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隐龙惊唐-第2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沐一下傻眼了,这不过河拆桥吗?
“咳皇上是不是忘记什么事了?”
李世民一愣道:“朕没什么事了。”
李沐心中大骂,可嘴上却道:“臣突然想起,五万绣娘一并出宫,恐怕以二十多万人口的杭州府动荡。”
袁仁国有点急了,这包裹伤了自己太久的脑筋了,眼看着刚要卸下,却又出变故,他一时情急,也没去细想,就问道:“殿下可有解决之策。”
李沐想了想道:“也不是不能解决,只是时间上需要要从容一些。”
“那以殿下看,需要多久?”
“一年安置五千人,应该是不难。”李沐信誓旦旦地承诺道。
袁仁国闻听一脸苦相,一年五千人?
五万人十年?那就不需要李沐为难了,因为想必那时一部分宫女都快老死了。
袁仁国无奈地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哪会不知道李沐的心思。
“朕没想到啊。”李世民悠悠说道,“你还与朕玩起了心眼了。”
李沐躬身道:“臣惶恐。”
“罢了,朕允你选二十人带去杭州。”
“二十人少了点吧?能不能一百五十人?”李沐脸皮厚得令人发指。
李世民大怒道:“堂堂国子监学子,朕的天子门生,岂能容你讨价还价?”
李沐低着头,一声不吭。
袁仁国吓得大气不敢喘一声。
李世民呼呼地喘了两口粗气,“一百人吧。”
袁仁国差点喷出来。
李沐大呼道:“臣谢陛下隆恩。”
然后转向袁仁国道:“袁公公,我要想起,如果在设立织造司的同时,再设置几家女子力所能及的如绿茶坊之类的工坊,还是可以加快一些安置力度的。”
袁仁国这时已经体会到李沐的油滑,捧哏道:“能加快多少?”
“第一批出宫不少于一万人,然后每月往杭州输送三千人,如何?”
袁仁国略一估算,如此速度一年多就能解决困扰多年的问题。
于是看了一眼李世民之后,点头道:“就按此办理。”
“臣告退。”李沐见目的达到,主动请退。
不想李世民却阻拦道:“且慢。”
“臣恭听。”
“朕听你在国子监说,如果人口增长,大唐的均田制就会崩溃。”
“正是。”
“那你可有稳妥之策?”
“不可能有稳妥之策,当下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无非是人口和土地。这两个陛下恐怕都不肯放弃,那么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土地改革,可这肯定会触动既得利益团体,所以结果只有两个,一是改革半途而废,另一个就是内战,以血与火来重新进行利益分配。”
李世民眼神很复杂,“可朕难道就不能限制人口增长吗?”
李沐噗地一声,皇帝管天管地,还管上百姓的生育了?
可这让李沐瞬间想起了后世的那个国策。
以现在的科技,根本无法施行。所以,竟忍不住笑了出来。
笑声引来袁仁国喝斥,“殿下不可在君前失仪。”
“臣知罪。”
李世民瞪了李沐一眼,“算了,朕气量还不至于小到这种地步。”
第376章 李沐心中的背锅侠()
李沐正色道:“就算有能力施行,陛下也不可能去限制人口。”
“此话怎讲?”
“陛下既然有平定高丽,开疆拓土的雄心,又怎么会去自废根基,限制人口呢?”
李世民为之动容,确实人口代表着国力,限制人口无疑自断一臂。
“那朕可以对外战争,以他国土地来补充大唐所需。”
李沐点点头道:“此举确是解决之道,但真正实施起来,效果恐怕未必会好。”
“为何?”
“战争总得死人,死得人多了,人口就下降了,又何必发动战争?另外,如今大唐是天下最富饶的国度,陛下尊为天可汗,外邦来朝,只有迁入大唐的,很少有愿意迁出大唐的。那些贫瘠的土地,恐怕无人愿意前往,到头来,还得陛下冒天下百姓之怨恨可强行迁民,在臣看来得不尝失啊。”
李世民沉默了。
李沐说的没错。
解决之道只有这三种,限制人口、重新进行土地分配、还有就是对外战争。
可这三策都是双刃剑,可解决问题,又会重新产生问题。
李世民想得头痛,挥挥道:“退下吧。”
李沐低头施礼,然后告退。
其实李沐对李世民已经开始有保留。
解决问题的三策没错,却也不是不可以中和解决。
例如重新分配土地虽然会引起地主反对,可如果引导将地主的主意力到商业上,兴办大量的工坊,如此可以安置日益增长的人口,这样就会降低地主对土地的依赖,从而减少土地的兼并。
另外,增长土地亩产也是一种办法,但这效果就慢了许多。
再如对外战争,其实象输出战争之策,就可以将大唐置身于战争之外,或者进行一些规模可控的对外战争,一来可以开疆拓土,更重要的是树立起大唐的威严,令列国不敢觊觎。
最后,对于人口增长,完全可以用战争去调控。
人口多了,发动一场战争,既减少了人口,又得到了他国土地和资源。
当然前提是要打胜,而不是战败。
这也就是需要控制战争规模的主要原因。
李世民的举棋不定,是李沐所需要的。
将问题清楚地摆在李世民面前,让他去权衡利弊,去选择,总好过让李沐去做选择。
无论李世民怎么选,天下都会乱。
天下一乱,李世民就会急,一急就会犯错。
犯了错,李沐才会有机会不是?
无论是在制度上,还是日常生活上,李沐潜移默化慢慢地改造着这个旧时代。
这就是李沐的总体战略思想,他要得到的是一个崭新的大唐,而改革必定会产生的恶果,他需要李世民去背。
所以,在完全整体布局之前,李世民这块牌子,还得牢牢地竖立着。
。
回到王府,常绿云就禀报。
前后一个多时辰,已经报名愿意随李沐前往江南的学子就有五百多名。
而且人数还在持续增加中。
李沐对魏征道:“皇上允准我可选一百学子南下,这遴选之事就劳烦魏公了。”
魏征问道:“不知殿下对遴选学子有何要求?”
“有才能者优先,无论是何种才能都可以。之后,再以寒门子弟优先,过筛一遍,如果人数还有超过,那就以年龄小者优先。”
要说明的是,所谓寒门子弟,指得不是寻常百姓家的孩子。
寻常百姓家的孩子是读不起书的。
此时的寒门,指的是普通家族或者落魄家族。
魏征不解问道:“才能优先,臣明白。可寒门子弟优先让臣不解,如果殿下选择一批世家官宦子弟南下,岂不是更能令殿下在朝中得到助力吗?要知道,一百官宦子弟身后的家族,可不能小觑。”
李沐解释道:“我南下就藩,朝中助力有则最好,没有也无关紧要,魏公莫非以为,我还需要朝中有人向皇上替我美言吗?我需要的是人才,能为我所用的人才。”
魏征眼神一缩,李沐话中的硬气已经扑面而来。
确实,以现在李沐的实力,只能离开京城,在江南站稳脚跟。
到时就算真揭竿造反,恐怕朝廷一时也奈何李沐不得。
魏征道:“臣明白了。可年龄小的优先,臣还是不明白殿下用意。”
“年龄越大,经历越多,越不益掌控。”
“臣明白了。”
魏征退下之后。
李沐对常绿云道:“令孙福准备一下,傍晚随我一起前往东宫。”
常绿云道:“你去东宫做什么?”
李沐笑道:“太子送了这么一份重礼,我离开之前若不去拜访一下,恐怕会落人口实吧。”
常绿云翻了翻白眼,没好气地应道:“知道了。”
李沐问道:“对了,秦心可有拿定主意。”
常绿云摇摇头道:“不知道,不过这几天她时常有出府。”
“去哪了?”
“没殿下的命令,我不敢让人跟随。”
李沐点点头道:“无妨,一个乐坊女子而已。”
常绿云突然笑道:“不会是有相好的吧?”
李沐一愣,笑骂道:“你才多大,就从坊间学会了这些?”
常绿云反驳道:“闻香才多大?”
李沐叹气道:“你与她们不同。”
常绿云动容道:“谢殿下。”
李沐一愣,突然醒悟,不过不想再继续说下去了。
“你去帮着孙福选下礼物,我去西院给母亲请安。”
“是。”
李沐来到西院。
正好李婉顺三姐妹也在郑观音屋内。
向郑观音请安之后,李沐将今日宫中之事对郑观音说了。
“孩儿以为,这对三位姐姐是个好机会。除了周朝有女史,北魏设内司,自古以来鲜有女子为官,织造司总管虽然位阶不高,可毕竟是正经官职,所以孩儿想问问母亲之意。”
郑观音看了一眼李婉顺姐妹,李云早已跃跃欲试,李秀林也流露出期盼之意,李婉顺的脸色虽然平静,可她的手在轻轻颤抖着。
被拘禁宫中那个窄小的区域十一年,是个人都想出去走走,郑观音暗叹。
不用说这三个孩子了,就连自己何尝不是?
“让她们去吧。”郑观音轻轻说道。
“可孩儿担心母亲一个人在京城太孤单了。”
第377章 成人妖不远矣()
李婉顺低着头道:“要不,孩儿留下,让三妹和五妹随沐弟去江南?”
郑观音微笑道:“为娘还没到需要人陪伴的年龄,趁娘现在还能自理,汝等都去吧,沐儿啊。”
“孩儿在。”
“好好照看你三位姐姐,别让娘担心。”
“孩儿谨记。”
“婉顺,四人之中,你最年长,要照顾好弟弟妹妹。”
“孩儿遵命。”
李婉顺轻轻地抽泣起来,这下引得李秀林和李云也哭出声来。
李沐鼻子也有些酸,强笑道:“这都怎么了,不过是暂时分别,三五年间,我便接母亲去江南团聚。”
郑观音其实心里是真舍不得,她哽咽道:“沐儿啊,娘等着这一天早日到来,你也要好好保重自己,家中唯有你一个男丁,娘还盼着早日孙儿绕膝呢。”
李沐此时真情流露,抱着郑观音的腿点头道:“到时多生几个,母亲到时恐怕要担心抱不过来了。”
这话逗得李婉顺三姐妹噗嗤一声,破涕为笑。
也令郑观音莞尔,嗔怪道:“还未弱冠就如此不知羞,还是大王呢?”
李沐厚着脸皮道:“在母亲和姐姐们面前,我从来就不是什么大王。”
彩衣娱亲,郑观音心中暗叹,此子难得啊。
老天爷总算没有太亏待自己,过了中年之后还能给自己一个依靠。
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李婉顺三姐妹决定随李沐南下,就任江南织造司三总管。
以三位县主的身份就任五品总管,倒也挺不突兀。
。
李沐从西院出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