地,用来踏青游玩最好不过,如今却是去不得了。”

    “谋逆固然不对,可这些人都是和我们一样,是诗书传家的世族,如今被屠戮一空,陛下的心里,难道就没有一丝不忍吗?

    反正都是死刑,用绞也就罢了,非要当众斩首,弄得血淋淋的,连我都有些心惊胆颤啊。”

    站在他身边,那个身高较低的青衣官员收好纸笔,十分严肃地说道:“怀德兄,你我皆是史官,唯一要做的就是客观公正地将每一件事记录下来,传于后世,陛下的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

    至于其他的,就不是我们需要操心的了。这里的事情已经完了,咱们这就回去吧,父亲还在等我们呢。”

    高瘦青年深施一礼“受教了!”随后两人一起随着官府的队伍离去。

    。。。

    刘邦站在养心殿门前,一直注视着东方,不动也不说话,就这样,一直保持一个姿势足足站了一个多时辰。

    林嫣从后殿出来,看着桌上散落的朱笔,还有那滩殷红的墨迹不由轻叹了口气。

    她从侍女手中接过饭盒,将里面的食物,果品取出,放到桌案上,就让她们下去,自己一个人走到刘邦跟前轻声道:“陛下,天气烦热,站在外面久了对身体不好,还是回殿里凉着吧,臣妾做了银耳莲子羹,还有新摘下来的荔枝,用来消暑最好不过了。”

    刘邦缓过神来,看了一眼她,也不说话,林嫣凑过来,握住他的手,这才发现,炎炎夏日里,皇帝的手冰的吓人。

    “梆梆——梆梆”钟声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