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召虎-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不同于张辽派遣的其他护卫,一直贴身跟着唐婉,只是她并不识回唐家的路途,被唐翔骗到了这里,心中极为恼怒。而唐婉离开张辽后,心情一直低沉,这两日生了病,也没发现异常。

    “还不快派人去告知文远!”古采英看唐翔苦笑,不由再次怒斥。

    唐翔连连摇头:“不可!不可!万万不可让文远得知,否则他一旦赶来,令关东诸侯得知实情,小妹失却帝后身份保护,必然危矣。”

    “滚!”古采英怒斥一声:“姎在这里护着婉儿,谁敢来骚扰,要什么血书,姎便一剑杀了他,你父子也不行!”

    唐翔这些日子也摸准了古采英的脾气,他敢在张辽面前发怒,却不敢过于得罪这女子,忙道:“切不可妄动,只需写一纸血书便可,若是妄动,只会害了小妹。”

    古采英:“姎不管这些,婉儿这几日生病,不能受任何伤害!你只以这个理由回了他们便是!”

    唐翔正要再劝说,唐固忙道:“就说小姑母生病,这倒是个好法子。”

    唐翔点了点头,心中却没有那么乐观,今日见了那些诸侯明争暗斗的情形,他如今对关东诸侯可谓失望之极。

    再看酸枣县眼下兵士肆虐、四处狼藉、百姓哭泣的情形,这些占据大义的诸侯的实际行径又和董卓有多大差别?(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九章 成皋,虎牢!() 
二百里雒阳往东北的巩县、成皋一带,原本平坦的地势骤然崎岖起来,洛水在这里与黄河交汇,嵩山在这里与邙山聚首。

    这里是雒阳的东大门,七十年前,后汉一代才女班昭在晚年之时跟随儿子曹成从雒阳前去陈留赴任,途中经历巩县、成皋,留下了“历七邑而观览兮,遭巩县之多艰,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门”之叹。

    巩县崎岖,而成皋县位置更是高峻,是黄河南岸一段突出的山体,滔滔黄河向东奔流,至此而止,绕道向北,环绕成皋高地,又向南绕回,一路东去。

    成皋之上,筑有城池,这里曾是周武王之弟虢仲的封地,称东虢国,后来周穆王姬满“柙虎”于此,因此成皋又有“虎牢”之称!

    秦时在这里设立关口,名为虎牢关,然而几经毁坏,到灵帝中平元年,也就是六年前,大将军何进在此设旋门关,取班昭“看成皋之旋门”之意,然而附近的百姓还是称这座关口为虎牢关。

    而此时,东方旭日刚起,天色尤未全亮,张辽便站在虎牢雄关之上,观察着地势,不由心生感叹。

    难怪虎牢关赫赫有名,这座雄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关下山岭交错,谷道崎岖,自成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消有三千兵马在此,便可制守雒阳东大门,防范来自东面的兖、豫之敌。

    从虎牢关往东数十里,就是汜水,东南是荥阳,西北是敖仓,再向东数十里又过汴水,便是一路坦途,历经卷县、原武、阳武、中牟三四百里,直至豫州边界的酸枣县,也就是关东诸侯东路十万大军驻扎的地方。

    不过酸枣各路诸侯每日只在那里置酒高会,无心西来,十万大军徒耗粮草,祸害郡县。

    娘的,这帮诸侯自酸枣慷慨盟誓之后,转眼就把誓言抛到脑后,十万大军滞留在酸枣县,战又不战,退又不退,与虎牢相隔三四百里,连对峙也算不上,实在令人无言,索性大军西来,一场大战,分个胜负,也好过这般情景。

    至于后世虎牢关赫赫有名的三英战吕布传说,怕也是虚谈了。如今公孙瓒还在幽州与刘虞明争暗斗,根本没有参与讨伐董卓之战,而刘备应该还在四处奔波,没去投奔公孙瓒,至于吕布,还在邙山之中辛勤挖掘帝陵呢。

    “文远在想什么?”张辽身边一个中年大汉问道。

    此人正是中郎将徐荣。

    关东诸侯起兵之后,董卓便命中郎将徐荣领一万骑兵、五千步卒镇守成皋,拒关东诸侯于虎牢之外。徐荣到任后,将一万五千士兵分作三批,五千镇守虎牢关,其余一万则出虎牢,五千向东南镇守荥阳,五千向西北镇守敖仓,互为犄角,拱卫虎牢。

    听闻徐荣询问,张辽看向徐荣:“徐兄,小弟在想,是不是应当将兵力再向前布置,过汴水,驻守广武山霸王故城,甚至可以再向前驰骋于卷县、原武之间。否则关东贼兵一旦占据了霸王故城,隔汴水与我等对峙,则敖仓危矣,又成四百年前高祖与霸王对峙之势,我等东出豫州亦难矣。”

    四百年前,楚汉争雄之时,高祖刘邦和霸王项羽便是在这里围绕成皋、荥阳、敖仓与广武山,二人各占据一半光雾山,隔着鸿沟也就是汴水,足足进行了两年半的对峙拉锯,虽然最终刘邦凭借关中地利优势,从南北出击,迂回攻击项羽后方而占据上风,逼迫项羽签下鸿沟之盟,但这一场对峙打得十分艰苦。

    因而张辽想着徐荣可以将兵力越过汴水,驻扎另一半广武山,则向东完全占据地利优势。

    徐荣叹道:“奈何兵力不足,还要防范颍川。”

    张辽点了点头,徐荣的防守虽然有些保守,但不可谓不缜密,出了虎牢之后,从荥阳便分成两路,向东是豫州,向南是颍川。颍川太守李旻和豫州刺史孔伷两万大军在荥阳之南,不可不防。

    徐荣赞叹道:“文远的练兵之法,着实令某心服。”

    张辽笑道:“徐兄过誉了,徐兄麾下的精锐铁骑,才令末将垂涎三尺哪。”

    徐荣不由哈哈大笑。

    说来张辽调至成皋协助徐荣驻守虎牢关,但他如今是猛虎都尉,与中郎将徐荣只差半格,并没有直接从属关系,只是受其节制,因此他在徐荣面前也放得开。

    而徐荣是辽东人,跟随董卓多年南征北讨,功勋卓著,除了后来的吕布,他是董卓麾下唯一一个非嫡系中郎将,可见其能,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他在董卓麾下颇受凉州人的排挤,养成了冷酷寡言的性格,麾下将士平日里对他也颇是敬畏。

    不过徐荣对张辽倒是一见如故,或许是二人在董卓麾下有着相同的境遇吧,几天的相处,张辽的性格也与他很是相投,二人谈笑无忌,倒令徐荣麾下那些将士大为惊奇。

    二人谈了几句,天色便已是大亮。

    张辽笑道:“徐兄,该去操练兵马了。”

    徐荣大笑道:“不错,同去!”

    精兵固然是打出来的,但平日里也必须操练不懈,不可有一日怠慢,二人显然都明白这个道理。

    下虎牢城关之时,张辽忍不住望了一眼东南。

    数日前,他抵达虎牢后,先见了徐荣,然后便亲自护送唐婉出虎牢关,过荥阳,直至颍川。

    颍川那里有豫州刺史孔伷和颍川太守两万兵马驻守,他却是不能去了,但又相求古采英、左慈和苏婳父女,加上张健带了百数亲卫,护送唐婉回家。

    他并不想唐婉离开,但唐婉母亲病重,他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反对,只是他心中也明白,唐婉这一回家,怕是轻易不能再回来了,甚至永远都不会回来了。

    这就是乱世,他还没有地盘,连自己都是东征西讨难以自顾,又哪能保护唐婉,或许她回家去也能安稳一些。而尹氏,他则托付给了师母张氏照看,离开小平津时,他在左慈的提醒下,派史阿刺杀了那个鬼鬼祟祟的平县令丁平,那是董璜的走狗,他不可能留个祸患在那里。至于苏婳,跟着左慈东行保护唐婉了,张辽也希望她能一直跟着唐婉身边保她。

    安顿好了一切,张辽也忽然明白了霍去病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意思,去年初见董卓时他说出这句话,不过是为了缓和气氛,但如今却感到了其中的另一番意味。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固然是一种豪气与志气,却也是一种责任,身为将军,连年在外征战,便是有了家,也无暇顾及,更让妻儿担忧,反倒不如没有,全无牵挂,一心立业。

    摸着身上唐婉给自己缝制的衣服,脑海中抛去唐婉离开时哭泣的身影,他大步走回成皋。

    他麾下四千多士兵全部带来了,成皋以西已经是一片焦土,正适合大规模练兵,步兵骑兵配合,纵横驰骋。

    如今正当一心练兵,只有尽快具备实力,才能守护自己的一切。

    而且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历史上驻扎在酸枣县的东路诸侯并不是全无行动,有一个人曾领兵西进,这个人就是曹操。

    曹操不同于其他关东诸侯,他与孙坚一样,多次带兵,都有着丰富的用兵经验,不可小觑。

    张辽期待着能与曹操一战,既然这乱世之中战争难以避免,那自己就主动迎上,与天下英雄一较长短,更在血与火中历练出自己的精兵,迅速壮大实力,以施展胸中抱负。

    而早在他护送唐婉离开时,就派出了杨汉和二百斥候兵,打探这三四百里方圆的一切情报。

    张辽始终最重视的就是战前情报,左慈迟早要离开,他便要迅速培养和用好这些斥候兵。好在这些斥候兵原本有不少人就是周边诸县的游侠,颇是熟悉,打探消息可谓事半功倍。

    三日之后,斥候回报,有一支两万人的兵马从酸枣县出发,一路西行,旗帜为曹、鲍。(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章 曹操西进() 
午时,距离虎牢一百五十多里外的卷县境内,一支人马在已是郁郁葱葱的桑林下休息用餐,大约有两万五千人,其中还有七百骑兵。

    队伍中除了“曹”、“鲍”、“卫”“杨”“夏侯”几面旗帜外,道旁停放的车上还装载着鹿砦、拒马、木蒺藜、铁蒺藜、木桩等各种障碍物,再加上那些车子,是专门用来对付骑兵的。

    大多士兵都在用餐,但在队伍前面仍有数百亲卫警惕的守护着一片地方。那是一个老桑树,老桑树下,中间坐的一人,个子不高,轮廓粗犷,浓眉细目,白面长须,双目有神,正是如今被袁绍任命为奋武将军的曹操。

    曹操右侧是方面虬髯的济北相鲍信,除此之外,还有鲍信的兄弟鲍韬,张邈麾下司马卫兹,中牟县令杨原,杨原主簿任峻。

    这时,西面五骑疾驰而来,正是探路的斥候:“报,前方三十里无异常。”

    曹操喝道:“换骑,再探五十里!”

    “喏!”那五骑下马用餐,又有五骑飞驰向西。

    卫兹赞道:“孟德果然是用兵有道,以百骑交替探路,可保万无一失。”

    曹操沉声道:“我等虽有必胜之心,却不可轻敌,董卓麾下的西凉铁骑不可小觑,我等须要小心防范,一旦遭遇骑兵,诸将须速速列阵,只要以车阵、鹿砦、拒马阻挡骑兵奔袭之势,制其锋芒,迫其步战,如此我等必能取胜。”

    说罢,他端起一碗水,高举向几人,道:“酸枣十万大军迟迟不动,孟卓、孟高、公山、伯业令吾大为失望,唯有诸君忠义,不惧凶暴,与吾讨贼,操深感于心!”

    这几人中,鲍信虽然官职高于曹操,却颇有眼光,一直支持曹操,认为将来统领天下群雄拨乱反正者,必是曹操。而他的兄弟鲍韬自然是唯兄长之命是从。

    卫兹是陈留人,如今在张邈麾下,但他却与曹操关系极好,曹操麾下如今的五千士兵正是他资助招募的,对曹操起兵可谓出力最多,此次曹操西进,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