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左右夫人?历代可有前例?”司马曜不由一喜,若再能找到前朝故例,那就太完美了。

    “早在我朝武帝时,当时太尉贾公充先娶李婉为妻,后因李家出事,李婉被判罪流放而离异,又再娶郭槐。”

    “不久以后,李婉遇赦,武帝特许贾充娶两个正妻,称为‘左右夫人’。”

    “虽贾公惧妻子郭槐之威,最终辞让了准置两夫人的诏书,也足以让后人依例行事。”

    “此言大善!”

    有武帝、贾充之例在先,当下司马曜再无顾虑,立即就要下旨册封。

    最后还是王恭等人拦住了他,大家一致认为最好找人先探探大都护口风为好。

    “众卿以为派谁去为好?”

    众人互相看了一眼眉头紧皱,一时间没有好人选。

    此人既然代表皇室,地位自然不能太低了,同时还得跟卫朔有点儿交情,不至于去了无法开口。

    过了好一会儿,却见王珣欲言又止。

    “陛下,臣倒有一人选,却不敢明言,担心陛下怀疑臣别有用心。”

    “哦?不知是何方神圣?请爱卿明言,无论是否合适,朕都不怪你。”

    “诺!此人乃吾四叔王劭三子王谧,其少有美誉,拜秘书郎,现已过继给三叔王协。”

    一听是王谧,司马曜立马就明白王珣为何会顾虑重重。

    王谧跟别的王家人不一样,此人一向跟桓玄亲近。

    而天子又一向跟桓家不对付,怪不得王珣欲言又止。

    “陛下,堂弟王谧在江陵时跟大都护有一面之缘,双方私交不错。”

    天子左思右想,发现朝野上下竟再也没有比王谧更合适人选,只好命其去会卫朔。

    ……

    太远十七年腊月初,一支约数百人的车马队仗,在官道上匆匆行进。

    车辙压在厚达半尺有余的雪层上,发出嘎吱嘎吱脆响。

    时已午牌,人马行至山峦阴壁,渐近建康都城。

    忽然有马蹄声哒哒从后队朝前队奔来,马上一人年约三十开外,瘦削脸庞,头扎两棱角巾,身着一件宽领刺文长袍,双目炯亮有神。

    有侍卫低声道:“让开,让开,右司马来了!”

    被众侍卫称为右司马者,正是新加入河西的刘穆之。

    为了考较刘穆之,离开京口后,一路食宿安排卫朔皆交由刘穆之负责。

    虽然都是些细微小事,许多名士大才也常常不屑去做。

    殊不知,细小之处见成败,小事做好,大事才有成功的可能。

    果然,刘穆之不但没有对此感到不耐,反倒将各种事情安排地井井有条,凭借自身才华赢得众人一致赞叹。

    只见刘穆之翻身跳下马,看了一眼满脸疲色的侍卫们。

    “连续赶了两个时辰,大伙儿都乏了吧?”

    “多谢右司马挂念,都他娘是老军伍了,吃这点儿苦不算什么。”

    “想当年在下随大都护东征朔方,也是这样寒冷的冬天,大军曾连续行军一天一夜,未吃一口干粮,滴水未进,愣是抢在魏军前列阵布防。”

    “这些侍卫都是从厢军府兵中挑选出的精锐,何曾惧得这点行程?!”

    刘穆之满意地点点头,大半月来,让他感触最深者,莫过于吃苦耐劳的河西将士。

    也难怪大都护在西北威名赫赫,有此雄师劲旅何愁天下不定?

    “大都护有令,先让大伙儿停下休息一刻钟,等下一口气赶到建康。”

    “全队就地歇息,不得四处走动。”

    大队人马迅即原地站定,刀不离身,缰不离手,就近或坐或卧,喝水的喝水,啃干粮的啃干粮,一望便知为一支训练有素、军容严整的军队。

    刚刚安排好前队,刘穆之正要回身去向卫朔汇报。

    忽然从远处官道上传来一阵马蹄声,只见约莫有数十骑远远朝这边驰来。

    为首者年约五十多岁,身长八尺,身穿道袍,面容清矍,颌下三缕长须。

    寒风吹过,袍袖、胡须徐徐飘动,仿佛神仙再世。

第245章 天师孙泰() 
大风呼啸,雪花飞舞,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

    后队一辆车辕上,站着一位年约二十一二岁、清秀面庞的年轻人。

    此时他双手背负,望着漫天飞雪,目光中充满担忧。

    “今年这雪下得可真大!”

    “往年此时,正是草原上最易发生白灾季节,也不知河套草原是否遭了灾。”

    “主公务忧,有宋长史等一干吏员在,即便发生了灾害也无妨。”

    正当卫朔、崔宏两人在交谈时,却见刘穆之从前队匆匆而来,说天师道孙泰拜见。

    这个消息令卫朔大吃一惊,据他所知孙泰刚被释放归来没几年,眼下正潜心在三吴一带传播五斗米教。

    怎会忽然出现在建康城外?且约他见面又是何意?

    接到刘穆之传信,卫朔与众人满头雾水地来到前队。

    只见对面有数十人马,他们簇拥着一个身着道袍的老者,正是孙泰。

    见对面出现个年轻人,孙泰立马晓得此人正是名震天下的卫朔。

    他一拱手问:“来者可是大名鼎鼎之卫都护?”

    “正是卫某?阁下是天师孙泰?”

    “贫道这厢有礼了,唐突拜访还请大都护见谅。”

    “不知孙天师拦住在下去路有何贵干?”

    “贫道别无他意,只希望能与大都护一叙。”

    闻言卫朔不由一怔,没想到孙泰前来只为与他叙话。

    提起孙泰,他脑海中总是不由自主浮现他侄儿孙恩的名字。

    历史上,孙恩掀起的五斗米教起义,几乎席卷整个江东,也彻底动摇了世家统治。

    孙恩更因此被称为门阀政治最早的暴力掘墓人。

    这时,旁边蒯恩抱拳请命道:“主公,让我带侍卫陪你去。”

    “不,不必如此,又不是去打架?带那么多人干嘛?”

    卫朔转头对刘穆之说:“道和陪我去就行,其他人待在原地,不得轻举妄动。”

    众人劝了一番,最后见卫朔坚持独自去会孙泰,只好同意了。

    倒不是卫朔托大,实在是他想不出孙泰有何害他理由。

    另外,他又不是文弱书生,寻常之人绝非敌手。

    再者,不知怎的他有预感,觉得此次见面,所谈内容定会十分敏感,故越少人知道越好。

    孙泰见只有卫朔只带一人朝他走来,当即转身命身边教众也退到百余步开外,身边只留下徐道覆一人。

    看到这一幕,卫朔愈发笃信不会有危险。

    “大都护乃当世豪杰,贫道心中一直有个疑问不得其解,今日想向阁下请教一二。”

    “不敢当请教二字,有什么问题还请天师明言,在下定当言无不尽。”

    “敢问大都护何为天下?”

    “天下?”

    “或者说大都护更看重一姓之天下还是天下人之天下?”

    “一家一姓之天下犹如当今司马晋室,而贫道所谓之天下,乃是黎民天下,即天下人之天下,而非一家之天下。”

    “天师此言若落入外人耳中,不啻于大逆不道,难道您不怕朔去建康报官吗?”

    “哈哈哈,大都护不会。”

    “哦?天师为何这样说?”

    “贫道遍观大都护在河西所言所行,深信你与贫道乃是一路人。”

    “我们都是为了推翻当前不合理的门阀统治,为满天下普罗大众谋取幸福。”

    “额?”卫朔忽然发现自己竟无言以对,虽然孙泰说得不全对,但的确说中了一部分。

    他与孙泰当然不是一路人,但他们的某些目标却是一致的,比如削弱门阀影响。

    另外,他的确也不会去报官,毕竟从某个角度说,孙恩起事对他有利。

    历史上,刘裕能够轻易篡晋而没有遭到江东世家激烈反对,其主要原因就是孙恩起事严重削弱了世家根基。

    “再说,这司马氏得国不正,当年篡夺刘汉、曹魏江山,乃天理不容。”

    “司马氏之晋室,尚且远不如刘氏之大汉,更如何能比贫道要建立的天下人之国?”

    大晋国的江山得之过易,是因为司马家的老祖宗并没有像秦始皇、汉高帝那样的浴血奋战,也没有像魏武曹操那样平定四方,只不过费了些伎俩、花了些口舌之功,就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天下。

    虽然朝野内外都对司马氏如何取得天下三缄其口,但其实许多人都深知其过程。

    尽管晋帝拥有着象征天赋皇权的“授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玉玺,然仍有许多人却暗中怀疑晋国的合理性。

    而正因此,才使得司马家一味纵容优待世家,造成了近百年世家垄断一切的格局。

    现在孙泰向卫朔提起晋室历史,是想提醒卫朔司马氏本就得国不正,而他从事的一切反晋活动都是正义的。

    由此可知,孙泰反晋之心已是昭然若揭。

    然而一想到历史上孙恩起事造成江南白骨一片,卫朔心中不由感到一阵抽抽。

    据史书记载,整个孙恩动乱期间,除了刘裕麾下还算军纪严明外,其他无论是参加暴动的天师道义军,还是朝廷派遣的平叛大军,无一例外全都在烧杀掳掠。

    孙恩所到之处,如蝗虫袭过,寸草不生;王师所到之处,如洪流洗刷,哀鸿遍野。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卫朔忽然问道:“敢问天师,若事成,尔当如何来坐这天下?”

    孙泰听了一愣,蹙眉想了一下说:“天下,就应当还给天下人。”

    “我以道义取信于民,以仁德取义于民,令百姓不再受流离之苦。”

    “既然司马氏已然失了天下,那我孙氏来取而代之有何不可?”

    “司马氏如何失了天下?”

    “暴虐施政,不得民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管天师举事是为了什么目的,是为了天下百姓也好,还是为了一己之私也罢。”

    “总之,朔希望天师不要忘了民心得失,能够善待百姓。”

    说完卫朔转身离去,临走之前刘穆之若有所思地看了孙泰一眼。

    孙泰哈哈一笑,大声说道,“今日得遇大都护指点,贫道不虚此行。”

    “走,我们回去。”孙泰转身拍了拍徐道覆肩膀。

    徐道覆连忙跟了上去,边走边问:“啊?不去建康了?天师不打算应征司马道子吗?”

    “贫道小觑了自己,今司马氏已失民心,天下可取,已无需再在权贵身上浪费精力!”

    原本孙泰重返建康是应司马道子所请,最近几年三吴一带五斗米教声势愈发高涨,也连带着孙泰名望越来越大。

    接到会稽王征召,孙泰想着距离起事还早,不如趁机去建康活动一下。

    谁料在城外与卫朔一番交谈,让孙泰意识到此去建康不过是做无用功罢了。

    他的根基在庶民信徒之中,与世家乃天然死敌,活动再多也是无用。

    反倒因此而有可能暴露教内机密,从而引来杀身之祸。

    此时,卫朔还对此茫然不知,他已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历史。

    孙泰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前往建康任职,也因此将有可能躲过死劫。

    假若孙泰不死,又将对历史上声势浩大的孙恩起义产生什么影响呢?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