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隐龙惊唐-第5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来了?”
金胜曼的脸上迅速涌起了两团腥红。
李沐重重地点了下头,强忍着心中的悸痛,道:“我来了。这么多年了,没来看过你,你别怪我。”
金胜曼很吃力地咧了一下嘴角,“我不怪你真的不怪你。有了辰煦,这些年我过得很好。只是。”
说到这,金胜曼强撑着想支起身来,李沐赶紧伸手帮她靠在软垫上。
金胜曼吃力地左右转头,打量了一下她自己,“看来我的时间不多了,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儿不得不将他托付于你。”
“你放心,我会的。”李沐用力地点着头。
“其实不瞒你,我原本是想让新罗占据半岛全境的,把唐军从半岛赶出去。”金胜曼歉然地冲李沐一笑。
李沐用力地点头道:“我知道,九年前我就知道,但我不怪你。”
“真的不怪我吗?”金胜曼大口地喘着气问道。
“真的!因为我当年也想过,唐军总有一天会驻囤金城。甚至在得知你抱恙之时,我还认为,你是想借辰煦的身世,介入大唐太子之争,以火中取栗。”
金胜曼呵呵一声,有种怪异地味道,“我俩还真是彼此彼此。”
“对,彼此彼此。你是个好君王,也是个好母亲。辰煦很懂事,我很喜欢他。除了不能给他一个名份,其它的都不会少了他。”
“谢谢!”金胜曼微笑起来,眼神中突然有了一种当年的妩媚,让李沐一阵悸动。
然后,李沐感觉到手中的手开始慢慢沉重。
当金胜曼慢慢地软倒在自己怀里。
李沐轻轻地拍着她的背,许久,将她慢慢放平在榻上。
一滴眼泪落下,李沐起身,走出门外,大声道:“朕是大唐皇帝,传朕旨意,即日起新罗举国并入大唐疆域。合并新罗、熊津都督府、安东都护府三者全境,合称朝鲜,治所金城。册封原新罗王世子金辰煦为朝鲜王。”
殿外新罗文武众臣,还有李沐带来的大唐官员,还有那一片数不清的军队,齐齐磕拜,“吾皇万岁,大唐万岁!”
李沐从许青云手中,挽过金辰煦,牵着他,一步步地迈入金城皇宫主殿,亲自将他领上王位。
。
回到金陵。
李沐调张柬之前往金城,就任王府长史。
调娄师德前往金城,就任王府司马。
允准唐俭辞呈,迁李义府为吏部尚书。
调狄仁杰入吏部任吏部郎中。
调谢三运进户部任户部郎中。
。
大唐征南军的组建,直接吓坏了南海诸国。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暹罗、苏禄、安南、真腊等七、八个南海小国皆派出使臣,呈上国书、疆图,献国并入大唐,唯恐迟一点,唐军已经南下。
这种情况下,大唐朝廷随即改变了战术方案。
武统九年开春,征南军誓师出征。
第一军团经骠国驻囤于室利差呾罗。
第二军团由满刺加在南海海军的辅助下对苏门答腊发起了攻击,占领之后,随即南下。
第三军团攻击渤泥国得手,转而渡海进攻旧港。
六月,第二、第三军团在旧港胜利会师,在马六甲修筑了一座钢筋水泥的大型要塞,驻囤一万六千人。
八月,第二第三军团渡海往西北方向由乌茶以东的撒地港登陆,第一军团开始北上进入迦没路。
驻逻些城总督席君买所部经泥婆罗,进攻波吒厘子城。
大唐西北军团出兵那揭。
所有的目标都指向天竺戒日王朝,大唐的战略目标终于清晰地显示在世人的目光下。
这一仗整整打了两年。
大唐前后投入军队共计超过六十六万,动员民夫超过三百万人次,出动战舰上百艘,运载物资达到千万石,伤亡人数超过十万人。
武统十年十月,唐军攻入曲女城,戒日王朝灭亡。
随后,征南军三军团会师南下。
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荡平瓦塔比和建志,遮娄其王国和帕拉瓦王国相继灭亡。
大唐在撒地港和古里港兴建军事要塞,派大军驻守。
由此,整个亚洲海路,皆在大唐海军的控制之中。
大唐商人的货船开始进入西印度洋。
席君买所部奉令返回逻些城休整。
大唐西北军团和接替席君买部的李沂所率神策卫六万、李师所率神机卫六万,共二十四万大军继续分三路北上。
第993章 大食趁火打劫()
沿路诸小国,如吐罗摩罗、信徒、原伽、鞨罗、沙希亚等,皆纷纷闻风而降。
直至已经被大唐占领的吐火罗,大唐的疆域由东向西完全贯通。
陆地、海路的丝绸之路,由此畅通无阻。
唐军兵锋所至,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就在唐军将士欢庆胜利,盼望回国的时候。
一个变故,改变了这一切。
大食悍然出兵了。
大食,是大唐人对它的称呼,其实也就是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的疆域非常宽广,东与天竺接壤,西至地中海最西端,北至黑海,南至麦加、萨那港。
整个的疆土呈东西向的狭窄长条型。
单就区域面积来说,与大唐疆土相差无几。
但有一点,阿拉伯帝国的国土结构称得上是支离破碎,中亚的图兰平原、西亚的新月沃地、伊朗高原、阿拉伯沙漠、北非的尼罗河流域、撒哈拉沙漠,甚至欧洲西南角的伊比利亚半岛。
阿拉伯帝国囊括的地缘板块非但数量众多,而且地理环境各不相同,而且分布范围太过宽泛零散,东西跨幅长达万里。
这意味着除非阿拉伯帝国的本部核心区超级强大,否则根本不足以压制四方。
阿拉伯帝国的本部核心区——两河流域,不管是体量还是质量,都远不能跟中国的长江、黄河流域相比,单单依托两河流域,辐射中东都差强人意,想统御东及帕米尔高原,西达大西洋的上千万平方公里辽阔版图,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都力有不逮。
所以,阿拉伯帝国,也就是唐人口中的大食,在大唐朝廷,乃至李沐的心中,那就是一个笨重的大象。
原本李沐就有进攻大食的打算,可顾忌到这次灭亡天竺三国,唐军付出的伤亡太大,就想停下来,让唐军有时间休整,并对所占土地进行整固。
可没想到,人无伤虎意,虎有噬人心啊。
大食悍然出兵,以六十万大军,由图兰平原三路东进,兵锋直指巴尔喀什湖以西、天山以北的大唐西域重镇恒罗斯。
这是一场不得不迎战的战争。
这是东西两大帝国力量的剧烈碰撞。
大唐没有理由后退,特别是对于刚刚打胜了与天竺三国之战的唐军。
朝廷上下一致认同对大食作战。
武统十一年初,李沐下旨,对大食宣战。
号令唐军将士饮马幼发拉底河,把大唐帝国的旗帜插到大马士革。
令李沂、李师率二卫和西北军团在恒罗斯阻击大食军。
令南海海军在孟买港运载征南军,跨越阿拉伯海登陆萨那北上,对大食的另一个重要城市麦地那发起了进攻,以达到牵制大食军主力的目的。
同时,以苏定方为主帅,调集金陵二卫余部六万人,会同中央军团共计十二万人,驰援恒罗斯。
就这样,东西两大帝国,在图兰平原以东,以大食军六十万,唐军三十六万(如果算上渡海进攻麦地那的十二万征南军,那唐军参战人数达到四十八万人),合计近百万的军队。
在恒罗斯周边,打了一场举世瞩目的战役。
史称“恒罗斯战役”。
这场战役进行的时间不长,从双方各自向恒罗斯调集军队开始,到大食军战略撤退,连头连尾共计七十九天。
双方的战损比为四比一(仅指恒罗斯战役)。
大食在恒罗斯及图兰平原上丢下了近三十万具尸体。
据战后大食帝国公布的数字,回到大马士革的军队,只有二十八万余人。
而大唐战损也一样集中在北方战场,两卫伤亡近三万人,西北军团的战损多一些,达到三万多,几乎战损及半,合计为六万多人。
算上征南军的战损,大唐总计伤亡人数达十万以上。
这场战役的关键点在于恒罗斯的攻防战。
大食军士气很强,倭马亚王朝有着极强的向东扩张欲望。
也就是说,他们对恒罗斯志在必得。
只有攻下恒罗斯,才有东进的机会。
但他们忘记了一点,此时在恒罗斯与他们交战的,不是突厥或者是原来的西域小国,而是刚刚连灭十三国的唐军。
李师喜欢冒险,善于捕捉战机。
李沂勇猛,不失稳重。
二人的性格极为互补。
于是,李沂守,李师攻。
在苏定方增援到达时。
李师以两卫共计八万骑兵,主动向西出击,在离恒罗斯一百二十里的一处平原上,与大食军二十万骑兵打了一场决战。
此战,李师所部损失骑兵近三万人,也是这场战役两卫伤亡最大的组成部分。
可李师所部,所击杀的大食骑兵高达自己损失的近四倍。
大食骑兵被击杀超过十万。
原本就是一场完美的决战。
按道理,这场战争就该这么结束的。
但大食军的作战意志非常强。
他们不退。
无力进攻,依旧不退。
而李师所部,以寡击众,以少胜多,已经精疲力竭,同样无力再战。
直到双方增援赶到,就此陷入了战略僵持。
之后,大食人派遣使者前往金陵,与大唐讲和。
可双方的诉求相差太大。
谈不拢,于是继续打。
双方还有共计八十万大军,在图兰平原上又打了一场大的。
但八十万人的大战,双方伤亡人数还远不及李师率骑兵之前的那场决战。
可见双方都意识到再打下去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有了这种心知肚明的觉悟,无论是大食还是大唐,都没有决战的意思。
战斗更多的是在作秀。
为两国的谈判划出界限、创造有利条件。
可接下来的谈判依旧进行得很困难。
李沐的意思是大食未宣战就悍然进攻大唐,应是过错方,如果不割地,就须赔偿大唐一应损失。
大食人还是比较务实的,他们提议是以战前疆界,作为停战线,双方就此罢兵。
但李沐坚决不同意,能同意吗?
不同意,那就继续打。
其实七十九天的战争,真正血战的就是李师八万骑兵那一战。
此战打出了大唐的军威,大食军空有五十万大军,面对唐军三十多万,愣是不敢再东进一步。
第994章 血战麦地那()
真正改变僵持状态的,不是李师部,也不是李沂、苏定方部。
而是包抄麦地那的那十二万征南军。
征南军战力不如两卫,也不及西北军团,但他们这次战争中,确实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
也正因为此役,征南军在战后被册封为大唐县公者一人,县候者七人,县伯者二十九人,县子者六十三人,县男者三百十五人,共计四百一十五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