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召虎-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私如此,于公亦不会差,所以朝廷以此选拔人才,颇有成效。而自古以来凡是真正的孝廉之人,在家孝悌,在外为官亦多是尽职尽责,而这宋方,既以孝闻,却耽误公事,其性内外不合,故而我才有所怀疑。”

    史阿登时恍然,恭谨的抱拳道:“非使君教诲,仆实想不到此处。”

    张辽呵呵笑道:“督邮行监察之责,便是如此,要于违和与细微处反复思量,若他内孝老人,外勤公事,便是好官,若他耽搁了公事,纵然有任何理由,你也要去查探清楚,如此而已。”

    这时,一旁的吕义脸色已经完全发白了,别说张辽,就是史阿也注意到了,他心中一肃,当即便道:“仆这就去查探。”

    张辽知道他的性格,心中有事便睡不安枕,当即嘱咐道:“一切小心,不要操之过急,打草惊蛇。若无事,便当无事,若有事,你可自行处置。”

    史阿抱了抱拳,消失在雪夜中。

    ……

    第二日一早,雪收云散,一片清冷,张辽与祝平扫了院子里的雪,便拉着郭嘉习练禽兽拳,正好关平也起床,在一旁看的眼热,张辽便也将禽兽拳教给了他,令关平大是兴奋。

    胡氏在院子里看到儿子如此开心,脸上满是笑容。

    这时,门外突然有人大喊:“关平!关平!快带你阿母去县里编户。”

    张辽闻言不由一怔,看向关平与胡氏,胡氏想到张辽身份,顿时有些赧然。

    关平还没反应过来,朝门外的少年奇怪的问道:“阿五,你昨日不是还不愿去编户麽?今日怎的如此性急?莫非有人逼你不成?”

    门外少年兴奋的道:“今日不同了,郡里来了个大官,说是编户之家的子弟,将来可以进入学堂读书识字,还有机会被举荐做官,今日一早,乡里的人都去了,听说县府已经挤满了人。”

    那少年急声道:“我就不进去了,要随父亲去编户了,你莫要耽搁了。”

    随着脚步声远去,关平这才反应过来,看着张辽,下意识的摸了摸脑袋,他也是突然想起,自己这个叔父可是太守,下达编户之令的人。

    胡氏忙道:“使君,因长生不在家中,家里拮据,我们只能……”

    张辽摆摆手,笑道:“无妨,嫂夫人的艰辛小弟自然知道,不过这编户将来于民可是大有好处。”

    胡氏忙道:“妾身这就带着平儿去。”(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六章 水落石出() 
“不急。”张辽不由笑道:“编户不会停止,今日人多,缓一两日也误不得什么。”

    他看了看关平,又道:“嫂夫人,小弟看平儿聪慧而有勇力,留下家里也是误了他,何不如随小弟去安邑,给他找个名师,读书识字,也可习武,他日便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大才,能担大任,造福一方。”

    关平闻言登时眼睛发亮,急忙看向母亲,眼里露出渴求的神色。

    胡氏身子一颤,看向张辽,双眼含泪:“多谢使君。”

    她当即便要行大礼,张辽忙让关平扶起她,不悦的道:“我与云长是兄弟,平儿便是我子侄,我照顾他理所当然,嫂夫人何必如此见外,只叫我文远便是。”

    胡氏只是抹泪道:“妾身只是心中欢喜,长生离家七八载,妾身将平儿带大,却一直愧疚不能教他许多,只恐误了他,他日无颜见长生与关家列祖,如今使……小叔能教导他,妾身实是感激不尽。”

    “此理所当然也。”张辽呵呵一笑,当即拍板:“如此,嫂夫人便与平儿一道随我去安邑,我置一处宅院,也免得嫂夫人思子心切。”

    胡氏感动的说不出话来,当即让关平跪下来,恭敬的给张辽磕了几个头。

    侄儿拜礼,张辽自然坦然受之。

    接下来的两日,张辽依旧留在解县,每日就是微服出去走走,不过他并没有干涉史阿的调查,最多还是停留在盐池边上。

    盐池北面有司盐城,城池不大,破旧不堪,里面有一些房屋,是盐官收税所在,和盐工的一些临时居处。

    司盐城再往北则是一片沼泽地,大约数十里之广。

    “主公,你为何一直盯着那片沼地?”郭嘉看张辽在这一片沼泽地看了许久,不由好奇的问了一句。

    张辽指着那一片沼泽地,道:“这里可以建一座城池。”

    后世的运城便是建在这一带,只是运城建城很晚,直到了元朝才建起来,就是因为这里是一片沼泽地。

    如今张辽却想将它提早建出来,既可以加强对盐池的管控,也可以收纳更多的百姓。建城收纳流民和百姓,在乱世并不少见。

    郭嘉听了张辽所说,愕然道:“要在这片沼地上建城,恐怕不易吧?一则这一带水质咸涩,百姓难以饮用,二来这沼地之水多从山上来,如何使之干涸?”

    张辽指着东北方向的山地,道:“所以要建城,便要先开渠。”

    “开渠?”郭嘉一怔,随即看着这一带地形,沉吟起来。

    张辽折了根树枝在地上划了起来,一边解释道:“河东境内,有两大河流,一为汾河,自并州南下,绕临汾而西,将河东郡分为南北两部分,且先不管汾河,只看另一条河流,涑水河,涑水河起自绛邑横岭关,流经闻喜、安邑、以及解县北部的猗氏,而后过蒲坂,汇入大河,且经年常有水患。”

    “而我们,”张辽在涑水河安邑一带向南下划了一个倒弧形,道:“可从安邑东北部的涑水河开始,向南开一道渠,分流涑水河的水势,并收拢安邑东部山上各处水流,引向西面,绕过安邑南部,经过这片沼泽地,而后穿过解县,向西南汇入蒲坂的伍姓湖,最后流入黄河。”

    郭嘉看着张辽在地上的描画,眼睛越来越亮。

    张辽道:“此渠一通,一则可以防范涑水河爆发洪涝,侵害县乡农田与盐池,二则可以引水灌溉,使南部原本贫瘠的大片旱地化作良田,三则可以新开辟一条盐道,运输盐池所产之盐进入关凉,免得耗费民力翻山运盐,令更多的百姓去种田,四则可以导走沼地积水,以便于建城,五则可以为新城供应甘甜之水……”

    “足矣!”郭嘉振奋的道:“主公真有治世之才也,若此渠修成,河东之地将增数十万亩良田,粮草更是充足,而盐池亦在掌控之中矣,实是利国利民之大计。”

    说到这里,郭嘉顿了顿,道:“只是主公新到河东,不可过于疲民,事虽好,却还需缓缓图之,尤其是盐池一带,四面环山,山上多有河流,不易疏导,所耗人力必然巨大。”

    “不错,开渠之事,需要寻找行家仔细勘测。”张辽呵呵笑道:“不过这一片有不少废渠,我等可将其纳入新渠之中,便可事半功倍。”

    事实上,开渠兴修水利对农业生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自秦以来,朝廷便注重兴修水利,而在东汉一朝,官府已经在河东郡组织过数次开渠。只是由于黄河、汾河改道或是山洪水灾,泥土渠不耐冲击的因素,大多数水渠已经废弃或垮掉,所以目前河东郡的水利状况仍然不是太好。

    泥土渠容易开裂,反复修建,耗财耗力,但张辽却知道一种手段,水泥。他对水泥的具体生产之法自然不知道,但他前世曾随领导下乡,知道一些,烧水泥主要是石灰石和粘土结合,好像还有一种天然石灰石能直接烧成水泥。他不可能一下子制出水泥,但既然知道能烧出来,那就简单多了,只要令人反复尝试,总能把水泥搞出来。

    只要水泥一出来,到时候再修渠,便简单了许多。

    当然,修渠还有一个难处,正如郭嘉所说,需要人力,若是用了百姓,便会耽搁种田,只靠劳役,也难免令百姓不满。

    不过张辽自然有手段,他看着郭嘉,正色道:“修渠所需人力,便全靠奉孝了。”

    郭嘉一怔,连连摇头:“非是嘉推脱,实在难以寻那么多人来。”

    张辽手臂一伸,虚划过河东郡西北、北面和东北方向,嘿嘿笑道:“西北有羌氐,正北有白波与匈奴,东北有黑山,只要俘虏过来,皆是劳力。”

    郭嘉一呆,随即拊掌大赞:“主公妙思,谁人能及?如此,那些劳力便交予郭嘉了。”

    张辽哈哈大笑。

    第三日下午,张辽刚回到解县常平里,便看到史阿赶来,面色难看。

    他心中暗叹了口气,道:“阿衡,如何?”

    史阿沉声道:“那宋方果然是个虚伪奸狡之徒,他伙同功曹史收了柳家、吕家、方家、梁家共四家豪强钱财,故意耽搁政令,任由那些田地荒芜,而后低价卖与了这几家豪强,妄图蒙混过关。”

    张辽皱眉道:“还有呢?”

    史阿恨声道:“那宋方更是个无耻之徒,徒有孝名,家中老母却是贤妻照看,而他本人却暗中伙同功曹,暗中与县里民妇私通,被仆在夜里捉了个正着,如今已经将他们二人打入县牢。”

    张辽看向史阿:“你认为该如何处置?”

    “此人该杀!不过,”史阿迟疑了下,看向张辽:“他毕竟为一县之令,而且平日名声颇好,还是请使君小心处置为好。”

    张辽点了点头,道:“那个县丞如何?”

    史阿道:“仆已仔细查过,县丞却是个正直之人,只是被县令和功曹打压,难以做事。”

    张辽沉吟了下,道:“如此,将县令与功曹交由郡府决曹审理处置,由县丞代行县令事,至于县令的孝名,可将他的贤妻广为宣扬,张贴县乡,同时将县令之罪布于县乡,也令百姓知道督邮明察与公正,震慑其他县乡。”

    史阿又道:“只是那四家豪强中的柳家,与贾决曹的娘家有些干系,宋方与功曹知贾决曹正受使君重用,以为柳家有倚仗,才敢肆意妄为。”

    “哦?”张辽眉头一挑:“贾逵的妻家姓柳,莫非正是这个柳家?”

    史阿摇头道:“只是同宗,有些关联,贾逵的妻家并未参与。”

    张辽当即道:“那便不管贾逵的事,尽管交由他处置便是,我相信他能公正处置。”

    史阿当即点头,他对张辽这种用人不疑的胸襟一向很是佩服。(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七章 潜心发展() 
“吕义的家眷可曾被放出来?”张辽又随口问了一句。

    一向天然酷的史阿脸上难得露出佩服之情,好奇的道:“使君是如何看出来的?吕义家眷进去不到两日,便被宋方下令释放,仆才以此为突破,查到了线索。”

    张辽呵呵一笑:“当时只是随口一问,发现那吕义神情有异,又随便一试而已,成了便好,不成放了便是。”

    史阿一时也不知说什么好了,这个主公的手段便如他的作战风格一样,看似没有章法,却往往正打在妙处,或许这就是敏锐的直觉吧,正如自己对剑法的直觉一样。

    恰好这时张辽说道:“阿衡,你而今是督邮,对付下面这些滑吏,就要如同你使剑一般,既要凌厉,更要灵活,虚实相合,奇正相辅,要大胆猜想,审慎求证,不掺杂喜恶,不枉杀好人,奖优罚劣,却不容情。”

    史阿若有所悟。

    “治平者先仁义,治乱者重典法。”张辽沉吟了下,又道:“五部督邮作为督察之吏,是郡府的五柄出鞘利剑,必须要凌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