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前,在他眼中,太子既仁孝又崇尚儒学,深得大臣拥戴,是个理想的储君。

    在当今大争之世,仁孝的慕容宝有能力立足吗?

    当年苻坚不够仁慈吗?结果呢?还不是落了个国破家亡的结局。

    段元妃曾经评价过慕容宝,称太子姿质雍容,优柔寡断,在太平盛世是个仁明君主,却不是个济世雄杰。

    如今慕容垂细细深思,段元妃所言不无道理啊!

    太子一向优柔寡断,如果国家太平,或许能行。

    而眼下后燕危机四伏,需要一个杀伐决断的雄霸之主。

    再加上易水惨败,让慕容垂对太子能力产生了严重怀疑,怀疑他能否胜任国君之位。

    虽然这种怀疑他从未向外界表露出来,可还是被亲近之人感受到了。

    而慕容垂的怀疑、犹豫,在后燕国内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让他另一个儿子慕容麟,萌生争储之心。

    慕容麟已做好两种打算,其一假若慕容垂坚定了易储心思,他准备好好表现一番,借助讨魏之际,寻机立下泼天功劳,争取让慕容垂改立他为太子。

    其二若是慕容垂仍然坚持让慕容宝继位,那他便要从长计议,先设法再度打击太子威信再说。

    慕容宝也察觉到自己的太子之位好似不保,让他最近往皇宫跑得愈发勤勉。

    更是将慕容垂照顾得十分妥帖,一时之间,太子仁孝名号传遍中山。

    然而,慕容宝心里也明白,光靠仁孝名头还不足以保证储君之位安稳。

    他必须向其父慕容垂证明他有军事才能,易水之败不过是个‘意外’罢了。

    而即将展开的魏燕大战,便是慕容宝洗刷耻辱、向朝野内外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

    因此,他必须得到随军出征机会,坚决不能留守中山。

    听到父亲传唤,慕容宝忙前一步,声音嘶哑地问:“父皇有何吩咐?”

    “对即将展开的魏燕大战,你有何看法?”

    一听这话,慕容宝立马激动了,意识到他机会来了。

    他深知将来能不能洗刷耻辱、建功立业,就看接下来表现啦。

    如今看来慕容垂还未完全放弃慕容宝,还想给太子一次机会。

    慕容宝稍稍沉思片刻,慎重地答道:“父皇威名赫赫,称雄北地数十年。”

    “拓跋珪不过侥幸成事,其一旦听到父皇大名,必不敢正面相抗。”

    “以孩儿之见,说不定拓跋珪会抛弃辎重,仰仗骑兵便利远蹿草原大漠。”

    “而我军劳师远征下,若不能顺利全歼魏军主力,一不小心便会中了魏军奸计。”

    “嗯,不错,对此你有何对策?”

    听了慕容宝分析,慕容垂还算满意,大体上与他想法一般无。

    也让他多少对慕容宝有了些改观,或许太子不是想象中地那样不知兵。

    然而慕容垂哪里知道,刚刚慕容宝所言,不过是集合了府中幕僚意见,说出来故意讨好慕容垂罢了。

    受到慕容垂亲口嘉奖,让慕容宝精神一震,继续侃侃而谈。

    “儿臣以为,魏军一定会采取诱敌深入之计。”

    “为防中了拓跋珪奸计,我军不可过于深入腹地。”

    “不深入腹地又怎能抓住拓跋珪呢?”慕容垂质问道。

    “以孩儿之见,大战前可先派辽西王从平州西进草原,以切断拓跋珪退路。”

    “而后主力大军快速北上,争取一战擒杀拓跋珪。”

    慕容垂不置可否,沉默许久,才道:“若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能击败拓跋珪报仇雪恨吗?”

    “父皇放心,儿臣当亲自砍下拓跋珪狗头,来祭奠战死易水的后燕将士。”

    也不知是出于对已故长子、妻子的愧疚,还真是慕容宝所言打动了他。

    最终,慕容垂思前想后,还是没能下决心废掉慕容宝太子之位。

    不废太子,自然得想方设法让慕容宝立下军功,重树威望。

    于是乎,让慕容宝随军远征的想法,便不由自主地浮上心头。

第397章 拓跋备战() 
p

    外面夜色入墨,而王城宫殿内依然灯火通明。

    殿中书案前,端坐着一位年轻王侯,身穿宽大袖袍,脚踏棕色鹿皮长靴,乌黑的头发被梳理的一丝不苟,还被编了数根发辫,整齐地披于脑后。

    眼前这个年仅二十四岁的年轻人,正是北魏开国帝王拓跋珪。

    虽然已经深夜,但拓跋珪倦意全无,依然在书案前孜孜不倦地批阅着奏章。

    十年前,拓跋珪在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复兴了代国。

    十年来,拓跋珪重用一大批汉族文臣,帮助其治理国家,让北魏渐渐走向复兴。

    去年促成联合讨燕,虽然让魏燕两国彻底走向对立,却成功将幽州揽入怀中。

    夺取幽州是北魏第一次将触角伸向传统农耕地区,虽然让北魏拥有了大量人口,也给北魏带来许多麻烦。

    以前,北魏治下广大但人口稀少,国内是以畜牧业为主,而幽州却是典型的农耕地域。

    很快各种问题,将拓跋珪搞得焦头烂额,每天为了维持旺盛精力,大量吸食寒食散。

    原本北魏治下是以鲜卑人为主,杂以匈奴、羌、氐、羯、丁零、汉等各族人。

    如今得了幽州,各族人口都有了显著增加,尤其是汉族,更是一举与鲜卑人平起平坐。

    眼下北魏面临的问题,在于治下突然多了大量汉人,加剧了民族矛盾。

    其实历代入主中原的胡族政权都会面临这个问题,解决办法无非两个,其一便是实行胡汉分制,以少数拓跋人统御占大多数各族人。

    然而,前赵、后赵、前秦等胡族政权的结局,早已向外界证明,此法不可能长久地维持统治。

    以拓跋珪之睿智,当然不会采纳这个办法。

    其二便是效仿河西,将各族人全归化为汉人,将多民族变成单一民族。

    只可惜北魏乃胡族政权,若是彻底地实行汉化必然要激起鲜卑贵族不满。

    为此,拓跋珪只能暂时先采取胡汉分制之策,暗中慢慢推行汉化政策。

    北魏夺取幽州,其实带有巨大的偶然性,若不是慕容宝自己作死,当时拓跋珪也只能狼狈撤离幽州一途。

    如今就像一条蟒蛇生吞了一头大象,需要时间去好好消化。

    国内治理千头万绪,外部形势同样也不容乐观。

    后燕虽已被严重削弱,可它毕竟还占据着广袤富饶的冀、兖、青等河北、辽东地区。

    眼下后燕被迫分裂成北和南两部分,无时不在虎视北魏,妄图收复幽州。

    其中辽西王慕容农重新整合了原辽东后燕势力,在龙城一带不断观兵耀武,搅得北魏东部边境从此再无宁日。

    而慕容垂也在中山整军备战,对北魏虎视眈眈。

    如今一南一北两大强敌的突然出现,让拓跋珪为此伤透了脑筋。

    除此之外,西面依然是快速崛起的河西。

    原本在西燕灭亡前,河西一直跟北魏保持良好关系,然自从雁门关血战后,双方关系再次将至冰点。

    考虑到过早与河西为敌并非明智选择,于是今年开春后,拓跋珪主动向河西遣使示好。

    谁知还不等河西作出反应,后燕的压力已经如山一样扑面而来。

    至于南朝东晋,拓跋珪根本就看不上眼。

    一想到晋帝司马曜整日花天酒地,他嘴角不由露出一丝轻蔑的笑容。

    整个南朝只有一个叫刘裕的家伙被拓跋珪看在眼里,此人出身大名鼎鼎的“北府军”,是江东新近崛起的大将。

    去年慕容垂南征,面对鲜卑铁骑,南朝军队纷纷望风而靡。

    据说连北府名将刘牢之也迫于慕容垂之名,不敢北上支援被困晋军。

    唯有这个刘裕不顾战场凶危,带着一万多人马硬是逼退了强大的慕容垂。

    从此以后,拓跋珪便对这个叫刘裕家伙刮目相看,将他视为仅次于卫朔的对手。

    “早晚,寡人与南朝刘裕、河西卫朔必有一战。”

    想到这里,拓跋珪不由得打了个冷战,紧了紧披在身上的长袍。

    正当拓跋珪陷入沉思之时,突然有侍从进来喊道:“禀大王,长史大人求见。”

    拓跋珪从沉思中惊醒,突见几个人影正走进殿内,为首一人赫然是心腹张兖。

    原本魏王还对内外形势感到忧心忡忡,可一看到张兖、燕凤等心腹突然变得心安。

    众人见礼落坐后,张兖也不寒喧客套,立即开门见山道:“大王,臣冒昧求见,实因当前形势愈发危急,必须尽快拿出应对方略。”

    拓跋珪点点头,双手一摊地道:“是呀,寡人也正有此意!”

    “如今后燕蠢蠢欲动,如何抵御后燕入侵,将是今后我大魏头等大事。”

    “然眼下国中诸人却还在为一些蝇头小事喋喋不休,完全没有意识到即将来临的威胁。”

    闻言张兖脸上也不禁露出一丝苦笑,道:“臣今日求见大王,便是敦请大王快刀斩乱麻地先尽快解决内部分歧,而后再集中力量与后燕决一死战。”

    拓跋珪目光微凝,略一沉思道:“寡人省得,尔等只需考虑如何应对后燕威胁,其他的一切交给孤处理。”

    “洪龙,如今后燕那边怎样啦?”

    一问到后燕,张兖脸色更加凝重起来。

    他语气沉重道:“河西曾因流民大举入寇河北,杀了不少豪强世家和胡族渠帅。”

    “原以为后燕会跟河西爆发冲突,谁知慕容垂竟默认了流民西迁。”

    “由此可知,慕容垂图我大魏之心昭然若揭。”

    “若臣所料不错,最迟七八月份,后燕一定会大举北上。”

    “为何是七八月份?”拓跋珪不解地问。

    “大王近来可曾关注过河西?知不知道那个大都护正在干嘛?”

    “寡人一直视卫朔为心腹之患,一刻不曾放松关注,只是后燕出兵与河西有何干系?”

    “干系大了!”

    “据臣所知,慕容垂为了防止再次腹背受敌,去年年底便派使者去了姑臧。”

    “只因那卫朔所提条件苛刻,双方才未结成同盟。”

    “后来又爆发了流民之争,慕容垂彻底放弃了与河西结盟之打算。”

    “不过,由于河西虎视在侧,始终无法让慕容垂放心北上。”

    “据斥候来报,七八月份,河西将有大面积旱灾、蝗灾爆发。”

    “天灾期间,河西定然无力对外出兵,也正是后燕出兵的最佳时机。”

    “眼下虽说大魏整体实力已跃居后燕之上,但两国军事力量相差不大。”

    “面对全力北上的后燕,大魏实不宜与慕容垂硬碰硬。”

    “不然,即便最终大魏获胜,也必将付出巨大代价,届时恐被河西坐收渔利。”

    “因此,臣建议大王一开始不妨先避敌锋芒,依托广袤的草原诱敌深入,等待时机。”

    “慕容垂精通兵法,万一被其看破我军用意该如何?”拓跋珪担忧道。

    “大王多虑了,且先不提后燕太子如何急于雪易水之败的耻辱,恐怕连慕容垂本人也不会轻易放过大王。”

    “慕容垂年纪大了,他深知这是最后一次消灭我大魏的机会,不达目的他决不罢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