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本科生-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黑旗军拆掉了所有马车的车篷,士兵都是齐整地站在马车车厢两边的。而作为军中的齐鲁子弟中的佼佼者,所有立功授勋的将士将骑着高头大马,身披红花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鲁中的兄弟们,挺起你们的胸膛,我带你们回家咯!”李年扯起嗓子高喊到。

    “回家。”所有人仰天大笑,齐声高呼。

    当颠儿颠儿的马蹄声响起,两边的人群立刻欢呼起来。一群孩童领着队伍一直撒欢般地跑在前面,无数的大姑娘正在偷瞄骑在马上的美男子。

    香囊、手帕、一缕青丝,不停地朝将士们头上抛去。然后就有人不断地从马背上跳下,人群中立刻有亲人迎了上去。

    一个国家,能让将士感到最荣光的其实不是功劳,而是生着荣归故里,就像文官衣锦还乡一样。

    自大明半壁沦陷之后,这是第一次得到的最大荣光。这些马上骑士是什么?是战功,是刚刚得到的品级。

    所以,前行的路上才有无数妹子抛洒情义,这在以前是大明闻所未闻的事。以前这种荣光只属于中举。

    鲁中是朱由检的第一站集结地,也是三年多以来牺牲最大的地方,所以这种荣光也是朱由检特意恩准的。

    十里夸街,李年带着部下走了整整两个时辰,甚至中间还填饱了肚子。

    从进泰安城开始,就已经不是普通的夹道欢迎了,那是一溜排的酒席,山东特有的大酒碗排得长长的。

    “李军长,请!”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把满满一碗酒端到李年面前。

    “敬战死沙场的弟兄们,愿他们的英灵安息。”李年一碗酒倒地,许多百姓潸然泪下。

    那个死守肥城,爱民为民的郑位以及无数血战沂蒙几年的鲁中军。

    “再敬涂炭的生灵,向齐鲁百姓敬礼!”李年又倒了一碗酒。

    “第三碗酒,兄弟们干了。”李年一口气把一大碗喝了个赶紧。

    “好!”人群爆发了,然后整条街都热闹了起来。自从鞑子打过来之后,这里还从没像今天这样开心过。

    欢宴持续到很晚,按照黑旗军的军规,所有将士不能离队,就算家是泰安城的也不能离开。

    黑旗军虽然是朱由检原创,但是几经整训之后,其实还是以当初朱由检和李岩共同商议的办法练出来的。

    黑旗军对军纪要求很高,自然也代表着现在大明正规军的脸面,不会有什么不该发生的事情出现。

    尽管到了深夜,尽管人人乱醉如泥,泰安城内却没有一个将士在城内过夜。

    山娃子滴酒未站,他守着喝醉的李年守了一夜。第二天,李年刚刚起床,侍卫说山娃子不见了。

    李年一愣,却看到床头有一张画,画着几座山峰,半山腰上画着一只白色的羊。李年会心一笑说:

    “传令下去,所有山东籍将士,放假一个月。”

第430章 大周朝的谎言() 
历史是一个最容易产生杠精,发生口水战的领域。反正过去的事情谁也无从真正可以考证,也没有人真的可以印证。

    如果说未来还可以打赌和证明,那么过去是最不能言说的故事。历史是有人来创造的,如果一个人自己没有证明自己,那么他死之后,后世的每个人都可以解说他。

    可以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我们读过的所有历史,其实不是真正的历史,都是有后人解说的历史。

    有句话叫怕什么来什么,陈圆圆提心吊胆的事最终还是发生了。

    当吴三桂想利用三皇子再次讹诈朱由检不成之后,吴三桂带领的一小撮人就注定和代表着最正统的大明朝廷直接,彻底地撕破脸皮了。

    于是,谁才是代表着民族利益,谁才是真的卖国,在这两个定义之间双方就打起了口水战。

    吴三桂一方够狠,他们追本溯源,直接占据岐山,然后自封为“周王”,九月吴三桂自己登基称帝,自号“周王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令部下“蓄发,易衣冠”,起兵陕西。

    反叛之前,率部下祭扫黄帝陵墓,“恸哭,伏地不能起”,对部下大加煽动。反叛之后,发布檄文,指责两京双方均“窃我祖宗神器,变我中国冠裳”,并声称要“共举先祖之文物,悉还中夏之乾坤”。

    一时间,山西姜襄和王辅臣同时反金,大明这边湖南刘承胤,和各省皆有暗地里的少数人从中响应。

    尤其是当初从南方逃到北方的一些读过书斯文败类,在看到后金被大明削弱了国力之后转而投靠吴三桂,他们的积极性非常高,以髡发,异服为攻击点,大肆攻击朱由检。

    就连后世很多人最喜欢说“大明得国最正”这样的话题,只要读书人愿意,一样可以找出许多反驳的例证。

    比如:韩林儿。

    于是,崇祯不适合当皇帝的各种言论四起,其中就有陈圆圆是狐狸精祸国殃民,崇祯是商纣王沉迷美色,他吴三桂就是现世的周武王,上天专门派他来取代崇祯,一统天下的。

    这样的鬼话很难让读过书的人相信,可是这个时代的大明却是一个文盲大比例时代。尤其是那近乎神话故事般的鼓吹之后,许多农民会相信。

    南京。

    天地会在吴三桂登基之后不久就在各省都发现了问题,尤其是在穷乡僻壤之间,吴三桂所谓的周王代明,以迷信般的谣言像风一样扩散。

    “这都是一些什么东西?”朱由检把厚厚一摞儿草纸手绘的鬼画符一般的传单砸在桌子上。

    这是紧急内阁会议,今天讨论的主题就是吴三桂在各省散布迷信的事。

    “这就是各地出现的迷信传单,传播的人把这些东西沿路摆放。说是传单下了咒语,捡拾的人必须每人书写一百份,且以同样方式传播。否则死全家。”

    “许多老百姓深信不疑,纷纷传抄,四川、湖北、河南三省尤其严重。已经快要蔓延到长江以南了。”

    “这三个省根本就拦不住流言的蔓延,整个秦岭都是大山,我们没有办法拦截……”

    方近南这次带了五个天地会的高层情报人员专门供内阁询问相关事宜。

    这是朱由检做的一个创新,在处理大事和突发事情上,天地会开始尝试面相内阁负责,而不仅仅是对皇帝一个人奏报。

    朱由检感到一个头两个大,这种手法在后世就是最普通的营销模式。常见的用于CX,某多多的砍价,还有……

    当然也是古代迷信XJ最喜欢用的一种手段,而且后世一些流行在青少年之间传播的一些贴文,鸡汤文等等。

    “众位,都说说该怎么办吧?”朱由检作为首脑,在发令之前当然要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臣建议皇上应该在南京举办一场祭天大典,以示万民我大明的正统。”方岳贡第一个说。

    “臣以为尽快印刷一批传单和告示,告诉百姓不要相信这些谣言。”顾炎武说。

    ……

    七嘴八舌的,会开了一个时辰,最终的方案也定不下来。

    朱由检之所以没定方案,朱由检是这个时代对舆情的处理方式过于粗暴简单,无非是以牙还牙和连根铲除。

    内阁的意见就是朝廷出名一边反驳一边派大军围剿,只要抓到谁传播,立刻砍脑袋。而且举例各朝手段,简单有效。

    朱由检忽然想起了清后期的“太平天国”,那一场导致两亿国人死亡的动乱。所以,朱由检拒绝了。

    流言止于智者,但是能让流言消失的却是时间;让谎言停止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说谎者闭嘴。

    “爱卿们说的都很好,所以朕决定:派十六军进秦岭抓捕地方渗透人员;三省各级衙门抽调人手组成工作组到和陕西相邻各县、乡镇,宣传朝廷的政策,安定民心;通知阎应元,第一期优秀学员的实习工作岗位可以确定了,就拿着一次的谣言练手,对三省重要地区的可疑人员展开抓捕。”

    朱由检胸有成竹,玩这一招,他根本不用传统缴杀的手法。吴三桂等人无非是利用了这个时代朝廷对基层控制力弱的漏洞,后世多的是强化基层工作的办法。

    大明政权的实际统治力才达到县一级,所以才有县令是父母官;民国才能下达到乡镇,村里还是族长制;而我兔玩的可是村委会。

    “皇上,这会牵制朝廷大量的官员。”方岳贡听了心里发慌,按照这种人手布置,朝廷每个月需要发下去的官员俸禄会增长几倍。

    如果全国照此执行,户部的财政根本负担不起。所以,后世有人说唐朝时期官员才多少人,后世多少人如何如何。这一点根本没有可比性,大明一个县也就县衙几个末流小官算公职人员,而后世一个乡就比大明的一个县的公务员还多。

    如果不想如此,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学米帝,朝廷职能部门采用聘用制。朱由检就是打算采用聘用制,起码教育这个第一个大规模推动的部门,从一开始就采用的聘用制的。

    接下来的公共安全,也将采用聘用制,那些立功授勋的,才是各地负责公共安全的领导者,其他的都是聘用人员。

    “方爱卿,只是暂时调用,先解决眼前的问题吧。朕只是不想再妄杀百姓了,这些年死掉的人太多了。”朱由检确实不想过多的杀人,经过动乱的大明损失掉的人口实在太多了。

    “请皇上明示,抓捕到的人怎么办?”黄宗義问。

    “处以对应的苦役年限代替他们的罪行。”朱由检想都没想就回到到。

    黄宗義心里立刻若有所思,他从这一刻才开始对国家架构有所触动,这一点是谁也不知道的。

    朱由检不知道历史上的黄宗義是什么时候思考这种问题的,但是这一次是真正从这一刻开始的。因为一个国家架构的设计,不只是层次架构,还需要对应的制度和法律来支撑。

    朱由检无意之间说出的法律手段,让黄宗義开始开窍了。

第431章 大报恩寺外() 
“皇上是纣王,臣妾是妲己……”陈圆圆反复念叨着这句话,她的眼睛露出的恐惧已经很吓人了。

    朱由检没有想过当初在刘宗敏和李自成面前都毫不畏惧的陈圆圆居然在流言蜚语面前被吓成这样。

    其实朱由检根本就不了解陈圆圆,陈圆圆出身江南,成名秦淮河。自幼接受过儒家纲常教育的她其实和柳如是等人一样有着传统道德理念,她们这些人不惧怕生死,最惧怕名声,而这个名声是高于世俗道德的。

    妲己,那是被钉在耻辱架上的臭名声,陈圆圆自从进宫以后,就对这种东西产生了最深的恐惧。

    “圆圆,朕不是纣王,你也不是妲己。不要去相信外面那些流言。”朱由检搂着陈圆圆,有些心疼她。

    南京城里以前的留言也曾经传出,说是朱由检迷恋陈圆圆才导致吴三桂引后金入关的。虽然说得有鼻子有眼,可是毕竟大明未灭。

    后来后金渐渐败了,许多人自然不相信这回事了。

    可是这一次又传出纣王被妲己迷惑,才有武王伐纣……

    试问谁呢接连受到心灵的拷问?

    “皇上,臣妾想去庙里烧注香。”陈圆圆没有被朱由检劝住,她反正开始寻求一种别的安慰方式。

    “圆圆,你如果觉得在宫里住着不舒服,可以到外面散散心。也可以去扬州散散心,朕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