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风云之君临-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既没有远程打击武器也没有陆战队,反倒是金国铁骑随时都能从维州或密州发起进攻。
成天都处于敌军的重重围困之中,小命也随时可能遭到威胁,就算是能够找到这么多的忠臣义士前去赴任,这么一块飞地对到宋朝廷来说也要比鸡肋更难以下咽,甚至很能成为一个巨大的包袱。
“另外,吾皇还愿赐秀女百人于殿下!”梁肃也很清楚,这世上的聪明人非常多,至少在宋国朝堂之上很容易就找出一大堆能够戳穿他们在这种把戏的重臣,所以想要找赵惇帮忙也还得再给人家点个人好处才行。
“不要!不要!”非常坚定的拒绝,赵惇可没忘记前些时候就因为自己对某个宫女的漂亮双手做出称赞,结果李凤娘当年就把宫女双手砍下并送到自己面前,差点没把自己给吓得一命呜呼的惨痛教训。
随口称赞两声就能收到一双血淋淋的芊芊玉手,这要是哪天犯点糊涂夸人家的脸长得漂亮,赵惇还真得担心自己这太子府会因为闹出了太多人命而成为传说中的……
“上使此言何意?”对丈夫的懦弱表现很满意,但对大金国即将送来的这份厚礼非常反感,毕竟对李凤娘来说嫉妒心永远比理智更多一点,如今见得自己朝思暮想的那谁居然会做出这种荒唐决定更是由衷的愤怒与失望。
“太子妃且请下官慢慢道来……”对于李凤娘的妒妇之名,梁肃也曾略有耳闻,此时见得对方面露杀机的样子倒也没感到太过意外,因为他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对方一定会非常乐意收下这份特殊的礼物。
鱼寒当年帮着孝宗皇帝训练出了一支非常特殊的保命队伍,按道理说他们的存在也没几个人知晓,但事情毕竟过去了这么多年,再隐秘的消息也有可能因疏忽或别的什么原因而被有心之人探听到。
已经有人通过特殊方法试探出了那支特殊队伍的部分能耐,潘胖子等人也确实成为了太上皇跟太子不敢铤而走险的最大顾虑,一直渴望让大宋朝廷陷入更大混乱的金国君臣为此可是没少想办法。
拉拢收买那支特殊队伍的统帅这法子不是没人试过,但就那位被鱼寒称作榆木疙瘩的朱熹可不太好对付,甭管使出浑身解数的说客们能够找到怎样的机会,最后的结果也都差不多,都是说客连同幕后主使一起莫名其妙消失在这世上。
主帅顽固不化,其麾下到底有些什么人又一直没能打探到准确消息,看来想要从内部进行瓦解的手段是不太管用了,也就只能采取更为暴力的方式予以歼灭,可问题是要这么做也并非谁都有这个实力。
直到在战场上见识到了辛弃疾所部的神奇,金国国师才突然产生了灵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玩了一手非常漂亮的东施效颦,而且人家的这种效仿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还更容易取得更好的效果。
毕竟那五百多看上去端庄秀丽却身怀绝技的女子可是从三千宫女及两万余女真族人中精挑细选而来,如今找了个非常正当理由送给宋国太子,想必要不了多久孝宗皇帝就会因为某些流言而给她们一个初露锋芒的机会。
第360章 官家的失误()
看着梁肃代表大金国给送来的那百名环肥燕瘦各有特色的大美女,赵惇的心里还在有那么点痒痒,可他虽然身为大宋太子偏偏又不能有点什么特殊想法,因为他家里不仅有个天下第一妒妇,而且这事已经在朝野上下引起了非议。
据说,仅仅是据说,没有经过任何考证的据说,临安城里已经有人在怀疑这位大宋太子是不是已经决定有了便宜叔伯就不要亲爹,正在准备收拾行囊去北边给人家当上门女婿。
当然了,这种很不靠谱的谣言也没产生多大的影响,至少在宫里面就没人敢把这种猜测给挂在嘴上,但不得不承认赵惇收的这份大礼也确实引起了孝宗皇帝的不满,只不过他老人家既没有立即做出阻止也没有立即予以谴责。
孝宗皇帝在等,虽说帝王之家无亲情,但这毕竟是亲生骨肉,只要哪怕还有一点点的可能他都愿意给赵惇一个机会,等这个或许不能继承大统的宝贝儿子能够幡然醒悟,认识到现在这种行为的错误。
或许是感受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也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赵惇这次还没太糊涂,在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借着各种场合把完颜雍的赏赐又给送出去了一大半,只不过他赠送的对象似乎有点特别。
“元晦,这是他找上的第十九家?”就像鱼寒当年猜测的那样,临安城内只有孝宗皇帝不想知道的事而没有不能知道的事情,更何况太子这次的赠送行动又是那么的光明正大,根本就没打算要做出任何隐瞒。
“回官家的话,正是如此!”对于太子的行为,朱熹曾不止一次建议孝宗皇帝立即予以干涉,怎奈这种劝说并没有取得任何效果,到现在为止他都只能是奉命进行严密监视。
“好一个赏花会!”摇头苦笑着,孝宗皇帝还真不知道该不该为宝贝儿子能够想出这么多合理借口而庆幸,只是有些无奈地叹息道:“这次被他找上的可是吏部尚书汪大猷!”
“正是此人!”没有任何特殊防备的普通宴会,对于朱熹手下那些被鱼寒亲自折腾过的兵们们来说就跟逛自家花园差不多,太子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根本就逃不过他们的严密监视。
“依元晦之见,仲嘉能否拒绝?”能够被太子看上并赐予礼物当然得是朝廷重臣才有这种资格,但之所以说这些人很特殊,那是因为他们都属于比较正直且备受信任的主战派人士,所以孝宗皇帝才会如此关注。
“很难!”朱熹很清楚,像汪大猷这种高风亮节之士只会忠于朝廷,太子的拉拢根本不可能产生任何效果,但他又不得不做出一个完全相反的回答。
“哦?元晦何出此言?”对于这个答案,孝宗皇帝感到了些许意外,因为汪大猷当年出使金国的时候都能面对种种诱惑据理力争,如今怎么就无法拒绝太子送出来的这点蝇头小利?
“仲嘉乃当朝名士,太子此番宴请乃是以文会友,故而……”朱熹相信汪大猷的人品,但也相信就算是他自己受邀前去赴宴同样没办法拒绝太子的好意。
文人雅士们的聚会场所,当然不可能只是为了喝酒吃肉瞎胡扯,到时候吟诗作对什么的肯定少不了,就汪大猷他们这些人的才华而言,随便琢磨一下那还不得是整出一篇能获得满堂喝彩的千古佳作?
太子如果借着这个由头进行赏赐,那还真不能直接做出拒绝,否则就是与这年头的传统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况且就汪大猷这身份若是不做出表率,别人又岂敢轻举妄动,所以哪怕只是为了维护朝廷的稳定,他都得先收下了再说。
“好个以文会友,如此说来我们就只能静观其变?”经过朱熹这么一番解释,孝宗皇帝也能够体会到汪大猷的无奈,却还是有些担心这么个备受信任的臣子会不小心掉进太子设下的陷阱里。
“官家大可放心,仲嘉虽赴宴受赏,却绝不会做出于朝廷不利之事!”朱熹实在不好意思说这年头收了好处不办事的人多了去,他只能保证汪大猷就算再糊涂也不会为了太子遵循文士传统送出的婢女而搀和到皇权争斗当中。
“史浩、李焘、毕再遇……”随着那些已经受了太子特殊礼物的朝廷重臣被念及,孝宗皇帝的表情也是越来越严肃,很是有些困惑地问道:“此皆为忠贞不渝且铁骨铮铮之辈,太子并非不知,为何要对他们进行拉拢?”
既有文臣也有武将,但这些人都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对大宋朝廷的忠诚毋庸置疑,要说太子只是想要打造一个班底那还容易理解,可他最近都还在忙着跟金国勾勾搭搭,这么做显然不符合完颜雍的理由,所以孝宗皇帝一时间还真有些捉摸不透。
“或许太子已然醒悟,欲以……”朱熹不怎么喜欢跟金国关系密切的太子,但秉持三纲五常观点的他同样不愿意看到孝宗皇帝做出易储的决定,此时在不了解那些女子特殊能耐的情况下,也是做出了一个善意的猜测。
“若他真能如此,朕也乐见其成!”当年只是把赵惇当作是用来掩人耳目的幌子,孝宗皇帝也是对太子这些年的举动感到失望透顶,但如果他真能够在这个关键时刻悬崖勒马也未必就没有继承大统的机会。
“要不,臣遣人去打探一番?”多年的皇权争夺已经让大宋朝廷内耗严重,如果这个时候能够证明太子已经迷途知返,朱熹相信孝宗皇帝也能够很快结束眼下的这种混乱局面,并且不需要再去做出那个很可能遗祸无穷的荒唐决定。
“再等等看吧!”孝宗皇帝很清楚,朱熹这是打算让还没有受到关注的潘小胖等人利用特殊身份去接近太子,要说这种想法是没什么问题,但在这个关键时刻若是太过急于求成也很容易因为产生误会而适得其反。
“臣遵旨!”在朱熹看来,反正太子府已经处于严密监视之下,这时候是否用别的方式进行试探也没那么重要,当然也就用不着对孝宗皇帝进行更进一步的劝说,否则也很容易落下个离间的嫌疑。
“另外……”宝贝儿子似乎正在尝试着做出改变,孝宗皇帝也觉得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况且那么多臣属收了好处也该有所表示才行,在略作犹豫之后也是吩咐道:“倭国不是遣使来朝么?你帮着安排一下,让太子前去处理,但不能说是朕的意思!”
大宋这些年国势渐衰,周边属国也没以前那么恭顺,如今好不容易有这么群知情识趣的使者远涉重洋而来,按道理说应该是由孝宗皇帝亲自予以接见才更显重视,现在换做太子虽然降低了规格却也是为了维护朝廷稳定而做出的另一种表态。
当然了,这种事只能暗示不能明说,否则也很容易让属国使臣感到委屈,孝宗皇帝当然不能做出这种顾此失彼的荒唐举动,所以也只能让朱熹用个人名义去通知那些朝廷重臣在必要的时候帮着太子争取一下。
“官家英明!”这可不是在拍马屁,虽说朱熹在这方面的能力确实不比别人差但也不屑为之,若不是孝宗皇帝用这种方式表明暂时收起了易储之心,他还真不会说得这么直白。
“能得元晦曾赞,甚是不易!”或许是因为看到宝贝儿子正在做出改变有些欣慰,也或许是朱熹这种举动确实很罕见,孝宗皇帝的脸上也是露出了些许笑意。
“臣是否还得让大人们善待那些女子?”能够在朝堂上帮着太子争取接见番邦使臣机会并不太多,至少现在已经还收了太子礼物的那些重臣不一定都有这个资格,所以朱熹也琢磨着既然是鼓励,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释放善意。
“都是些苦命女子,若无必要,还是别太为难她们!”对于这种事情,孝宗皇帝也不好直接做出干涉,毕竟民间也有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说法,总不能为了给太子鼓励就让臣属们闹出点家庭矛盾不是?
“若官家无别的吩咐,臣这就告退前去办差!”想想也是,就这种事情很可能是费力不讨好还得招惹一大堆的麻烦,朱熹也就没打算再继续多说些什么。
“去吧!另外太子前些天不是打算送几个女子入宫么,你也顺路把这事给办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