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隐龙惊唐-第3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沂闻言大喜,“送来多少粮草?”
“大将军放心,足够殿下大军三天的口粮。”
李沂心中“咯登”一下,三天口粮,刚刚够大军至伊州,这如何攻城?
那人见李沂沉默,躬身道:“首领让小的传话于大将军,大将军只须驻扎此处,无须进攻。”
李沂道:“这是何意?”
“首领与南、北二庭结为联盟南下,为得是大唐吴王沐。首领说了,由联军吸引大唐朝廷主力,吴王沐就能趁势从江南起兵,如此南北夹击之下,吴王得天下就轻而易举了。”
第539章 大战逼近()
李沂听听也对,心想这个局,难道真得是大哥所谋划的?
如果真是这样,那自己还真不应该向伊州进攻了。
想到此,李沂斟酌着说道:“只是大军驻扎于此,三天一过,我军粮草又会缺乏。”
“大将军放心,每隔三天,小的还会另送三天的粮草过来。”
李沂这才释然,“那就谢谢贵使了。”
“小的告退。”
使者离开后,李沂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可一时想不出来何处不对。
转眼三天过去。
朝廷对李沂大军虽然无法全额补给,但翻越金山传讯还是能做到的。
李沂得到中原十七州再次以李沐的名义,相继叛乱的消息。
刚开始时也以为是李沐使得计谋,也更确定了突厥南下,同样出于李沐与朱邪克勒的共谋。
李沂虽然因父亲之死与李沐有了些间隙,可兄弟之情岂会说灭就灭?
既然大哥要举大事,李沂就算心中有些不赞同以这种方式夺取天下,可也没有抄大哥后路的打算。
也正是这么一想,李沂突然醒悟三天前,自己为何觉得有些不地劲了。
大哥要造反夺取天下,怎会不告诉自己呢?
都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就算是兄弟两因为父亲的死有了些生疏,可相比于朱邪克勒而言,大哥岂会信他而不信自己呢?
再说了,李沂也不相信,李沐会以这种方式夺取天下。
引外族入侵,屠戮本国百姓,这是会被史书记载,受万年唾骂的啊。
李沂是知道大哥平定李承乾叛乱,拿下长安又拱手让出的。
真要造反,那时岂不比现在到时候合适?
况且,叛乱的十七州中,没有一州在江南,这更不合乎情理啊。
李沂骤然醒悟到这其中有诈。
可想不通,诈在何处。
表面上来说,一切都似乎顺理成章。
可细细口味,又觉得哪都有破绽。
李沂觉得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
随即召集麾下将领商议。
可这批将领打仗在行,朝堂政治之事,却一筹莫展。
李沂随即将心中疑问写了道奏折送回朝廷。
一面对麾下将士做了些布置。
李沂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想不通,那就“问”呗。
朱邪克勒的使者果然又送了三天的粮草过来。
而此时,李沂一声令下,将这数十人全部捉拿。
几轮鞭子抽打下来。
就有人招供了。
可这些人中,包括头领知道得并不多。
他们招供,朱邪克勒率联军南下确实是为了帮助吴王夺取天下。
至于朱邪克勒每隔三天才送些粮草过来,一是为了将神策卫拖在金山,二是如果李沂太早进攻伊州,会引起欲谷设、薄布恃勤的警觉,背后出现了唐军,为使得联军分裂。三是为了等联军攻下甘州之后,让神策卫插入伊州、焉耆、高昌一线。
阻止欲谷设、薄布恃勤两部北返。
到时,朱邪克勒会与神策卫南北合击,将欲谷设、薄布恃勤歼灭。
由此奠定朱邪克勒在西域的绝对统治地位。
这样一来,南有李沐,北有朱邪克勒,中原与西域两相呼应,天下尽在囊中。
李沂有此信了。
这方案确实能说服人心。
如果真按照这些人招供的,李沐与朱邪克勒确实是这个阴谋最大的获利者。
可李沂心中最大的疑问依旧没有被解开。
李沐为什么要瞒着自己,难道仅仅是因为这阴谋太缺德,而不想让自己知道?
难道李沐认为朱邪克勒的实力比自己的神策卫更能依靠?
还是因为李沐已经完全不信任自己了?
李沂犹豫不决,也正是因为这些疑点,李沂没有直接做出决断。
他决定再等等,等局势明朗一些。
李沂再次派心腹回长安,找京城狼牙卫确认,李沐究竟是何打算。
另一面,李沂好言宽慰,释放了这数十人。
并且答应一如既往,按朱邪克勒的计划继续滞留在金山。
以此换得三天一次的粮草补给。
可私底下,李沂削减将士每日一半口粮,存储起来。
。
就在李沂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
中原的叛乱又增加了八州。
正如长孙无忌在朝堂所说,各地与李沐有染的世家开始自发地动起来了。
这个时代的通讯太差,传讯基本都是靠人力送信。
可这一来一回之间,消息往往滞后,形势就会大变。
各地世家听闻十七州叛乱,觉得这种规模自然不是普通人能营造得出来的。
或许是为了家族的利益,也或许是因为真的拥戴吴王沐,更或许还是垂涎从龙之功。
他们自发地以吴王沐的名义举旗造反,声援和响应前十七州的叛乱。
一时间中原大地风声鹤唳,叛乱形成燎原之势。
各州府兵捉襟见肘,根本无法首尾相顾。
转眼间,其中十三州州府被占领,大唐社稷出现崩溃的苗头。
短短半个月,局势糜烂到这种程度。
是李世民乃至所有朝臣无法预料到的。
雪上加霜的是,朝廷刚刚得报。
被李世民派往江南的钦差张玄素,在徐州地界被一伙不知名的盗贼劫杀。
张玄素连同随行钦差依仗数十人,还有三百禁军全部被杀,无一人生还。
京城朝野上下一片同仇敌忾,誓言与胡族、江南决一死战。
这种形势下,李沐是不是真的造反已经不重要的了。
李世民随即下旨,判定吴王李沐为反贼,以江夏郡王李道宗为帅,淮南道行军大总管张士贵、河南道行军大总管李袭誉辅之,左领军将军契苾何力为左先锋,右武候将军丘行恭为右先锋,率六万禁军与张士贵、李袭誉麾下四万禁军会合,再征发河南道、淮南道各州府兵十二万,共计二十二万大军囤于扬州至和州一线。
此旨意一下,三天后,楚州河南道行军大总管李袭誉率二万禁军与扬州淮南道行军大总管张士贵的二万禁军合兵,向润州而去。
润州刺史常何宣布奉旨平叛,将府兵调至南线,对苏州形成防御态势。
顿时,大量的兵马调动起来,官道和直道上无数的军队穿梭如织。
大战一触即发。
第540章 暗地北上()
ps:感谢书友“daphnes”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短短不到二十天。
神州大地瞬间风云骤变。
战争的阴霾笼罩整个大唐天空。
世人不仅要问,吴王沐,你在做什么?
其实,李沐此时已经不在杭州。
在第九天,得知又有六州加入叛乱阵列时,李沐已经觉察到不对劲了。
这如同一张正在织造的渔网,将自己和江南东道,甚至整个大唐天下笼罩了起来。
并且这网如同有生命一般,网丝不断地加粗,网格不断地加密。
在召集魏征、马周等人商议时,李沐做了一个大胆而疯狂的决定——北上。
不是率军北上,而是只身北上。
这个决定遭到众臣的一致反对。
奈何李沐乾纲独断惯了,已经决定的事,很难改变。
最后,李沐带了常绿云、李师和十名护卫,悄悄乘船,经运河北上长安。
苦于长安封城,李沐一行被挡在城外不得入内。
好在李世民下旨,派大军南下,李沐一行得以趁混乱入城。
李道宗、契苾何力、丘行恭率军出发,离开长安城时,李沐也在人群中。
当天夜里。
平康坊“一杯倒”酒楼的密室中。
李沐、常绿云、李师、王季良、闻香、秦玉围在一起。
还有两位老者跪在李沐面前,仔细一看,俨然是崔尚和崔杼两个家主。
“老朽等皆无指令,让各地子弟起事。据老朽调查得知,跟随最早十一州起事的六州,大都是殿下当初安排在直道和钱庄的护卫所组织的,而之后七州,确实是世家子弟擅自而动。”
李沐一拍桌子,低声怒喝道:“又是梁仲业。”
“殿下,叛乱之事老朽有罪,请殿下责罚。”
“二位家主都起来吧,这事发展到今天这地步,已经不是你们所能控制的了。何谈责罚二字?”
崔尚道:“可如今局势已经变成这样,所谓覆水难收,要不殿下将错就错,揭竿而起,也不失为一良策。”
李沐摇摇头道:“以乱始,必以乱终,孤要的不是这样的天下。”
“那殿下的意思是平息各州叛乱?可若是这样,万一朝廷追究起来,我等岂不任人鱼肉?这谋反的罪名可是要株连九族的。”
“崔家主不必担心,此事我会妥善处置。”
“那好吧,老朽现在就传书各州,平息叛乱。”
“且慢,先不要急。就算你们能让后面十三州平息,也无济于事,最早发动的十一州不平,陛下恐怕不会轻易赦免你们,待等本王与皇帝谈妥之后,再传令不迟。”
“可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能让殿下见到皇帝。”崔尚蹩眉道。
这确实是个问题。
李沐如今已经是个反贼,根本无法公开露面,就更谈不上进见皇帝了。
闻香突然道:“奴家倒是有个办法,梁国公的次子这些天时常来莳花馆,殿下可通过他见到梁国公,如此再由梁国公向皇帝传话便可。”
李师笑问道:“某听闻房遗爱尚了高阳公主,这才一年不到,怎么就天天逛起伎馆了?”
闻香白了一眼李师道:“据说高阳公主不怎么待见房遗爱,房遗爱心中不畅,这才与人来莳花馆散心。”
李沐也瞪了李师一眼。
李师会意,忙向闻香躬身道:“某一时嘴误,望闻香妹妹不要见怪。”
李沐道:“此策可行,闻香回去等着,若房遗爱再来,则让他替本王传信梁国公。”
闻香道:“此事殿下不易露面,万一传出风声,恐怕对殿下不利。还是以别的名义让房遗爱传信方为妥帖。”
崔尚道:“老朽可去见房遗爱,到时以老朽的名义拜会梁国公。”
李沐摇摇头道:“不妥,如今各州叛乱,崔家也在平叛名单之列,崔家主不易露面。”
一时,众人沉默下来。
常绿云突然道:“要不,我趁夜深潜入梁公府,替殿下传信?”
李沐有些担心,“如今京城中戒备比往日森严多了,你潜入梁国公府太危险。不妥。还是走房遗爱的路子,让他带信回去,不易被人注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