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真是皇帝-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堂之上情势不明,抛出一个林清徐就足够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掌握军权!

    大渝共有七支大军,有五支驻守在边关,防御外敌,禁军驻守金陵,负责京城治安。

    还有一支,驻扎在河西郡。

    河西之地穷苦不堪,悍匪丛生,还经常有扯旗造反的乱徒,在这里驻扎军队是非常必要的,刘邦没心思管这些,他在意的是,这是离京城最近的一支军队!

    兵起河西,过潼关,其间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可谓是一马平川,大军开拔不到七日便能到达金陵。

    说它是金陵的最后一道屏障那也不为过。

    刘邦想起河西大军的守将,名字好像是叫做姜义,是一个性情耿直的汉子,人缘嘛。。。似乎不是很好。

    前日里,他和一干将军前来递交换防文书,宴会上刘邦发现,基本没人会和他说话,他呢也不多言,只是一个人坐在一边喝闷酒。

    “郁郁不乐的人一定是不会溜须拍马,不会溜须拍马的人一定有真本事。”刘邦喃喃自语着,心中已然有了主意。

    。。。

    林清徐下了马车,在仆役的服侍下走进大门,魏灵韫正在前院练武,剑花舞动,忽如银蛇,忽如莲花,身如流云脚底生风,柳絮随着他不停打转,剑吟阵阵,一时间,气势煞是逼人。

    无涯正坐在一边品着茶,看他舞剑,时不时指点两句,府中仆役不敢靠近,都站在一边,有几个丫鬟看着魏灵韫英武的模样,掩面偷看,面露桃花。

    看到林清徐回来,魏灵韫收剑入鞘,端端正正地在他跟前施了一礼,林清徐摆摆手笑道:“这一套断水剑法深得汝父真传,不错。”

    “空有姿势罢了。”无涯不屑一顾,弄得正在得意道谢的魏灵韫一脸恼怒,无涯指了指房间示意让他回去,魏灵韫也不多留,提着剑径直走进房间换衣服去了。

    无涯和林清徐坐在石凳上,两人各自倒了一杯茶,品了几口无涯问道:“陛下可曾召见你了?”

    林清徐摇摇头“今日见陛下脸色颇为憔悴,只说了几句话,就让我们出来了。”

    无涯只是叹息一声,也不说话了。

    两人坐在石凳上,各怀心事默默地喝着茶,直到仆人说饭菜已经准备好了,二人这才起身去厅房进食。

    后宅。

    林氏坐在林嫣面前,看着满桌的饭食笑道:“你明天就要进宫,这一去不知几时才能回来,做娘的,也没别的要说,只希望你进宫以后平平安安的,千万不要再耍小性子。”

    林嫣红着眼睛,朱唇动了动就泪如雨下。

    “我可怜的孩子。。。”林氏心疼地抱着她,这几天她天天以泪洗面,每晚哽咽难眠,做母亲的怎么会不知道她的心思。

    (本章完)

第17章 今我不乐 日月其除 下() 
半月时间匆匆而过,转眼间就到了春祭大典的日子。

    未到卯时,刘邦就匆匆起床,在宫侍的伺候下穿好冕袍,王忠递给他一把长约三尺,三指宽细的青铜剑,其上镶嵌五色宝石,后垂金黄剑穗,入手沉重,质感冰凉。

    这是象征皇权的天子剑,据传为始皇帝所有,与传国玉玺,九龙宝座并称为始皇三宝,是社稷神器,只有真龙天子才能拥有。

    可惜的是,大渝高祖皇帝刘潜率军攻破燕国都城时,只从皇宫中找到了这把天子剑,其余两件宝物都不翼而飞,不知去处。

    刘邦抽出长剑,通体金黄,剑刃雪亮,寒光如秋水一般,看起来甚是锋利,好剑!他暗赞了一声,将剑还鞘,取过王忠手里端的承天冠,在宫仆的帮助下带好。

    王忠揣着拂尘,对殿外大喊一声‘陛下出行’,殿门缓缓推开,刘邦腰配长剑,一步一步向外走去。

    “陛下出行。。。”

    太监那尖锐高亢的声音接连不断,随着刘邦的步伐,守卫在左右两侧的禁军侍卫齐刷刷跪倒,甲片碰撞发出的咔咔声整齐划一。

    号声响起,天地之间瞬时只剩下了雄浑的角声。

    九匹高大的白色骏马拉着华贵的车銮,缓缓从养心殿的大门口进来,停在高高的台阶下方。

    旌旗涌动,一排排士兵紧随其后,护卫在车架左右,刘邦走下台阶,上了马车,王忠站立在车边高声喊道:“起驾。。。”

    养心殿外,文武百官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右为文官着红袍,左为武官着黑袍,亲王,郡王则穿黄袍站在最前面,三色分明,场面浩大。

    随着刘邦的车驾驶出宫门,文武百官皆行跪礼,高呼‘恭迎吾皇’,就连站在最前面的诸位王爷也不例外。

    春祭是大礼,皇帝至高无上,代天牧狩,除了上天其余人都是臣子。

    刘邦端坐在马车里,他透过珠帘看到众人皆拜的场景时,身体有些颤抖。

    “这就是皇帝的派头。”他面无表情,握剑的手因为用力过度显得有些发白。

    马蹄声由远及近,卫青身披战甲,手握长剑,胯下的战马迅速从人群中穿行而过,他的骑术很好,进退有度,在所有人都跪在地上,不发一言之时,他策马狂奔竟丝毫没有冲撞,冒犯的意味,反而有几分肃穆,神圣。

    等到车驾面前的时候,他举剑于胸前高声道:“臣恭问陛下安?”

    王忠面向车驾正门道:“司仪校尉卫青将军恭问陛下圣安。”

    这是大渝举行祭典的一种仪式,文武百官派出代表问候皇帝,这个代表就是司仪校尉,这是虚职,一般由武将担任。

    与祭祀相关的知识,刘邦几天前就已经学习过了,自然知道该如何应对,他清了清喉咙故装深沉道:“朕安。”王忠传道:“陛下言,朕安。”

    卫青策马转头,向前十步举剑道:“陛下圣安,诸卿平身”

    那些跪在地上的官员们这才起身,卫青又道:“鸣角乐。。。”候在车驾两旁的大汉开始吹奏号角。

    马车再次前进。

    众人跟在后面一起向西驶去。

    皇室祭祀最是繁琐,首先要做的就是游行,皇帝坐在马车上,带领着朝臣绕皇宫转一圈,与太后的车驾汇合后,从朱雀门出,然后在朱雀大街上再溜达一圈。

    出了城门一路向东,去淮水边上的祭天台,春祭就是在那里举行的。

    金陵的春天来得早,气温回升的快。

    事实上,此时田地里的庄稼早就出苗,一般来说,春祭都是三月举行的,无奈先皇驾崩还不到一年,按照礼法所有祭礼都要推迟一个月,再加上刘邦出事,所以今年的春祭才在这时候举行。

    马车里铺着厚厚的绒毯,脚踩在上面陷进去一大截,刘邦坐在里面就如同穿着一条裘袍,再加上冕服的厚度,不一会儿,他就满头大汗。

    汗水贴着衣服,黏糊糊的别提有多难受了,刘邦很想将衣服都脱掉,但一看外面的人群,他就理智地放弃了这个想法。

    皇帝的尊严不容侵犯,即便他自己就是皇帝也不行。

    马车走的很慢,一路摇摇晃晃,还没出皇宫大门,他的眼皮就开始发沉。

    刘邦这几天忙的是焦头烂额,白天应付群臣,晚上练习礼仪,读书写字,每天睡得晚,起得早,精神能好才是怪事,他早就想好好睡一觉了。

    打了个盹,刘邦脑袋像小鸡啄米一样,正打算去会一会周公,就听见外面又传来一阵号角声。

    长短不一的角声粗矿雄浑,像两头猛兽在交流一样,刘邦掀开珠帘,只见一队人马停立在城门底下,看样子到了已经有一段时辰了。

    同样是规模庞大,人数众多,只不过大多数都是宫女以及嫔妃,花花绿绿的衣袂随风飘荡,煞是美观。

    在队伍的最中间有一座红色的车銮,只比刘邦的小上一分,立在驾上的是一面鸾凤旗。

    这是太后的车驾。

    刘邦心中一凛,提了提心神,王忠在车边小声说道:“陛下,太后的鸾驾来了。”

    “朕知道了”刘邦应道。

    号角声停,鼓声响起,马车停下,只见从太后驾前走出一个人,和卫青一样骑着战马,一路小跑到卫青跟前高声道:“太后问陛下安?”

    与别人不同,太后毕竟是皇帝的长辈,虽也是臣子,却不用行大礼亦不用行敬语,所以就省了一个‘恭’字。

    相反,皇帝在大型典礼上问候太后却要用敬语,因为大渝以孝治天下,这样做是在给天下人做表率。

    很快,卫青就策马到了刘邦驾前,他高声道:“太后问陛下安。”

    刘邦心里对这种脱裤子放屁一样的传话方式很讨厌,但无奈礼仪就是礼仪,不喜欢也得遵守,他应道:“朕安,孩儿恭问母后安?”

    卫青闻言策马回奔,前去传话。

    这一来一回,玩的是不亦乐乎。

    双方刚传完话,只听在太后鸾驾的旁边又传来一阵号角声,一列穿着古怪的人向刘邦走来。

    那些人,有些身着皮衣披发左衽,有些穿着绿袍带着乌纱帽,看起来也是官员,只是似乎不像是大渝的。

    “那些是什么人?”刘邦问王忠。

    王忠答道:“回陛下,那些是诸国使臣,前来祝贺陛下大婚。”

    原来如此,刘邦心中了然,就不再说话等待他们过来。

    “尊敬的大渝皇帝,我受吾国陛下的命令,前来恭贺大渝皇帝陛下大婚,愿北秦,大渝两国永世交好。”一个满脸胡子,长相粗陋的人俯身说道。

    其他几国使臣也是同样的说辞,等他们一个个都说完之后,刘邦想了想道:“多谢各国的好意,请你们转达我对诸国皇帝的问候,诸位远道而来,路途劳顿,先去休息吧,今晚宴会朕会好好招待各位。”

    几人再次弯腰施礼,退了下去。

    鼓声停,角声起。

    刘邦的车驾先行,太后鸾驾紧随其后,如潮水一般的人群涌出朱雀大门,此时的朱雀大街早已被清道,百姓站立在道路两侧,无数侍卫披甲持刀维持秩序。

    天子出行,外人回避。

    卫青一马当先,他举起手中的应龙旗,百姓行跪礼“恭迎陛下,陛下圣体安康,寿与天齐。”

    乌压压的声音一起压过来,刘邦只听见‘寿与天齐’这四个字。

    他知道,这定是那些官员教的,满脸黑线的刘邦强忍着心中的不适大声喊道:“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这是皇帝对百姓的劝勉,大致是说,好好种田,大好的时光不要辜负,百姓闻言称诺。

    嘈杂的声音连绵不绝,车队一路向前,从朝阳初生到骄阳悬顶,足足走了三个时辰,车队终于到了淮水边。

    淮水滔滔,水流清澈。

    这条河养育了金陵周围八百里的生灵,说是金陵的母亲河也不为过。

    祭坛就设在河岸的一处高台上,呈塔状,黄土为底,以青砖垒砌,上面摆放着一只铜鼎,三牲五谷早就摆在了祭桌上。

    刘邦下了马车,两个官员立刻迎了上来。

    一个他认识,正是礼部尚书吴应哲,另外一个年龄比他稍大,面目和善,很有道家风骨。

    吴应哲行过礼对刘邦道:“陛下,春祭诸事皆已准备完毕。”他旁边的那人道:“臣率司天监上下,日夜不停,终不辱使命,天时已清星象大吉,只待陛下焚纸祷告。”

    刘邦点点头,他回过头看了看身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