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缔-第6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不明白官家为何要这么做,前朝覆灭原因多种多样,而大宋已经摈弃了唐朝留下祸端,收兵权,重文臣,轻武官,这样不就能避免安史之乱了吗?

    但越是如此自信,得到的结果却越是令人震惊,苏轼和杨休两人一老一小都是出自所谓的正统的循规蹈矩之家,历朝历代朝的历史颇有了解。

    夏商周自不用说,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历史也多有涉及,但现在却让他们总结社稷倾覆,家国泯灭的原因一时间让他们产生了恐惧。

    因为他们同赵祯一样看到了一种循环,或是说轮回。

    他们两人都不是傻子,一眼便能看出历朝历代的终与何处,但他们不敢言语,即便是早有所准备的张从质都觉得不可思议,甚至产生了一种悲观。

    赵祯望向他们略带悲哀与惶恐的表情道:“有位智者曾经告诉朕,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三人几乎是同时抬头望向赵祯,依照官家的意思是大宋也不能逃脱分合之论?!

    “莫要惊讶,这本就是史书所载,你们自己也明白朕说的没错,自秦以降,可有一个大一统之王朝享国超过三百年的?即便强盛如盛唐也不过二百八十九年而已!之后便是另一个朝代的轮回,如同它接替大隋一般。”

    赵祯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打了个哆嗦,很显然现在的大宋虽然繁盛,却不能与盛唐相比,在宋人心中盛唐永远是一个强盛的王朝,为此大宋保留了大多数唐代的制度。

    既然连强盛如斯的唐朝都不能打破三百年的定论,那大宋呢?!

    三才已经吓的跪倒在地,不断的磕头捣蒜:“陛下!…………不祥之言不可出自圣君之口啊!陛下!”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阁之对() 
张从质和苏轼杨休三人互相看了看,他们都是聪明人,知道赵祯说的话是没错的,虽然不祥,但却是事实,三人没法反驳,只能以事实述说。

    杨休擦了擦冷汗最先开口:“陛下,历朝历代灭国皆有原有,秦亡与胡亥,赵高之乱政;西汉亡与帝王之声色犬马;东汉亡与皇帝过于年幼;西晋亡与八王之乱,东晋亡与桓玄篡位刘裕篡权。隋炀帝自大张狂屡屡犯错,唐之亡与节度使权利过甚。”

    杨休几乎是一口气便把历朝历代灭亡的原因说出来,喘了喘气之后道:“陛下,由此可见,历代之亡并非天不假年,而是人祸所致。”

    说完之后,杨休仿佛一下子找到了真理,又仿佛溺水的人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一旁的苏轼并没有笑话他,而是和杨休一样冷汗淋漓,他感觉自己背后湿透了,从没考虑过如此问题的他第一次面对一个让人绝望的难题,心中的无力不比杨休好上多少。

    张从质有些悲哀的望着杨休,他的眼神中依旧是充满了悲哀,因为在他看来,杨休所说的都是片面原因,并非是最终结果,他虽然不知道嘴中的缘由,可他知道,杨休说的不对。

    赵祯的一句话便打破了杨休的幻想,也证实了张从质的猜测:“既然如此,你可见历朝历代可有因为同样原因而亡的吗?”

    咯噔!这声音仿佛是从心中发出的慌乱,杨休目瞪口呆的站在原地,细细回想之后颓然倒地,和他一同倒下的还有心中的信念以及希望。

    没有,几乎没有一个朝代的灭亡和前朝一样,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原因甚至比较荒谬,但却真实发生了,也致使一个朝代的灭亡。

    杨休坐在地上,仿佛浑身的力气都被抽调,甚至包括他的灵魂,双眼茫然的麻木的望着赵祯,嘴巴呢喃着一句话:“天道有轮回,莫不如是?!”

    这个一生都在钻研史家,都在钻研典籍的他失去了至关重要的一种东西——信念!

    一旁的苏轼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年轻的他春风得意,但现在却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可能是虚妄,大宋也是存在于这个恐怖的轮回之中,数百年后眼下的一切都将消失,被另一个王朝所取代。

    但年轻人的心中总有一些执拗,他扶起地上的杨休,望着赵祯开口道:“可周朝却不同,它享国近八百年!”

    “周?!”

    这从不用赵祯开口,张从质便嗤笑道:“周与历代不同,西周由周武王姬发所创,定都镐京,但周行分封之礼,以封邦而建国,周王不过是民意上的天下共主。

    在那个时代周公制礼作乐,从天子到庶人都必须遵守。这也是周朝国祚绵长的缘由。所以后世沿袭礼乐也是为了绵延国祚,孔丘遵从之,于是便成了圣人……”

    苏轼皱眉道:“孔圣人名讳岂可轻易呼之?!”

    赵祯哈哈大笑道:“那你告诉朕,他在春秋之时别人称呼他什么?不过是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才把他抬上了神龛而已,莫要在意这些。”

    赵祯的话让张从质眼睛一亮,也让他明白,在这小小的秘阁之中,往日的礼法,圣贤,一切的一切都将被拉下神坛,所有的东西都能拉过来被肆无忌惮的剖析透彻,从头发到屁股,从外表到内里。

    一切的圣人都可以从最阴暗的地方去揣摩他,孔圣人以及他的思想也不能例外。

    渐渐的房间中开始充斥一丝癫狂,杨休毫无生气,苏轼双目呆滞,张从质撇嘴冷笑,赵祯觉得再这么下去他们一定会疯掉。

    古人的智慧和后世相当,只是后世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产生了一种类似于质变的飞跃。

    这是文明的积累,赵祯相信相较于之前,大宋的鼎盛也是一种质变的飞跃,而且已经开始向未来靠拢,前提是这种积累能继续下去。

    也许大宋的质变是打破循环轮回,避免历史再次上演的一种契机,所以现在的他死死的抓住这一点,尽可能的让大宋走的更远。

    赵祯在他们崩溃之前再次开口道:“从历史中可以获得总结,并非无解之道,最少从历代王朝中得知,任何一个王朝强盛一时之后便开始走向衰败,如水满则溢,月满则缺。”

    众人愣了一下,官家这话好似也没有什么意义,太过消极的结果已经使得他们垂头丧气,但赵祯自己却是非常乐观,他不认为这种存在与华夏,乃至世界上历代王朝的魔咒不会被打破。

    “既然能发现问题,那就必然会有解决之道,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这也是朕调你们来秘阁的原因,否则朕为何要告诉你们,为何要把古今的史料,奏疏汇集于此?朕只是希望你们破而后立,若是连这都过不去,最终你们也不可能找到答案。”

    秘阁的大门被轻轻的敲响,赵祯踢了一脚早已软倒在地的三才后,这家伙才回过神来,刚刚的一切对他来说实在太过匪夷所思,轻轻的擦了擦脑门的汗,活动一下僵硬的身体,这才起身开门,他可不会让别人看出他的异样。

    “何事?!”

    当三才面对外面的内侍时,再次恢复了往日的气度,最少眼前的小内侍被他的模样吓了一跳,干咽了一下口水道:“鸿胪寺传来消息,说是倭国的使臣到了,已经在驿馆住下,不知陛下何时召见。”

    三才挥了挥手,打发他迅速离开道:“知晓了,我这便去禀告官家,以后秘阁不可靠近,若有下次即便是我也保不住你!”

    内侍唯唯诺诺的走了,他不明白崇文院这种地方有什么好遮掩的,在他看来秘阁不过是宫中的藏书之所。但他不知道一场改变大宋的风暴正从这里开始刮起。

    赵祯离开了,走的时候非常满意,最少张从质等人的思想禁锢已经被打破,即便是出现裂缝也是最好的进展,没有什么比他们“开窍”更好的事情了。

    赵祯相信这有老有少有中年的三个人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最少能找出应对的办法。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见盛世() 
所谓的倭国使团其实就是良子内亲王以及尊仁亲王,亲仁亲王的队伍,倭国的子嗣称呼很简单,内亲王为公主,亲王便是皇子。

    他们的到访既在意料之中也出于意外,赵祯没想到他们会来的这么快,以至于大宋还没有准备好,不过只要有大军在,有刘德召和杨烁在,海东都护府会很快的组建,只需派遣文臣便可。

    通过杨休之口,赵祯认识到大宋的都护府要有别于汉唐,不光要以武力威慑,也要用文道教化,如此方可使倭国臣服于大宋,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派遣文官,并且要以大量的私塾先生前往倭国授课。

    这是一种文化侵略,相当于便向的洗脑,可这条“毒计”并非是赵祯想出来的,而是朝中文官讨论后的产物,当欧阳修提出这一观点后,几乎满朝文武统统支持。

    若是倭国百姓从孩子开始便学习大宋的思想,学习汉家文化,日久天长之下,忠君思想,尊中原正统之思想必会深入他们的骨子里。

    而且庞籍和夏竦两人甚至提出可以从倭国取仕,虽然不会有很多,但只要是才学出众的倭人,也可以前来大宋参加科举,也可以和大宋百姓一样入朝为官!

    赵祯发现,即便是自己什么也不做,这帮野心勃勃的朝臣已经快要变成张牙舞爪的殖民者,这不禁让赵祯联想到当年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

    可以说现在大宋的海东都护府就如同东印度公司一样,不禁对倭国的经济采取了垄断政策,并且在政治上也要敢于,这些还不算晚,文化上的入侵,人才的遴选掠夺,种种的一切都在向某个地方靠拢。

    赵祯忽然对着天空耸了耸肩,在三才惊讶的眼神中莫名的开口道:“我真的什么都没做哦!”

    三才缓缓的低下了头,显然,官家是和看不见的神灵在交谈,这不是自己能干涉的…………其实赵祯只不过是向天空说话,若是真的有所谓的老天爷,那很好,自己确实什么都没做,若是没有……那就把这句话留给空气。

    原本冗长的拖延的文臣在都护府一事上行动迅速,可以说他们其实早就准备好了一切,只是没想到倭国使团的速度会这么快。

    大宋的朝堂就是这样,当所有人都为一件事向同一个方向使劲的时候,那将展示出惊人的办事效率。

    挑选文人,任命官员,派遣护军,编队组织前往码头,这一切只不过只用了短短三天时间。

    三天后当赵祯在文德殿召见倭国使团的时候,大宋海东都护府的文官和教员已经离开了北京城向前往倭国的第一站登州港出发。

    大宋,不,华夏历史上还从来没有把军队和官员派遣到倭国,也从未把战火烧到倭国的土地上,如今不同了,大宋不光是战胜了倭国,甚至在倭国建立都护府,如此便是强过盛唐的。

    对于唐朝,大宋有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崇拜,这个盛世的中原王朝曾经给华夏百姓带来极大的骄傲,所以宋人喜欢把大宋与盛唐相比。

    而赵祯自然会被拿来和李世民相比,相比之下,越来越多的人看好赵祯,最少他在礼法上是高于李世民,并非兄弟相残夺取的皇位。

    虽然对待宗室子弟过于苛刻,但并没有到了六亲不认的地步,再说,为尊者讳,谁会提起这些?

    倭国使团是第一次前来北京城,也是第一次看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