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隐龙惊唐-第5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一切归于平静。
说来也怪,人之际遇就在一回眸之间。
李沐当初只是灵犀一闪,提起席君买为文成公主备选,可等席君买回京之后,与文成公主一见,两痴男怨女便一拍即合了。
这说起来,李沐是当之无愧的月老。
可现在,文成公主竟嘲笑起月老来,实为不该、不敬。
文成收敛了笑意,福身道:“文成知错了,还请陛下责罚。”
“罢了。”李沐挥挥袖子,展露出天子的宽仁与大度,“知道朕今日召你们前来为何事吗?”
文成闻听,随即眼神有些黯然。
她怎会不明白,皇帝传召二人的用意。
“文成全凭陛下吩咐。”
席君买躬身道:“臣听陛下的。”
“那就好,你们此去逻些城,朕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安定二字。”
“文成谨记。”
李沐转向席君买道:“驻逻些城唐军,主要任务就是保护文成公主,拱卫逻些城不失,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参与吐蕃内战。”
“臣谨记。”
转向文成公主道:“善于团结拥戴你的势力,以夷制夷。不可也不用太担心,朕和大唐永远是你的后盾,大胆施为。朕会令民间商贾通过贸易,配合你在吐蕃的行动。只要控制粮食、盐铁物资的进出,在吐蕃选出几个亲唐部落进行培植,然后遏制、打压反唐部落,直至将它们彻底消灭。”
“文成明白了。”
再转向席君买,“朕有些不放心你。与文成公主之间的配合,朕倒是不担心。”
这话让文成公主和席君买有些脸红起来。
“朕担心的是,你如此年龄,担任一方主帅,早了些。”李沐停顿了,“万事多与文成公主商议,万不可贪图战功,致使将士伤亡,李师,便是你前车之鉴。”
席君买躬身道:“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李沐点点头道:“即日起,吐蕃就仰仗二位了。五年后,朕希望吐蕃真正成为大唐的属国,也希望看到你们为朕带来一个外甥。”
文成公主脸更红了。
。
次日,皇帝下诏,神机卫将军席君买迁西海都护,程名振为副都护,率五万人驻军逻些城。
一个月后,逻些城除驻守的五万人之外,其余军队和伤兵开始撤退。
李沂和韩威没有仁慈。
八万匹战马,三十几万头牲畜。
几乎将逻些城中能带走的都带走了。
吐蕃由此进入了恢复和内乱更替的阵痛期。
再无力对大唐西南边陲造成威胁。
。
西南、西北的战事暂停。
李沐已经可以腾出手来,帮助东北战场了。
但此时,苏定方显然已经不需要朝廷帮助。
经过三个月的征兵,苏定方在高句丽募集的“归义军”已经到达了三十万人。
其中五万人是李沐在攻平壤前鸭绿江边,将渊盖苏文降兵改编成的“归义军”。
还有十万人是高句丽亡国之后,从各地降兵遴选出来的。
再有十五万人,是苏定方临时从高句丽百姓中征召的。
经过两个月的简单训练,已经迫不及待的苏定方,便率领一万大唐铁骑和三十万归义军,踏上了北向复仇之路。
他将剩下的九万唐军分别囤于辽东城、新城、扶余城。
用意无非是保存实力,减少唐军伤亡。
在苏定方心里,已经经受不起同袍再一次的惨痛损失。
而反过来说,苏定方认为,高句丽士兵虽然战争力不如唐军,但他们更适合在寒冻的北方作战。
这一点,在这一年多的连续作战中,已经显现的很清楚。
李沐率神机卫突袭木底城,强行军之后非战斗减员高达近两成。
这还是神机卫已经装备了棉衣棉裤的情况下,产生的非战斗减员。
这很说明江南兵,非常不适合在北方作战。
所谓兵强强一个,将熊熊一窝。
对苏定方来说,这世间没有弱兵,只有孬将。
有一个称职的将领,就不怕练不出一支强大的精兵来。
战争暂停的三个月里,对于象唐这样的大国来说,可以做很多的战争准备。
可对于象靺鞨、室韦这样的半原始部落而言,确实做不了什么。
他们甚至无法准备更多的食物,因为北方的这三个月,甚至连猎物都很难找见。
战争就在这种实力很不对称的情况下骤然开始了。
可以想象,靺鞨、室韦所处的景况是何等得不堪。
其实在苏定方拉起三十万“归义军”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这场战争的结局。
胜利无非就是时间早晚和唐军损失多少的区别罢了。
正因为如此,大唐朝堂中,开始出现了另一种声音。
第863章 信任,有时就是一种毒药。()
甘露殿中。
房玄龄禀道:“陛下,苏定方在高句丽骤然征发精壮三十万人,加上原有的十万唐军,辽东军队已达四十万人。如此庞大的军队,每日所消耗的粮食就高达百万斤,所需马料就需数万车之多。所耗最为巨大者,为归义军杀敌之赏钱,以首级换银钱,朝廷为此付出钱财之巨,汉以千万计。臣以为,攻伐靺鞨、室韦不需要如此庞大的军队。故恳请陛下下诏,令苏定方裁减归义军一半之数。这是内阁一致谏言,望陛下定夺。”
苏定方征召的归义军,福利不能唐军相提并论,他们没有军饷、没有唐军将士能享受的赋税优惠,更不能论功,仅凭战利品的获得,根本无法激起士兵的士气。
靺鞨、室韦贫苦,不用与大唐相比,就算战胜了,除了战马、牲畜,根本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于是,苏定方在奖赏制度上打了个补丁,那就是以杀敌数进行赏赐。
枭首一级,赏五贯,枭百人将者十贯,千人将者一百贯。
士气是疯涨了,但无法遏制的是,归义军杀红了眼,贪图钱财杀良冒功。
李沐点头认同,苏定方确实做得过火了。
虽然李沐不在乎将靺鞨、室韦杀个千里无人烟,但杀戮终究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
况且征兵太多,拖延了高句丽的恢复速度,如今高句丽已经成为了大唐的一部分,虽然还没有划分州县,但大唐世家豪族都在那购买了大量的土地,这同样触动了大唐的利益。
这些天来,已经有不少世家向李沐陈情,希望苏定方停止在高句丽的征兵,否则开春农耕将会被耽误。
此时李靖的话更为犀利,“陛下,臣不怀疑苏定方对大唐、对陛下的忠诚,但苏定方做为一方统帅,兵力扩展过大,虽然有陛下旨意授权,但从力量对比上来说,辽东兵力已经对中原产生了威胁,臣忝为军机辅弼,当向陛下明言,此风不可长。此为军机处一致谏言。”
李沐再次点头,李靖所言着实有理。
如果苏定方心怀异志,那辽东城四十万大军,足以割据一隅自立,与大唐分庭抗礼。
虽说朝廷有制约的手段,譬如说律法、粮草军械补给、唐军将士的家眷和归属感。
但,苏定方若是真有了不臣之心,那么这些制约的手段都将不是重要的。
这么大一片土地、数百万人口,只要有时间,一切都能解决。
所以,李沐点头认可房玄龄和李靖的说法。
这是朝堂之上,第一次内阁与军机,合力倾轧同一个人。
往难听里说,就是朝野上下要灭苏定方。
李沐不知道苏定方究竟得罪了谁,十三个军政大臣居然没有一个肯为他说话的。
但李沐知道,这种情况下,自己做为一个皇帝,不能替臣子背黑锅,哪怕是背书都不行。
皇帝就是个裁判,若裁判自己下场了,那等于自己撕破了律法这块遮羞布。
但认可,不代表着采纳。
有理未必要去执行。
人心,本就是个很复杂的东西。
忠诚,不容亵渎。
再坚定的忠诚,都承受不了屡次的试探。
其实李沐也有些后悔,之前感念苏定方为求替五千唐骑复仇之心,苦于当时朝廷没有兵力可以增援辽东,李沐给了苏定方一道密旨,允准他可以在高句丽征召归义军。
可李沐也没有预料到,苏定方会征发起如此大规模的归义军。
正象李靖所言,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下,忠诚这东西太善变。
只有一块钱时,想买个饼充饥。
有了一百块,就想下馆子吃顿好的。
有了一万钱,食物就已经不在考虑之中。
而当拥有千万,那想要的东西就更多了。
这与人品、道德无关,只关乎人之贪念。
有句话说得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可如果在其位了呢?
必谋其政!
防范于未然,也为保护苏定方计,那么剪其羽翼就是必选项。
但,李沐是个异类。
他懂得忠诚不容亵渎之理,知道史上许多的将领原本不想反,而往往,皇帝和朝廷的猜忌,逼反了他们。
猜忌这东西,是一把双刃剑,伤人亦伤己。
李沐愿意给苏定方一个自证的机会,纵然这有些危险。
但必要的防范还是需要的。
所以,李沐在深思熟虑之后,做了一件事,派李沂率三万神机卫前往辽东城,接管苏定方留在辽东城、新城、扶余城的九万唐军。
并派使者给苏定方传去了一封密信。
信中只有一句话,“朕信卿,卿以何取信于朕?”
简单、粗暴,直接而无一丝矫作。
如同李沐的心性、为人。
这话看起来非常矛盾,但其中意思想必苏定方一定能理解。
话如刀,可以救人,亦可以杀人。
救和杀,只在苏定方一念之间。
李沐相信,只要苏定方不想反,摊到桌子上明说,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
。
摒退所有人之后,李沐与李沂单独奏对。
“我给你儿子取得名字,还满意吧?”
“还行。”
“什么叫还行,我告诉你,这名字可是好名字。”
“好吧,确实不错,我很喜欢。”
“刚回来,又要你去辽东,弟妹不会怨恨我吧?”
“那倒不至于。最多也就是埋怨几句。”
“你倒是挺直率。”
“大哥夸奖了。”
“你就没听出来,我这话不是在夸你吗?”李沐有些恼意。
“我当成大哥夸我,不就是了。”
李沐无语。
沉默了一会,“李沂,此去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吗?”
“知道。”
“说说看。”
“苏大将军若无异心,则辅助之。若真有反意,则除之。”
李沂回答地很干脆,但李沐能从李沂的眼中看出一丝不忍。
李沐何尝不是?
但,不忍归不忍,事情终归是要人去做的。
放任苏定方,那就等于害了他。
很多时候,对一个人好,只要无条件的相信他。
很多时候,要害一个人,一样只要无条件地相信他。
过度信任,有时就是一种毒药。
杀人于无形。
第864章 多么痛的领悟()
在李沐看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