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隐龙惊唐-第3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回京,正在长安城内。”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手中权力的越来越大,李沐的气势确实在不知不觉中增强。
连皇帝李世民都能清楚地感觉到,房玄龄自然感觉更甚。
“殿下息怒,老夫记忆日渐退化,竟是糊涂了。”房玄龄讪讪道,“老夫这就回宫复命,将殿下的话原原本本转禀陛下。”
“不送。”
。
承庆殿中,李世民闻听房玄龄的禀报,怒火中烧。
常何确实无关大局,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但李沐提出索要此人,却是重重地在李世民脸上打了一耳光。
按照李世民对外的说法,如果没有常何,当时李世民麾下数百着甲武士就无法进入玄武门。
虽然这数百武士并未发挥重要作用,他们最大的作用就是随尉迟恭击杀了李渊在北海池数十宿卫。
因为李世民发动宫变的地点原本是在北海池,后来因李建成、李元吉在临湖殿察觉不对,仓促在临湖殿发动。
而这数百武士也在之后东宫、齐王府数千府卫的围攻中基本丧生。
常何能活下来,算是幸运的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常何无疑是从龙功臣中,第二梯队的代表人物。
象他一般归附李世民的人很多。
如果李世民真将他交给李沐,被李沐虐杀,那么人心就冷了。
队伍就更不好带了。
李世民于是断然道:“朕绝不会将常将军交与这混帐。否则朕如何面对当初那些拥戴朕的旧臣。”
房玄龄深以为然,他心中对涌起一股对李世民的敬意。
确实,李世民这些年来对曾经从龙旧臣的关照和爱护有目共睹。
虽然对象尉迟恭、程咬金这些悍将有所压制,但这只是在兵权上,在其它爵位、实封上李世民都是优待有加的。
可房玄龄并不真正了解当日事变时所发生的一切。
他所知道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听李世民述说。
其实当日之事,除了亲历者,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
毕竟那是内廷宫禁,有资格进去的没有几个。
房玄龄智谋和情商确实远胜于长孙无忌,可对于李世民的了解却远远不如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从李世民的话中听出了一些不寻常的东西。
同时,长孙无忌是知道内情之人。
李世民话中之意,说的是不会将常何交给李沐,为得是不使得那些从龙旧臣心寒。
对于长孙无忌来说,此时对李沐的忌惮远超过李世民。
李沐一日不离开长安,长孙无忌就觉得如剑悬在头顶。
所以,让李沐尽快离开,成了他与李世民共同的愿望。
至于一个有“大功”的常何,长孙无忌根本不在考虑之内。
“陛下,臣有话说。”
“讲。”
“臣以为如今最急迫的是令李沐尽快离京。李沐所提三人之中,息王妃、孙华无关轻重,给他就是,只是交出常何确实不妥。”
顿了顿,长孙无忌悄悄留意了一下李世民的神情。
见李世民并没有发火,反而有倾听的意思。
长孙无忌心中便有了底。
“臣以为常何与陛下有功,且这些年来素有建树,应加官进爵,以示皇恩浩荡。”
李世民幽幽问道:“那以辅机的意思,该封赏何官爵合适?”
“臣窃以为,将常何爵位由县伯晋为县候,并迁为苏州刺史。不知道陛下意下如何?”
李世民闻言想了想道:“辅机所言甚是,朕自然不能亏待了这些旧臣。”
常何原是四品武水县伯、泾州刺史,调入朝中为四品右屯卫将军。
泾州是小州,五品刺史。
如今晋为三品县候。
加上苏州原为江南东道治所,属大州,刺史为四品。
加官进爵之说确实没错。
可边上房玄龄听了,心头一阵发冷。
第508章 梁仲业可不可靠?()
苏州是江南东道十九州之一,李沐如今是江南东道大总管。
虽说名义上江南东道各州刺史的任免权还在朝廷手里,可这只是理论上的。
大唐十道,所设只有按察使,权力只是监督各州刺史,并无参与各州具体政务的权力。
只有在战时,才设大总管之职,且一般都是行军总管或者行军大总管。
顾名思义,就是行军时(战时)才有总督军政的权力。
可现在江南东道并非处于战争状态。
李沐却被直接任命为江南东道大总管。
这就变相承认了李沐对江南东道十九州的军政总督之权。
也就是说,李沐有对十九州刺史任免之权,最多任命之后,上书朝廷备案即可(其实这也就是唐末节度使官职的由来)。
如今长孙无忌提议将常何迁至苏州刺史。
这等于将常何简接交与李沐手中。
如果在别的州,常何至少还有一搏之力,毕竟哪怕是最小的州,也有一至二千的府兵。
而李沐要处置属外的一州刺史,除了暗杀和谋反,没有别的办法。
可现在,李沐随便寻个借口,就能罢免常何,然后随意处置。
房玄龄如何不心寒?
李世民斜了一眼房玄龄道:“如此还须劳烦玄龄再跑一趟,责令那混帐即刻离京。”
房玄龄心中喟叹,嘴上却应道:“臣遵旨。”
。
次日,常何晋升武水县候,迁苏州刺史,即日离京赴任的旨意颁布。
李沐便正式上疏,三日后离京南返。
李世民极力挽留之后,才勉强同意了李沐的请求。
神机卫开始整束装备,向城东集结。
这天夜里,府卫前来禀报,杨氏有请。
李沐轻叹,从救出杨氏之后,李沐一直刻意回避杨氏。
其实李沐知道杨氏要对他说什么,可李沐也难啊。
李沐心中也有八分相信,常玉、梁仲业很有可能会对李英节下手,因为当时李沐的身份是绝密,一旦泄露,就是个死。就算到后来,李沐身份真的泄露,也是非常凶险。
如果不是李世民误以为李沐是他与沈氏的儿子,恐怕李沐的嗣王之位根本无法得到。
甚至连命都可能保不住。
所以,李沐心里其实已经相信常玉、梁仲业谋害了李英节。
可问题是,李沐该如何处置。
常玉为自己而死,而梁仲业一样对自己有恩。
况且,就算梁仲业杀害了李英节,可他的用意无非是为了保全李沐。
从为人主公的角度来说,梁仲业不但无罪,反而有功。
如果以此去处置梁仲业,那岂不让所有效忠李沐的人寒心?
另外,常玉死后,梁仲业奉李沐的命令离京,联络当初十一个息王亲卫。
据各地狼牙卫报告,这十一人在这十五年间已经各自拥有了不小的财力和人力。
而这些势力如今都集中在梁仲业手中,如果处置梁仲业,恐怕李沐无法掌控这批人。
万一引起反噬,此消彼涨,反倒便宜了李世民。
所以,李沐只能选择回避杨氏和已经回京的李沂。
可现在杨氏派人来传,李沐便不能再回避了。
只能前往西院。
“孩儿给娘请安。”
“见过殿下。”杨氏福身道。
李沐连忙搀扶住,“娘这是做什么?哪有娘给儿子施礼的道理?”
“老身无非是养育了殿下,如今殿下已是贵为吴王,我怎能枉顾礼仪呢?”
李沐心惊,杨氏一直称自己为沐儿,甚至在自己被册封为嗣王后,也是如此称呼。
如今突然改变,想来已经知道李英节之死有异。
李沐只能转变话题,“不知娘召孩儿前来有何要事?”
杨氏道:“殿下且坐下,我有话讲。”
李沐坐下后,杨氏道:“沂儿已经与我说过先夫之死有异。”
李沐忙道:“娘,孩儿发誓确实不知情。”
杨氏抬手阻止李沐继续分辨,“我知道殿下不可能做出这种畜生不如的事情,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当时也是这么对沂儿说的。”
听着杨氏生疏的口吻,李沐心中一酸,含泪道:“谢谢娘的信任。”
杨氏道:“可先夫死因有疑,身为人子,沂儿不得不查。真查出是被人害的,那沂儿就不得不替父报仇。”
李沐只能应道:“娘说得是。”
“可问题是这其中牵扯到殿下,沂儿与你十几年兄弟之情,我不忍心就此割裂,所以请殿下来,想对殿下说几句话。”
“娘说就是,孩儿听着。”
“如果查出是虚惊一场,自然是最好,如此你们兄弟都能释怀。可如果查出确实遭人所害,我希望殿下不偏不倚,坐观其变,切不可维护属下而伤了兄弟之情。你可能做到?”
杨氏说完紧盯着李沐。
李沐太为难了,他明白杨氏这么说,肯定也是李沂的意思。
想了一会,李沐咬牙道:“孩儿听娘的。请娘与孩儿说话不要再如此生份。”
杨氏听了李沐的回答,长吁了一口气,她起身拉着李沐的手。
“沐儿啊,别怪娘。你设身处地为沂儿想想,杀父之仇,焉能不报?按理说,常玉死了,他女儿常绿云该替父偿还血债,只是娘看在你的面子,不追究她了。可梁仲业活着,如果真是他所害,就必须血债血偿。你这些天避着,娘知道你为难,可你反过来想,梁仲业如果真对你忠诚不二,在此时应该站出来,主动承担罪责,哪有属下反要主公承担罪责的道理?”
李沐闻言心中一惊,杨氏说得有些道理。
确实,谋杀李英李之事若是真的,常玉、梁仲业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己。
可如今事发,李沐做为主公是需要承担责任,为属下顶雷,可做为属下难道不应该主动承担罪责,为主公分忧吗?
杨氏看着李沐的神情道:“娘没有挑拨你们主仆关系的意思。只是娘要提醒你,梁仲业此人不可靠,你要提防着点。”
李沐心中一动,常绿云也不止一次对自己说过,梁仲业不可靠。
看来,自己这次回去之后,确实需要做出一些布置了。
第509章 和好如初()
“娘的话孩儿记住了,孩儿会小心的。”
“那就好。”杨氏点点头道,“去见见沂儿吧,许多事不说开,便会形成隔阂,如果被有心之人利用,就会酿成大祸。你是做兄长的,该主动些。”
李沐应道:“娘责备的是,孩儿离京前会去见二弟的。”
杨氏一怔,问道:“你要离京?”
“对,三日后离京。”
杨氏叹道:“沂儿已经回京多日,早就派人前来要接娘回庄。可娘知道,如果娘一去,便没有机会再劝说你,所以一直滞留在王府。”
李沐脸一红,“是孩儿太过执拗了。”
杨氏摇摇头道:“都是好孩子,娘不怪你。不过你既然要离京,娘就不能待在王府了,趁此时,你送娘去庄子,顺便与沂儿见面。兄弟之间,只要说开了,有什么事情不能解决的呢?”
李沐应道:“我听娘的就是。”
。
一行人离开王府,去了城西李家庄。
李沂闻知之后,率众至庄外十里恭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