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隐龙惊唐-第3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沐真被说动了,他看了房玄龄好一会道:“你真甘愿自尽谢罪?”
房玄龄明显一愣,悲声道:“臣愿意,只是请殿下宽限臣些时日,如果臣死在杭州,陛下必定会迁怒于殿下,如此平叛之事绝无成功的可能。请殿下放心,待殿下平定叛乱,臣在长安府中静候殿下,到时必给殿下一个交待。”
李沐情不自禁地点头道:“好。既然如此,让孤思虑一晚,明日给房公一个答复。”
房玄龄见事有转机,喜道:“谢殿下成全。”
第488章 兄弟相残()
房玄龄离开之后,从后面转出魏征、马周二人。
魏征轻叹一声道:“殿下真要奉旨平叛?”
李沐懊恼道:“我是真不想,可这老头的话让我拒绝不了。想想中原百姓因征召而在长安城墙前死成一堆,我心中难受。”
马周突然跪下道:“臣替中原百姓谢殿下之仁慈。”
魏征也撩起衣摆,跪下拜道:“臣以为殿下被仇恨蒙了双眼,如今才知道殿下始终胸怀天下,臣有罪,请殿下责罚。”
李沐被二人煽乎得心口有股热流涌动。
“你们二人想必是一早就有这番心思,只是找不到机会对我明言吧?”李沐哼了一声道。
魏征、马周同声应道:“正是。”
“可如果我要夺取皇位,不一样要死人吗?”
魏征道:“军人战死沙场理所应当,只是如果因陛下平叛征召,而使中原百姓生灵涂炭,那就是人祸。殿下明明有能力减少甚至避免百姓伤亡而不去做,又何尝不是人祸呢?”
马周道:“殿下奉旨出兵,既拥有大义,且可在中原百姓心中树立威信。攻破长安平定叛乱之后,在朝堂中谁会不还敬仰殿下?此事有百益而一害,何乐而不为呢?”
李沐翻了下白眼道:“你们就这么认为神机卫可一战定长安?”
魏征、马周一起讪笑起来。
马周道:“宝石山脚隆隆的巨响,如今钱塘谁人没有听过?”
李沐拿手指点点二人,“狼狈为奸!”
三人哈哈大笑起来。
李沐所笑,是因为解去了一个心结,其实打心底里,李沐就想出兵。
一个被李世民父子打烂的大唐,不是李沐想要的。
只是因为仇恨,让李沐缺少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
而魏征、马周所笑,是因为他们为自己找到一个明主而自豪。
李沐不想去说穿,单凭着那十几门火炮,是无法攻破长安城的。
对于眼下火炮的威力而言,长安城唯一的薄弱之处在于城门。
可虽说是木门,它的外面都包着很厚的铁皮。
真要强攻,只要里面下令封堵城门,那这一薄弱之处就会很快消失。
到时,依旧是一场无法预料胜负的血战。
。
三日之后,房玄龄带着两船粮食走运河北上。
李沐同时向登州发了两船粮食,以供李沂回撤大军所需。
贞观十五年九月初九,李沐率大军乘船由运河至扬州再转北,与尉迟恭、程知节所部汇合之后,向长安进发。
尉迟恭、程咬金二人看着这个曾经在尉迟府以白酒拉拢他们的少年。
心中五味杂陈。
这才五年的功夫,李沐就成了割据一方的诸候。
而自己竟入了他的麾下。
按李世民的旨意,李沐是招讨使,尉迟恭、程知节是招讨副使。
李沐便成了二人的顶头上司。
让二人无法理解的是,李沐竟不讲一点战略战法。
令十二万大军一路直进。
尉迟恭、程知节数次提醒,可李沐置如妄闻。
二人没有办法,只好遵行。
说来也怪,长安叛军竟没有派军队前来迎战,连派支小股部队都欠奉。
尉迟恭二人心中暗暗称道,这小子的运气还不是一般的好。
直到离长安东门外三十里处,李沐才下令扎下营来。
其实李沐哪是胆大包天,而是狼牙卫一路的密报,让李沐无所顾及地前行。
否则,就算是再十万火急,李沐也没那么大胆。
从杭州起兵,到现在十二万大军在长安城附近扎营,仅仅用了七天时间。
不可谓不迅速,不可谓不疯狂。
。
李承乾登基已经四十天了。
长安城内的反对声音被李承乾以血腥的方式镇压下去。
东、西、南九处城门里都堆积满了石料、木料,只要一声令下,就会迅速堵塞城门甬道。
到时城门将与三丈宽的城墙混为一体。
这就是长安城很难攻破的主要原因。
此时的长安城一片“清静”。
因为吵杂声要不被诛杀,要不就被投入狱中。
百姓们因恐惧而闭门不出。
整个长安城再无当日热闹的景象。
李承乾登基之后,第一道诏令就是拿下魏王李泰。
可怜李泰这几年确实学“乖”了。
括地志编撰已经接近尾声,最多一年,李泰就能拿着它献给李世民。
这项功劳足够让李泰涉足太子位之争,李泰就是这么认为的。
他已经可以肯定,父皇已经对李承乾彻底失望了,废黜只是迟早的事。
而只要太子之位一空缺,整个大唐就无人能与他相争。
可他从未想过,李承乾会以这种方式,宣告二人之争的彻底结束。
李泰是在莫名其妙中被东宫卫包围了魏王府。
数百府卫仅仅抵抗了一个时辰,付出了一半伤亡之后,向东宫卫投降了。
而杀红了眼的东宫卫,除了李泰和魏王妃还有李泰的儿子李欣三人,其余见到的男丁一律格杀。
李泰这才从之前的愤怒中回过味来,原来这不是擒拿,而是灭门啊。
可此时已经晚了,李泰已经再无还手之力。
李泰只能恳请东宫卫转禀,求见李承乾。
得到的答复只有两字——不见。
三天后,在没有审判的情况下,李承乾下诏,以谋反罪诛杀李泰。
念及是皇族宗室,李承乾改砍头为赐死。
李世民的青雀儿,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在了魏王府中。
次日,李泰的三岁的儿子因病夭折。
自此魏王一门灭绝。
本来,李承乾对嗣王府和李家庄是优待有加。
李承乾还主动以侄子之礼探访过息王妃。
可李沐起兵的消息传来,李承乾愤怒了。
虽然没有直接对郑观音不利,但嗣王府被东宫卫包围看管。
而李家庄是首当其冲,李承乾下令将所有人就地看管。
好在李沐出兵前传信常绿云,让她将杨氏等人转移到嗣王府。
否则杨氏也不例外。
一夜之间,李家庄成了集中营。
说实话,李承乾打心里忌惮神机卫。
否则以李承乾的个性,早就听从李元昌、杜荷等人的劝告,对李家庄人下狠手了。
可如今听到李沐率大军兵临城下。
李承乾慌了。
第489章 据坚而守()
被李承乾依为凭仗的李元昌、杜荷等人极力主张派军出城迎击。
可李承乾死活不同意,他是知道天雷厉害的。
所以,在他看来据城而守才保险。
此时,长孙无忌正坐在李承乾的对面。
“舅舅,如今李沐、尉迟恭、程知节等率军已经到了东门外,朕该如何应对啊?”
这是李承乾登基以来第一次称呼长孙无忌为舅舅,平常都是称呼长孙无忌官名为太尉。
长孙无忌平白又晋了一级,托李承乾的福,从司徒晋升为太尉。
可长孙无忌内心悲苦啊。
虽然如愿以偿地铲除了李泰。
可长孙无忌宁愿时间倒退,重来一回,他绝对不会建议李承乾诬陷李泰。
他本认为朽木不可雕的李承乾狠狠给了他一记耳光。
李承乾彻底将他裹挟进了谋反当中。
长孙无忌欲哭无泪,他知道此事已经讲不清了。
就算有给李世民送出的信鸽,也无法规避谋反这个罪名了。
李承乾篡位自立、秦琼自尽、魏王以与李祐谋反罪被赐死,皇孙死得不明不白。
以上哪一项长孙无忌都说不清楚。
他只能随波逐流,为李承乾出谋划策了。
至少这样他还能靠上一头,不至于里外不是人。
有了长孙无忌的相助,李承乾虽然无法让长安城涣发出往日的繁华,但城中禁军的调动指挥,已经畅通无阻。
只是由于大批不肯就范的将领或诛杀或下狱,禁军的战斗力迅速下降是不容置疑的。
由此带来的后果是,长孙无忌及其麾下掌控了长安城至少一半以上的权力。
与其说是李承乾是皇帝,不如说是二人共治。
听到李承乾询问应对之策。
长孙无忌答道:“陛下不必太过担忧,以长安城的防御能力和太仓的粮草储备,就算有百万大军围城,固守一年两年也不是问题。不过如果要取胜,也是相当困难。如今李沐投靠太上皇,那么江南的粮食就会北上,以粮草困住太上皇的策略显然已经行不通了。”
李承乾懊恼地拍案道:“李沐这厮言而无信,蒙骗了朕,要不将郑观音还有杨氏绑上城墙,枭首以示,如此震慑李沐,也能激烈城中将士。”
长孙无忌闻言大惊,连忙起身阻拦道:“陛下万万不可,杀了郑观音、杨氏,只会激怒李沐,况且李沂神策卫正在回师途中,如果杀了杨氏,那等于绝了收揽李沂之路。到时李沐与李沂一旦会师城下,后果不堪设想。”
李承乾想想也是,于是苦恼地一顿足,“舅舅所言有理,只是朕咽不下这口气啊。”
长孙无忌道:“陛下稍安勿躁,长安城兵力充足,粮草满仓,有在籍丁壮数十万人。如今之计在于,一是要稳定城中人心,二是要加强巡视,莫让城中居心叵测之人与城外联络,三是加强对禁军的控制力,安排信得过的人统率禁军。”
一边李元昌点头道:“太尉所言有理,由孤掌控宫城宿卫,陛下尽可放心。”
李承乾点点头道:“由皇叔卫戍宫禁,朕自然是放心的。至于长安城南衙禁军,就请舅舅烦心了,务必指派心腹之人统领。”
长孙无忌躬身应道:“臣遵旨。”
然后又道:“陛下容禀,如此虽然可固守长安,但要想取胜却是不易。太上皇得到江南粮草,肯定急速回师长安,想必不日号令天下勤王的檄文也已经颁布。到时,各州勤王之师都会向长安云集。”
李承乾心中所担心的也是这事,毕竟登基归登基,被天下承认是另一回事。
他可不想只在长安城中当皇帝。
“舅舅可有良策?”
“臣确有二策,一是向天下各藩王传诏,大加赏赐,赐于他们太上皇所不能赐的,如此总有与陛下亲近的宗室会效忠陛下,宗室分化之后,此消彼涨,局势就会改善。其二嘛。”
李承乾不得不承认,身边确实少不了长孙无忌。
“舅舅快讲其二为如何?”
长孙无忌叹道:“臣虽然与李沐不共戴天,可陛下若想在此场皇位争夺中取胜,无法绕过李沐兄弟。而只要李沐归附,李沂效忠就易如翻掌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