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隐龙惊唐-第3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孙无忌应道:“陛下所虑甚是,故臣还有一计,只是需要陛下首肯。”
李世民道:“朕愿闻其详。”
长孙无忌道:“李沂率神策卫已经通过萧关,按神策卫的行军速度,三四天便可到达长安。臣以为,如果李沐真有不规之心,李沂必不能逃脱勾连之嫌。故臣请陛下首肯,包围李家庄,拿下李沂母亲杨氏,以作人质,如此既可制约李沂,也可在万不得已之时,令李沂反戈一击。”
李世民闻言,脸色一变,长孙无忌的计策确实不错。
可问题是,如今李沐并无谋反的举动,而李沂手掌四万神策卫,且立下大功班师回京,如果途中闻听家被围,母亲被抓,万一被逼反,这不仅仅是朝廷一巨大损失,而且兔死狗烹、卸磨杀驴、残害功臣的罪名,自己恐怕是要背上了。
看着一脸凝重的长孙无忌,李世民心中突然泛起一丝狐疑。
长孙无忌该不会是因为长孙明月被害,李沂逐渐脱离了他的控制,而借此机会异己吧。
而一旦冒出这念头,李世民的思绪想得更远了,之前长孙无忌说过,李沂因父亲李英节的死与李沐产生了隔阂,如今长孙明月不幸遇害,李沂脱离了长孙无忌的掌控,如果自己可以收住李沂,如此,自己岂不多了一个强助?就算长孙无忌如今统率朝堂,也不得不忌惮神策卫的威慑啊。
那边长孙无忌见李世民沉默,眼神游离,心感不妙。
“陛下,就算不包围李家庄,也可以别的名义召杨氏进宫。然后留下宫中,善加款待就是。李沂如果没有反意,陛下到时将杨氏送还,李沂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长孙无忌这么一说,李世民倒是认可了。
挑个借口,召杨氏进宫,这并非难事。
杨氏如今贵为郡夫人,外命妇依例进宫也是合规之事。
这样不致招人非议,也堵住了李沂之口。
想到此处,李世民道:“那就依爱卿所言行事吧。”
当天,长安西门数骑急驰而去。
李家庄也迎来了数十飞骑。
他们传皇帝口谕,令杨氏即刻随行进宫,行教导公主诸事。
李家庄打李沐在时,被李泰偷袭了一回之后。
就定下规矩,只要是李沐、李沂不在,任何人都不得带走杨氏。
就算皇帝也不例外。
于是,庄中主事直接就以李沂出兵在外之名,拒绝了来传口谕的飞骑。
这可是大唐轻易不可见的抗旨之举啊。
还说得那么冠冕堂皇、理直气壮的。
这让来传口谕的飞骑目瞪口呆。
可飞骑还愣是不敢发作,因为他们随即见到数百护卫聚集而来。
有道是好汉不吃眼前亏,他们只得返回长安向李世民如实禀报。
李世民得知此情之后,面子就挂不住了。
随即下令,三千禁军骑兵前往李家庄,强行带杨氏进宫。
一场莫名其妙地战斗打响了。
李家庄在飞骑回去之后,已经有了戒备,并向长安方向派出了斥候。
三千禁军出城奔李家庄而来,早就落在眼中。
按照李沐之前制订的规矩,凡是靠近李家庄围墙三里之内,不听劝告离开者,皆视为敌。
其实,这也是当初李世民亲自定的规矩,用意是防止象李泰那样的王候权臣觊觎庄中秘密。
而此时,破坏此规矩的正是李世民自己,关键是李沐、李沂皆不在庄子。
第566章 血洗李家庄()
李家庄的主事之人在李沐、李沂的“淫威”下,早已只知主公不知皇帝。
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在李家庄就变得很直白,吃谁的饭,替谁办事。
禁军骑兵的到来,屡次劝说无效,加上要强行带走杨氏,直接被庄中护卫视为敌人。
而禁军乃天子鹰犬,哪还被人欺负的道理?
加上都知道李沐、李沂不在庄中,少了顾忌。
于是,两厢一言不合,大打出手。
此时留守长安的禁军将士,大都是背后有人,拼爹的官二代、官三代,样子帅气,其实是中看不中看的银样蜡枪头,被庄中护卫骤然一击,迅速崩溃。
此战倒是没死几个人,因为双方都还留有余地。
没有往死里招呼。
溃败的禁军纷纷逃亡长安。
李世民闻听此事,竟是气得差点吐血,这时已经不需要长孙无忌劝谏了。
遂下旨令尉迟恭、程咬金各率二万禁军,包围李家庄,并捉拿杨氏。
此时的李世民已经不管不顾了,天子的威严不可冒犯。
李家庄庄丁竟敢如此跋扈,已经令李世民无法容忍了。
于是,李世民勒令大军包围李家庄,要给李家庄一个教训。
惨剧由此发生了。
尉迟恭、程咬金在甘州受了李沐如此羞辱,岂会不存报复之心?
四万禁军与李家庄三千护卫血战一天,李家庄破。
三千护卫全部战死,杨氏被擒。
而李家庄数万人口由此陷入混乱之中。
各个工坊相继陷入停滞状态。
李世民得知之后,也是大惊,他的原意并非如此。
可尉迟恭、程咬金一致禀报是李家庄再次抗旨不遵,并率先发起进攻所致。
次日,李世民下旨,以抗旨不遵罪,封禁李家庄,待李沂回京之后再作处置。
李世民在震怒之余,总算还给李沂留了一线余地。
这也只是一线余地。
李世民随即令尉迟恭、程咬金各率二卫,共八万禁军出西城门。
在离长安五十里外,堵截李沂神策卫返京。
李沂率军已经过平凉,沿泾川南下。
此时离长安不到两日的路程。
这一路上,李沂是紧赶慢赶,期望能在大哥易帜起事之前,赶到庄子,将母亲保护起来。
他并不担心朝廷派大军围剿自己。
因为李沂知道,只要将母亲置于神策卫保护之中。
就算朝廷倾尽长安二十万大军进攻李家庄,自己也足以依靠李家庄的防御能力,坚持上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到时大哥早已起事,朝廷就再无精力两面作战了。
可刚过泾州,便有李家庄的人前来传信。
李家庄被朝廷禁军攻破,太夫人被擒。
闻听此消息,李沂大怒。
他一边派人向李沐传送消息,一面下令大军向长安急行军。
一天之后,神策卫前锋便遭遇尉迟恭、程咬金禁军。
李沂获报之后,亲自去见尉迟恭、程咬金二人。
“鄂国公、宿国公,某奉旨班师,你们却率军堵截,敢问这是何意?”
“李大将军,我等也是奉陛下旨意行事,否则岂敢挡大将军回京之路啊。”尉迟恭脸带微笑地说道。
李沂问道:“敢问二位国公,陛下可有旨意给我?”
尉迟恭道:“陛下确有口谕让某传于大将军。”
“愿闻其详。”
“令神策卫大将军立即返回萧关,阻止李勣、李沐大军通过萧关,不得有误。另令堂郡夫人杨氏如今正在宫内,待大将军立功而返,自可接杨氏回家。”
李沂闻言大惊,心中明白李世民很可能已经察觉大哥的用意。
这种情况下,如果神策卫直接封堵长安至萧关的通道,朝廷就算想封禁萧关,也是有心无力了。
可李沂无法这么做,母亲在李世民掌控之中,如果真这么做了,杨氏就死定了。
看着李沂阴晴不定的脸色。
尉迟恭道:“大将军还有什么好犹豫的,你身受皇恩,正是力图报效之际。陛下有言,大将军尽可放心,一定会保证杨氏毫发无损。”
李沂一咬牙,冷冷的眼神扫过尉迟恭、程咬金二人,应道:“臣遵旨谢恩。”
说完,便拂袖离去。
回到军营,李沂立即下令,后队变前队,全军原路返回,目标萧关。
看着神策卫总算是调转了方向,尉迟恭、程咬金长吁了一口气。
说实在的,他们俩还真怕李沂会孤注一掷。
面前四万虎贲,挟新胜之势,其战力岂是一直养尊处优的禁军所能比拟的?
这要是真打起来,八万禁军很可能被击溃。
要是那样,守长安就难了。
这其实也是李世民一次冒险,就赌李沂会不会在意母亲的生死。
而如今看来,李世民显然是赌赢了。
只要李沂神策卫堵住萧关。
李勣、李沐大军就无法沿泾川南下长安。
不管最后是李沐胜了,还是李沂胜了,亦或者两败俱伤。
长安都能安然无恙了。
此乃驱虎吞狼之计,自然是出自长孙无忌之手。
如果李世民还有些在意神策卫和李勣大军的损失,那长孙无忌已经是肆无忌惮了。
李沐如果兵临长安城下,长孙无忌自认无法苟活。
与其独死,不如同归于尽。
在这种思想下,长孙无忌便是怎么毒就怎么使,有什么阴招就可劲儿的造。
李世民在形势威逼之下,身边除了长孙无忌之外,已无可信得过的心腹。
原本是想再重新启用房玄龄。
可在长孙无忌的滔天权势下,李世民想召见房玄龄也难啊。
为防止当初房玄龄深夜面圣,为李沐牵线搭桥的那一幕重演。
长孙无忌甚至派廷尉封锁了房玄龄的宅邸。
与其说是保护,更象是圈禁。
为了应对萧关的二十万大军,长安城中已经开始征兵。
但凡家中十六至四十岁之内的男丁,除了独子,皆在征召之列。
一时间,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百姓们甚至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在他们心里,西域抗击突厥大战不是已经胜了吗?
大军都班师了,现在还征兵做什么?
要知道,这种征兵的方式,除非暴发大战,或者胡族兵临城下时,才会发生。
第567章 新仇旧恨()
说来也怪,血洗李家庄,挟杨氏为人质。
如今八万禁军出城,逼李沂率军返身抵挡李勣、李沐大军入关。
这一系列的大动作,朝廷依旧没有宣布李沐意欲谋反的消息。
与其说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不如说是李世民更希望李沐能认清形势,罢旗休兵。
李世民与长孙无忌不同。
他还是希望趁着此事还没有撕破脸,和平解决的。
李世民心中明白,如果李沐真挟李勣大军抵达长安城外,那后果不堪设想。
也绝非长孙无忌认为的,长安城可守上一年半载。
所以,李世民虽然无法阻止长孙无忌在朝野搞一系列小动作。可对于下旨平叛,宣布李沐谋乱之事上,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萧关,据八邵之户背,管三镇之要,是南下长安最后一道屏障。
时已过九月,草木就已凋零殆尽。
空空的桑林,遍地的芦草。
芦草即使黄了也不是衰草,它是像剑一样坚硬的直立着的,士兵的靴子踏上去,一片铿锵有力的“咔嚓”声。
李勣率领大军的前锋已经通过萧关。
迎面遭遇李沂神策卫的到来。
虽然已经由李沂的传讯中得知杨氏被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