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隐龙惊唐-第5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北突厥已经调头西向,既然一时干不过李沐,朱邪克勒很识趣地调头讨伐西域诸国。
柿子专找软的捏,朱邪克勒需要聚集起更多的力量,方能与李沐再次交手。
而这个过程中,朱邪克勒愿意向大唐称臣、进贡,以换取大唐对突厥的援助和通商。
唐国商人,已经不再受到西域诸国的为难和挑衅。
河西走廊的一个唐商身后,往往都会跟着许多别国的商人,原因只有一个,跟着唐商最安全,连马贼都不敢轻易去打劫唐商。
党项男丁几乎已经被李师灭绝,妇女被送入各州,与汉人同化。
高句丽已经成为大唐疆土,朝廷更其名为汉辰道(朝鲜半岛古代称辰国),为大唐第十一道。
向其派遣流官,划分州县。
加上世家豪族的迁移,无数的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树立起来,特别是平壤和汉城,俨然已经与大唐任何一州,几无二致。
朝廷赦免了汉辰道三年赋税,并输入大量的粮食和物资,这为汉辰道的恢复奠定了基础。
苏定方征集的归义军,被拆分成三部,程处弼领八万人驻守汉城;尉迟环领八万人驻守平壤,余者依旧由李沂统帅,暂驻扶余城。
原百济成为了大唐第十二道,更名为汉良道,治所熊津。
由于李孝恭三年的治理,汉良道百姓大都已经认同了自己做为唐民的身份。
派驻的流官,已经可以轻松牧守一方。
靺鞨、室韦初定,局势还不容乐观,小股的叛乱此起彼伏。
不过两国主力已经被苏定方荡平,些许小乱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湖面,不过激起几圈涟渏罢了。
李沂虽然木讷,但心性却不狠辣,他的手段比苏定方仁慈得多。
除了苏定方已经征集修建直道的劳役,李沂没有再去为难靺鞨、室韦的百姓。
不仅如此,李沂还向两国贫苦百姓发放救济粮食。
一手横刀平叛乱,一手粮食怀柔,李沂干得不错。
而西南吐蕃,在文成公主的摄政和席君买五万唐军的震慑下,王权开始集中。
不少反叛的部落开始归顺,由此聚集起更大的势力,去讨伐还在反抗的部落。
如此下去,安定只是时间问题。
大唐的周边前所未有的安静,只有倭国九州之地,战火正酣。
得到唐国朝廷物资支援的倭国,已经向新罗在九州的驻军发起了反击作战。
原本想以十五万大军占据倭国九州之后,就见好就收的金胜曼,不得不继续向九州增兵。
刚刚训练完成的十万大军投入,九州已经有新罗二十五万大军。
倭国在得到李沐首肯之际,放弃了对石见的军事戒备,聚集起三十八万大军投入对新罗反击。
筑前、丰前、丰后和长门、周防、伊予两条阵线上,六十多万人在捉对儿厮杀。
这是两国集举国之力,亮出家底赌国运之战。
半年多厮杀下来,二十多万条人命毁于一炬,肥了那条狭长海域中的鱼儿。
新罗和倭国都已经精疲力竭,相互仇视地盯着对方,但没有力气再咬上对方一口。
战事陷入了僵局,急需外力进行改变。
双方不约而同地向长安派遣了使团。
第868章 我有儿子了()
太液池的画舫上。
远远传来莺声燕语。
“七筒。”
“八万。”
“我碰,五条。”
“自摸。”
“呀你摸哪呢?”
于是,一团混乱。
轻闲下来的李沐,总能找到一些新奇的东西,来调剂无聊的日子。
荒淫的举止,司空见惯,已经被宫中诸女渐渐熟悉和接受。
也是嘛,还能有什么事比得上纳妃之日,一龙四凤的胡天胡帝来得更荒淫?
只有常绿云一如惯常的率长林卫守护在太液池边,她从不参与李沐的这种荒唐行为,而李沐也从不要求她参加。
诸女都很不解,如此纤弱的宫女,竟被常绿云调教得如此英姿飒爽。
但所有人都明白一点,那就是常绿云也是李沐的菜。
所以,诸女基本上对常绿云都礼敬三分,没有人依仗自己是皇妃去招惹常绿云。
这也使得常绿云在宫中成了一道奇异的风景。
。
如果说登基为帝,是李沐的终极目标,那么现在,李沐更喜欢之前那种率性的生活。
而现在,李沐就象是被关在笼子里的鸟,没有了自由。
皇帝离宫,阵仗太大,数千人围着,就算是出宫,也不过是换了一个鸟笼子。
所以,李沐干脆就不出宫。
躲在宫里钓鱼、野炊、搓麻将,兴致来了就不分时间、不分场合的胡天胡地。
几个月下来,人肥了一圈,身子都快懒出虫了。
可问题来了,几个月的时间里,诸女的肚子没有一丝反应。
太后郑观音急得是差遣御医三天两头地往宫里跑。
李沐绝不会认为是自己出了问题。
可实在找不到播种之后没有收获的原因。
在这一天天的日子里,李沐已经有些痒了。
静极思动,李沐知道,该动动了。
动动需要理由,准确地说需要借口。
这不,借口说来就来了。
当常绿云坐着一艘小船,登上画舫的时候,李沐就感觉到借口来了。
“陛下,新罗使团请见,说是有一封信要亲呈陛下。”常绿云的脸上一本正经,可眼神却是紧盯着李沐不放。
她的话更引起了诸女的兴趣,她们脸色古怪地看着李沐。
李沐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面无表情地背转身去,挥挥手道:“新罗、倭国使团谈判之事,由鸿胪寺、礼部负责,朕不予理会。”
常绿云道:“听说此信是新罗王女金胜曼传来的。”
李沐一愕,干咳一声道:“既然是私信,那就不好让鸿胪寺、礼部拆阅了。绿云啊,让新罗使者甘露殿候见吧。”
说完李沐跳上了常绿云驶来的小船,令操船内侍赶紧靠岸。
身后如雨点般的瓜果落下,李沐背负双手,喟然长叹,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
“外臣拜见大唐皇帝陛下。”
“免礼。”
“这是鄙国王女托外臣向陛下转呈的私信。”
常绿云从新罗使者手中接过信件,呈给了李沐。
李沐取过信件,并没有马上拆开,而是问道:“贵国王女可有别的话要转禀朕?”
“回陛下,王女并没有别的话转禀。”
“唔,朕知晓了,你且退下吧。”
“外臣告退。”
待新罗使者离开后。
常绿云突然斜眼道:“要我也离开吗?”
李沐翻了翻白眼,苦笑道:“绿云啊,来,过来,与朕一起看看,信上都说了些什么?”
常绿云轻哼道:“我才不想看呢。”
说完,站到了殿门外。
李沐无奈地摇摇头,拆开信来细看,这一看,李沐的脸色有些变了。
“孙华。”
“老奴在。”
“替朕拟旨,令扶余城归义军设防汉城,汉城归义军调往熊津,令李沂一同前往,在熊津与朕会合。”
殿门处的常绿云一听,转身进殿,问道:“陛下,莫非发生什么变故?”
李沐张开口,可不知道从何说起,怔了半天,才道:“新罗有些事,须朕亲自处理,朕要去趟新罗。”
常绿云急道:“可要我一起前往?”
李沐想了想道:“你如今已是长林卫大将军,军中不可一日无帅,再说了,朕是带兵前往,你无需担心,就留在宫中吧,朕快则四十天,迟则两月即回。”
常绿云很聪明,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无礼,什么时候需要恪守臣道,既然李沐不吐口,她就不追问。
她犹豫了一下才道:“陛下保重。”
次日一早,皇帝下诏,太后监国,房玄龄、李靖辅政。
随后,李沐动身北上,由文登渡海至熊津,与李沂会合。
。
“陛下,何事如此急促,竟让你圣驾亲临。”李沂风尘仆仆,紧赶慢赶地来到熊津城,见到李沐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出了何事。
李沐答道:“新罗内乱已生,新罗王和王女两个势力之间已如同水火。”
其实如之前李沐第一次到金城时,与金胜曼说得那样。
新罗穷其国力与倭国一战,最终将导致国内动荡。
连续一年的战争,小小新罗早已不堪重负。
如果不是大唐的物资在背后支撑,早被垮掉了。
现在新罗、倭国都无力击败对方的情况下,都派使团去了长安。
为得就是借助大唐消灭对方。
金胜曼之所以向李沐转呈私信,无非就是想让李沐兑现当初的承诺。
李沐原本不会这么着急,更不会御驾亲临北地。
但金胜曼在信中透露了一点李沐无法不着急的情况。
那就是李沐有儿子了。
十九岁的大唐皇帝李沐,有儿子了,这让李沐不得不亲自前来,见见自己的儿子。
他不能任由金德曼和金胜曼两派火拼,危及到自己的儿子。
李沂自然不了解这些,于是在李后,问道:“区区新罗,何须陛下亲临。况且,新罗与倭国正打得不可开交,大唐袖手旁观即可。就算最后倭国击败了新罗,国力也必定大伤,到时我率军渡海,轻易便可灭其国。”
李沐叹道:“二弟啊,你不明白。我有儿子了。”
李沐从没打算隐瞒李沂。
李沂大喜问道:“真的?是皇后还是哪位皇妃?”
李沐摇摇头。
第869章 原来是她()
李沂一愣,而后恍然,“怪不得没见常将军,原来是她?”
“不,不是绿云,是新罗王女金胜曼。”李沐尴尬地说道。
李沂闻听大惊,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至少对他,对宫中后妃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甚至可以肯定,一旦这个消息传出,朝野必是一阵动荡。
李沂知道这事自己不能多问,但有一点,做为兄弟,他必须提醒李沐,“大哥,你能肯定孩子是?”
李沐长叹道:“朕不能肯定,所以朕不得不来啊。”
李沂无语。这事很荒诞了。
“好在孩子已经出生,你我前去,或许可以分辨出来。”这话李沐更象是在自我安慰。
。
李沐、李沂率八万归义军东向。
自然有使者前往金城知会。
如果在寻常,新罗肯定不会同意如此数量的唐军进入新罗地界。
可现在不同,新罗国内已经找不到一支能与此抗衡的军队。
金城唯一一支卫戍的十万军队,也分割成两个阵营。
金胜曼首肯唐军进入,金德曼便无力反对。
于是,李沐兄弟带着八万归义军如入无人之境。
十数天后,到达金城。
金德曼率满朝文武出城三十里恭迎。
看着跪到在面前的一片人头,连李沂都已经明白,新罗已是大唐囊中之物。
当李沐放肆地挽着金德曼的手,步入新罗宫城的时候。
新罗文武百官没有一人出声斥责。
只有金胜曼冲着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