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真是皇帝-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不要脸了。”

    这就是赵王以及其他几位王爷心中的想法,堂堂天子竟然坑一个亲王的马车,还堂而皇之地加了四匹马,招摇过市。

    不管其他人怎么想,刘邦此时是极爽的,看他们的马车,再看看自己的马车,他心道:“这才对嘛,你们这么高调,坐的马车一个比一个豪华,让我这个天子的脸面往哪搁?”

    刘邦从容地下了马车,在大伞下接受众人行礼,见过礼,刘邦对刘安说道:“这马车设计的极妙,坐在里面很舒服,丝毫没有不适之感,九哥大方,将如此宝物馈赠给弟,弟心中万分感激。”

    “陛下谬赞了——”刘安胸口堵得慌,他的肠子都悔青了,悔不该因为一时冲动就将自己最喜欢的马车送出去,以至于如今他连五匹毛色一样的白马都找不到,只能用杂色马凑合。

    按照大渝的传统,只有不受待见的亲王才不会用白马拉车,而他,在众亲王里,那可是佼佼者,谁见了不翘大拇指,赞一声好?

    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越想越觉得郁闷,目光一瞥间,他突然发现了林嫣身后的朱透,顿时眼中怒火燃烧。

    昨日,他派人去金陵的各个马市寻找白马,结果被告知,他晚来一步,本来就不多的四匹白马都被人买走了。

    他的人在东市找到了买马的人,想以三倍的价格买下来,谁料想,那人非但没同意,还将他派去的人臭骂一顿,威胁说,要是再敢胡搅蛮缠就拉去见官,到时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没办法,他的人只好回来,说宫里有一个老太监将马全买走了,刘安听罢大怒,从来都是他拒绝别人,谁敢拒绝他?当即就派人去找那个太监算账,然而当他的人马赶到的时候,人家已经牵着马进宫了。

    现在见到刘邦马车那多出来的四匹白马,再看目光躲闪的朱透,刘安怎么会想不到——就是这个太监抢走了白马,如今就套在刘邦的马车上!

    (本章完)

第44章 归宁() 
在去往内殿的路上,刘邦听朱透讲述了这段赵王版‘白马非马’的故事,听罢,他哈哈大笑道:“你这下算是和赵王结上梁子了。”林嫣问:“何为梁子?”刘邦指着朱透道:“就是得罪了赵王,你以后的日子惨了。”

    朱透满脸苦涩“奴婢也是为万岁爷办事,求主子看在奴婢尽心尽力的份上,救奴婢一条性命。”刘邦满不在乎,林嫣看不下去了“你就是这么对待下人的吗?”

    “嗯?朕怎么对待他了?是说要把他交给赵王啊,还是要杀掉他啊?”刘邦心情愉快地打趣道。

    林嫣道:“那你也没说要救他啊。”

    刘邦停下脚步看着她道:“他是你的奴才,要救也是你救,管朕何事?不过,料想你也没这个本事,这样吧,你亲朕一下,朕就救他如何?”林嫣恨恨道:“妄想。”

    刘邦讪讪地摸着鼻子,表情尴尬。

    在一边伺候的侍女见刘邦调戏林嫣顿时红了脸,朱透却觉得没什么,他笑得很灿烂,他进宫将近五十年,服侍过的美人,妃子虽说没有几十成百那么夸张,但用手指头也数不过来。先帝在世时,有好几次和娘娘们在花园里赏景,兴致来了,就地解决。

    他呢,就在边上望风,在他看来,主子与娘娘感情好,互相调侃这是好事,说明主子心气高,对他们这些下人也不会差到哪去,他谄媚地说道:“主子就不要寻奴婢开心了,奴婢一心一意伺候主子,主子宽宏仁慈,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嗯——这话说的舒坦,刘邦笑道:“还是你有自知之明,朕交给你的差事,你办的很好,朕很高兴,放心吧,朕会护着你的,只要你不要轻易离开皇宫,赵王不敢拿你怎样。”

    “奴婢谢过主子。”

    刘邦摆摆手“罢了,你们在外面候着吧,”然后他不顾林嫣嫌弃的目光,拉起她的手走进了内殿。

    太后病了。

    刘邦与林嫣隔着屏风磕头请安,从屏风那头传来的声音很虚弱“嗯,季儿,皇后你们起来吧,孤身体不适就不见你们了。”刘邦关切地问道:“母后怎么了?身子要不要紧?”

    “御医说没有大碍,就是偶感风寒,有些头痛脑热,吃几副药就好了,不必担心,最近天凉,正是容易得病的时气,皇后,在坤宁宫的这些日子,你好好照顾皇帝,不可有半点懈怠之心。”

    林嫣拜道:“儿臣晓得——”

    “嗯,明儿是归宁日,你们这就过去吧,孤让卫青护送你们。”太后开始打发人了。

    刘邦忙道:“孩儿还想跟您请一道旨意,林清徐虽然口不择言,在祭朝上扫了母后的性子,但毕竟他也是孩儿的岳父,还请母后免掉他的罪过。”说罢,他捅了捅林嫣。

    “儿臣年幼无知,还请母后原谅。”

    刘邦直翻白眼,哪里有人请罪说的如此理直气壮的?你做不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也就算了,至少得多说几句感情真挚的话吧,这两句生硬的话,别说感动别人,就是自己听到也都会岔过气去。

    屏风后面沉默了,刘邦心凉一片“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啊。”他心里为林清徐能有这么一个女儿而默哀。

    压抑的气氛持续了很久,就在刘邦打算告辞撤退时,太后终于发话了,她先是叹息一声,随后说道:“刘林氏,你做过什么,你心里很清楚,孤不会原谅你,但念在你多少还有点孝心,皇帝又为你求情的份上,孤准了,红袖,拟旨吧——”

    “儿臣谢过母后。”

    刘邦心满意足地拿着懿旨离开承乾宫,太后身边的侍女玉萍问道:“娘娘,此举是不是有些不妥?”

    一脸憔悴的太后头也没抬“没什么不妥的,孤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皇帝毕竟是皇帝,该给他的还是要给,一味地打压他只会让他产生逆反心理,放心吧,他也只是想要点面子,少年心性,随他去吧。

    况且,皇帝如今既没有表现出夺权的迹象,又无依附他的党羽,一个人还翻不了天,反倒是朝中的那些大臣,如今才是心头之患,孰轻孰重,你们心里得有数。”

    玉萍应道:“娘娘说的是,奴婢有些多嘴了。”

    太后摆摆手,示意让她们退下,昨夜头痛难忍不得已服下禁药,这会副作用发作,她拄着枕头,不一会就昏睡了过去。

    。。。

    诗有云: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归宁,是古时流传下来的一种礼俗,又可称做客,返外家或三朝回门,是指新婚夫妻在结婚的第三日,携礼前往女方家里省亲,探访,女方家人此时亦须准备宴客,通常是在中午,称作归宁宴。

    请女婿可是一件大事,女方家必须拿出十足的礼节,宴会也是最高的规格,华夏大地,文明之邦,凡事都得遵从一个‘礼’字——女方家得让人知道,他们是有教养,有礼数的家庭,从他们家走出的女儿那也是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良家女子。

    所以说,归宁宴不仅关系到家族的名誉,也是给嫁出去的女儿涨面子,女婿满意,女儿到别人家也能好过些不是?

    林府是金陵有头有脸的人家,家主林清徐是朝廷的三品高官,官声在大渝是出了名的好,其夫人呢,也是出自名门大户。

    更重要的是,林大人的千金,金陵才女林嫣进大牢,上刑场,最后进宫当皇后的事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她的传奇事迹还被编成了戏曲,演义,在民间广为流传,为世人所津道。

    她今日归宁,无数人慕名而来,一大早就聚集在林府门前,金陵县令还当是有人聚众谋反,急忙写了奏折递送给朝廷,他的上级见之大怒,在奏折上批复‘草包’二字打了回来,还命令他尽全力维持治安,若是出岔子,就割他的脑袋。

    金陵县令派出了府衙中的所有捕快,即便是这样,人手也是不够——百姓聚集的越来越多,到最后将整个街道都围了个水泄不通,无奈之下,他只好又请求上司,希望朝廷派禁军来帮忙。

    禁军派人封锁了去林府的各个路口,阻止后来人员进入,又将好多人驱散出来,这才有了一条可供通行的路。

    饶是如此,当刘邦到时,他还是被吓了一跳,街道的两旁密密麻麻地全是人,拥挤的人群,伞也撑不开,有好多人就站在雨中,眺目等待。

    “皇上驾到,外人回避——”朱透提着嗓子大声喊道。

    噗通,人群就像是被风吹倒的麦子,跪在地上,长长的红地毯一直铺到街的尽头,林清徐带着全家老小,走到刘邦驾前拜道:“臣,恭迎陛下,恭迎娘娘”刘邦下了马车,拉着林嫣走到人前伸手虚扶,让众人平身。

    这一幕,被有心人画在了纸上,而他也凭借这幅被后人命名为“高祖归宁图”的国画跻身天下十大家的行列。

    当这幅画历经千年,被陈列在博物馆供人参观时,后人才有幸从画中了解到那位千古一帝记录不多的日常生活。

    但史学家对这幅画所描绘场景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据考证,当时高祖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年,根本不可能像画中那般高大。

    也有史学家爆料称,这幅画其实是后作的,最初的版本被高祖带进了陵寝,随之殉葬。

    (本章完)

第45章 家宴() 
古人之迎宾礼很有讲究,《周礼》记:“宾三揖三让,登,再拜授币。”一般人迎接宾客都是这般做法,但有道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三揖三让的礼节用在皇帝身上那是远远不够的。

    没办法,皇帝就是和人不一样——人家叫真龙天子,是天上的真龙下凡,是上天之子,神的宠儿,迎接神怎么能用人的礼仪呢?

    于是,步行三里,红毯铺地,三牲五谷,黄纸祭坛就免不了,如果可能的话还得洒一洒鲜花,当然,这些礼仪一般是用在比较重大的场面上,比如,巡查四方,泰山封禅。

    但话又说回来,皇帝再怎么神圣,那也是人生的,是人君,要是白龙鱼服,寻常的出访就无需这么麻烦。

    皇帝携皇后归宁,说是重大场合,比巡游,封禅这样的事情还是不如,说是平常拜访,却也不是,所以就取了折中的法子:主人家派出仪仗队,携带家眷到街口去迎接。

    刘邦并不知道这些规矩,只觉得林清徐很上道——弄出这么隆重的欢迎仪式来接待自己,谁都会高兴,但对他而言,心里高兴就行,绝不能表现在脸上,作为一个皇帝,虚怀若谷,不慌不乱,不喜形于色是最基本的素质。

    他装出一副不置可否模样对林清徐说道:“林卿有心了,只是,这么大的阵势,打扰了乡邻,朕心中很是不安啊。”

    “陛下多虑了,我等仰仗陛下护佑,今日能得见陛下真容,乃是我等的荣幸,何来打扰一说?”

    这话说的很有水平,圆滑却又不失尊严,与往常在朝堂上死谏不休的表现判若两人,刘邦心道:“林清徐啊,林清徐,前两天你果然是在演戏给朕看。”他摆摆手,示意让朱透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君虚中以求治,实赖股肱之任臣;拜手以陈谟,必恃学力之精。尔林清徐,学贯经史,才通世务,属文切事,搜罗尽古今之秘,陈善有据,赓歌佐社稷之光。。。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