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混在帝国当王爷-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wxi7

第一百七十八章 陇右,新的舞台(一)() 
对于刘彼灰的邀请,李勋并没有拒绝,他现在的酒量可是非常不错,只不过这个时代的酒,度数虽然不高,但喝多了,后劲也是非常可怕。

    两人都是吃了早饭,所以也就没弄什么菜,但酒却是好酒。

    李勋喝了杯酒,出声问道:“刘兄,你怎么知道我要走?”

    刘彼灰笑了笑:“这又不是什么大秘密,我知道了有什么好奇怪的。”

    李勋点了点头,刘彼灰说的也对,自己要去陇右的事情,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机密之事,用不着太过保密,消息传了出来,也是正常。

    “皇上有意让我去陇右任职,这个月之内应该就会有正式的任命下达,我此次前来巡察院,便是准备从第一营之中挑选五百士兵,作为自己的亲兵,带在身边任用。”

    既然如此,李勋也就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了。

    刘彼灰一脸向往的说道:“陇右是个好地方啊!天大地大,沙场纵横,好男儿就应该在此等地方,施展拳脚。”

    刘彼灰所在的家族,虽然与刘桀同姓,但两者之间并没有任何关系,其家族综合势力比之刘桀的家族或许有些差距,但也是极为显赫了,刘彼灰的父亲不是别人,正是当今皇帝的心腹,大理寺卿刘知古,御史中丞刘冲季是他的大伯,还有姑父,刑部左侍郎秋言,亲舅舅,前刑部左侍郎,现职河南府府尹的徐若堂。。。

    李勋看了刘彼灰一眼,低头喝酒,没有说什么,两人的交情很浅,很多话都不好多说。

    刘彼灰的家世比之先前的王凡要深厚的多,但他来了巡察院之后,却是相当低调,对于朱正国与严毅这两位各方面比自己差得多的同僚,非常客气友爱,说来也是,像王凡那种不明深浅,尽干些损人不利己,还是不多的,在巡察院干到头,也不过从四品亚将,以刘彼灰的身世,年纪轻轻的,到这里来,明显就是一个过度,日后还有更大的舞台正等着他呢,在巡察院为难朱正国与严毅,争这争那,实属不智,也完全没有必要,毕竟双方并没有任何的根本矛盾。

    李勋并不喜欢晨饮,喝了一些酒,身上有了些许燥热,便没有再喝,告别刘彼灰,离开了巡察院。

    “老大,现在去哪?”

    江大熊赶着马车,询问道。

    李勋想了想,说道:“回家吧。”

    今日朝会,很有可能会谈及自己任职陇右的事情,如此一来,赵智或是姑母说不定就会召唤自己进宫,到时候自己不在家中,一番乱找,指不定又要挨上一顿训斥,还是老实待在家里等消息吧。

    。。。。。。。。。。。。。。。。

    今天并不是朝会日,赵智召集大臣们到皇城,也就是提出几点事情,问问大家的意见,探探他们的口风,为即将到来的中朝做好一定的准备,既然不是正式的朝会,当然不会形成正式的决议,只是随便聊聊。

    往年的这个时候,气氛都是很轻松,大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了,赵智不会生气,说对了,还能得到赵智的赏识,是一件有利而无害的事情,所以被选中前来参加的大臣,都是非常愿意前来。

    但是今年。。。。。却有了大大的不同。

    杨道嗣返回家中,直接去了书房,喝着茶水,默默想了一些事情,随后招来管家,吩咐了一声,中午吃饭不用叫自己,然后便是准备回房睡觉,都说人越老,瞌睡越少,但最近一段时间,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心事太重的缘故,杨道嗣的精神一直都不太好,有些嗜睡。

    走出书房,却是有两个人正站在外面。

    杨道嗣扫了他们一眼,微微叹了口气,淡声道:“有什么话,到客厅里去说吧。”

    杨炳林上前扶着杨道嗣的胳膊,却是被后者轻轻推开,看着父亲颤微的身躯,杨炳林脸上有着一丝复杂,但更多的却是愤怒,他刚刚得到消息,就在刚才的朝会上,父亲做出了一些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

    “六弟,有什么话,好好说,父亲年纪大了,别让他老人家动气。”

    一名比杨炳林年长一些的男子,拉着他小声说道。

    此人便是杨道嗣的四子杨诚久,现职肖州刺史,一直在地方上为官,多次请求回京任职,杨道嗣始终不许,没办法,只好求助杨炳林,年前,杨炳林让他可以把家人全部都带回来,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代表年后,自己就无需再去肖州了。

    “四哥放心,我断不会与父亲置气。”

    杨炳林点了点头,迈步朝着客厅走去。

    杨道嗣坐在椅子上,眉头微皱,双手轻轻揉着太阳穴,缓解疲累的精神。

    杨炳林张口欲言,杨诚久却是拉了他一下,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那么急着说话。

    片刻之后,杨道嗣放下双手,看向杨炳林,淡声道:“你有什么话,说吧。”

    杨炳林拱手一拜,急声道:“父亲,今日朝会,皇上提了一些建议,据说有两位相国极力反对,而您却是赞同皇上的意见,这是为何?”

    杨道嗣淡声道:“皇上的意见是对的,我出言赞同,有什么不对?”

    杨炳林不再遮挡,直截了当的说道:“父亲,王仁锆与岳继明两位相国,可是我们的人,他们反对,您却是出言附和皇上,这是何道理?”

    “是啊,父亲,王仁锆与岳继明两位相国乃是我们右相一党的重要人物,您与他们反着来,让那些依附于我们的大臣怎么看待?”

    杨诚久也是出言说道。

    “我们的人?”

    杨道嗣冷冷一笑:“王仁锆与岳继明两个人,马上就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了。”

    杨炳林与杨诚久都是愣了愣。

    杨炳林不解道:“父亲,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杨道嗣冷笑道:“皇上已经准备罢免王仁锆与岳继明两人的相国之位,把他们赶出政事堂,后天的正式朝会上,恐怕将会有所行动。”

    杨炳林闻听此言,顿时又惊又怒,高声喊道:“王仁锆与岳继明两人并无过错,就算是皇上,也不能说免就免吧,我们当集合大臣,出言劝谏,让皇上打消这个念头。”

    杨道嗣看了一眼杨炳林,深深叹了口气,身子靠在椅背上,闭上双眼,脸上有了很重的疲惫。

    wxi7

第一百七十九章 陇右,新的舞台(二)() 
望着杨道嗣这幅表情,杨炳林知道,父亲这是不想在跟自己继续交谈下去。

    杨炳林心中顿时有了一股难言的愤怒。

    “父亲。。。”

    刚张嘴,却是被杨诚久拉住了。

    “六弟,父亲累了,让他老人家休息吧,有什么话,随后再说。”

    杨炳林咬了咬牙,甩开了杨诚久的手,怒气冲冲的走出了客厅。

    望着杨炳林离去的背影,杨诚久看了一眼仿佛已经睡着了的父亲,轻叹一声,拱手对着杨道嗣一拜,随即也是走出了客厅。

    两人刚一离开,一道身影从不远处的一个屏风后面走了出来,这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须发半白,脸色有些苍老,但非常有精神,双眼明亮,走起路来,虎虎生威,坚实有力,其长相,与杨道嗣倒是有几分相似。

    “老六,刚才的谈话,你都听到了,炳林。。。唉!”

    杨道嗣睁开双眼,脸上有着失望之色。

    “大哥,炳林是有些冲动,但终归也是为了家族着想,你也不要对他太过苛刻。”

    老人来到杨道嗣一旁坐下,出声劝慰道,这个老人正是杨道嗣的六弟杨道临,承平元年,以禁军左军大将军之职,调任河南道节度副使,郑、雍、漳三州节度使,昨天刚刚回来。

    “朝廷的这潭水,是越来越急了,稍有不慎,我们整个家族恐怕都会遭到灭顶之灾。”

    杨道嗣默默说道:“炳林这孩子,心性是好的,就是性子太急,若是放到安平盛世,这个族长他也当得,只是。。。。。。现在这个时候,他这个性子,就怕会害了整个家族。”

    杨道临轻声说道:“大哥,你是不是有些多虑了,你在朝中主持大局,我与三哥在外领军,内外扶持,我杨氏一族当稳如泰山,就算皇上,恐怕也要忌惮三分。”

    杨道嗣长叹一声:“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是越发担心,我们杨家,在朝廷上,已经是一家独大,就连皇上都是不得不联合其他家族共同抗衡,如今老三坐镇蜀地,拥兵五万,你在河南,时间虽然不长,手中也是有了两万精锐,兵权已经是非常强盛了,这两年,杨炳林上蹿下跳,搅得大家心里都不舒服,我年纪大了,没力气去管他了,他想干什么也只能随他去了,但任何事情,终归要有个度。。。。。。。。”

    杨道临皱了皱眉头,从大哥杨道嗣的话语中听出了一些什么,小声询问道:“大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杨道临这两年一直在河南那边,很少回来,族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他也不甚明了。

    杨道嗣有些累了,身子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默默说道:“这两年,杨炳林与楚州节度使王怀烈交往甚密,两人暗中有什么勾结,连我都不知道,翼州防御使杨佐,陵州都督杨安,这两人坐镇地方,也是有些年头了,多次上书与我,请求加职节度,都被我严词拒绝。。。。。”

    杨道临已经听明白了,惊讶的说道:“你是说炳林他。。。。”

    杨道嗣说道:“杨炳林已经在暗中拉拢了许多大臣,准备为他们进言请命,如果皇上不同意,乃至调离他们,杨炳林吩咐杨安与杨佐两人,让他们拒不交权。。。。”

    “炳林的胆子也太大了一点吧?”

    听完后,杨道临的脸上顿时有了震惊之色,杨家如今势大,本来就惹的赵智非常猜忌与提防,若是再如此做法,无限制的扩充自身的兵权,岂不是给了天下人一个错觉,杨家有了改朝换代的心思?

    杨道临看了看左右,见没有外人,于是凑到杨道嗣近前,低着声音,语气沉重的问道:“大哥,炳林是否有不臣之心?”

    杨道嗣沉思片刻,最终摇了摇头:“炳林虽然狂妄,但现在应该还没有这个心思。”

    杨道临沉默不语,杨道嗣话中的意思很明白,现在没有,以后。。。那就说不定了。

    杨道嗣看了杨道临一眼,淡声说道:“老六,皇上最近恐怕会有大动作,其中或许会涉及到我杨家,若是不伤及根本,我准备顺从皇上的意思,你手中的军权还是交出去吧,有老三在蜀地,我杨家足够自保了。”

    杨道临默默点了点头:“就怕许多族人不会同意。”

    杨道嗣脸上有了一丝冷笑:“我想做的事情,谁也阻挡不了。”

    “一切听大哥的安排。”

    杨道临对自己的大哥,是极为敬服的,杨氏一族的传承极为久远,自楚朝之时便已经存在,至今已有六百余年,从一个无名小族,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到了武宗一朝,步入辉煌,盛名天下。

    从武宗到现在的近百年时间,杨家始终有人位居相国,赵智之前,天下有五大门阀之说,杨氏便是其中之一,一直到了杨道嗣这一代,杨氏进入全盛,到达巅峰。。。。。

    “我杨氏一族,传承六百多年,始终不上不下,保持中庸之道,到了我的手中。。。。。。。”

    杨道嗣轻叹一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