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缔-第8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征伐黑汗的军功赏钱一个字不少全都发了,这让他们心中稍稍有些底。

    但按道理来说论功行赏可是在归朝之后,在大军开拔之前发放算是个什么事!

    谁不想早日返乡和亲人团聚?谁想在塞外之地待这么久?

    都不想,三年的驻扎使得许多将士心中焦急,说难听点这地方两个母猪都没有啊!

    因为担心出征的将士夜不归宿或是和当地女子产生关系而耽误大军的行程,亦或是拍拍屁股走了辜负人家引起地方上的矛盾。

    宋军是不允许随便离开军营,只能由虞侯带着离开,天黑之前必须回营,这就导致多余的精力无处发泄,狄青举办的足球赛已经到了三五日一场的地步,根本没用。

    即便是他自己也很纳闷,官家到底要让自己干什么。

    当来自神都城的皇城司幡子把赵祯的旨意交给他的时候,狄青这才恍然大悟,疯了似的冲出白虎节堂,站在行辕门口大叫:“击鼓!点兵!”

    一阵死寂之后,哄……整个行辕跟着狄青疯狂起来,而传旨的皇城司幡子懵逼的站在原地。

    好半天后才回过神来,苦笑着指了指手中的明黄色卷轴道:“狄帅,您好歹把旨意接了……”

    狄青回过神来接了赵祯的旨意,随便的踢了幡子一脚屁股:“大军即将开拔,速速离去,晚了我怕你走不了!”

    狄青的话没有骗人,幡子很快就发现军中不同了,最少和他看的时候不同。

    原本没什么人的营门瞬间变得明火执仗,一大群人不知从何出而来疯狂的敲击着巨大的牛皮鼓,声音虽然低沉但却传遍四方。

    随着隆隆的鼓声,巨大的高台被假设起来,并且不断的有骑士策马而来。

    很快形成一股潮水把通往中军大营的路全部都占了,这时候皇城司的幡子才醒悟过来,逆向的从中军出去。

    往日里人见人怕,鬼见鬼愁的皇城司幡子今天却成了缩头乌龟,被策马而来的偏将,先锋,校尉,指挥,虞侯一顿呵斥臭骂。

    不是因为他的带来了官家的旨意,而是他在路上没有在快些。

    这就是他娘的不讲理了,幡子欲哭无泪,显然这些人就是想骂自己。

    他那里知道,军中的将士不怕征战,也不怕卸甲归田,最怕的就是等待,在这新疆的戈壁上了无音讯的等待。

    三年没有家中消息,同样的家中也三年没有他们的消息,连是死是活都不自动啊!

    心中怎能不担心,说不定回家之后,婆娘以成他人妇了!

    

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间百万兵() 
之所以前来的人都是军中的军官,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大宋一直如此,自从当年赵祯对军中进行改革之后,早沙场点兵也都是如此了。

    每个军官无论大小,职务高低都要对自己所部详细透彻才行。

    主帅所需要做的只是把军令传达给他们就好,事实上这些军官才是军中的重要枢纽,在这个通讯并不发达的时代,全靠战争开始之前的部署和计划,一旦战争打响几乎就没有太好的办法保持军队之间联络的通畅性。

    狄青站在不知什么时候立起的高台上,眼前是一双双渴望的眼神,这也难为他们,狄青非常了解这样的眼神,当年他也是其中的一员,只不过站在高台上的不是别人,而是官家。

    狄青清楚,大军等候的时间实在太长了,别的都还好说,最重要的是没有消息,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现在,鼓声阵阵,点将开始,是归是杀,终究有了一个结果,这些军官的压力可是比他狄青还要大,他们整天都要被追问,整天都要被精神折磨。

    当大军即将出兵向西域进发的消息传到每个人的耳朵里时,先是稍稍的寂静便发出激烈的欢呼声,他们沉寂了太久,也安耐了太久,忍耐了太久,现在正是横刀出鞘的时候。

    每军,每营,的任务都被下达下去,事实上狄青也是早已按耐不住,在帅帐的沙盘之类推演了许多次。

    并非是他得到了密诏,而是因为他看出了端疑,一切的一切都太过不寻常,大军根本就没有必要在新疆驻扎如此之久,腹地不断的有移民迁来不假,可完全不需要大军维持秩序,当地的官员已经能很好的胜任,至于其他更是和军旅不沾边。

    通过种种“不正常”的迹象狄青分析出了一个惊骇的事实,官家可能是故意把大军留在新疆驻扎,等待时机以便直趋契丹。

    眼下的旨意和他之前的揣测一般无二,一种兴奋和激动的情绪在胸中弥漫。

    北伐契丹,灭其国鼎,这是大宋几代君臣心中的执念,即便曾经被契丹人压制,即便在契丹人面前输的一败涂地,即便对北方民族产生恐惧,但在所有宋人心中依旧有着灭国契丹的执念。

    已经被焦躁情绪笼罩的将士们瞬间爆发,这是一种压抑已久情感的宣泄,今夜无眠,大军躁动的模样作为主帅的狄青清楚的很。

    军令传达下去之后,不用他再费什么心,大军开始按照军中的守则和规矩整装待发。

    随着高亢的号角,四十万大军如同潮水一般涌动向前,越过了宋和契丹之间的边界,进入了西域的土地,这条边界当初是契丹人画下的,意在宣誓主权。

    但在契丹人画下这条线后,大宋却从未有一天承认过,但也没有反对过,一切的一切都是契丹人自己在做和大宋无关。

    对于一条不存在的国界线有什么好担心的?大军随随便便就跨过去了,契丹人又能如何?

    狄青心中抓住了一点,这次用兵是对契丹的总攻,事实上他早已知道大宋已经有了碾压契丹的实力,但之所以官家不这么做必有深意。

    既然时机到来,那就灭此朝食!

    狄青所率领的军队被赵祯赐名天御军,也是大宋最为保守的全兵种军队,军中不光有上四军的禁军,还有之后组建的背嵬铁骑和踏白军在其中。

    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火枪,但也不缺乏传统的兵器,可以说在传统的战争中绝对是稳扎稳打的典范。

    赵祯清楚,要想对契丹用兵,要想彻底灭掉契丹的国鼎,就必须大规模,大范围,大纵深的作战,这不是一场战役那么简单,而是一场全面战争!

    要么便不打,要打就要彻底打死,这是赵祯对待契丹的态度。

    八天之后身在神都城的赵祯便收到了狄青的奏报,同时也收到了张舟的奏报,和狄青一样,身在东京路的破虏军也开始了行动。

    他们是从东京辽阳府开始,向契丹的上京城发动进攻,与此同时破虏军还得到了由女真人组成的黑水军支持。

    对于破虏军赵祯是寄予厚望的,这段时间里天工坊生产的乾宇二年造已经全部发放给了破虏军,弹药有一部分还在路上,但已经能在破虏军攻伐之前送到。

    六万多的破虏军已经全部换装“乾宇火枪”,赵祯派出骑兵把破虏军补充到了十万人,再加上黑水军的八万女真骑兵,十八万大军已然不在少数。

    狄青原本二十万禁军前往,再加上边军和杨怀玉带去的十六卫共计四十万人,而赵祯手中的兵力远不止这些。

    为了避免契丹人察觉,为了避免北伐突然性的消失,赵祯在背地里早已疯狂的集结军队。

    赵祯粗略的推算过,也和兵部参谋军事院的参知兵事们商量过,眼下最少还需要百万大军才能彻底灭亡契丹,这是在赵祯围剿的大前提下。

    所谓的围剿不是击败,而是让契丹完全没有逃脱和反抗的可能。

    这在草原上是几乎无法做到的战略意图,但赵祯必须实现,绝不能遗留祸患放虎归山。

    大宋有百万雄兵吗?

    当然有,都藏在民间嘞!

    赵祯庆幸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坚持,坚持以役兵和募兵相结合的方式,在大宋民间留下了数百万的退役老兵,也坚持维持他们的操练,即便是不如在军中那般,也比新兵要强上太多。

    大宋为何能有这样的魄力和毅力?还不是因为有着强大的经济基础,它看似无关紧要,但却始终决定着上层建筑。

    招募老兵的事情,当然是由兵部负责,一纸公文下去,大宋的各路,州,府,县都要开始进行征兵,而且只征老兵,新兵一律不要。

    毕竟在战争的同时,大宋国内的生产劳动不能停下,老兵的招募也不是没有条件的,从退役的时间进行划分,严格按照要求招募,不达标的依旧不要。

    这在汉家的历史上还是非常少见的,毕竟在别的王朝大多数百姓为了躲避兵役无所不用其极,但到了大宋却对兵役趋之若鹜,这还不是赵祯对军人地位的提高,以及一系列的措施所导致。

    。

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经济战争() 
赵祯手中一直握有百万雄兵,之所以一直没有撒手不是因为怯懦,而是因为谨慎。

    毕竟老天给了他重生一次的机会,赵祯不希望轻易浪费掉,他要一举拿下草原,并且让草原永世不得翻身!

    之所以一直放任契丹的发展就是在观察契丹的城市化,一个游牧民族放弃守之以本的放牧生活,转而投入到了农耕文明的商业活动之中,这本就是个突兀的表现。

    而契丹也因为这一变化使得草原上的城市逐渐兴起,因为要集中人口进行生产劳作,也要有利于运输和消化,这就使得契丹不得不在草原上进行城市化改变。

    本来是赵祯要考虑的事情,现在却被契丹人自己考虑到了,并且还热忱的投入其中,这几年的时间里萧挞里带着契丹的臣民轰轰烈烈的在草原上大搞城市化。

    把游牧的草原人集中起来建设城池,开办工厂,努力生产商品以换取西方的财富,在大宋的影响下,他们当中很快有人发家致富,而富人最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有了城市就必然会出现服务业,出现服务业之后其他的非工业人口便会增加,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和发展趋势。

    契丹人的生活质量和收入大大增加,不断的有人从社会的底层爬上去,引得更多的人放弃原本赖以生存的游牧行为。

    契丹的城池也越来越多,官员也越来越多,游牧的本质便是逐水草而居,但这显然不符合城市化的进程,契丹人发现了这一点,于是便开始把原有的草场逐渐改变为农田。

    之所以这么做主要的原因是契丹的人口增加了,广袤的草场消失在大地上,继而出现的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一来城市化的出现让人口不自觉的集中过来,二来契丹人担心大宋切断粮食的供应。

    大宋的人口在不断增加,契丹也是如此,商业仿佛是一把打开幸福大门的钥匙,历代王朝最担心的人口问题能够很快得到解决。

    只要有了商业繁荣就会获得钱财,有了钱就有粮食,人口基数越大的地方人口增长越快,直至颠覆契丹人的想象,于是他们欣然开始了转型。

    契丹的贵族和统治者只看到了城市的不断出现,农田面积的不断增加,可他们却没有发现擅长骑射的契丹人也在逐渐消失。

    原本他们认为懦弱无能的读书人成为了家中的座上宾,席上客,并且无论有钱没钱的人家都会把孩子送去读书。

    一时间契丹人原本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