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隐龙惊唐-第5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他们不用再离开京城,去往偏远的各州安家。
对于一个唐人来说,能生活在天子脚下,无疑是幸运的。
京城与其余数百州相比,至少更安全,生活更好些。
李沐没有狠心剥夺光百姓手中的结余。
让百姓手中保留结余,是对他们从城中迁往城外的补偿。
金陵城百姓一般都集中在当时价格在六万以上抛售的,所以,将城外房子卖四万贯,也是另一种变相的藏富于民。
可李沐没料到的是,他的这番对百姓善意的举动,引起了另一波请愿。
“我们也要房子!”
无数城内没有卖掉房子的民众,认为自己吃亏了。
他们觉得,自家在城内的房子能卖八万贯,如果卖了,去城外买一幢三层小楼,还可以有四万贯的盈余。
四万贯啊,一家人几辈子都赚不到的财富。
加上两地不过相差四、五十里,如果驾上马车,也就半个时辰的路程。
所以,群体诉求,也要购买城外小楼,请求朝廷一视同仁对待。
李沐闻听乐了。
他需要的就是这个。
城市的发展,在于不断地扩张。
人口和土地同时扩张。
但任何城市的核心圈,永远不欢迎平民。
拆迁也好,移居也好,最多的补偿都掩盖不了,驱逐平民的本质。
于是,朝廷又一道政令发出,城外又一批小楼竖起,这次它们的数量更多。
不过,价格稍微上涨了一些,四万五千贯。
这给了民众一个暗示,城外房价还会涨,很可能涨到与城内房价相差无比。
于是,在这种焦灼的意识下,百姓开始纷纷抛售城内的房子,然后转买城外房子。
李沐用了这么一招,意外地完成了一次,顺利将京城百姓迁移些中心圈的任务。
由此,京城中心圈,全是新改造的房子,非常地漂亮,非常地壮观。
金陵城终于有了一种首都的气派。
在这场房产转换的游戏中,李沐顺利地完成了筹措财富的目标。
不仅仅是完成,而且是超额数倍。
但天量的金银,不代表着真正的财富。
它们只是死物。
就算朝廷将这笔巨额财富分散给每一个唐人,所带来的最大后果,也是通货膨胀。
只有战争、军备,才能将这笔巨财,真正转化为军力、国力。
于是,南征计划开始实施,战略、战术方案提上军机阁日程。
第991章 金胜曼托孤()
武统八年二月,朝廷颁旨,向半岛、室韦、靺鞨、吐蕃还有倭人征召十六至二十六岁之间的兵员。
朝廷许诺,但凡为大唐服役满五年,服役期间并无过失者,自动入唐籍。
伤残、阵亡者抚恤按唐军标准六成拨付。
第一支征南军开始组建,兵员上限达到三十万人。
征南军,这名字其实是对外的战略欺骗。
因为李沐真正的战略目的是天竺和大食。
它们都在大唐的西边,大唐西域更西处。
南海诸小国,根本用不着如此庞大的征南军。
但三十万大军的组建,肯定是瞒不住世人的。
南征,就成了一个战略欺骗的幌子。
不但要瞒住外人,对内也是。
征南军划分为三大军团,按计划第一军团攻苏禄群岛,第二军团经安南攻真腊,第三军团攻下骠国之后,向西北进入迦没路。
第一、第二军团完成目标之后,在马六甲会师,由海军运往乌茶登陆。
同时,吐蕃逻些城总督席君买所部经泥婆罗,进攻波吒厘子城。
大唐西北军团出兵那揭。
由此实现同时开辟三大战场,对发动天竺同时进攻。
以雷霆之势,辗压天竺的战略目的。
为了这个作战计划,大唐转入备战状态。
一年的时间里,华亭港建造了数十万石的船舶。
被整肃到内阁之下的原财团数千个工坊,生产出如山般的军事物资,囤积在华亭港口。
五大军团、京城禁军、两卫,全部取消退役,各军进入紧张的整训。
一切都在表明,大唐真要对南海诸小国动武了。
。
三月,发生了一件事。
新罗使团突然到达金陵城,这不在一年两次的常规朝贡时间。
如今的新罗,每年两次来朝,铁打不变。
与大唐的联系,非常紧密。
两国的商贸也非常繁荣,与别国不同,新罗与大唐的商贸互不征税。
当然,大唐明显是占了些便宜,因为大唐的出货量巨大。
由此李沐特别给出了一个回报,那就是留学生的补助。
在金陵各大学府之中,新罗学子总计人数高达六千人之多。
大唐朝廷免除了这些学子的学费。
新罗使团前来,原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但这次李沐闻知之后,亲自在乾元殿召见了新罗使团。
所有朝臣都不解,天子为何降阶接见。
“外臣新罗王世子金辰煦叩见大唐皇帝陛下。”
李沐有些失神,看着这个只见过两次面的孩子,李沐有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
就象是自己当年凉州斩杀伏允之后,随袁仁国第一次进宫时那样。
边上小林子轻轻地干咳一声,让李沐回过神来。
“免礼,上前来,让朕好好瞧瞧。”
李沐的失态,让朝臣们窃窃私语起来。
这其中,知道内情的人也有,譬如象李沂、李孝恭、李师等。
李沂是知道得一清二楚,而李孝恭、李师是当时随李沐在半岛作战的,虽然不肯定,但猜也猜得出来。
李沐有些激动,因为这孩子真象自己。
“你多大了?”
“回陛下话,外臣今年九岁。”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就九年过去了。
李沐心中感叹着。
李沐的心中有些歉意,八年了,再怎么着,也该去金城一趟了。
“新罗王派你前来,可有要事?”
“外臣奉我王之命,向大唐陛下敬献国书。”
“哦?国书言及何事?”
“我王愿将新罗并入大唐,这是国书和新罗疆图。”
小林子赶紧上前,从金辰煦手中接过国书和地图,转而呈给李沐。
满殿一片哗然。
军机阁这些年已经数次上疏,请旨出兵新罗。
对于一个大国、强国,开疆拓土之心,不可抑止。
无论两国关系如何紧密,但终究是国与国,对于军人来说,只有我国国。
可这些奏折都被李沐无限期搁置了。
朝野对此颇有微词,特别是如今征南军组建。
近的不攻,要攻远,朝野很不理解。
但李沐却一意孤行。
如今听闻新罗王主动献国要求并入大唐,朝臣们这才醒悟过来。
原来皇帝早已成竹在胸。
一时间,所有看向李沐的目光,都是满满的敬佩。
可李沐心中却有一丝疑惑。
为什么?
从心底里,李沐都不太、不敢相信,这个权力欲如此高的女人,为何要将新罗献于大唐。
难道是为插手大唐皇室传承?
但此时李沐的大部分注意力,都在金辰煦身上。
“献国之事,太过重大,容后再说。新罗王世子,今日朕在宫中设宴款待于你。”
。
李沐与太后郑观音在麒麟殿设宴款待金辰煦。
这是外邦小国难得的殊荣。
看着这个还稚嫩的九岁孩子,不仅是李沐,连郑观音都一脸的慈爱。
郑观音已经知道,但她同样清楚,知道是一回事,承不承认是另一回事。
她只是一个劲地劝说金辰煦多吃些,再多吃些。
宴罢。
当李沐准备与金辰煦好好聊聊时。
不想金辰煦在李沐面前,突然跪倒。
“孩儿拜见祖母、拜见父亲。”
李沐、郑观音大愕。
郑观音连忙喝退服侍宫女。
李沐沉着脸道:“你母亲已经和你说了?”
“回父亲,是!”
“你可知道,朕与你的关系不能公之于众?”
“孩儿知道。”
“那为何还要相认?”
“孩儿并无他求,只想喊陛下一声父亲。陛下放心,今日之后,孩儿绝不再提半字。”
李沐有些震动,不,是悸动。
郑观音簌簌发抖着,连声道:“好!好!真是个好孩子!哀家做主了,今日在此,你尽管叫就是。”
李沐上前,将金辰煦扶起。
抬手抚摸着他的头道:“不是朕狠心,但此事关乎江山社稷不过你放心,朕之前也对你母亲承诺过,该给你的,朕一样都不会少。”
金辰煦眼圈一红道:“孩儿只想完成母亲嘱托,早日返回金城服侍母亲。”
李沐一愣,道:“你母亲病了?”
金辰煦哽咽道:“是。”
李沐的脸色瞬间一僵,沉默了一会道:“小林子,传朕旨意,朕要渡海北巡。”
回过头来,李沐对郑观音道:“还需烦请太后暂时监国。”
郑观音沉默了一会道:“这么多年过去,皇帝确实也该去看看了,新罗王终究是为陛下抚养大了这孩子。”
第992章 彼此彼此()
茫茫东海上。
大唐海军的舰队,拖着一道道白烟,劈波斩浪地航行着。
在领头最大的那艘战舰上。
一个俊郎青年,还有一个稚子,正在交谈。
“辰煦,别着急,明日就能到达金城。”
“多谢陛下。”金辰煦揖身道。
“不必太拘礼,朕虽然不能将你的身世公之于众,但朕心里认你。”
“孩儿所谢,为得是陛下能远渡重洋,前往金城去看望孩儿母亲。”
李沐的眼中有些暖意,确实是个好孩子!
单凭此点,金胜曼有功。
“朕带了御医,一定可以医治好你母亲的,别担心!”
李沐轻轻将金辰煦揽入怀中,安抚着他。
金辰煦的抽泣声,渐渐平息。
。
金城皇宫。
李沐站在金胜曼的榻前。
看着这个曾经无比妩媚妖娆的女子,如今这瘦骨嶙峋的病态,李沐心中不禁一阵抽搐。
许青云放开搭着金胜曼的手,神色黯然地站起身来,向李沐无奈地摇摇头。
李沐心中忽地一沉。
金辰煦涕泪交流,跪伏在地上,哭声已经嘶哑。
许青云把金辰煦拉起去,轻轻地搂着他,往外走去。
金辰煦很懂事,除了那难以遏止的眼泪,他什么都不说,静静地随许青云出去了。
李沐上前,握着金胜曼的手,在金胜曼的耳边哽咽道:“我来看你了。”
新罗宫中的御医低头上前一步,轻声禀道:“上国陛下,我王已经三日没有进食,仅靠参汤吊着维系,已经说不出话了。”
可就这时,李沐感到金胜曼被自己握住的手一紧。
她的眼睛竟慢慢地睁了开来。
那御医反应很快,赶紧从边上侍女手中把一把参汤取来,给金胜曼灌了下去。
“你来了?”
金胜曼的脸上迅速涌起了两团腥红。
李沐重重地点了下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