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隐龙惊唐-第5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沂慢慢降低马速,待身后骑兵冲过自己之后,这才拨马头,返回李师所在处。
跃下马来,看着双眸紧闭的李师,李沂无端地心中一痛。
“军医!!!”战场的上空响起李沂的嘶吼声。
。
李大亮的压力很大,大到他开始后悔之前的决定。
人应该做自己擅长的事。
就象李大亮,他本是个稳重谨慎之人。
按这种脾性,应对朱邪克勒全线进攻的保守方略,应该是同样全线防守。
这样哪怕是最后依然无法抵抗,也会坚持足够的时间,等待援军的到来。
不止于象现在,从刚刚突破中路,看似威逼到朱邪克勒中军。
可一转眼,等于陷入了重围。
突厥骑兵已经从李大亮部的后路向唐军发起了突击。
李大亮不得不令后军骑兵返身阻击。
这样就摊薄了原本密集的冲锋阵型和阵型有厚度。
大军被朱邪克勒的中军死死地顶住了。
面对着前后夹击,李大亮苦不堪言。
原本以为,朱邪克勒发起全面进攻,势必会减弱中军的实力,却不想朱邪克勒宁可放弃进攻玉门关,也要抽调兵力来死抗自己。
李大亮在默默祈祷,他真的在祈祷,陛下啊,援兵再不到,臣就要殉国了。
此时的战局变得很古怪,玉门关东西两侧,延绵数十里的区域内。
敌我穿插胶着,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从西往东,最西是李师残部和刚刚到来的李沂所部。
之后是突厥援军。
再往东,是玉门关守军。
玉门关以东是朱邪克勒的大军。
然后是李大亮部。
李大亮部东边,就是包抄的突厥骑兵。
此时,又来一支唐军,那就是李勣所率的五千骑兵。
五千骑兵其实很多。
体型相当得庞大。
只是相对于突厥包抄李大亮部的二万多骑兵来说,就显得有些单薄了。
李勣是个勇将,哪怕已经廉颇老矣。
但他心头的那股子豪气,依旧不减。
高祖建立大唐,有三个武臣功不可没。
李孝恭,可谓皇族之中,最出色的统帅。
李靖,早年勇猛,中年持重,晚年睿智。
李勣,自始至终地勇猛。
显然,李渊封他英国公,是恰如其分。
说来也怪,国公封号一般是根据古周天子分封天下的国、郡为名。
但李靖、李勣的封号确实人如其名。
就象李靖的卫国公。
李勣甚至连气都不透一口,直接率军冲入了战场。
这种果断、无畏的气势就象一股冷洌的风。
突厥骑兵原本是背着李勣所部的。
他们没有预料到唐军的援兵来得这么快。
快也就算了,可一到就直接投入战场,这让突厥人有些措手不及。
带回的直接后果,就是中部被李勣迅速突破。
这就象一把烧红的尖刃,捅入雪中一般。
李大亮大喜,两部顺利会师,这迅速改变了战场局势。
李勣接手了李大亮抵抗突厥骑兵的那一万骑兵,加上他的五千骑兵,足以对突厥骑兵进行抵抗,甚至还可以在局部发起防守反击。
特别是他带来的五千骑兵,是真正的生力军。
不管从体力,还是士气,都在正常状态。
而李大亮可以反过身过,专心地应对朱邪克勒了。
胜利的天平慢慢向唐军方向倾斜。
朱邪克勒很快就感受到了这种改变。
但他没有办法可想。
双方二十多万大军挤在这狭窄的数里里空间里,任何举动都是对方的视野里。
根本没有任何可能去做什么小动作。
由于交战,受到挤压,调动兵力的空间越来越小。
除了硬抗,等待战局再一次变化之外,朱邪克勒无计可施。
但朱邪克勒并不认为自己一定会失败。
以目前的兵力对比,自己还是占优的。
所以,朱邪克勒再次下令,改变主攻方向,目标玉门关。
。
席君买也是个疯子。
能领一百多骑兵攻击近万敌军的人,怎么可能是正常人?
凭着那次一战成名,席君买沉寂了很长时间。
原因很简单,世间从没有真正的公平,席君买出身不够亮眼。
直到被李沐看中,进入神机卫之后,席君买在短短三年间,成为一方都督。
这种春风得意的爽快,让席君买很满意。
可如今他又不满意了。
因为他有儿子了,都督不是爵位,不能继承。
所以,席君买认为,再怎么样也得混个郡公啥的,给儿子留份家业。
虽然明知不能与李沂相比,可席君买的心里,一直在与李沂攀比。
这并不奇怪,任何人心里有会有一个奋斗的目标,甚至有些人会有好多个目标。
李沂从斩杀伏允时起,就成为了长安城中闺阁怀春少女的梦中人。
所以,席君买有着将李沂设定为追赶对象的理由。
席君买自信他并不比李沂差,但他明白,他与李沂的最大差距是李沂与李沐的关系。
这一点,席君买此生无法企及。
所以,席君买只能另辟蹊径。
他能想到的,就是军功。
死皮赖脸地跟随李沂突袭碎叶城,就是他的动机。
如今意外地得到了这么一次统帅大军,击破围攻玉门关突厥大军的好机会。
席君买岂能轻易错过?
于是,一场气势如虹的破袭战爆发了。
都说一个好的乐团指挥,去指挥一支烂乐队,那么这个指挥家就是坨x。
可就算是一个连乐谱都不识的人,去指挥一支好的乐队,那么这人也能一举成名。
段志玄心性凉薄、起兵谋反不假,但他的军事才能还是可圈可点的。
训练的两卫,并不亚于李勣两卫。
第957章 胜利()
再经过这次数千里沙碛的辗转行军,经过了磨炼,这支军队还活着的,个个是老兵。
老兵与新兵最大的区别是,老兵懂得自己该不该去死,怎么样去死。
所以,这么一支好乐队,遇上席君买这个好指挥。
在玉门关外,奏出一曲天籁之音。
八千骑兵,如同一把利箭穿插至玉门关城墙之下,随即划出两道漂亮的圆弧。
两道洪流将突厥人分割开来。
然后再分成一个个独立的包围圈,将突厥人分割成几十个小块,进行包围。
这种作战的手法,如同行云流水一般,一气呵成。
美得不可方物。
突厥人降了。
他们不得不降。
从席君买率军冲至玉门关城墙下,突厥人就知道败了。
玉门关守军如同水银般从关内泄出。
数天时间,一直被压着打,连口气都不能畅快的喘。
这种日子过够了。
眼看着李师率四千多人一波波的死去。
守军每个人的心里都在滴血,他们无计可施。
如今,通道被霍然打通,守军将士疯狂地嘶吼着涌出关隘。
这个时候,突厥人能不降吗?
不降即死!
。
玉门关方向传来的欢呼声,让正在厮杀的突厥大军瞬间丧失了斗志。
士气这东西很奇怪。
有的时候会越战越勇,越是劣境,越能激发斗志。
但更多的时候,随着劣境,会迅速崩溃。
突厥人崩溃了。
玉门关的欢呼声,击碎了他们最后一丝残存斗志。
从进攻龟兹以来,三十万大军(不包括从碎叶城赶来的五万援军)已经伤亡过半。
这对于任何一支军队来说,都已经是崩溃的边缘。
突厥军队能抗到现在,最大的原因是可汗朱邪克勒在。
朱邪克勒在突厥人心中是个神,他战无不胜。
短短五年时间,他整合了整个西域,数十个小国归顺于突厥。
但这,无法抵消玉门关上欢呼声打突厥人心理的打击。
这代表着归路已经被断。
代表着就算能战胜眼前的敌人,他们也将被永远留在玉门关以东。
归无路,便是绝境。
这种心中空落落的沮丧和绝望,就象瘟疫一般瞬间传遍整个战场。
突厥骑兵率先停止了攻击,无数人抛掉了手中的弯刀,傻愣愣地任由唐军砍下他们的脑袋。
李勣迅速制止了屠杀。
不是李勣仁慈。
而是李勣很清楚,过度地屠杀,会激起突厥人的反抗。
明明已经触手可得的胜利,不应该再以唐军的伤亡为代价,去泄愤。
李勣的决定是正确的,二万多突厥骑兵由此被俘虏。
其间没有遇到一丝反抗。
朱邪克勒的脸色泛起了从未有过的凝重。
他明白,输了,败了。
从玉门关上响起唐军的欢呼,他就意识到这一点。
只是,他意识到的更多一些。
能让玉门关唐军解困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西面有一支规模不小的唐军。
西边出现这样一支唐军,只能说明后院起火,被唐军偷袭了。
虽然还想不到他的老巢已经被端,但朱邪克勒清楚地意识到,败局已定。
朱邪克勒是个爽快的人。
用后世的话来说,朱邪克勒是个愿赌服输的人。
就象之前在凉州一战,他发现攻不进去了,就立即派使者请求议和一样。
这次,他依旧干脆。
朱邪克勒下令停止攻击,派使者向李大亮求和。
李大亮允了,下令停止进攻,勒令所有突厥士兵放下武器。
朱邪克勒被俘了。
这场辗转数千里,参与人数高达近四十万人的战争,就这么戏剧性地结束了。
唐军付出了巨大的伤亡。
首先在龟兹防御战中,西北军团伤亡到达一万二千人。
其次,李师率二万神机卫殿后,加上在伊州城外一场伏击战,二万神机卫几乎全军覆没。回到凉州仅剩三千多人。
凉州防御战,唐军伤亡六千余人。
之后李师率三千神机卫和五千精壮潜行千里,在玉门关以东三战三捷,却把最后四千多人,葬送在了玉门关前,仅余二百多人。
李大亮率三万骑兵追击朱邪克勒,在突破之后,遭遇朱邪克勒东、西夹击,作废达五千多人。
这场战争,前后历经三个多月,唐军伤亡累计超过七万人,起始于李恪、段志玄的谋反,发展于朱邪克勒的恃机而动,变化于李沐决定一战毕其功,结束于玉门关前,大唐完胜!
突厥总计三十五万大军,除了溃散的乱兵之外,最后在玉门关东、西两侧,被唐军俘虏的共计十二万七千余人。
突厥金匮可汗朱邪克勒被生擒。
。
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
大军开始分批南归。
甘州城,皇帝临时驻跸。
李沐握着李师的手,滴落了两滴清泪。
李师没死。
伤得很重,但保住了命。
依仗铠甲的坚固,箭矢没有射中要害,从李师的右腋贯穿后背。
箭创虽然可怕,好在没有拔箭,流血并不多。
组建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