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隐龙惊唐-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沐点点头道:“本王记下了。来人,带他下去休息,吃顿好的。”
等崔成离开,魏征道:“可惜了。”
李沐也叹道:“确实可惜。”
“殿下可惜什么?”
“魏征又可惜什么?”
二人相视而笑。
可魏征突然道:“不对。”
“何处不对?”
“是殿下去信令李沂向五姓崔家求援的吗?”
李沐摇摇头道:“不是。”
魏征叹道:“那就是说李沂恐怕也知道水路不通,才行的无奈之举。”
李沐道:“这有可能。不过这不是解决了眼前的困境吗?”
“虽说解决了眼前的困境,可未必是福啊。”
“此话何意?”
“崔氏运送如此大批粮食来援助殿下,事后陛下肯定知道,这对殿下不是好事。”
“你的意思是说,此举会引来皇上猜忌?”
“正是。若换了是殿下,如果有个臣子占据一方,不但手中有军队,还与五姓世家勾连,甚至连大批的粮草都能自给,殿下还能安心吗?”
李沐心中一惊,道:“看来是我有欠考虑,崔尚运粮不是我的主意,可向新罗借粮,还真是我的主意。”
魏征大惊,“殿下向新罗借粮了?”
“是,我派孙福前往新罗借粮,至今已经一个月,按理不日便会返回了。”
魏征叹息道:“这样看来,还不如殿下今日直接拿下扬州更合适,至少殿下有说辞应对。可借粮之事如果换到普通刺史头上,无过反而有功。但若是殿下所为,怕是陛下必定要猜忌了。”
李沐也想明白了这一点,但事情已经在了,后悔也没用。
第395章 利益交换()
“魏公不必担心,挺不错来将挡,水来土掩,连造反都不怕,还怕皇帝犯忌不成?”
“这话在理。”魏征点头称是。
于是,李沐抗着沉重的铠甲出门。
对神机卫将士大声喊道:“我们有粮了。”
“哦。”将士们欢呼起来。
李沐接着道:“今日演习结束,各营解散。”
“哦。”将士们嘘声一片。
谁不知道今日集结的真正用意?
苏定方已经将李沐的命令传达下去。
可将士们眼睛里的笑意是无法掩盖的。
是啊,能不打仗总是好的。
特别是与昔日同袍作战。
将士们散去之后,李沐依旧站立在台上,久久无法平息心中的情绪。
“殿下为何改变了主意?”苏定方、李师悄悄来到李沐身后问道。
李沐仰望着已经渐渐发白的天空道:“还不是时候。苏将军。”
“末将在。”
“即日起再征召五千人做为预备役,另外神机卫不再参与修筑防洪堤,专心训练。”
“喏。”
。
不出李沐所料,三天后,孙福回来了。
“禀报殿下,小的不负殿下所托,从新罗借来粮食五十船,共计五百万斤。”
李沐点点头道:“辛苦了。你先下去休息,再论功行赏。”
“谢殿下。”
李沐看着随行而来的新罗使者道:“王女有话带来吗?”
“回殿下话,有。王女令外臣转禀殿下,新罗国小民贫,加上以王女一己之力,只能帮到殿下如此地步,还请殿下不怪。”
“不,不。你回去告诉王女,这已经很令本王高兴了,孤记她这次情。另外,你回去时,孤会让人送一百套铠甲上船,这是大唐最坚固的铠甲,你告诉王女,让她组建一支亲卫队,同时告诉她,孤很期待有一日她成为新罗王。”
“外臣一定将话带到。”
。
承庆殿中。
李世民盯着长孙无忌道:“辅机啊,朕知道你的上千家店铺损失了不少钱财。这样吧,朕令韩仲良将你的店铺归入钱庄,依旧给你一成股份,你意下如何?”
李世民做出这个让步不容易。
可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啊。
不能再这么继续下去了,江南可有着数百万子民啊。
他其实明白,这一切背后如果没有人操纵,怎么可能一个多月,河道还没有疏通?
更何况沉船的时间点会如此巧合。
而满朝有能力做这事的不过曲曲数人。
加之长孙无忌与李沐的关系,背后之人合呼之欲出了。
只是没有人点破罢了。
长孙无忌也明白已经到了李世民忍耐的极限,再顶下去,事态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臣叩谢陛下隆恩。”
“辅机起来吧。”李世民淡淡地说道,“朕在想,如果江南灾情继续糜烂下去,恐怕危及江山社稷,所以,准备派辅机南下,亲自去处理河道一事。辅机意下如何?”
长孙无忌心中明白,这是一种利益交换。
如果自己不应,恐怕李世民下一步就会对自己动手了。
长孙无忌的目的并非是李世民,而李世民也是他最大的依仗。
所以,长孙无忌不可能去反李世民。
“臣遵旨。”
“朕要十日之内,赈灾粮顺利南下至灾区。爱卿能做到吗?”
“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二人心中其实都跟明镜似的。
“既然如此,辅机便回去准备吧。”
“陛下,臣有事启奏。”
“讲。”
“臣以为,杭州都督还是有办法处置灾情的。”
“此话何意?”
“陛下试想,灾情最严重的是杭州,最早上奏灾情的也是杭州,可如今江南各州请求救灾的奏折满天飞,杭州每五天反而一折,不紧不慢起来。所以,臣猜想李沐可能是找到了办法。”
李世民道:“还能有什么办法,不过就是从民间富户处筹粮罢了。”
“不,不。臣听说李沐在杭州收容各州的灾民,以工代赈,不但修筑水渠,还在修建钱塘江防洪堤。”
李世民眉头轻皱道:“这倒是奇怪了,他哪来那么多粮食。”
“臣获报,五姓世家自扬州运粮四百万斤入杭州。”
李世民闻听,眼神中闪过一抹狠厉之色。
他哪会不知道,以工代赈收容各州灾民的意义所在,这是赤果果的收纳民心啊。
但李世民能容忍,因为毕竟江南也是大唐天下,江南百姓也是自己的子民,能不饿死自然是不饿死的好。
可听到五姓世家调粮南下,李世民便容忍不了了。
反想李沐提议让五姓世家以店铺入股钱庄一事,李世民便想通了,李沐与五姓世家勾结之事不会错了。
这让李世民首次猜疑起李沐的用心来,手掌虎狼之师,占据江南一隅,又与五姓世家勾结,李沐,你想做什么?
长孙无忌对李世民神色的变化了然于胸。
他不露声色地再往火上浇了一勺油,“臣还听闻,李沐向新罗借粮,近日便有数十船粮食到达杭州。”
竟然还敢勾结外邦?太猖狂了!
这显然不是单纯的赈灾问题了,堂堂天朝治下发生灾情,不向朝廷求助,竟让外邦小国来救援。而关键之处是,新罗怎么会轻易答应李沐的要求。
这个时候,李世民显然忘记了杭州两个月之间,上了十数道求援的奏折了。
李世民的脸色已经阴沉得要滴水了。
可往往世事都是物极必反。
李世民不是傻子,他震怒之余,也瞬间回味到长孙无忌的用意。
“辅机先去办好份内之事,李沐之事,朕自有主意。”
长孙无忌心里暗道一声“可惜。”
“臣告退。”
长孙无忌离开之后,李世民就再也崩不住了。
他暴怒地掀翻御案,骂道:“不识纲常、不知尊卑、无君无父。”
满殿的摆设、饰物俱遭到波及。
袁仁国趴伏在地上,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好一会李世民怒气渐渐平息,他沉思起来,李沐如今羽翼未丰,扼杀他不是难事,可毕竟他去江南不久,反意未现,又有赈灾之功,如果贸然处置,怕是民间舆情汹汹。
第396章 人口剧增()
可关键之处是,自己怎能对儿子下狠手呢?
李世民能想出的办法只有一个,将李沐改封他州。
如此既避免了李沐坐稳江南的可能,又保护了李沐不至于犯大错。
改封哪好呢?李世民开始在江山万里图上寻觅起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
。
前后九百万斤粮食的到来,令整个杭州府上下精神一振。
民夫的每天的口粮也回复到了二斤,这个数量至少可以让一家人吃粥管饱了。
由此,民夫们的干劲更大。
鉴于崔尚的提醒,李沐下令加紧修筑防洪堤,并同时加紧疏浚钱塘湖。
趁着干旱将钱塘湖挖深。
根据李沐残存的记忆,将湖中挖出的淤泥集中堆栈在湖心三处,并往吴山方向修筑了一条一丈宽的小堤。
由于此时周边各州的赈灾粮还没有到来。
灾民涌入钱塘的数量还在与日剧增。
李沐下令杭州府百姓慢慢返还家园,并下令以借贷的方式,每户分发足够的谷种,但免收了利息。
以此来保证下半年的收成。
也就是说,在钱塘湖中的民夫,此时已经全部都是外来的灾民了。
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据统计,不算已经被苏定方招募进神机卫的一万多人。
单就以工代赈每日领粮的民夫,一天就有五万多人。
可想而知,涌入杭州的灾民数量有多大了。
也正是因为有这群民夫在,钱塘湖的疏浚和防洪堤的修筑速度成倍的增加。
八天之后,朝廷的赈灾粮终于到达了扬州。
再过了两天,三百万斤赈灾粮食到达杭州。
对于这批粮食,不管是杭州官员,还是百姓,已经失去了任何期盼,所以并没有什么欣喜的成份。
李沐拿这些粮食偿还了向乡绅借贷的欠粮。
余下的全部充入了神机卫军粮。
由此,整个杭州府渐渐回复正常运转。
而因为朝廷赈灾粮在各州的发放,往杭州府而来的灾民渐渐停止。
每日在钱塘湖中以工代赈的民夫也渐渐减少,百姓们渐渐返乡。
一个月之后,当防洪堤和疏浚湖底两大工程完工时。
每日领取口粮的民工,已经减少到只有两万余人。
此时,受灾区域已经明确,整个江南东道中,苏、杭、越、台四州受灾最受严重,扬、歙、、温三州有所波及,但损失不大,在可控范围之内。
苏、杭、越、台四州中,尤以杭州最严重。
越州因李沐拨给的三十万斤粮食,饿死的百姓不多,大多集中在偏远的山村,大些的县乡都得到了有效的救助。
可反而是苏州、台州,饿死者竟达到上万人,集中台州最多,有近七千人。
也正因为如此,江南各州对大唐朝廷生出了怨言。
如果不是李沐以工代赈,又大规模的施粥,恐怕饿死者会多上一倍不止。
据州衙门主簿统计,这两个多月来,得到杭州衙门以工代赈和施粥的外地灾民,在二十五万人次以上。
江南东道并入大唐疆土的时间并不长。
加上地处偏远,象杭州等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