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历史扳道工-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41年到42年间这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里,由于德军对列宁格勒实施的饥饿围困,列宁格勒共计有63万人失去了生命,城内好多街道尸体成堆。随着春天的来临和气候的转暖,身体虚弱的列宁格勒人不得不立即行动起来,打扫城市卫生,预防瘟疫等疾病的流行。列宁格勒市委要求除了老弱病残者外,凡年满15岁的男女公民都得上街打扫卫生,清除残冰积雪,处理垃圾脏物,掩埋露天尸体,全市每天平均有30万人参加大扫除,这使得列宁格勒的城市面貌和卫生条件得到了很大改观,刚刚流行起来的伤寒病也给抑制住了。

    “听说‘KV’坦克是基洛夫工厂生产的,但我听说现在工厂极度缺少熟练工人,咱们的新坦克,弄不好得阵子才能生产出来了。”杜丽丽不无担忧的说道,她在昨天曾同一个列宁格勒来的妇女闲聊,得知了这个情况。

    孙珲知道她说的是实情,列宁格勒那些未迁走的企业目前要恢复生产,但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却是缺少训练有素的熟练工人。由于战争的爆发使得大批熟练工人不是作为士兵上了前线打仗,就是被疏散到了东部的大后方,再加上饥饿的冬天里又有很多人死于营养不良症,象基洛夫工厂就死了400多名熟练工人。

    “可以问问有没有现成的样车,有的话改装一下直接开走就行了。”孙珲想了想说道。

第98章 冰淇淋() 
车队早上从卡鲍纳车站出发,由于天气情况较为恶劣,能见度较低,虽然没有德军飞机的袭扰,但车队仍然有迷失方向掉入冰缝当中的危险,好在为了确保运输畅通无阻和冰上安全,每隔二三百米就设有一位调度员,指挥司机们避开冰面上的裂缝和弹坑。车队的行进度速度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当天下午,车队顺利到达了拉多加湖西岸的奥西诺维茨,孙珲和女孩子们换车进入列宁格勒时,已经是傍晚了。

    前来迎接他们的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部接待员将孙珲和女孩子们安置在了一家旅馆之中,孙珲发现这里的居住条件非常好,食品供应也不错,一问才知道,这里住着大批外国记者。

    作为本世纪规模空前的围城战,列宁格勒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很多英国和美国的记者来到这里,亲眼见证着这场战役的分分秒秒,向全世界宣传着苏联军民的英勇顽强——对苏联来说,经历了战争初期的一系列惨败,坚守列宁格勒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战略意义,对英国来说,他们不再是孤军作战了,自然要大力宣传盟友的坚强抵抗。不得不说,在舆论宣传方面,行事刻板的德国人已然先输一筹。

    接待员告诉孙珲和女孩子们,朱可夫将军虽然很忙,但也会挤出时间在第二天上午接见他们并举行授勋仪式,到时会有很多外国记者现场报导,所以要他们今天晚上好好休息,做好准备。

    接待员还告诫孙珲和女孩子们,在列宁格勒逗留期间,晚上最好不要随便外出,虽然现在城内的治安状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还是应该注意。孙珲从他的话里听出了弦外之音,应该说是一种警告:不该去的地方不要去,不该看的地方不要看。

    当然,不该说的话是坚决不能说的。

    女孩子们和孙珲一样对此心知肚明,于是到了旅馆之后,大家都坚决的遵守了来这里之前孙珲一再申明的纪律:彼此谈话全部用俄语(经过艰苦努力,他们的俄语水平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称呼全部用俄文名字,书写也一概用俄文。在事情没办完之前,不随处闲逛。

    由于男女有别,孙珲住的是靠走廊角落的一个小小的单人间客房,四个女孩子则被安排在了走廊另一头接近外国记者和友人的居住区的一个双人间客房,而且两下里各有一位政委陪同,孙珲那边就是一开始接待他们的接待员,奥兰多夫上尉,女孩子们那边则是一位身材微胖的女政委,科列诺娃上尉。

    好在这两位政委都很和善,孙珲和女孩子们向他们打听什么事,他们都会很耐心和详细的回答,让孙珲安心不少。

    晚上休息时孙珲发现旅馆走廊和大厅的电灯一直亮着,不由得很是惊奇,奥兰多夫上尉告诉他,列宁格勒的电力工人为了把刚刚开始发电的沃尔霍夫发电站的电力引进列宁格勒,让更多的工厂恢复生产,日夜奋战,在短短的45天时间里在沃尔霍夫和列宁格勒之间架设了一条长达140公里的输电线,其中有一段长度为22公里的输电线路还是架设在封冻的拉多加湖上的。这条重要的线路建成后,列宁格勒有三分之一的电力是由沃尔霍夫发电站供电的,是以这座主要招待外国记者的旅馆可以不用象以前那样的节省用电了。

    孙珲和奥兰多夫上尉正在交谈,一位旅馆侍者给他们送来了甜点心和冰淇淋,看到孙珲惊讶的样子,奥兰多夫上尉笑着告诉他,这是领导们对他们这些在前线浴血拼杀的战士的奖励,这种冰淇淋并不是谁都能吃到的。当然这也是和列宁格勒的食品供应得到了改善有关。

    奥兰多夫上尉告诉孙珲,拉多加湖冰上公路开通之后,经这条“生命之路”运往列宁格勒的货物,仅粮食一项就占了70%的运量,从2月11日起,列宁格勒的粮食供应已经有了改善,工人每天的面包定量增加到了500克,职员增加到了400克,儿童增加到了300克,而其它食品如肉、鱼、大米和食用油的供应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工人每月供应的鲜肉从400克增加到了1350克,鱼从100克增加到了500克,大米从1500克增加到了2000克,食用油从150克增加到了800克,食糖和点心从600克增加到了900克。

    但尽管如此,营养不良症仍然是现在列宁格勒的主要威胁,到上个月为止,还是有近10万人死于这种病。因此如何在短期内恢复人们的体力和健康成了当务之急,列宁格勒市委和市苏维埃执委会已经决定要求各个企业工厂开办给予职工补贴的内部食堂,目前正在筹备当中。

    孙珲和奥兰多夫上尉可以说是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吃光了全部的甜点心和冰淇淋,抛开心情不谈,孙珲真心的觉得,这种冰淇淋的口味之醇厚甜美,超过了他在原来的历史时空吃到的冰淇淋。

    为了让孙珲休息好,奥兰多夫上尉在9点钟左右便离开了,他和孙珲约定明天早上7点钟来叫他,奥兰多夫上尉走后,孙珲去探望了一下女孩子们,果然和他猜想的一样,女孩子们也对她们吃到的冰淇淋赞不绝口。

    孙珲回到自己的房间,躺下后很快便睡着了,这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一次在一个完全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下睡的第一个安稳觉,因而分外的香甜,早上如果不是奥兰多夫上尉准时来叫醒了他,他肯定是要睡过头了的。

    奥兰多夫上尉告诉他,朱可夫将在9点接见他们,他们还有两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在奥兰多夫上尉的帮助下,孙珲一番洗漱,换上了全套崭新的军服,显得神彩奕奕,他脸上和头顶的烧伤已经完全康复了,但还能看出大片的深色疤痕,显得有些难看,但奥兰多夫上尉却说,这些伤痕的存在其实是非常必要的。

第99章 授勋() 
奥兰多夫上尉告诉孙珲,授勋仪式会有外国记者参加,可能会有人向他们提出一些令他们难以回答的问题,其中“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肯定会质疑“521”车组的80多辆坦克的战绩(实际已经超过了100辆),并且会说这一切都是苏联的宣传,而孙珲身上的伤痕,则是对他们有力回敬的证据。

    孙珲明白了过来,他知道奥兰多夫上尉说的是实情,二战时的美国记者在这种事情上出奇的喜欢吹毛求疵,他已经决定,如果这些人敢向他发难,他一定要给这些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接见时间很快到了,孙珲和女孩子们在走廊里会合,看到女孩子们全换上了新的黄绿色军装,头戴军帽,显得英姿飒飒,他们走在一起前往大厅的时候,早已吸引了诸多外国记者的目光,已经有人拿起了带有镁光灯的照相机,开始拍摄起来。

    授勋仪式就在大厅里举行,不多时外国记者们便在一些苏联军官的指引下赶到了会场,接着朱可夫便到来了。

    41年9月列宁格勒告急时,朱可夫被斯大林派往列宁格勒接替绝望的想在战场上让德国人打死的伏罗希洛夫元帅,从此开始了他各地协调指挥的序幕,他因此被称为“消防队长”。朱可夫到达列宁格勒之后,当即中止了伏罗希洛夫等人正在研究撤退方案的会议,毫不留情地撤换了两个集团军司令,逮捕和处决了一些擅自撤退的军官,并迅速拟定了守城计划。10月德军大举进攻莫斯科,朱可夫又被调回莫斯科代替铁木辛哥元帅组织莫斯科保卫战。12月保卫战结束,德军退出莫斯科周边地区。身为“消防队长”的朱可夫经常乘座飞机往返于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之间,视察各条战线,正是他通过自己坚强的意志带动下属,合理利用了有效的兵力进行重点防御与反击,苏军才稳定住了各条战线,顶住了德军的进攻。

    这一次给“521”车组的授勋仪式便是他视察列宁格勒各处防区时抽时间举行的。

    授勋仪式进行得简短而又不失隆重,在巨幅的斯大林画像前,朱可夫热烈的拥抱了孙珲和女孩子们,亲手给他们佩带了勋章,宣布授予他们“苏联英雄”称号,在孙珲和女孩子们朗声用俄语回答“为苏联服务”之后,奥兰多夫上尉便向记者们介绍了“521”车组的“祖国母亲”号坦克的非凡战绩——82辆德军坦克和战车,以及满满一盒子的“521”车组缴获的德国勋章。

    看到这些铁十字勋章,很多外国记者发出了惊呼,但不和谐的声音随即出现。

    “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叶列娜中尉,既然您的车组能够消灭这么多的德国坦克,那为什么苏联军队别的坦克车组做不到呢?你们应该都是一样的训练,使用一样的坦克吧?为什么苏联军队在遇到德国军队的进攻时,会遭到这样大的损失呢?”一个叫雷恩斯的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用英语问道,话语中满含嘲讽。

    “我们的军队缺少新式坦克,我们有幸使用的坦克是新式的‘KV…1’重型坦克,性能先进,没有一辆德国坦克能够战胜它,而我的许多战友,使用的是老式的‘T…26’坦克和‘BT…7’坦克,”叶楚楚不卑不亢的回答道,“如果我们都用‘KV…1’坦克或是‘T…34’坦克的话,德国法西斯就要尿裤子了。”

    听了叶楚楚“话糙理不糙”的回答,包括朱可夫在内的在场的苏联人无不大笑起来,很多人报以热烈的掌声,那个美国记者的脸则一下子涨红了,悻悻的退了下去。

    “那么,我想知道,你们克敌制胜的秘密是什么?除了坦克的性能先进,是否和你们个人的技术有关呢?”另一个身材高大的美国记者上前问道,着重强调了“个人技术”这个带有色情意味的词,似乎是想要从这样的字眼当中为同胞找回面子。

    “这位先生是我的一位朋友,他是退役军人,曾经开过美国的‘M3’坦克,他总是认为,女人来开坦克,是不可能的事情,她们的力气太小,是扳不动坦克的操纵杆的。”他指了指身边的一个个头稍矮但看起来十分结实的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