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民国之铁血荣耀-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似乎一见如故,越谈越投机,很快,合作的意向就达成了,冯李结成联盟。李宗仁从百色出兵云南,冯玉祥从文山出兵,两路人马在昆明会合,把孙传芳赶出云南。之后,两人合作把云南烟土经关系贩运到广州,再由广州的洋行帮助购买军火弹药,支撑两人各自的扩军需要。

    。。。

第二六一章 内战再起 'vip'() 
    1930年4月,经过事先侦察,确认孙传芳在十八师司令部的情报后,冯玉祥带领一个团的兵力包围了设在昆明西郊的十八师司令部。。l''并且以传言兼任云南省主席的孙传芳扣下了三十九师军饷,引发士兵不满为借口,要求孙传芳出来和三十九师官兵讲个明白。三十九师的军饷确实没有下发,不仅三十九师,十八师自己也没下发。因为南京政府的拨款还没有拨过来。不疑有他的孙传芳出来与士兵们见面,随即被冯玉祥下令扣押,十八师司令部警卫营和通信营被缴械。

    接到师长被扣押的十八师官兵尚在争论该如何解救师长,还没有个结果的时候,十八师驻地就被突然出现的李宗仁亲自率领的六十七师和三十九师余部包围了。到这个时候,孙传芳才明白,这是冯玉祥精心策划的一场兵变。思量再三,孙传芳决定接受冯玉祥的要他辞职的要求,辞去云南省主席和十八师师长。为避免流血冲突,下令十八师官兵放弃抵抗。

    在派兵押解孙传芳离开云南之后,冯玉祥任命心腹鹿钟麟为十八师代师长,任命韩复渠、过之钢、闻程烈、吉鸿昌为十八师下属各团团长。彻底掌握十八师后,宣布自己代任云南省主席。随即,和李宗仁联名通电讨蒋,希望看到其它各省响应,特别是杨寰宇的响应。

    杨寰宇得到这个消息,心里只有一种后悔,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把冯玉祥赶走。d获取了政府权力的时候,他如果想动用武力,他相信,要灭掉d可以说是轻而易举。可他没这么做,原因也就是不希望看到华夏因此而动荡,失去追赶列强的最好时光。同时,也不希望华夏最终是个党权凌驾于政权的国家。在他心里,军队是维护国家统一和为国家开疆拓土的工具,而是不统治的工具。按照他的设想,华夏这十几年只要埋头发展,积蓄力量,当二战爆发的时候,浑水摸鱼,为华夏收复失去的领土。当然,能多占据些领土那是更好。

    对于d得到政权后的一些做法,杨寰宇是不满意的。但是他觉得应该给予理解,这个时代,无数华夏儿女都在探索使华夏富强的方法。杨寰宇只想通过南北发展的对比,使大家明白,大力发展工业、科技,大力推行教育,才是华夏的强国之路。(。。l)自己依靠基地和对前世一些事情的预知,眼前虽然得到了成功,但这种作弊只能缩短华夏和西方强国间的一点差距却并不能持久。他杨寰宇能做的,也只不过是给华夏打一个比前世更好的基础。而华夏最终能否一直富强下去,依旧需要国人观念的改变。所以,他愿意给蒋志清一个机会。

    究其原因,还是杨寰宇不是个政客,他只是个单纯的军人。现如今,冯玉祥的行为,意味着杨寰宇的盘算要落空了,也意味着华夏将再次陷入分裂和混乱。当杨寰宇能做什么呢?杨寰宇在办公室里闷了一天,才让人叫来了温玉如。

    “加强在北方特区所属各部的监察力度,严禁任何党派在军内搞宣传和鼓动。保证北方特区的稳定和发展,才是重中之重。”杨寰宇向温玉如命令道。

    南方要乱就让他们先乱着吧,杨寰宇无奈地想着。他无法改变那些人的思想,无论是d还是cd,无论是那些军阀还是资本家,无论是地主还是农民。他都无法去改变,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这些人在一番混乱之后,突然发现,应该按照北方特区的这条发展道路走。

    正如杨寰宇预计的,随着冯玉祥、李宗仁打出的反蒋旗号,四川的刘湘、贵州的范国璋、福建的李奎元也先后响应。加上在湘赣的cd毛润之的农民武装,整个华南和西南全都乱了套。

    最先受到进攻的就是广东。广东因为许崇智就任台湾总督,所以省主席依旧是陈炯明,但在广东的驻军却是许崇智嫡系的二十一军的三个师。陈炯明对他们没有丝毫的影响力,他的嫡系部下叶举部远在山东。这也是当初杨寰宇为了互相牵制才做的安排。

    如今,福建的李奎元要打通和李宗仁之间的联络通道。李宗仁更是需要广州的洋人商行为他外销鸦片和采购军火,广东是他们的必争之地。而赣西南则是毛润之的农民军占据,在事实上切断了蒋志清对广东的支援。好在广东还有海路通道,可以从上海经香港,向广州提供一部分支持。首先交火的就是桂军六十六师李朝芳部和粤军六十一师陈济棠部。两师在信宜一带激战,互有胜负。但这标志着华夏内战再起战火。

    在武汉的蒋志清恼火非常。本来他在确认杨寰宇没有与他开战的意图之后,正全力安排剿灭湘赣一带的农民军。但这个当口,胡汉民和汪兆铭却提出迁都南京。他们提出的理由是杨寰宇迁都武汉,造就了武汉的繁华,也为大量民众提供了无数的工作岗位。目前经济低迷,迁都南京可以再次复制这一刺激经济的效果。更让蒋志清哑口无言的是,胡汉民提出来的,孙文当年就是建都南京,并在那里就任的临时大总统,现在更是灵柩都安葬在南京。做为d,理应把首都迁回南京。他这个理由得到了d内部大多数人的赞同,所以,不管蒋志清是否赞成,胡汉民和汪兆铭都跑到南京去了。现在,只有他的军委会和总司令部还留在武汉。

    剿灭农民军的行动一直不是很顺利,先是驻赣州的陈调元十九师进攻不利损兵折将。在调驻南昌的袁祖銘二十五师加入进攻后,依旧成效不大。蒋志清正准备再调湘潭的三十六师萧耀南和永州的胡若愚六十九师,分兵四路进剿的时候,冒出了滇、桂、川、闽、贵这五省讨蒋的乱子,这直接打乱了他的部署。

    。。。

第二六二章 困扰 'vip'() 
    无湘不成军,近代从曾国藩组练湘军开始,湘籍人员就在军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历代而下,在湘的地主多数都有子弟亲朋在军中任职。农民军在湘赣农村的打土豪分田地,直接触动了一大批军官的利益。蒋志清如果没有行动,就会危及到他在军中刚刚树立起来的权威。所以,在他眼里,那些高喊着反蒋的军阀不是大患,农民军才是大患。

    当然,这也是农民军的不得已之举。苏俄向华夏cd提供的经费本来就不多,军火物资更是无法直接提供。农民军既要筹措军费购买军火物资,又要收买民心。打土豪分田地无疑是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华夏农民对土地的热情是自古就没改变的,杀了地主土豪,他们的浮财可以充作军费,带不走的土地分给农民也会得到农民的拥护。

    虽然得罪了不少湘籍的军官家属,但这也没什么不好。蒋志清的军队要是打过来,那些被杀了家人的军官肯定会报复这些分了土地的农民,这样一来除了让这些农民更加痛恨这些地主外,也会使这些眷恋土地的农民,在土地得而复失之后,死心塌地的跟着农民军走,方便农民军的扩军。当年的洪秀全祸乱半个华夏,采用的就是这个办法。曾国藩之所以能组建起一支和太平军死磕的湘军,也是因为太平军的这种做法激起了被杀地主们的仇恨。。l只是蒋志清实在小看了农民军,面对茫茫群山,想靠几个师的正规军去剿灭这些武器简陋农民军,显然是很难一战成功的事。(可以想一下,历时数年湘西剿匪就是最好的说明。)

    现在,调动胡若愚的部队参与进剿,肯定是不行了。蒋志清站在地图边上,看来看去,也只有调动在苏鲁一带的部队。驻扎在山东的二十二军叶举部肯定也不合适,广东的陈炯明手里没兵,才没和李宗仁他们勾搭上,让叶举部去湘赣,无疑是纵虎归山。能动用的也只能是原奉系的部队了。

    蒋志清一面命令张汉卿为剿匪司令官,调集汤玉麟七十三师、汲金纯七十八师、郭松龄七十六师和十一师,加上萧耀南三十六师、袁祖銘二十五师、陈调元十九师,合计七个师到湘赣一带剿灭农民军,顺便向贵州福建的范国璋、李奎元部施压。

    华夏南部风起云涌,杨寰宇也没闲着。随着北方气温逐渐升高,杨寰宇准备让高尔察克的复**再动一动。杨寰宇不想和苏俄直接开战,所以对苏俄在新疆边境一带的挑衅和骚扰一忍再忍。虽然这次也教训了他们一次,可这口气还是没出。特别是现在华夏南方大乱,杨寰宇不信这里没有苏俄人动的手脚,冯玉祥这人,没有一点依仗,是不敢这么做的。只不过杨寰宇没证据而已。既然苏俄对华夏总不死心,总想着在华夏搞风搞雨,自然也不能让他们的日子过舒坦了喽。

    现在的高尔察克也开始重视建设,这也是没办法。随着金融风暴席卷欧美,现在欧美能给高尔察克的援助也越来越少。庞大军队的供应虽然有杨寰宇支持,但这是要付钱的。这几年下来,手上那点黄金眼看着也没剩多少了。再这样下去,还能撑多久?

    好在占领的西伯利亚地区资源不少,木材、煤炭、铁、铜、铝、锡、镍、钨等矿产储量也十分丰富。高尔察克打算用资源和杨寰宇换投资,建立起自己的经济体系。当然,出这个主意的人肯定是图哈切夫斯基。

    对于高尔察克的要求,杨寰宇自然不会反对。投资换取资源,对一心整军备战的杨寰宇来说,绝对是举双手欢迎的。高尔察克与华夏的合作越紧密,范围越广,对华夏势力以后深入到西伯利亚绝对有利。不过,杨寰宇有条件,那就是高尔察克在军事上,要给苏俄持续的施加压力。为此,杨寰宇不惜无偿向高尔察克提供一批军火。

    对于杨寰宇的这个要求,高尔察克当然不会拒绝。于是,在新西伯利亚的复**第三军和托木斯克的复**第六军再次向苏军发起了进攻。此外,复**第一军和第九军也向阿尔泰地区发起了进攻,兵锋直指在东哈萨克斯坦和阿拉木图一带的库利克集团。

    复**出现在阿尔泰地区,集结在阿拉木图的库利克自然明白复**想干什么,面对复**的八个师,他倒也用不着惊慌,但他怕华夏趁机出兵。这个可能性是始终存在的,特别是在刚和华夏有过一次交火不久,复**就兵锋指向东哈萨克斯坦,显然是得到了华夏的授意。现在,整个苏联没人不知道高尔察克得到了杨寰宇的鼎力支持。而以往,复**的进攻,基本上都是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铁路线的,现在,他们改变了方向,因为什么那还用说吗?

    库利克一面派出部队扼守塞米伊和厄斯克门,一面在塔尔迪库尔干和阿雅格斯一线布置对华夏的防御工事。只是这样一来,他手下的十九个师兵力严重分散。在厄斯克门和塞米伊一线,他只能投入六个师,这已经是他的极限了。经过班非洛夫与华夏军队的一战,他对自己的部队能否挡住华夏军队的进攻,是一点自信都没有。虽然在对华夏设立的防线上只安排了四个师,但他还是把近半的兵力都留做了预备队,随时准备应对两线作战。

    东哈萨克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