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隐龙惊唐-第5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实上,李沐并没有觉得他的冒险之举有大的成算。
但李沐觉得,这险,可以一冒。
拿数万将士的性命为赌注,与朱邪克勒赌上一把,李沐并不觉得自己残忍。
战争,总会有伤亡。
军人,本就该死在最后一枝箭下。
这是他们的宿命。
李沐认为,自己能做的,就是让他们的死有价值。
这才是真正地爱护士兵。
其实李沐自己都不知道,他在改变。
无论从心性上,还是观念上,都发生改变。
只是李沐自己没有发觉。
很多时候,不能发现自己的改变。
因为,这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李沐虽然知道此举的成功机率不大,但依旧一意孤行地实施了这个计划。
不是他真地因李恪、段志玄叛乱,而变得疯狂。
而是李沐真心认为,这是个好机会。
就象之前他对常绿云说的,这是天意。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天意如果要成就自己,那么加上谋事,就是必胜。
李沐甚至因此派出了李沂。
说他是孤注一掷,也有道理。
在李大亮收到李沐密旨的时候,李沐和李孝恭刚刚到达凉州。
此时李沐下的第一道旨意,就是以李孝恭之名,封锁凉州。
唐人不许出,胡人不准进。
南北就此隔绝。
李沐第二道旨意,是令李孝恭率他的两卫进驻甘州,作为凉州的屏障,同时严令李孝恭,不得派一兵一卒离开甘州,支援李大亮部。
李沐自己则率二万神策卫骑兵囤于凉州,准备接收大唐商团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粮草和物资。
凉州再次成为西域大门前的一座补给重镇。
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等待。
等待李沂能够率军成功穿越图伦碛。
等待李大亮能够顶住突厥大军一个月,并慢慢将突厥大军引向凉州。
。
李大亮十天前就已经率军向东撤退。
按李师之前对李大亮的承诺,还需要再坚守五天,然后再撤,加上路上的行军时间,如此基本上可以完成既定目标。
可李师知道,龟兹已经守不住了。
北城外的突厥大军越聚越多,人数显然已经到达了一个可怕的程度。
自己麾下两万神机卫,这十天高强度的作战,已经到了将近崩溃的极限。
人员减员很大,除去失去战斗力的重伤员,只有一万三千余人。
占损已经超过三成。
再拖下去,或许还能守上一两天,但一旦被突厥大军突破,那就是全军覆没的结局。
最关键的是,火器消耗得已经差不多了。
火器用于守城,至关重要。
如果不是因为囤积着大量的火器,二万神机卫绝对挡不住这十天。
不能再这么守下去了,李师打算变,变则通。
相对于突厥二十多万大军而言,一万多的神机卫属于小船。
船小好调头嘛。
城墙上,李师看着漫山遍野林立的突厥帐蓬。
眼神里有的不是焦虑和不安,反而是一种兴奋、一种疯狂。
他绝不象外表那么儒雅,他就是一个天生的战场狂人。
为战场而生。
李沐曾经说过,如果双方兵力相等的情况下,与李师在战场上相遇,他能做的,就是撤退,以游击去拖垮李师,让李师没有任何条件和时间去思考战法。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有五成胜算。
天赋很重要,就象李师的父亲,就没有这种天赋。
以至于李靖宁可培养孙子,也懒得在儿子身上浪费功夫。
第933章 李师的阴谋()
卓越的天赋加上李靖的培养,还有这些年追随李沐南征北战。
今日,李师已经成熟,不,应该叫娴熟。
指挥大军随心所欲,如臂所指,举重若轻,是为娴熟。
城内已经是座空城,除了和李师在西城墙上矗立的一千人,还有西城门口不足三千的骑兵,再也找不出一个神机卫士兵。
李师要重演传说中的空城计,不让古人专美于前。准确地说,是被他改造过的空城计。
一万大军从凌晨天未亮时,就已经被李师派出。
大军由东城门出城。
分为两路,南北两路各五千人,都是骑兵。
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南北迂回至西城外,等突厥大军再次强攻西城门时,以强硬的姿态,由两翼冲击正西方向的突厥阵营。
只求突破、击溃,不求杀敌。
这两路带着城中仅存的火器,用完这些,就得用长槊和横刀了。
而李师带着一千人站在城楼,只是为了迷惑突厥人。
只要突厥人一攻,西城就会陷落。
李师在赌,赌朱邪克勒忌惮神机卫的战力。
二十多万大军,围攻西城十天不落,这世间没有人敢不忌惮神机卫。
李师还在赌,赌朱邪克勒自大,自大到不会防到唐军这时还敢弃城反击。
这很矛盾。
确切地说,李师赌朱邪克勒的这两点,本身就是个矛盾。
既忌惮神机卫战力,又自大地认为神机卫不敢出击。
但往往就是矛盾,才反映出人心,人性。
李师是个疯子,甚至比李沐还疯。
李沐的疯,建立在强大的实力基础上,疯,只是外人不了解李沐真正的实力,而造成的低估和错觉。
可李师的疯,在他的骨子里,他不考虑他的实力和对手的实力。
他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就象现在,他就想要再守五天。
为此,他可以不择手段,哪怕全军覆没,哪怕他会因此被俘,甚至被杀,都在所不惜。
突厥前军开始蠕动了。
上万人开始向城墙涌来。
冲锋,登墙,被击退。
再冲锋,登墙,再被击退。
突厥人经过十日,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
可今天,似乎有些不同了。
城上没有射出箭矢?
唐军的火器也没有扔下?
甚至连城墙上都没有了人影?
唐军逃了?
想到此处,所有突厥人都欢呼起来,胜了!
胜利来得太突然,以至于所有人忘记了继续登墙。
连后面的突厥大军都欢呼起来。
朱邪克勒也不例外,他知道会有这一刻的到来,只是提前了些罢了。
不,不应该是提前,反而是延迟了。
在朱邪克勒看来,城内唐军只是在勉力支撑。
到了今天,朱邪克勒很肯定李沐已经出事了,虽然不能肯定李沐已死,但必定没有在长安。
否则,长安的眼线,肯定会传来消息。
如今一丝消息都没有,这只能说明,大唐在封锁消息。
为何要封锁?
很简单,李沐出事了。这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问题。
加上唐军不要命地抵抗,朱邪克勒更断定事情在向对他有益的方向演变。
龟兹城一落,唐军士气一泄,再要重振,恐怕就难了。
朱邪克勒哈哈大笑道:“传令,进城!”
可就在这个突厥人欢庆的时候,异变就这么发生了。
发生在突厥伯眼鼻子底下。
“隆隆”地震动响起,由远至近,从模糊而清晰。
每个突厥人再清楚不过,这是什么声音了。
可问题是,因欢庆而松懈,因松懈而慌乱。
骤然遇袭,突厥大军是按攻城而布防的。
二十几万人,延绵数十里,哪能说调动就能调动的?
突厥人的骑兵在后面,虽然也护着中军两侧。
可问题是,因为欢庆,阵线上都乱套了。
当然,中军以及以后的突厥大军是不乱的。
可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突厥前军的溃兵足以冲垮中军。
再带动中军冲垮后军。
朱邪克勒也有些慌了,难道是自己估算错误?
唐军援兵到了?
难道李沐根本没有出事,就为着给自己突然一击?
想到这,朱邪克勒大急,对于李沐他自认还是了解的,如果真是刻意给自己设下这个阴谋。
那么,李沐一定会有后着,如果是神机、神策两卫,那问题可就严重了。
经过之前凉州一战,朱邪克勒太了解释那十二门火炮的威力了。
如果这两年,唐军造出了更多的火炮,那自己之亏就吃大发了。
而唐军造出了更多的火炮,是绝对可能的。
想到此处,朱邪克勒下达了一个他现在自认是最正确,但事后他后悔了一辈子的命令,撤。
打不过就撤,这不丢人。
你大军来我就退,你一退我再来。胡族南下,一直就这么干的。
李师在突厥人靠近城墙的那一刻,转身走下城墙。
西城门口,除了二千多骑兵,还有一千战马。
这就是为李师和他身边的一千士兵准备的。
城外那南北两路骑兵,不是重点,至少李师认为不是重点。
这个时候,李师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因为他是主帅。
李师认为自己才是今日主角。
准确地说,是他和他身后的三千多骑兵。
骑兵一旦冲锋,就很难再停下来。
除非是发生对撞或者阵亡。
南北两路的神机卫骑兵斜插突厥阵营,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但突厥中军纹丝不同。
这不难理解,人数太多了嘛。
一柱香的时间,两路骑兵冲锋二、三十里地,可如果此时从城墙上看去,也仅仅是啃破了突厥大军的一层皮,还没伤到核心。
这在李师的预料之内。
所以,他认为自己和身后的三千多骑兵,才是今日真正的主角。
李师不担心突厥人回过神来。
因为突厥人终究会回过神来。
可回过神,和能不能组织起有效防御,是不搭界的两件事。
这就象明知道纵马冲下山崖会死,可马已经失控,你就算知道,也无力去做什么一样。
你能做的,除了跃下马,让马去死,或者和马一起,去死。
李师很肯定,朱邪克勒一定会选择跃下马,让马去死。
第934章 我有儿子了,知道吗?()
ps:感谢书友“酷酷杰少”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没错,朱邪克勒确实就是这么干的。
一声撤退,让突厥大军顿时陷入了极大的混乱,这时不但是前军乱,连中军也乱了。
前军变后军,后军变前军,这在数百乃至数千人中,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
但在数十里的大军里,这就是一场灾难。
要知道,那可是人挤人的阵线。
当李师率三千多骑兵冲出城门的那一刻,没有人再怀疑败局已定。
没有去理会李师所部身后还有没有骑兵。
李师的那三千多人只列了三道骑兵线,后面根本没人。
可这已经够了,足够让突厥人更混乱。
李师的心意不在突厥军队。
他的目标是朱邪克勒。
都说人有多大胆,就有多大产。
李师的胆子够大,大到近接上狂妄。
南北中三路骑兵加起来,不过一万三千多人,他的目标竟是突厥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