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混在帝国当王爷-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场大火蔓延迅速,并不仅仅只是杨道嗣的书房,连同四周十余间房子,都是被熊熊大火给吞噬。

    “主公,有人过来了,我们该离开了。”

    几名健壮男子从四周聚拢到杨炳林身后,为首的正是杨太一。

    杨炳林出神的望着前方,事发之前,一直坎坷的心绪,随着这场大火的汹涌而起,反而平静了下来,但是另一种更加沉重的心情,却也是油然升起,杨炳林感觉的到,自己心底最深处,好像有着一些什么东西,正在快速的消失,自己即将永远的失去它。

    杨炳林转过身,左手按着胸口,一脸的失魂落魄,身子踉跄着朝前走去,一边喃喃自语道:“没了,什么都没了。”

    说完这句话,杨炳林双眼一闭,整个人直直扑倒在地,昏迷了过去。

    深夜,皇城。

    长乐宫,一旁的偏殿,刘丛喜正在这里休息,赵智身边不能少了听差的人,刘丛喜与王岸茂一人十天轮值,不管黑天白夜,都要守在赵智左右。

    门外传来急促的叫喊与敲门声。

    刘丛喜从睡梦中醒来,坐直了身子,大声叫道:“是谁?”

    “五叔,是我。”

    是自己的侄儿刘福,这个时间,若没有重要的事情,他不会来打扰自己的休息。

    刘丛喜拿了一件披风搭在身上,然后起身开了门,一眼便看到满脸惊慌之色的刘福。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wxi7

第三百九十七章 动荡(二)() 


    刘福是刘丛喜族兄刘丛致的儿子,自幼聪明过人,可惜,刘福并没有把聪明放在正道上,胸无大志,贪财好色,为人小气。

    几年前,年仅十九岁的刘福,从父亲那里得到门荫,被调往陇右福羊县任职县丞,只是刘福这个人,整日吊儿郎当,做事不认真,与当时的福羊县县令赵迪关系恶劣,水火不容。

    肃州匪患,李勋大获全胜,在表功的名单之中,给了刘丛喜一个面子,把刘福的名字也是给加了进去,因此,刘丛喜事后一番运作,刘福被调回京城,任职起居郎中,虽然只是正七品,官职不高,却是皇上的近臣,许多官职比刘福高得多的大臣,见了他,也是客客气气。

    刘丛喜皱起眉头,出声呵斥道:“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你这个样子要是被别人看到了,谁还会瞧得起你?”

    刘福抓住刘丛喜的胳膊,惊慌的说道:“五叔,不是我要这样,是真的出大事了。”

    “到底出什么事了?”

    “杨道嗣死了。”

    啊!

    刘丛喜惊呼出口,脸色大变,失声道:“杨道嗣怎么可能会死,前几日还好好的。”

    刘福当即把事情经历说了出来。

    杨家发生大火,连同杨道嗣、杨吕望在内的十三名杨家子弟与下人,全部葬身火海,火灾虽然是深夜,但大火这种显而易见的事情,怎么可能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尤其大火所在的位置乃是杨家,这就更加令人震惊。

    随后,许多人前往杨家,打探情况,最终得知,杨道嗣与杨吕望两人,葬身火海。

    得知这个消息,立即就是有人把这个消息传入了皇城,刘福从侍卫那里探听此事,大惊失色,连忙找到了刘丛喜,汇报此事,他虽是起居郎中,皇帝的近臣,但这个时间,他是没有资格去面见赵智的。

    熟睡之中的赵智,是被李怡给叫醒的。

    赵智睡眼朦胧的问道:“何故叫醒朕?”

    李怡轻声说道:“陛下,刘丛喜求见,说是有要是禀报。”

    赵智闭上眼,过了一会儿,这才重新睁开眼,从床上坐了起来。

    “让刘丛喜进来吧。”

    片刻后,刘丛喜进入内房,躬身说道:“参加陛下。”

    帘帐内传出赵智的声音:“说吧,什么事。”

    “陛下,杨家发生火灾,杨道嗣与杨吕望。。。。。”

    刘丛喜说完,帘帐被一下子掀开,赵智一脸震惊的下了床,什么话都没有说,身后的李怡,连忙拿起衣服,给赵智穿上。

    穿好衣服,赵智让李怡在睡一会儿,随后阴沉着一张脸,疾步离开。

    杨家的这场大火,杨道嗣的身死,杨吕望的身死,到了第二天,这个消息迅速传开,立即引起满城轰动。

    原本已经慢慢平静下来的京城局势,顿时又是再次风起云涌。

    杨道嗣十九岁进士及第,四十九岁进入政事堂,在右相的位置,一做就是整整二十四年,衰败的大晋,得以重获新生,他的威望,他的声名,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正是在他的震慑下,天下诸多怀有异心之人,皆是不敢乱来,臣服与朝廷。

    李勋起床之后,司马图立即找来,告知了他昨晚杨家发生的事情,以及。。。杨道嗣的身死。

    李勋呆呆的坐在那里,整个人有些出神,自己与杨道嗣交集极少,甚至从未面对面的说过一句话,但杨道嗣这个人,乃至是杨道嗣这个名字,却是一直压在自己上面,让人敬畏,让人沉重。

    司马图轻声说道:“京城的局势刚刚平静下来,杨道嗣。。。。不应该这个时候死去。”

    李勋站了起来,推开门窗,望着外面,喃喃自语道:“一个时代。。。结束了,没有了杨道嗣的大晋,又会朝着什么方向。。。。。”

    因为杨道嗣的事情,天一亮,赵智立即紧急召开临时朝会。

    一是杨道嗣突然去世,赵智召集大家前来,主要是为了稳定众人的情绪。

    二是议定杨道嗣的身后事,杨道嗣为右相二十多年,政绩斐然,大晋开国四百余年,他的功绩之大,历数前朝各个名臣,也是少有人能及,其所作所为,定然会写入史书,流传千代,万代。

    杨道嗣,字泰岳,平宗太和九年出生,河东代州人。

    杨道嗣少时聪慧过人,但性格却是放荡不羁,常常直言不讳,得罪了很多,十九岁进士及第,见识到了大晋的衰败,官员的横征暴敛,天下百姓生不如死,其四叔杨远轲,当时的政事堂相国,在平宗晚年,直言劝谏,最终被杀,这一切的一切,深深的震撼了杨道嗣。

    从此之后,杨道嗣立下大志,性格大变,开始变得稳重,人前人后,皆是谦恭低调。

    平宗晚年逐步得到重要,并在赵智登基之后,广元二年,被推举为政事堂右相,开始权倾朝野。

    赵智多次评价杨道嗣,道嗣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或以事被让,必稽颡请罪,畏惕,视若无所容。

    但杨道嗣终归逃不脱家族的牢笼,为国,他是功臣,没有杨道嗣的呕心沥血,大晋不会从灭亡的边缘走出来,但也正是因为杨道嗣,杨氏一族走上权利的巅峰,与赵智所对应的皇权,开始了激烈的对撞。

    杨道嗣也不想这样,但他没有办法,他是杨家人,他可以打压杨家,可以平和杨家,但他无法去灭亡这个家族,因为杨氏一族的代表,正是他本人。

    承平九年,二月二十六,一代名臣杨道嗣,在一场莫名的大火之中,葬身火海,他的死亡,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承平九年,二月二十八,赵智下诏,追赠杨道嗣为义安郡王,上柱国,太师,谥文正。

    大晋立国近五百年,大臣死后,能被谥为文正的,在杨道嗣之前,只有七个人,他是第八个,赵智与杨道嗣,两人的这一生是极为复杂了,有争斗,也有合作,但不管怎么说,杨道嗣始终都是赵智最为敬佩的人,两人或许有恩怨,但是随着杨道嗣的身亡,一切的一切,都是烟消云散了,赵智给了杨道嗣死后,最大的荣耀。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混在帝国当王爷》,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wxi7

第三百九十八章 动荡(三)() 


    河南道宿州,刘桀的家乡。

    书堂里,数十名十三四岁的少年,翘首看着上方,老族长刚刚还在那里兴致勃勃的讲着课,刘光急匆匆而来,送来一封书信,整个课堂顿时陷入到一片寂静之中。

    刘桀静静看着手中的书信,信是从京城传来的,三子刘光辉亲笔所书。

    刘光看到父亲拿着信的双手,正在剧烈的颤抖着,脸上有着惊骇之色,心中顿时惊异万分,在他的印象里,不管面对何种状况,父亲从来都是风轻云淡,面不改色,从未像现在这样,绪表露在脸上。

    看完手中的书信,刘桀双手一松,信飘落在地上,整个人陷入到失神状态,口中喃喃自语着:“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刘光看了父亲一眼,随即弯下,捡起书信,细细看去,信中只有十三个字,杨家大火,杨道嗣及杨吕望故。

    刘光失声道:“杨道嗣竟然死了?”

    刘光的出声,顿时让课堂上的众人,带来一片哗然,议论纷纷起来,更是有一名长相与刘光颇为相似,有着英武之气的少年,站了起来,大声问道:“祖父,杨道嗣真的死了?”

    刘桀已经从失神的状态之中恢复过来,看了少年一眼,沉声说道:“静声,读书。”

    说罢,刘桀迈步走出了书堂。

    “父亲,杨道嗣死,京城的局势,恐怕要有大的变化了。”

    刘光追了出来,急声说道。

    刘桀摇了摇头,没有说话,停下步伐,沉思良久,最终说道:“准备马车,我要去丰京一趟。”

    刘光掺扶着刘桀,担心道:“父亲,去往京城六七百里地,您的体。。。。”

    刘桀长叹一声,神落寞道:“老夫与杨道嗣争了一辈子,是政敌,也是知己,如今他死,我应该去看看他。”

    见刘光还要在劝,刘桀沉声道:“不要说了,准备好马车,明一早,我就赶往丰京,让你大哥随我一同前去。”

    刘光苦笑着点了点头:“是,父亲,孩儿马上去准备。”

    。。。。。。。。。。。。。

    造化弄人,杨道嗣的妻子甘氏刚死没几天,一场大火,也是让杨道嗣随她而去了。

    杨道嗣的葬礼,来了许多许多人,不管是他的朋友,还是敌人,很多都是来了,杨道嗣的许多理念,或许不是所有人能够认同,但是他的为人,他的功绩,却是受到所有人的尊敬。

    赵询也来了,李勋跟着一起去的,并送上了赵智亲手所写的祭文。

    三天之后,杨道嗣出殡,与其妻子甘氏,共眠一处。

    承平九年,三月初五。

    杨道嗣的逝去,所带来的震惊,已经被众人慢慢消化,京城的气氛,也是慢慢恢复了平静,但是在民间,普通老百姓,依旧还有许多人,以自己的方式,去纪念这位伟人。

    杨道嗣当政的这二十多年,京城的物价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状态,比懿、僖、平三朝要低的多,只比武宗时期略高,百姓的思想很简单,丰衣、足食,这些,杨道嗣做到了,所以他受到绝大多数老百姓的戴。

    那场大火,杨炳林倒地昏迷,这一睡,就是整整三天三夜,在很多人看来,他这是伤心过度,悲痛绝,事实上,杨道嗣与杨吕望的死,杨炳林确实悲伤绝,但有些时候,一个人若是有了执念,在怎么痛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