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料中途杀出个檀道济,也不知此人是何来头,竟让薛彤对他是言听计从。

    “哈哈哈,大都护亲身相邀虽说是诚意满满,却也无法让在下心服口服。”

    “哦?那不知要朔怎样做,才能让二位心甘情愿加入河西?”

    “此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愿闻其详。”

    “在下出身将门,自幼熟读兵书,对兵法战阵之道略知一二。”

    “久闻大都护盛名,听说您出道以来百战百胜,连败吕光、拓跋珪、乞伏乾归、姚兴等北地豪杰。”

    “道济不才,愿躬身向大都护讨教兵法。”

    “假若大都护能胜得了在下一招半式,我愿从此追随大都护左右,绝无二心。”

    “此言当真?”

    闻言卫朔大喜过望,眼下他正愁不知该怎样才能忽悠檀道济去河西,不料对方竟主动提出比试兵法。

    “君子一言,自当快马一鞭。”

    “好,就依道济所言!”

    说着卫朔命人将随身携带兵棋拿出,双方摆开阵势,一场龙争虎斗即将上演。

    卫朔敢跟名将檀道济对垒,自然有其底气所在。

    须知当年他随杜进修习兵法,曾几次三番玩过兵棋推演。

    后来筹建武备学堂时,卫朔又将现代兵棋推演与中国传统结合,推出了一套规则更完善的新兵棋。

    自从新兵棋诞生后,河西曾凭此多次推演战役,卫朔皆有幸参与其中。

    虽然不一定比专业参军强,但自付推演能力不算太差。

    更别说眼前檀道济,还不是后来总结出三十六计的那个无敌名将。

    因此,不管从哪方面来说,他都有很大胜算。

    同样,另一边檀道济也是信心十足。

    由于檀家乃将门,自他懂事时起就对行军打仗之类感兴趣。

    待他稍稍长大后,更是在父兄指点下熟读兵书战册。

    至于兵棋推演他更是不陌生,甚至说得上是精通。

    从十五岁开始,檀家诸人已无法在兵棋推演上胜过他。

    当众侍卫将河西特质兵棋摆好,檀道济一下子发现了异样。

    “咦?这兵棋好像跟以前玩过的不一样?”

    “呵呵,此棋乃河西特有,是在原有军旗上升级改造而来。”

    “不过请道济放心,其中大致规则并未改变,只是略微修改了一些细节,使兵棋更能贴近实战。”

    “哦?是吗?那在下可要好好看一看。”

    听了卫朔解释,檀道济不由眼前一亮。

    他从小是个军迷,无论是兵书战册,还是兵棋沙盘,只要跟行军打仗有关,他都感兴趣。

    见檀道济再无异议,卫朔随即将规则一一介绍给对方。

    兵棋推演,在现代被誉为导演战争的“魔术师”。

    推演者可充分运用统计学、概率论、博弈论等科学方法,对战争全过程进行仿真、模拟与推演,并按照兵棋规则研究和掌控战争局势。

    另外,兵棋推演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4500年前,中国人就开始使用石块和木条等辅助物什,采取在地面上对弈的方法,来演示阵法、研究战争。

    现代类型的战棋是由普鲁士的宫廷战争顾问冯·莱斯维茨于1811年发明的。

    它由一幅地图,一套代表军队的硬方块,一本详细规则,一张概率表和一个骰子组成。

    用这套战棋,可以逼真地预测当时战场的实际作战活动。

    河西军采用的兵棋更接近现代战棋,自然比之前简陋的兵棋吸引人。

    君不见檀道济一接触新军棋,登时爱不释手,若非薛彤提醒,他差点儿忘了比试。

    而卫朔看到这一幕,不由暗自欢喜,觉得即便最终兵棋推演输了,也不打紧。

    只要有军棋在,还怕名将檀道济不上钩?

    在分选角色时,年轻气盛的檀道济不顾薛彤反对,执意选择兵力少的弱势一方。

    殊不知,他这般选择,已在不着痕迹间落入卫朔算计当中。

    卫朔算准了檀道济急于想证明自己,只略施小计,就让对方主动将优势兵力留给他。

    卫朔对自身知之甚深,晓得自己一向爱用阳谋,不擅玩阴谋诡计。

    假若他选了兵力少的一方,在檀道济这等擅使阴谋诡计的专家面前,估计会输得很惨。

    相反只要他拥有兵力优势,只需稳扎稳打,哪怕檀道济再怎么施展三十六计,最终也只能选择走为上计。

    事情果如他猜想的一模一样,很快这场兵棋推演进入尾声。

    檀道济这边军队已经被卫朔分割包围成几块,陷入各自为战之境地。

    到了这等败局,不管用什么绝妙的兵法,恐怕也挽救不回来。

    只见檀道济举起仅存的一块木牒,又再度放下,反复数次后,终于叹了口气……

    “我输了。”

    “呵呵,檀小郎君无需气馁,其实从一开始你就落入大都护算计。”

    “哦?是吗?敢请崔公为小子解惑。”

    崔宏得卫朔暗中授意,起身朗声道:“檀小郎君有所不知,大都护最是擅长指挥堂堂正正之师。”

    “昔年河西众将曾有言,说只要让大都护占据战场优势,敌人只有束手就缚的份儿,而绝无翻盘可能。”

    “檀小郎君虽熟读兵书战册,又诡计多端,殊不知大都护一开始就立于不败之地。”

    “唉,不管理由如何,此次比试终究是在下输了。”

    “我愿赌服输,今后情愿追随大都护左右,以效犬马之劳。”

    檀道济都臣服了,薛彤自然也不会有异议,当下俩人跪倒在地,向卫朔俯首称臣。

    看着稍显稚嫩地檀道济、薛彤,卫朔欣喜若狂,急忙上前搀起两人。

    “哈哈哈,我得二位,胜得十万雄兵。”

    这可不是卫朔胡言乱语,别人不知道檀道济,难道他还不清楚么?

    作为北府军中最后一员名将,随着檀道济被杀,标志着曾经纵横天下无敌手的北府军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从此之后,南朝军事实力再也未能超过北朝。

    虽然在刘裕建宋过程中,檀道济因为是小辈,并未有太多表现机会,无论是地位还是功劳均远远比不上朱龄石、王镇恶、蒯恩、沈林子等人。

    直到关中事变爆发,王镇恶、朱龄石、蒯恩、傅弘之等一大批名将陨落,使得刘宋王朝严重缺乏统兵大将人才。

    自此檀道济开始受到刘裕重用,短短四五年之间,其官位从最初的征虏将军、琅琊内史一路高升,最终成为受刘裕遗诏辅政的四位顾命大臣之一。

    宋文帝继位之后,刚开始檀道济也挺受重用,曾多次领兵北上抵御鲜卑入侵。

    但随其战功愈发显赫,左右及心腹,各个身经百战,连几个儿子也能很有才气,因而被朝廷宗室怀疑,连宋文帝也对他不放心。

    于是在公元436年,宋文帝亲自下令逮捕檀道济及其家人、儿子。

    随檀道济一同遇害者,除了几个儿子外,尚有高进之、薛彤两位好基友。

第244章 公主选婿() 
不知何时,天子突发奇想,欲招卫朔为驸马。

    司马曜膝下长女晋陵公主司马婉,今年芳龄十二,业已到了谈婚论嫁之年龄。

    原本依照传统,晋陵公主夫婿不出意外,应该是某一世家名士。

    甚至有传言,天子已相中了陈郡谢氏子弟、谢安之孙、护军将军谢琰三子谢混。

    其实并非是天子看中了谢混,而是受天子之托,负责为公主选婿的王珣,举荐了谢混。

    在卫朔没来之前,司马曜觉得谢混年轻有美誉,又出身名门,算是个不错人选。

    可如今再看谢混,天子顿觉得不过如此。

    司马家选婿向来带有很强的政治目的性,其中既有刘惔、王献之这类世家名士,也有王敦、桓温一样的枭雄豪杰。

    司马曜欲招卫朔为驸马,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天子虽然能力平平,可他并不傻,也清楚江东内部危机四伏。

    而更可怕的是,皇室下一代出了问题——太子司马德宗又是个白痴。

    据史书记载:司马德宗,孝武帝长子,“幼而不慧。”

    何止是不慧,有嘴不会说话,冷热饥饱不能分辨,喝水、吃饭、睡觉、起床都不能自己料理。

    加上旁边有个大权在握的司马道子,司马曜十分担心再次发生‘八王之祸。’

    为了牵制司马道子,司马曜相继提拔了王恭、殷仲堪等一大批心腹,出镇地方。

    然天子也担心晋阳王氏、陈郡殷氏,效仿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那样尾大不掉。

    为此,他甚至开始暗中扶持寒门出身的刘裕。

    如今他又看上了坐镇大西北的卫朔,希望借助河西,来制衡朝中各派。

    考虑到卫朔已有妻子、儿子,司马曜没冒然下诏,先将王珣等心腹找来商议。

    “卫卿现在何处?还在京口吗?”

    “回陛下,据最新消息,大都护一行已离开京口,正在回建康途中。”

    “那个京口卧龙也跟着一起离开了?”

    京口卧龙指的是刘穆之,随着卫朔三顾延请,使得刘穆之大名已传遍江东。

    除了受到寒门士林追捧外,连朝堂上下、世家权贵也多有耳闻。

    不过,大多数世家依然看不上刘穆之,私下提起时也多用‘槟榔主簿’蔑称之。

    “嗯,除此之外,尚有数名寒门子弟追随。”

    对于卫朔大肆招揽寒门人才的举动,朝廷上下观感颇为复杂。

    有的人对此不以为然,觉得卫朔此举本末倒置,不足为虑。

    也有部分有识之士指出,若不加以制止,长此以往,寒门庶族人心将尽归河西。

    “好了,大家不要吵了!”

    “朕既已答应卫卿,允其自行招募人才,哪能出尔反尔?”

    “今天把诸位找来,是朕有一件棘手事与大家商量。”

    司马曜犹豫了一下,才向众人和盘托出。

    “诸位当知,朕有一女,将到出阁年龄。”

    “环顾天下青年才俊,无有超过大都护者。”

    “故朕有意招大都护为驸马,只因其有妻妾子女,恐引起外界非议,以及大都护误会。”

    “敢问诸位卿家,可有什么办法让朕得偿所愿?”

    天子此言一出,在场王珣、徐邈等哪还不明白个中深意,知道这是朝廷惯用手段。

    晋室有靠笼络世家名士和‘有才之士’维持统治的传统,其中嫁宗室皇女是最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如之前桓温、刘惔、褚裒等人皆是范例,眼下司马家显然又看上了雄踞西北的卫朔。

    众人私下里仔细一琢磨,忽然觉得天子这步棋走得极妙。

    虽然卫朔属于一方诸侯,但因其偏居西北,不足以威胁江东安全。

    故无论卫朔再怎么做大,朝廷、天子都不会坐卧不宁。

    反倒将其拉到皇室一边,作为外在辅助力量,有利于天子掌控朝局、平衡地方。

    “启奏陛下,臣以为不妨设左右夫人,以公主、原配皆为其正妻。”

    “左右夫人?历代可有前例?”司马曜不由一喜,若再能找到前朝故例,那就太完美了。

    “早在我朝武帝时,当时太尉贾公充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