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叩心-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盛一阵疑惑,自己好像没有和太后见过:“陛下,到底是什么话?好像我并没有,和太后见过,这……“。

    “母后问朕,你的人品怎么样。于是朕就把你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母后。母后听闻你还未婚,非常满意。好像是在打算,给你说一门亲事“。柴誉一边说,一边注意刘盛的举动。

    “陛下你……怎么太后,就突然考虑起了,在下的婚事了“。刘盛听见是这个事情,顿时露出一副苦相。为什么这些女人,都喜欢说媒。太后久居深宫,也未免太关心自己了吧。

    柴誉见刘盛一脸的苦相,忍不住试探的询问:“如果母后,是想为你和可欣表姐说媒呢?“。

    “可欣?……这、这、这怎么可以。司马昭和可欣两人,情意浓浓。身为友人,只能祝福。又怎么可以横刀夺爱,做出如此惨剧“。刘盛心中一动,瞬间被理智取代,此事万万不可。想到这里,连忙站起身来,看向柴誉。

    柴誉见刘盛反应剧烈,突然一笑:“其实母后分析的也不无道理,只可惜表姐心有所属。我已经说服母后,此事以后再议“。

    “原来如此,在下多谢陛下厚恩。险些成了,不义之人“。听见柴誉说此事押后,心中又是庆幸,又是失落。平复心情,刘盛重新坐下来,抱歉的一笑。

    一阵清风吹过,带着满天落叶纷飞。人生聚散,本就平常事。只希望,王安和司马昭两人,能掌握好尺度,别让裂痕,毁了情谊。

    (。)

第一百九十七章 献策神机营() 
柴誉略带笑意的看向刘盛:“不义之人?其实我认为,母后说的≦要是表姐能嫁给你,或许会更好。只可惜现在,她没这个福分“。

    “是在下福薄而已,陛下可知,我在泉州看到了什么“。刘盛听见柴誉的话,大感吃不消,连忙岔开话题。

    柴誉听见泉州之行,想起司马昭回来的所作所为,微微皱眉:“司马昭给朕说过,变法流毒乡野,百姓深受其害“。

    “在下想说的,并非变法,而是泉州码头“。刘盛见柴誉是有不悦,连忙解释。

    泉州码头?柴誉思索,突然想到当初,难道是:“可是水上丝绸之路,有了消息?“。

    “并非丝绸之路,而是找到了倭国。陛下对此国,可有耳闻“。刘盛看向柴誉询问起来,想到当初那些水手之言,微微有些心动。若能获得这些厚利,朝野上下,或许能得到安定。

    柴誉端起酒杯,陷入沉思:“倭国?可是那个在晚唐时期,就和我们中原,失去联系的那个倭国吗?“。

    “正是此国,在下在泉州,前往码头。真好遇见返回的船只,满载而归“。刘盛见柴誉疑惑,连忙点头。

    看向亭外,落叶纷飞。柴誉回想,自己从书上所知的消息,突然眼前一亮:“可是那个,盛产白银的倭国“。

    “根据在下所知,倭国盛产白银,极端混乱。各地之间,征战不休。若想去该国贸易,只怕需要,一定的武力威慑“。刘盛一边回忆,一边思考。

    此乃天佑大周,柴誉想到这里,突然兴奋的站起来:“白银矿,此乃上天赐福。我大周户部亏空已久,若能拿到这些白银……“。

    “若国库有钱财,即可恩泽百姓。又可整顿武备,扬国威于域外“。刘盛看见一脸兴奋的柴誉,忍不住露出一个笑脸。

    柴誉兴奋的点头,突然好像到了什么,不解的看向刘盛:“大海变幻莫测,不知一个来回需要多久,获利又能多少“。

    “详细情况,只能遣船队去后,才能得知“。刘盛微微摇头,这个问题若用道听途说,恐怕不妥。

    柴誉微微一愣,随即兴奋的表情,渐渐归于平淡:“看来是朕心急,此事刘盛你当为功“。

    “陛下臣提议,以朝廷之名,广招天下能工巧匠“。刘盛见时机成熟,立刻进言。

    柴誉听见刘盛的提议,有些迷茫:“朝廷自有工部,为何又要重新扩招,民间能工巧匠“。

    “工部主土木兴建、水利工程及各项器物制作。如今我朝和辽国互开边市贸易,仅依靠丝绸,茶叶等特产,终归不妥。若能召集能工巧匠,一起集思广益。制造出更加精美的物品,远销辽国以及大海,岂不是绝妙之事“。刘盛对着柴誉把心中说想,说出之后,期待他的回答。

    柴誉思考片刻,想到户部缺钱,微微皱眉:“此法好是好,可朝廷无力出资,供养如此之多的工匠“。

    “陛下何必忧愁钱财,此法惠及商贾,自然由商贾供养。若朝廷能从中筛选出,精通火器的能工巧匠。设立一营,专攻火器,岂不是一举两得“。刘盛说完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此乃两方获利之事,应该不难。

    柴誉一听到火器两个字微微一愣,虽然火器在晚唐就已经大规模运用,但弊端太多,一直无法形成有效的威力:“火器?据朕所知,火器的威力,还不如弓箭来的实在“。

    “若那些工匠能消除弊端,提升火器的威力固然可喜。若不能,却也无妨“。刘盛看向柴誉愣,明白其实现在火器,并非主流。威力小、弊端多。战场之上,生死瞬间,又怎么敢轻易用火器。

    柴誉听见无妨两个字微微点头,召集天下能工巧匠,若由商贾供养,到也能顺水推舟,能有好的结果固然是好,若没有最少对朝廷来说,无伤大雅:“召集天下能工巧匠,这到也容易,明天早朝,朕就和群臣商议,只是所花费的资财……“。

    “可交于贾福操办“。刘盛见柴誉把话说到这个份上,连忙把贾福的诚意拿出来。

    柴誉听见贾福两个字,有些惊讶,不知不觉中,昔日的贾福,却有了让普通人仰视的财力:“麻雀商会的大名,朕自然听说过,既然贾福愿意出资,朕没有不成全的道理“。

    “陛下其实火器用于守城和海战,比其余的东西,更加的适合“。刘盛见柴誉对此事,有些不上心忍不住多说两句。

    柴誉思索片刻,微微摇头:“只怕不易,火器若受潮,会成为废品。射击距离不如弓箭,成本却反而,高于其余的武器铠甲,用火器得不偿失“。

    “得不偿失?若把这些精通火器的工匠,交给在下。五年之后,我让陛下。见识一下,什么才是火器“。刘盛看见柴誉一脸的不信,忍不住想自己去尝试一下。火器如果被掩埋在历史之中,恐怕会让自己成为罪人。

    柴誉听见此言,微微一愣。看向刘盛,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愿意去做此事?“。

    “以后的战场,火器必为主宰。此事我断然,责无旁贷“。刘盛端起一杯酒,目光看向亭外的天空,思路却飘向无尽的远方。

    柴誉思索这句话的意思,不解的表情,更加浓厚了几分:“火器为主宰?愿闻其详“。

    “一名手持火器的士兵,和一名弓箭手。两者之间,谁更容易被训练出来“。刘盛目光转向柴誉,询问起来。

    柴誉忍不住在心中权衡,良久看向刘盛:“自然是,手持火器的士兵。普通百姓,只需要稍加训练,就可以奔赴战场“。

    “若火器不惧潮湿,射程又比弓箭更加的遥远,那陛下会如何选择“。刘盛听见柴誉的回答,继续反问。

    柴誉好像明白了他要说什么,不敢相信的看向刘盛:“你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若真能如此,朕组建一支火器大军,又有何妨“。

    “在下没有办法,但天下的工匠,会有办法解决的。他们缺的只是环境,以及时间。五年的时间,我向陛下保证,火器的这些问题,都会被一一解决“。刘盛看向柴誉,立下一个约定,汇聚全天下,能工巧匠之力,在加上自己的一些见闻,若在五年之内,还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只怕才是正真的怪事。

    柴誉见刘盛目光坚定,心中一笑。本以为他是一个,无欲无求之人,没想到也有在乎的东西:“也好,朕就给你五年。召集天下能工巧匠,筛选出精通火器之辈。立下一营,营名神机。另拨宫中禁军一千,以作护卫。以免他国,刺探其秘“。

    “那陛下,可静候佳音……“。刘盛听见神机两个字,微微一愣。看来有时候,天命真的不可为。既然是神机,日后必让其,名副其实。

    (。)

第一百九十八章 谋划海外() 
柴誉看向刘盛,心中突然升起一丝疑惑:“刘盛,你说海外,只有倭国吗?“。

    “岂止倭国,还有无尽的国度,等着我们去现。陛下我已经建议贾福,号召商会组建船队,从泉州府一直南下,开辟航道。只是大海凶险,除了狂风巨浪、暗礁浅滩,更有海盗四处游戈。若能向朝廷雇佣一支水师护航,此事或可一试“。刘盛听见柴誉的询问,连忙乘机继续进言。

    柴誉听见刘盛的建议,若有所悟的看向刘盛。看来这件事情,他应该想了很久:“先是号召天下能工巧匠,其次研火器,最后向朝廷雇水师。这三者环环相扣,看来你用了不少的心思“。

    “陛下可忘了昔日之言,朝廷若想拓土。一为西拓,二为水师入海。此为两全其美之策,商贾可得利,朝廷亦可以乘机设置衙门。管理航道,肃清海盗,征收赋税“。刘盛把心中所想,向柴誉一一解释。

    柴誉疑惑的看向刘盛,不解的询问:“茫茫大海之上?如何设置衙门“。

    “大海之上有无尽的岛屿和国度,只要水师所致之处,何处又不能设置衙门“。刘盛见柴誉惊讶,反问起来。

    柴誉陷入沉思,看向刘盛:“朝廷设置衙门专门管理,那商贾些可会心有不甘。毕竟航道是他们出资、出人、出力而成,若心有不甘,隐瞒不报,为之奈何“。

    “朝廷若能给予开辟航道的商贾,一定赋税方面的抽成。我想他们不会有多大的怨言,也没理由隐瞒不报。须知这大海之上,贸易越繁盛,对海盗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就算只是为自己的生命安全着想,把航道交给朝廷也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刘盛一边思索,一边解释。水师入海,用商贾的财力,去做这一件事情,确实妙不可言。

    柴誉想到关键的地方,突然站起来,对着刘盛畅快的一笑:“好一招妙棋,用商贾的财富,在大海之上。不仅能给朕带出一支精锐,同时也能获取无尽的财富“。

    “若朝廷不缺钱财,百姓不缺衣食,那么盛世还会远吗?“。刘盛看着大笑的柴誉,微微一笑。

    柴誉转身看向亭外,一片枯黄的树叶落下:“此乃远水,解不了近渴。若非年年向辽国进贡,我大周何至于如此困顿。此计若能成,朝廷可得新的财源,或许能得到缓解。刘盛你说,变法真的错了吗?“。

    “变法没错,王安说的也句句在理。乡间流毒,并非完全是由变法造成的。若无天灾,四方安定,变法自然能缓慢执行。可依照如今的局势,又怎么缓的下来。此时箭以离弦,要想强行停止。只怕会引起,一连串的恶劣后果“。刘盛先到这里,心中一叹。经过这段时间的思考,也想明白了一些关节。当初所见的惨剧,要完全怪罪变法,确实有失偏颇。其实就算没有变法,官员也会找到别的名目去这么做。朝廷穷困日久,千里为官又是为了什么。在加上现在的局势,户部的考核。这一连串的举动,才照成了那些惨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