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本科生-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就算撤到凤阳,军力还是不够。”李本深比较郁闷,他兵力少,又首当其冲。

    “李将军无虑,朕已下令,在南京的勋贵们集中家将前往河南,帮助毫州军成军。”

    勋贵们是什么?原则上说,就是朝廷的后备军官。大明养勋贵,剥夺军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是指望他们在危难的时候能为国出力的。

    朱由检此言一出,武将们全体沉默,文官们则纷纷点头称赞。武将们不相信这些人的本事,所以很是怀疑;文官们觉得把这些人派去,是应该的,别以为朝廷白白花钱大家心里会爽。

    “另外,南京的京营也会参加围歼。如此,兵力方够。”

    皇上在南京组建新京营,大家都知道,而且加上李成栋带去的兵,起码有好几万。只要京营能参与淮泗大战,所有人心里才有点底气。

    朱由检心里明白,假设左良玉不东进,这个布局勉强算是合理的。历史改变了,左良玉到底会不会反?湖广的局势又会如何发展,朱由检心里都没谱。

    从内心里,他还是希望李本深在毫州一带能起点作用,哪怕拖延一点时间也好。

    天色渐黑,第一天的会议就此结束。

    第二天,会议继续。如此一直到第三天傍晚,大伙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凝重的表情最后从小院走了出来。

    第四天一大早,内阁的文官们还都没起床,各军区的将领们全都动身出发了。

    阎应元去了江阴,朱由检准他可以在江阴一带招募青壮,补充人手;黄得功则去了嘉定,准备在苏州郊区招募青壮。

    整个江南,都将征调青壮,为淮泗大战做准备。

    清晨,空气很新鲜,一股泥土气息浓烈的扑鼻而来,朱由检亲自送李岩到徐州城外。

    红娘子抱着一件新衣,站立了很久,没有交予李岩。

    “娘子,到了杭州给我写家信。”

    红娘子轻轻的咬着嘴唇,有些幽怨的看着李岩。姑娘们最迷人的动作就是咬嘴唇,这一幕让朱由检羡慕的要死。

    等二人实在腻歪的够了,朱由检这才走到李岩身边,一挥手,纪彪双手托着一个托盘,递了过来。

    托盘不大,上面盖着一块绸布,看不清里面是什么东西。

    “皇上,黄金就交给我娘子保管好了。”李岩诧异,不知道朱由检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你想得美,我没黄金给你。”朱由检一乐,打趣道。

    “那你送的难道是宝剑?宝刀?可是这也太短了吧。”李岩一瞅,托盘里物件的轮廓实在是不大,根本不像是刀剑一类的东西。倒像是一根犀牛角,可是犀牛角他要来何用?

    “打开吧!”听朱由检吩咐,纪彪抽掉了托盘上的绸布,一个长管形,又带手把的东西露了出来。

    “这是手铳?”李岩当然知道火铳,大明也有手铳,只是稍微有些不同。

    “这就是我说的自发火铳。我只是先找人做了一把样品,大规模装备还不能,且给你这第一把,留作防身吧。”

    要规模化把燧发枪造出来,目前很难,连枪管这一关都过不了,更别说扳机的弹片之类的。可是以皇帝的身份,找点材料造一把样品出来,还是可以的。

    在这个时代当下,要想从火绳枪进步到燧发枪,不是制造理论问题,而是大规模制造的问题。

    毕懋康在崇祯八年的时候,就已经在《军器图说》(公元1635年刊印)首次介绍了燧发枪。只是他的燧发枪机簧射击不合理,勾动扳机太费力了。

    朱由检到了南京,岂能不知南京兵部工匠营的名人?连毕懋康亲自带出来的徒弟都被朱由检搜罗进了理工学院,他不光拿到了实物,而且还对机簧做了改进。

    “真的不需要火绳吗?”李岩拿在手里,欢喜的不行。连身边的红娘子都吃醋了。

    “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东西后金拿去发火不行,打十次能引燃火药四次就不错了。”朱由检一脸怪笑。

    “药的问题?”李岩都不回头,一口说出了朱由检的秘密。

    “真没意思,我还以为能难倒你呢。”

    欧洲初期装备燧发枪的时候,也面临着发火率不足的问题,燧石冒出的火星不足以点燃黑火药。

    机簧的力道,火药的纯度,都是发火率不高的原因。朱由检知道,这不是随便找一个熟练工匠就能解决的。

    别以为穿越后,随便找一个熟练铁匠,就能瞬间改进到燧发枪大规模装备的时代。

    李岩拿着燧发手铳,很快就装填完毕,对着旷野开了一枪。一声清脆的响声过后,二人身边冒出了一股青烟。

    “比火铳好用一些,但是强不了多少。”枪口的青烟还没飘散完,李岩对着枪口吹了一下,动作帅极了。

    朱由检一听,一脑门的黑线。红娘子以为李岩当着皇帝的面试枪,让皇帝不爽,连忙拉扯了一下李岩的手。

    李岩看着红娘子一眼,摸了摸她的头说:“放心,他是被我说中了心思。”

    “给我留点面子好不好?我原本还是对它抱有希望的。”朱由检却是很无奈,一堆的穿越小说里都是靠这燧发枪扭转乾坤的,他还真准备靠这个打鞑子呢。

    “以我之见,这东西可以提升战力三成,最多了。但是任然不足以让我大明军队的战力和鞑奴持平。最多可以让他们多损失一队最前面的骑兵而已!”

    朱由检知道李岩说的是平原野战的状态,如果靠燧发枪赢,除非占据有利地形。

    但是作为决策者不能这样想,武器装备,还是要尽量让己方拥有绝对优势才行。

    只有机枪发明出后之后,骑兵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不过,有总比没有好。礼物我收下了,下次送礼别这么小气,最少一万支才够哦!”李岩骄傲的一把把火铳揣进怀里,还得瑟的作了一个漂亮的甩头动作,只因他额头前一缕头发散乱了出来。

    红娘子用动情的眼神看着丈夫,李岩当场显得不要太帅。

    李岩走了,朱由检回到了徐州,史可法领着一群人等在府里。

    “请钱谦益,史可法,马士英和郑森进来。”朱由检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半响才正了正身子,对纪彪吩咐道。

    “那个郑森是何人?能同三位阁臣一同晋见?”有人看到郑森居然是第一批被皇帝召见的,很是好奇。

    “你不知道?他是南安伯郑芝龙的长子。”

    “哦,原来是他的儿子。”

第140章 归顺不等于收服() 
进来朱由检的房间,郑森还是有点拘谨,毕竟只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

    “众位爱卿都坐吧!”现在整个内阁都晓得,朱由检不喜欢谈事的时候站着,四个人也都依次落座。

    钱谦益很得意,骄傲的神情一直挂在脸上,这是他首次从皇上哪收到受重视的感觉。

    “朕有一个想法:南安伯指挥水师经验丰富,麾下尽是水师战将。朕欲让郑森统领长江水师,不知两位内阁辅臣是何意见?”

    朱由检假装盯着史可法和马士英,实际余光却看向郑森。

    这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马士英很快领悟了朱由检的意图,皇帝这是准备为收服郑家做准备了。

    自从马士英当了次辅,地位和史可法平齐之后,马士英基本上已经和朱由检完全同步了。

    形势逼人,所谓的阉党,不过就是阮大铖是主力而已,马士英只是名义上的阉党,实际上的东林党对手而已。

    既然阮大铖被困在京师,南京朝的阉党势力就形同虚设,马士英不得不紧紧团结到朱由检身边了。

    史可法不会有意见的,他现在还沉浸在睢州一战的胜利喜悦中呢,目前声望很高,东林个个都快把他夸上了天。

    “皇上英明,臣等附议!”三个最有威望的大臣没有意见,此事就等着郑森说话了。

    “学生愿意为国效力。”郑森这个时候还只是国子监的一个廪膳生,又没有袭爵,自称学生。

    朱由检脸上微笑,心里却放松了下来。这郑森居然能一口就同意下来了,也没有说需要去问一问郑芝龙的意见,很明显,郑芝龙控制不了他这个儿子的想法。

    从这一点看,郑家内部也是有矛盾的。对于朱由检来讲,收服郑森比收服郑芝龙划算,也更容易。

    “那好,朕即刻拟诏:封南安伯为福建总镇官,统领福建军务。郑森下个月前往南京上任。”

    这个赏赐就够分量了,加上长江水师给了郑森,朱由检等于把所有的水军全部交给了郑家。

    “臣代家父谢过皇上隆恩!”郑森太高兴了,当场就跪下磕头。

    朱由检笑纳,但是心里明白,郑森跟了他,不等于就臣服了,这才是接触郑家的第一步。

    收服郑森,不能像跟李岩那样知己相交,也不能像方以智那样交心。对于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只能交义。

    同辈之间,用情打动,用心相交;而不是一个年代的人,唯有交义,交理。

    当然,作为皇帝,朱由检统御一般部下的手段还有官职,金钱,名利等等。

    “朕曾经赐名顾炎武,今日也赐名给郑森。名为:成功。祝愿你一生有所建树,并且马到成功。”

    “好名字。”史可法脱口而出。

    钱谦益有些懊悔,他只是想把郑森拉出来显摆显摆,谁能想被朱由检一眼就看上了,这个得意门生,难道就这样被皇帝夺走了吗?

    “朕一向敬佩钱爱卿的才气,就不夺人所爱了。郑森还是跟着钱爱卿学做学问吧。”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朱由检这第一步,不想把事情做的太过,不然就不是收服郑森了,反而会让他从心里看轻自己。

    郑森一听,又是赶紧跪下磕头,同时心里更加紧张了。皇帝赐名,这是莫大荣耀。

    如果说皇上给自己水师将领的位置,那是看在自己老爹的面上,有招揽郑芝龙的嫌疑。

    那么赐名,说明皇上确实喜欢自己,但是事情到此,就此打住了。郑森心里忐忑,这说明皇上还要继续观察自己。郑森还没有真正简在帝心之中。

    郑森,不,应该叫郑成功,心里暗暗决定,一定要干点事情出来,给皇上好好瞧瞧,证明一下自己。

    崇祯十八年二月,注定是一个太平的月份。

    再经历了足足大半年的战火之后,中原大地迎来了一个短暂的和平时期。

    各方都已经暂时休整,后金的大军在关中,闯军在襄阳,大明的军队在江北,各处无刀兵。

    奇怪的是,各地一片忙碌,到处都在调兵遣将,到处都是征调民夫青壮,南下的,北上的人群,络绎不绝。

    如果这时你站在一定的高空中,会发现沿着秦岭淮河一线,分成了几乎是明显的一道由人流组成的分水岭。

    所有的人群朝向的目标地,都在向这一条线集中。

    刀兵是暂时熄灭了,但是南京的朝廷内却热闹了起来,先是勋贵们大批的奔赴毫州,紧接着文官们又坐不住了。

    原因无他——大明的官场严重缺员了。

    自前岁开始,朝廷就一直没有大规模的委任过地方官。李闯前年底开始进攻京师,原来那个崇祯皇帝,如何还有精力搞这些事情。

    后来的朱由检也一直在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