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隐龙惊唐-第4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袁仁国匆匆而来,“禀陛下,彭城郡公已经发兵摄政王府,羁押了隐太子妃和三位郡主。”
李世民闻言大喜,道:“玄龄,看来你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朕就说嘛,李沐能给他的,朕都能给他,李沐给不了的,朕也能给他。做朕的女婿,岂不比做那乱臣贼子的兄弟来得爽快?”
房玄龄低头应道:“这是自然,李沐再强,也无法与陛下相提并论。”
“既然李沂忠心于朕,那朕就有了与他一搏之力。朕欲调李沂神策卫于洛阳,玄龄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
“朕还想调熊津河间郡王李孝恭和三万玄甲军回京,有他在,朕就更能心安了。”
房玄龄思忖道:“河间郡王远在数千里之外,加上大军调动,时日太久,臣以为由河间郡王在熊津,更有作用。”
李世民蹩眉细思了一会道:“玄龄的意思是,一旦开战,李孝恭可作为一支奇兵北上,攻击李沐后路?”
“陛下圣明。”
“那明日朕就下诏,令兵部、民部中断对辽东大军的粮草补给。”
房玄龄心中轻叹,当时对李沐做出的承诺,如今要毁诺了。
可房玄龄并不后悔,从一而终,是自己这辈子的理想,秦王不负我,我不负秦王。
“陛下圣明。”
李世民点点头,他用力地搓着手,神情有些兴奋。
这一幕看在房玄龄眼中,不由得想起了玄武门事变前一晚的情形。
秦王,也是这副神情啊。
上天,你会再给秦王一次机会吗?
房玄龄暗暗地祈祷上苍。
。
五天之后。
李沂率神策卫最后一卫出长安,调至洛阳。
李明达做为出征主帅的亲属,按例须留在长安。
春明门外,李明达拉着李沂的手,殷殷叮嘱。
“夫君心中怎么想,就怎么去做,不用顾及为妻。”
“公主放心,为夫知道该如何行事。”
“路上多多照顾婆婆、隐太子妃和三位姐姐,还请夫君代我向她们赔罪吧。”李明达突然开口说道。
李沂耳朵“嗡”地一声,他睁大眼睛盯着李明达问道:“公主此话何意?”
李明达轻叹道:“若夫妻都不能心心相连,与同床异梦何异?夫君放心去,此事出我之口,入你之耳,我断不会对他人言。”
李沂阴沉着脸,“那就请公主安心在长安待着,为夫这就去了。”
“祝夫君一路平安。”李明达对着李沂福身道。
第775章 旅游?!()
李沐已经率三万神机卫西进。
虽然众将领屡次苦劝,可李沐却是一意孤行。
就只带三万人,就只带英国公李勣随行。
李沐的理由很简单,抗旨已成事实,李世民不会弃这个完美的借口不用。
那么一旦自己第三次成了叛逆,大军粮草就不会再有了。
总不能选择沿路就地取食吧,那可是大唐的百姓啊。
与其率大军南下日夜担忧粮草,不如只率三万精锐南下。
再则,靺鞨还未灭,扶余城需要大军驻扎。
但李沐其实心里明白,这些话都是推托之词。
重要的是李沐原话,“谁都不要拦本王,孤率三万军无法到达长安,那就证明民心不在孤这边,如果是这样,孤就回来,安心做个辽东王。”
这话说得很随意。
如同这次南下是去旅游一般,天气不好就回来呗。
所有将领都听明白了,李沐有自信。
这是强大的自信,传檄而定天下的自信。
而事实上,这就是一次旅游,甚至还是一次奢华、免费的旅游。
三日后,李沐率军到达平州城外。
骑在马背上,李沐用马鞭指着城头道:“英国公,看你的了。”
李勣让人抬着一个巨大的铁皮喇叭,架着喊道:“禁军将士们,我是李勣。奉摄政王令,但凡开城献降者,既往不咎;制伏城内负隅顽抗者献降,重赏;但凡执迷不悟者,杀!”
重复喊了三遍之后,李勣歇菜了,捂着喉咙对李沐道:“殿下,这还不如让率军我破城来得畅快。”
李沐呵呵笑道:“城中禁军也是唐军,能不打还是不打吧。”
李沐跳下马,来到铁皮喇叭前,大喊道:“尉迟老儿,孤给你十二时辰,明日此时,若不开城献降,孤亲率神机卫进城,摘了你的老瓢儿。”
城头上,尉迟恭与程知节面面相觑。
身边一排的将领眼神变得很复杂。
城外是大唐的摄政王、平辽行军大总管,刚立下平定高句丽、灭国之赫赫战功,却被朝廷定为叛逆,挡在城外。
关键是,这支三卫禁军,其中两卫一直是李靖所统帅的。
李世民派出这三卫,原本就是想将异己清出长安城。
如今听到大唐另一个军中大佬李勣的喊话,军心免不了浮动起来。
尉迟恭与程知节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
城外,神机卫已经开始动手扎营。
看着天色渐渐暗下来,李勣忧虑地问李沐:“殿下,这真管用吗?其实,完全可以一鼓作气,攻上城墙的,以某的声名,城中禁军多少还会有些忌惮,死不了多少人。”
李沐翘着二郎腿,抖啊抖的。
“英国公别急嘛,这次南下,孤要的是人和,人和知道吗?”李沐翻翻白眼,“若数千里地,孤可以兵不血刃,到达长安,何等威风?那该是多么畅快的旅行啊。此时想想陛下得知情况的神情,唔太美妙了。”
李勣有些不待见李沐了,他发觉从出兵辽东开始,这殿下简直就象换了一个人似的。
油滑,对,就是油滑。
滑得跟泥鳅无二致。
令人生厌。
可李勣同样明白一点,那就是从踏进辽东战场以来,李沐虽然战术上有不少错误,但战略始终被李沐紧紧地掌控在手里。
战场态势瞬息万变,就算再厉害的将帅,都不可能不犯错。
只要能掌控战局,小错误无伤大雅。
这一点,就算李勣,对李沐也佩服不已。
“咳。殿下,平州离长安数千里呢,还是先想想如何拿下平州吧。”
李沐挥挥手,不以为然地说道:“行百里者半九十,这话也可反过来,万事起头难。只要顺利拿下平州,那接下去的旅程就会非常爽快了。”
李勣摇摇头道:“殿下这是妄想了,若依某换作是尉迟,某必死命相抗,不令殿下越雷池一步。”
李沐呵呵一笑,闭上眼睛道:“可惜英国公不是尉迟,而尉迟也不是英国公啊。”
李勣道:“反正臣是不看好殿下兵不血刃之策,外面营帐扎好了,臣先告退,明日再来与殿下理论。”
而此时,有亲卫突然前来禀报。
尉迟恭、程知节逃了。
对,确实是逃了。
仅带走二万人,其余二卫四万人皆在平州城中集结,开城恭候摄政王进城。
李勣目瞪口呆,暗暗腹诽,这样也行?
李沐哈哈大笑道:“英国公,看看,看看,孤就说不用多此一举扎营吧?来人,备轿啊,不,备车算了,孤打马入城去liao。”
李勣看着李沐的背影,晃了晃头,此子真是妖孽啊。
。
尉迟恭、程知节的撤退。
着实影响到了赶来增援的牛进达。
牛进达率部是紧赶慢赶前来。
不想半路就遭遇了撤退的尉迟恭和程知节。
尉迟恭开始还犹豫是不是以牛进达前来增援有六万禁军为主阵。
在黄河边组织一道防御,以对抗李沐。
可在程知节的再三劝说下,就没了与李沐对抗的心气。
尉迟恭是在金光门外与神机卫交过手的人。
他更明白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和士气对于决战双方重要性的道理。
平州一逃,短时间内想要振奋自己麾下二万禁军的士气,肯定是不成了。
后面追来的不是别人,是摄政王李沐,是平定辽东的大唐功臣。
是唐军一直崇敬的不败神话。
那么要对抗李沐,只能靠牛进达的六万人。
而牛进达带来的禁军,一样令尉迟恭心有惧意。
南衙禁军受李靖、李勣的影响太深了。
加上牛进达向来以程知节马首是瞻,如今程知节一再劝说撤退回京。
尉迟恭很难想象,牛进达会违逆程知节,留下襄助自己防守。
结果,三人就这么一合计,得出一个结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一切回京城之后,由陛下亲自定夺。
相比全军覆没,能完整带回大军,罪责还小些。
于是,半日之后。
尉迟恭带着二万禁军和牛进达前来增援的六万禁军,后队变前队,目标长安。
第776章 两卫虎牢关遭遇()
ps:感谢书友“戴霏”、“宋代大侠”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正如李沐从辽东城出兵前所料。
带三万人南下,就足够了。
事实上,离开平州时,李沐的队伍已经扩大到了七万人。
这其中就有主动开城归降的四万禁军。
一路上,小城开城,大城献降。
有心者,集结数十、数百,乃至千人追随大军,以图谋得拥立、从龙之功。
各地世家纷纷自发地发动起来,为李沐的南下造势。
这可不单单是耍耍嘴皮子,而是付出真金白银的造势。
世家从圆桌会议之后,就决定站在李沐这一边。
他们忘记了李沐曾经“洗劫”他们的“罪恶”。
因为他们得到了更大的利益。
利益是联盟最好的纽带,这句话古今皆适用。
而李沐最后的那句话——为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立法,让他们誓言效死忠。
大军所至之处,一路畅通,真就如旅游一般。
三日后,大军至幽州。
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世家携千余子弟和三千车粮食来投。
又三日,大军至易州。
陈郡袁氏、兰陵萧氏等世家携二千子弟和五千车粮食来投。
五日后,大军至太原府。
太原王氏、荥阳郑氏等世家携数千子弟和六千车粮食来投。
七日后,博陵、清河二崔率一万余人前来,所提供的粮食足有三万车之巨。
十日后,李沐率大军饮马黄河时,所裹挟的军民人数,已达十五万人之众。
人心向背,可见一斑。
连一直持怀疑态度的李勣,也开始认为,李沐确实有兵不血刃,就到达长安的可能。
没有说肯定,是因为这只是可能,也仅仅是可能。
因为眼前,洛阳虎牢关外。
李沐大军与李沂神策卫,两军遥遥相对。
李勣想不出任何理由,李沐能象之前一样,兵不血刃地通过洛阳。
甚至李勣开始担心,能否战胜李沂的八万神策卫。
马衔环,弓上弦。
刀出鞘、盾立地。
又上圆瞪,屏气息声。
大战,一触即发。
此战一旦开打,那必是尸山血海。
李勣甚至能想象,这次血战的残酷程度,绝不下于辽东城防守战。
因为这两卫都是大唐最精锐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